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3 12:17:1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荐】

小学语文教案1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主要为孩子们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二、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五、作业:

  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1.读熟课文。

  2.查字典理解“忧郁、犹豫、骤然、歧视”等词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 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词、句

  1.出示生词。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想重点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

  点击出示:犹豫、忧郁、刚调来

  谁来读? (个别读、齐读2遍。)

  2.理解词义。

  师:我们看到“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拼音相同,但声调是不同的。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忧郁:一个人总不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的,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忧郁。

  师: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语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3.认识多音字“调”。

  “调”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什么?谁来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出词语。

  4.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个句子里生字多,谁来读一读?

  5.认识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读”lao”, 它也是本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还读什么?谁能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词语。

  6.齐读句子。

  7.了解小儿麻痹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1.接读课文。

  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

  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

  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师:还有吗?

  生:英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出来的?

  生:我是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来的。

  表扬: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她能从课文的词句中读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姑娘。从哪里知道的? “早早地、又总是”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英子不爱说话、孤独、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

  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

  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此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一)渲染过渡

  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你们觉得行吗?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演英子?

  (注: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个故事,老师借此来了解一下大家。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讲完了故事,下一个,轮到英子了。英子,该你了?(英子表演)

  (三)评议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谁来评价一下大家演得怎么样?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句进评议)

  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来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英子以前总是早来晚走,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英子,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战胜了自己!英子,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四)配乐表演(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表演一遍这段课文,再现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鼓掌。英子鞠躬后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五)朗读课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理解两次掌声

  我们看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般) 谁能比他读的更好?(个别读、齐读)

  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七)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点击出示:

  1.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

  师: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紧张、害怕;高兴、愉快)

  (八)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师:同学们,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他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理解、尊重、支持、鼓励、赞扬、夸奖、关爱)

  同学们,就是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九)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最后一段。

  (十)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1、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2、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2、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本课导入的设计,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5自然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火烈、豪放、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

  “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怎么读?

  (美读时感情要炽热、饱满、声调要高亢激越,充分表达本文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三、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设疑过渡

  三、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A、从语句上看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B、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C、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D、从写法上说:

  (1)“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2)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2、进一步美读训练。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由女生读,5—17自然段由男生读。18—20自然段老师朗读。

  (目的: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产力的赞美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任意找出一段你喜欢的课文,试着仿写一段话。

  3、读后感。

  五、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

  在《黄土高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痛快了山河

  好一个 ——安塞腰鼓

  蓬勃了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读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3.掌握ai、ei、ui标调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三个复韵母和他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这一个月的时间呀,咱们一直在拼音王国里和拼音交朋友,请动脑筋想一想,学习过哪些单韵母宝宝?它们分别是谁?(生答,齐读)

  师:大家读的又整齐又响亮,我们一起做拍手操吧。(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小鱼吐泡)

  大家单韵母学的真不错。孩子们,你们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字母。

  (板书:aieiui)

  师:这里的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板书:复韵母)

  二、新课讲授:

  1、看图学习复韵母ai

  同学们,咱们都相处快一个月了,彼此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前前后后都挨着谁吗?(如:我的左边挨着××,我的右边挨着××,我的前边挨着××,我的后边挨着××),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师:谁能勇敢地给老师介绍?请你。

  师:大家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啊!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就念ai。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语文课本,翻到第26页。咱们一起观察左上角的第一幅图,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图上画着一个姐姐和弟弟,他们挨在一起比高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姐姐的.个子高,弟弟的个子矮)

  教师讲解:ai发音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学生学读ai。

  师:标调在哪里标呢?(生: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2、看图学习复韵母ei

  师问:图上的小孩儿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音呢?讲解:ei的发音方法和ai的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学生学读ei。(四个声调的多种方法练习读)

  师:ei的标调在哪里标呢?(生: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3、看图学习复韵母ui

  问: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然后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问:怎样来记ui的形呢?(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上的绒球构成的形状很像ui的样子)

  师:ui的标调谁会?师错误示范,生指正。(iu并列的时候声调要标在后面)

  三、巩固练习:

  1、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个别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2、复习标调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四、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以及自己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对太阳的有关知识的科学道理的了解

  教具准备

  计算机、录像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繁殖”的意思;“蒸汽”与“蒸气”的区别。

  2、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提出问题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归纳每节主要意思,板书,理清课文层次。分段,说出段意。

  一.出示课件,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球,它与恒星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板书课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等均会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给问题分类。

  你们提的'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

  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二、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1、欣赏课文。

  2、自学课文。

  3、交流收获。(归纳每节主要意思,板书,理清课文层次。分段,说出段意。)

  三、汇报预习成果。

  1、正音:

  2、生字:

  3、生词:“繁殖”的意思;“蒸汽”与“蒸气”的区别。(课件)

  4、质疑。

  (学生收集的课外资料很多,可以进行一次小小的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一课。大家打开书,谁能说说本课的分段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介绍远大热关系

  二、交代目的: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两个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呢?大家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从中找到答案。

  ⑴生读,找答案。⑵教师板书: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六千度(三千倍)

  2、课文怎样介绍这三方面内容的呢?结合一个句子来学习。

  3、出示1句:一人填空,大家判断,对了齐读。出示改句,对比谈不同,(研究为什么用数字就显得准确明了?)

  板书说明方法。小结:列数字是一种说明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会使说明的问题准确,更有说服力。朗读第一句,能不能读出“太阳离我们可真远啊”这个意思。个人,指名读,齐读。

  4、从作者介绍太阳的这一段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呢?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同学们一边读一边仔细地想,看谁的新发现最多。

  5、交流思考成果。(见右侧)软件配合。出示后两句。

  6、小结:作者以传说引起话题接下来又用了数字、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清楚明了,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学习第一段,大家把读书思考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并善于总结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大家要发扬。

  7、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下面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学习第二段。你们可以先研究太阳和人类哪些方面有关系,再想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你们可以画,可以批书。做得好的到黑板来写。

  2、讨论,找快的到黑板板书。(1——2人)

  3、研究板书是否合理。补充,归并、精练,理顺。

  4、研究太阳究竟与人类关系怎样的密切呢?对照板书讲一讲。(生存需要、生活条件、直接关系)(准:质疑

  5、看软件。软件中有一些人类与太阳关系的科学道理的介绍,想看哪一个?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解。

  6、小结:这一段列举了这么多内容,是有顺序的介绍。通过交流知道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太阳的关系太紧密了。

  7、朗读。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以及自己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7、出示最后一节。⑴自读,有无疑问。⑵选择你最拿手的方法练习背诵

  小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保护环境。作者这句话写的多么严谨啊!

  五、总结:课文内容我们基本理解完了。关于这篇课文谁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准)质疑,解疑。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太阳的最基本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发现了太阳的许多奥秘。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如果有给大家介绍的可以举手。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借助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历来实现的。后来有了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通过他们拍摄到了浩瀚宇宙的许多图片。

  这是银河系。这是银河系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正围绕着太阳运动。地球。太阳。太阳上的黑子。太阳能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新型能源,可以用来一……总之,太阳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他正等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谁还有要跟大家介绍的知识?

  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想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孩子们吗?其他同学对修改这篇课文有什么意见?憧憬。

  六、关于地球,关于太阳,关于宇宙,有许多奥秘正等待我们去研究。

  我国古时候有后羿射日的传说,这个传说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和造福人类的崇高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有一天你们都能成为征服自然,征服宇宙、造福人类的新时期的后羿!

  七、作业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可以是课文和课外的或是自己对未来的大胆想法编一期小报,或写一篇科幻文章,或画一幅画,或制作一件模型。我们一起开个学科学交流会。

  板书:

  10太阳

  远一亿五千万公里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数字、比较)

  热六千度(三千倍)

  植物动物矿物

  关系云雨雪风没有……就没有

  预防治疗疾病

  全文用数字的方法运用较多,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个片断。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的】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赏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

  诡奇:奇异。

  摺(折)皱:折缝。

  载(沉载浮):又。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出示_图片)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_)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_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_。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_,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_)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_”读得重一些、慢一些。)(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_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_的升旗仪式?(播放_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_》)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教案。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十一、作业布置: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十二、板书设计:我爱北京

  十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2、学生同座位互背。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四、练习

  1、想一想,连一连。

  告走北升城广

  路京旗门场诉

  2、比一比,组词。

  听()走()北()开()

  诉()足()比()升()

  五、作业布置:画一画,把你心目中_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略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与课文形成共鸣。

  3、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荷花)

  2、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说说你对荷花的印象。

  2、(配乐)师范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指出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归纳作者的观察顺序: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小组内交流,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未见其形,先闻其香;荷花清香诱人使作者迫不及待的来到荷花池看荷花)

  ②看图,想象荷花诱人的清香,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作者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了荷花池旁,他看到了什么?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画。思考:请你用我看到了······又看到了······还看到了·····把荷花池的景色说出来。

  ②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③师总结: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这些都表现了荷花的(色彩美板书)

  挨挨挤挤、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出荷花非常(茂盛板书)

  ④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⑤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有两个字用的特别好,你看出来了吗?(冒、露)

  冒写出荷花的活力的样子。露本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⑥齐读冒、露两句。注意重音。

  2、第三自然段

  ①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吗?他们都有哪些姿势?(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派代表全班交流)

  ②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种姿势,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③重点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指点:(板书活)一个活字,写出了多少种姿势呀!它是活的,它随时在活动,它随时在跳舞。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感叹道: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画家指的是谁呢?(大自然板书)我要说,这个作家也真了不起,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活的画。你来找找,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荷花池的活?(挨挨挤挤、冒、露、饱涨、马上要破裂······)

  你来想象一下,荷花的活还能表现在哪儿?(放录像启发)

  ④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大自然的画儿吧!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配乐)

  3、第四、五自然段

  ①站在这么美的'画儿前,我忽然觉得······(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看荷花的感受。(板书化为荷花)

  ②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化成了这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你想想一下,当微风吹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当风过了之后你又会怎样?蜻蜓会告诉你清早飞行的那些快乐?小鱼会告诉你它的什么好梦?还有那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③让我们扎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咱们看看谁读的最好!自己练习一分钟。

  ④作者被荷花的美陶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会过神来,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四、体会课文,抒发情感

  1、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齐读课文,把你对荷花的感情融进去(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通过有节奏的朗读,体会词组的结构特点,能够说出相同结构的词组。

  2.能正确辨析和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感受古诗的童趣。

  教学重点

  1.准确识记11个生字。

  2.准确使用“一边...一边...”,说完整句。

  教学难点

  在区别比较四组同音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区分每组字的用法。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和《玲玲的画》,我们认识了两位小朋友,是谁?

  生1:曹冲和玲玲.

  师:这两位小朋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2:他们都爱动脑筋

  师:对他们都爱动脑筋,特别的聪明。他们今天可都在聪明岛上等着大家呢!这节课我们要通过闯关,才能登上聪明岛和小明星们见面呢!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登上聪明岛,我带来了四个神秘礼物送给大家。想要吗?

  生1:想

  师1:瞧,一号小火箭送给第一组。二号小火箭送给第二组三号小火箭送给第三组四号火箭是你们第四组的啦

  师:除了用上火箭能加速到达,曹冲和玲玲告诉我一个快速到达聪明岛的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

  师:他们偷偷告诉我今天爱既爱动脑筋,又守纪律的孩子是可以先到聪明岛的!上课。瞧,聪明岛在这,准好了吗。你们的眼睛都亮闪闪的,那么出发,第一关识字大作战。

  (二)识字加油站:第一关识字大闯关

  1.初读词语

  (1)通过图片猜读“练舞蹈、唱京戏、画图画、滚铁环、捏泥人”五个词组。

  (2)老师做动作,学生猜读“弹钢琴、下围棋”。

  (3)猜谜语初读“荡秋千、滑滑梯”。

  a第一个谜面:两根线儿两边挂,一块板儿在中间,一会儿前来一会儿后。(猜一个游戏)(荡秋千)

  b第二个谜面:一座桥,地上架,走着上去坐着下来。(猜一个游戏)(滑滑梯)

  3.齐读词语通过全班齐读,巩固词语读音,一个词组读两遍。教师相机纠正“钢、琴、荡、捏、滑、环”几个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拍手节奏读,发现词组的动宾规律。

  教师示范拍手读,让学生跟着拍手读,通过拍手的节奏更加鲜明的发现词组中的组合规律,感受动宾词组的特点。

  6 .游戏:砸金蛋举生字卡片找生字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生字卡片。老师开始找生字宝宝!比如老师要找弹字,老师问“弹弹在哪里”,手上有弹字的生字宝宝就要赶紧站.起来,说“弹弹在这里”。只要学生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答对,屏幕上的小金蛋就会被砸开..。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识字教学。

  7.拓展说词

  (1)提问学生这些词组中藏着一个秘密。谁知道?引导学生通过之前的拍手节奏读发现这些词组的前面一个都是人做的动作,后面跟的都是他们做的事情,

  (2)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样的动宾词组。

  (三)字词句运用

  1.引言: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有举一反三的本领。大家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所有火箭队都向聪明岛飞进了一大步,来到第二关辨字大作战。这关里有四个小关。

  2.学习同音字

  (1)学习园圆(yuan字方阵)

  ①“园”通过公园、校园、花园图片引入园字,引导学生发现园的意思是供人活动的地方。

  ②出示“圆”字的甲骨文,引导学生发现字义,讲解甲骨文的意思:鼎是古代的容器,鼎的上面画一个圆圈表示鼎的口是圆形的,所以这个圆代表的意思是圆形。后来这个圆的写法一步一步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但直到今天这个圆表示的意思还是圆形。 ③教师提问,回顾这两个字的意思。

  (2)学习只支(zhi字方阵)

  ①显示量词填空的练习,请学生填空。

  一()鸭、一()鸟、一()小鸡。一()铅笔。一()钢笔。

  ②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的只后面都跟的是小动物,第二行的支后面跟的都是长条形物品。

  ③教师提问这两个字字形构成的不同。

  ④引出顺口溜帮助识记。

  (小动物有几只,口八只,口八只。长条物品有几支?十又支,十又支。)

  (3)学习带戴(zhi字方阵)

  ①提问引入,问学生这两个字如何使用。

  ②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出顺口溜(身边带,海带的带。身上戴,爱戴的戴。)

  ③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句子练习。(PPT显示练习):张老师是一位深受同学爱(戴)的老教师。

  他们(戴)着帽子。

  我(带)了一本书送给他。

  老师(带)领我们去公园玩耍。

  ④若有错误,进行个别指点:身上戴,是戴在头上、脖子、身体四肢,这些才叫做身上戴。比如说

  戴在头上的帽子,脖子上的项链,手指上的戒指,手上的手表,用的就是爱戴的戴。

  (4)学习进近(反义词连线-询问原因)

  ①通过反义词连线,理解近和进的意思。

  ②教师总结意思:“有井的进,一般指的是动作,表示进来的意思

  ,有斤的近,它的意思是距离很短。”

  ③出示句群,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早晨我背着书包走进教室,靠近李明坐了下来”,这时老师也走进了教室,他离我很近。)

  (4)练习

  ①请学生翻开书本39页完成练习。

  ②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③讲解书写要点。

  ④对有错的地方进行个别讲解,请学生订正。

  3.一边一边(造句大闯关)

  (1)引言:哇,大家做的真不错,我们又闯过了一关,瞧瞧聪明岛就在我们眼前了,下面进入第三关。先让我们来放松放松。请听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播放《大鹿》)教师播放音乐,作为课中放松,通过边唱歌边拍手引导学生理解一边一边是同时做的'两件事。

  (2)教师提问:刚刚我们同时做了两件事,“我们一边?一边?”引出“一边...一边...”。

  (3)书本上的他们也同时做了两件事,通过无意间强调“一边...一边...”是同时做了两件事,帮助学生理解使用的语境。

  (4)男女生合作读课文例句,进一步巩固理解“一边...一边...”是指同一个人同时做的两件事。

  (5)请学生造句,相机指导。

  (四):日积月累-《小儿垂钓》(第四关古诗大闯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描述诗歌意思创设情境,引入小儿垂钓古诗。

  师引言:刚刚你们又顺利闯过第三关。进入最后一关。谁能跟老师说说周末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

  生1:喜欢看电影

  师:你们的周末可真丰富。在我们的1200多年前,有个孩子特别可爱。他非常喜欢钓鱼。小孩侧身坐在莓苔上中,身影掩映在草丛中...,正认认真真....的坐等鱼上钩呢。小孩左等右等,鱼半天都没有出现。这时候...一条鱼朝他游来了,小孩开心极了,眼看鱼就要游到鱼钩边上了...,忽然,远处有个路人,朝他喊:“喂,小朋友,渔家村怎么走啊?”小孩听到路人的声音又.急又恼...,一只手紧握着鱼竿,另一只手在空中摆动,好像在说“嘘,不要吵不要吵,鱼会游走的。”(放背景音乐)这时一个叫胡令能的诗人看到了小孩专注可爱的样子,就把它写成了一首诗小儿垂钓。

  2.出示课题,教师美读古诗。

  3.跟读古诗。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4.师生接读古诗。

  (1)师读每行的前4个字,生读后3个字。

  (2)生读每行的前四个字,师读后3个字.

  5.小组对读古诗

  6.全班唱读古诗播放古诗唱乐,请学生唱古诗。

  7.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请会背的同学闭上眼睛尝试背诵,不会背的看着古诗一起跟读。

  8.拓展拓展相同类型的两首古诗《池上》《村居》。

  (1)提问引出《池上》,请学生说说喜欢《小儿垂钓》中的小孩吗?为什么?通过小孩可爱的特点,引出池上的小孩。请学生看图片猜古诗题目。

  (2)齐读《池上》。

  (3)看图猜《村居》。

  (4)小组合作读《村居》

  三.结束、布置作业。

  1.孩子们,祝贺你们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登上聪明岛,见到了小明星们啦。

  2.回家背诵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菊花?它美不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的美?

  2、可是有人偏偏说它不美,还叫它丑菊,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通读全文。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出示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丑菊的?

  (前三句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花的美,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

  后一句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3、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句子。

  2、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 丑菊

  名字丑 实不丑

  可以 不可以

  人?

  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3、联系实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联系《落花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篇目 内容 项目落花生丑菊

  课文思路

  描写对象

  写作特点

  六、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还知道了人世间,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希望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七、课堂练习

  1、比较组词

  2、按一定顺序模仿第二段写一种植物。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你周围有像花生丑菊一样的人吗?请把他的事例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1.《忆铁人》是一篇人物回忆,课文通过铁人在一次检查托儿所工作中知错就改的事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全文可分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铁人的情况。第二段(第2-4自然段)具体写了铁人去托儿所时发生的一件事。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课文多处写了铁人的实际言行,有些言行写得十分细腻、含蓄,从平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反映出铁人不闰凡的心灵美。

  2."注意人物的言行"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写入的文章,人物的品质特点、性格特点,总是通过人物具体的言行反映出来的。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行,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概括出人物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懂得阅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言行,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看出人物的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9个,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生活、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剖析人物品质。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9个生字,读准多音辽"得、咳、卷、数、还",理解词语意思。

  3.给课文分段,读议课文第一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你知道"铁人"是谁吗?(简介"铁人")

  "铁人"名王进喜,是全国的劳动模范,大庆油田工人的.英雄代表。他出身在甘肃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给地主放牛,15岁就在玉门油矿做苦工。解放后,在开发大庆油田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带领钻井队勘探石油,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了贡献,"铁人"的名称就是在油田大会战中流传开来的。后来,他担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70年因病逝世。

  从课题来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写人)

  课文是一篇人物回忆,他回忆了铁人的什么往事,我们一起听课文的录音。

  2.听课文录音。

  听了录音,你对铁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敦实淳朴过失

  良师诤友排解辗转反侧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总得(dédéi)咳(hāikē)卷(juǎnjuàn)烟

  历数(shǔshù)还(huánhái)嘴辗转(zhuǎn)

  (3)读通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铁人"哪些事,着重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反馈。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字形:矛、策、辗

  (2)读准多音字,结合完成作业1,并给别一个读音的字组词。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着重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哪几个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

  6.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1句:我和铁人同往。

  第2句:铁人身边人很多。

  第3句:他们找铁人的目的。

  第4句:"我"对此的感觉。

  第5句:铁人的内心表白。

  (2)你对哪句话的印象最深?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担任了……仍旧像……在家……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出去……团团的人群"

  "你走到哪儿,啊儿就是接待站。"

  "有什么办法?咱们是共产党员嘛!这些不上串的事,总得有个人管嘛!家属大嫂没柴烧,十几公里外的钻工就觉得冷了。咱们不能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光放在书架上文件夹里嘛!"

  "家属大嫂没些烧,十几公里外的钻工就觉得冷了"真是这样的吗?是哪里觉得冷了?铁人这样说明什么?

  "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是什么?

  怎样做是"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光放在书架上文件夹里"?

  "不能把马列主义和党我政策,光放在书架上文件夹里"又该怎么做?

  句子中的"咱们""有个人""咱们"各指谁?(王进喜、共产党员、共产党员)

  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齐读铁人说话的话。

  (4)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铁人怎样的思想品质?

  7.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8.完成作业1、2、3题。

  和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议课文第二段,结合课后2题,抓住人物言行体会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2.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主要内容。铁人是怎样"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

  落实到行运中去的?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

  2.读议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第2、3、4自然段具体叙述了铁人(去托儿所时发生的一件事)。铁人到家属基地去,听见孩子哭声(就急步推门进去氢阿姨批评了一顿),后来知道(那位阿姨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是她的亲骨肉,就让司机把车开回托儿所表示歉意),到了晚上(他又深深责备自己做了低水平的事,赞扬那位阿姨的高尚品质,直到熄灯,他躺在床上还在思考)。

  (2)从这件事中,体现了铁人铁人怎样的品质特点呢?我来看看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要求:

  ①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写铁人语言、行动和神态的语句。

  ②联系上下文体会铁人当时心里是怎第想的?

  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铁人是怎样的人?

  和学习小组的同伴讨论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①"刚踏进托儿所大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铁人心想:怎么?这些钻工的孩子在托儿所为什么哭?钻工们在野外苦战,他们的孩子得不到照顾怎么行?(体现了铁人关心爱护钻工子女,关心群众生活。)

  ②铁人激动地批评她说:"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激动地批评"写出了铁人当时对托儿所阿姨没有照顾好孩子的不满和气愤之情,表现了他对钻工子女的疼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钻工生活的关心。)

  ④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哦?……咳!"两个叹词加三个标点符号,写出人铁人听了那位干部的话,明白了事情真相后的反应。"哦?……"表达了铁了由惊疑到醒悟的心情:竟有这样的事?我怎么说没想到也不去了解一下?

  "咳!"表达了铁人从后悔到自责的心情:我怎么不调查清楚就乱批评人?我让那位阿姨受委屈真太不应该了!我这急性子又做错事了!……"掉头,回去!"果断而干脆的语言,表达了铁人立即去向那位阿姨承认过错的决心。表现了铁人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改正过错的思想品质和担率、直爽的性格。

  ⑤铁人开完全回来,抖落了身上的雪花,坐着默默地卷烟抽。

  "……坐着默默地卷烟抽"写出了铁人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休息时间,还在思索白天在托儿所的事。他在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对自己思想作风的严格要求。

  ⑤好一阵儿,他还在床上辗转反侧。

  "辗转反侧"写出了铁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自己该怎么向那些可敬的无名英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水平?表现了铁人虚心、真诚、严以律已的好品质。

  (4)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朗读指导。

  3.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的在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1962年移居美国,文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一个久居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文章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瓜藤满架、鲜花开放、雨后春笋、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夏夜晚餐、纺织娘唱歌”的画面,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也对后文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说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牧场之国》本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述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广阔无垠的草原五音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qi图。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乡村四月》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在茂盛成荫的桑树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

  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麦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的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二是了解课文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4.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5.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6.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二、合作交流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ɡ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4、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5、自由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6、小组交流自学所得,全班交流。

  如: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7.指导书写生字。

  8.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9.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以上步骤可结合动画课件《乡下人家》中“字词”部分辅助进行教学。

  三、品读感悟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2.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师: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5.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6.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7.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8.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9.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

小学语文教案15

  课题

  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3.引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马克思喜欢背诵诗歌,他从小时候起,坚持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日久天长,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我们在阅读中积极学会背诵,那你就会越来越聪明。今天就教你背诵的方法。

  1.学生背诵古诗。

  2.小组全班交流背诵好处。

  积累知识、锻炼记忆、

  积蓄词汇、丰富语言。

  提高阅读和能力。

  尝试练习

  学习方法

  1.出示精美片断《雪儿》第四、五自然段,请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并记时。

  2.汇报背诵情况。

  3.方法:明确背诵要领。

  ①深刻理解是背诵的基本条件。

  ②边读边背,可采用默读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

  ③抓关键词,给背诵以提示。

  ④列出提纲,便于背诵。

  1.学生记时背诵。

  ⒉交流背诵方法:

  (1)多读记忆

  (2)理解记忆

  (3)分句记忆

  实践训练

  巩固方法

  1、出示训练片断:

  少年王勃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选择方法在10分钟内背诵。

  2、进行小组背诵,选出代表参加全班比赛。

  3、交流运用的'过程,评选背诵能手。

  1、学生选择方法自读自背。

  2、小组比赛,选出代表。

  3、交流运用方法:

  ①深刻理解:凝望秋景、写成名文

  ②抓关键词:站、望、天、水、鸭、霞。

  ③列出提纲:胸有成竹说、笔走如飞写、拍案叫绝夸。

  布置作业

  延伸课外

  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每天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每天背诵100字短文,并作好记载,准备参加者班级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1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