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时间:2024-07-08 22:45:5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习(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习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习“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平的高一学生。

  ○1已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平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弹力、导入新课

  复习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平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平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平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3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 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 教师 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设计示例

  重点:

  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难点:

  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难点】

  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2-29

高中物理教案12-28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01-22

高中物理 力 教案12-30

高中物理教案优秀03-28

摩擦力教学设计01-26

《摩擦力》说课稿优秀09-26

《摩擦力》教学反思06-14

曲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优秀10-20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习(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习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习“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平的高一学生。

  ○1已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平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弹力、导入新课

  复习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平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平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平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3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 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 教师 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设计示例

  重点:

  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难点:

  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难点】

  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