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教案

时间:2024-11-01 16:07:5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春节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春节的教案15篇

关于春节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国家庆祝新年的方式,感受新年带给人们的快乐。

  2、了解春节过年风俗的由来,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3、在游戏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新年的愉快。

  4、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新年的.愿望。

  5、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许愿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幼儿能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的了解我国的春节,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快乐;

  2、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来锻炼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难点:

  幼儿能把看到的有关新年的事件说给大人听,并能自己制作一张完整的新年卡片。

  活动准备

  1、各国庆祝新年的录像;

  2、大挂历一本、小年历片若干;

  3、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4、各种绘画材料和制作工具等;

  5、事先与一名幼儿和家长做好发言的准备;

  6、制作一棵许愿树。

  活动过程

  一、 交流各自在元旦假期中自己做些什么?

  二、交流生活经验

  1、(听鞭炮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2、(出示红包袋),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拿红包?

  三、看媒体,了解过年的由来。

  1、年是什么?

  2、老爷爷想了什么办法?

  四、游戏:“年”来了

  游戏方法:幼儿自由结伴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看到媒体上出现怪兽时,幼儿要在各自的门上贴上一串鞭炮(一串上有九个小鞭炮)和一副对联(按提供的字,按顺序贴成对联)。

  看哪组先完成哪组胜利。

  五、布置教室

  1、贴春联——材料提供:祝福的话原句;大长条红纸和红色底板的字卡若干(按原句寻找字卡并拼贴)

  2、龙——材料提供:纸盒、彩带;粘贴工具。

  3、有趣的年历——(制作挂历)材料提供:月历若干(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日期年历卡片,并将月历整理,制作一本大挂历)

  六、制作许愿卡、许愿树

  1、说说今明两年是什么年?说说今年我们的国家(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

  2、请家长和幼儿说说新年的愿望。

  3、教师介绍活动的内容并提出活动的要求: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家长帮助完成。

  4、将制作的许愿卡挂在许愿树上。

关于春节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回忆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度过的节日——春节。从而引出老北京的春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单了解作者——老舍

  『设计意图』: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

  (1)指名读,评议

  (2)学生找出自己易错的字

  (3)老师强调“熬”字,并用白板演示“熬”的笔顺

  2、出示词语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1)自己读(2)指名读,并评议(3)强调“间断”的“间”读四声

  『设计意图』: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础,词语教学变得精彩,为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夯实基础。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照老北京的规矩”,作者在文中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依次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带着要求再大声朗读课文精读要求:1、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反复朗读,理解感悟,并在书的空白处做批注。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预设: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5)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节序曲加放爆竹声》,听着这喜庆的乐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6)花样读:I除夕是普天同庆的快乐,大声读,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II除夕是通宵达旦的热闹,大声读,出示: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III除夕是通宵达旦的热闹,大声读,出示: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抓住四个“有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有的”说一句话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出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并感情朗读。抓住“又”,和前边的课文相联系。设计意图:“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评价已经不单纯去评价别人读书的好坏,而是伴随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受

  师: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小朋友们,在过年的时候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六)作业设置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希望。

  『设计意图』: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

关于春节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

  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

关于春节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什么是“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己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关于春节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春节习俗,知道春节是我国特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之一。

  2、能够对色彩鲜明的中国画感兴趣,喜欢年画中所表现的喜庆热烈的气氛。

  3、引导幼儿学唱《新年好》的歌,爱好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的春节习俗,喜欢中国画所表现的喜庆热烈的气氛。

  难点:能够吐字清楚,感情真挚的表演,爱好民族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敲锣打鼓、耍狮子等的挂图。

  2、经验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特色的年画,红纸包,请家长帮助孩子用压岁钱做件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过程

  活动一、欣赏中国年画

  一、出示年画,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春节是中国人的年,在农村,人们很喜欢在墙上或门上贴热闹的年画来庆祝。小朋友见过年画吗?说说你见过的年画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朋友看年画有什么感觉?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气氛?

  二、观察年画的内容

  1、教师:小朋友看老师带来的.年画上有谁?手里拿的是什么?(如手里拿着鱼,表示年年有鱼等)

  2、教师:画上还有许多图章,刻印着什么字?表示什么?(如丰、年、鱼福等,都是祝福的话)

  三、观察年画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年画的不同色彩,并说出几种主要着色。

  2、教师:年画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比较

  欣赏各种各样的年画,感受年画中的气氛

  1、引导幼儿知道年画多是农村过年时贴在墙上,增加过年喜庆气氛的一种画。

  2、自由讨论交流对年画的认识与感受。

关于春节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听故事,感受新年里快乐的气氛。

  2、了解新年习俗,参与新年活动。

  3、会向他人送上礼貌的问候语祝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新年贺卡、新年图片、春联、压岁包。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里都有谁呢?

  (2)过新年了,小狗和小猫准备去找谁呢?

  (3)他们找到小兔了吗?大家在一起做了什么?

  (4)小猫、小狗和小兔之间是怎样送祝福的?他们说了些什么?

  2、师生一起欣赏新年图片,围绕新年语题展开讨论。

  (1)过新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新年的时候可以玩什么游戏?吃什么好吃的食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小牛的烦恼解决了吗?谁都给他帮助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3、参观新年贺卡、春联和压岁包,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

  (1)展示漂亮的新年贺卡,欣赏上面的图画,老师朗诵里面的祝福话语。

  (2)和幼儿一起给班级门口贴春联,将上面祝福的话语解释给幼儿听。

  (3)出示压岁包,请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小红包是装什么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包?小朋友收到压岁包应该怎么说怎样的话呢?

  4、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送上新年祝福?

  (1)小朋友可以怎样给家人送上祝福?

  (2)在小朋友接受别人祝福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示感谢呢?

  5、大家同唱一首歌《新年快乐》。

  活动延伸:为家人制作新年贺卡。

  教学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xx。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回忆春节时候的情景,分享快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所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3、能将自己快乐的心情画出来。

  活动准备:

  春节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再现

  1、教师和幼儿互相问候春节好。

  2、幼儿说一说春节都在哪里过?如何过节?

  二、照片分享

  1、幼儿结合春节的照片说一说节日里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2、和同伴分享照片,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交流讨论

  1、幼儿将过节时的快乐事情画出来。

  2、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将照片和绘画作品粘贴在语言区,便于幼儿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可将自己在春节的时候发生的快乐的事情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关于春节的教案7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年了。这几天,我真正品尝到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急急忙忙赶到奶奶家,一进家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哥哥、弟弟、妹妹都来了,晚上,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

  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

  离春节联欢晚会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穿上过年的新衣服,一起去看灯展。

  走在大街上,行人可真多,各式各样的灯挂在树上。走在草坪中间,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小凉亭,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

  再向两边看,草坪上各种形状的灯都有,有小房子的,还有荷花池的??远远地看去,真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灯多,人自然也就多,观赏灯的人真是摩肩接踵。再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我们拿着照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幕热烈欢腾的场景。

  刚回到家里,节目就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品尝着央视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的“年夜饭”。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关于春节的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春节的渊源和习俗,能背诵王安石的《元日》诗。

  2、 在“拓展活动”“看一看”环节学习有序观察,在“说一说”环节体会有感情地表达。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春节时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春节的渊源和习俗。

  三、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千家诗》中,我们学过一首诗《元日》,谁能给大家朗诵一下?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诵。

  你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吗?

  学生回答:元日是指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伴着这首诗,让我们走进春节,了解春节。

  (二)、学生分组自学

  思考题:

  1春节在哪一天?在古代称为什么?

  2春节的起源?(春节是怎么来的?)

  (三)、讨论

  1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知道,春节在正月初一,在古代称为“元日”“元旦”,俗称“过年”

  2春节的起源

  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年的起源》

  老师播放视频故事《年的起源》

  (四)、拓展活动

  你知道哪些春节的传统习俗?

  教后小记: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现在,让我们仍然回到春节那快乐祥和的日子里。在我们的记忆里,春节期间,除了课文里介绍的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相互拜年,还有许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 .

关于春节的教案9

  过年喽!过年喽!”我和哥哥跟着一群孩子们叫着,那一声声清脆的喊声,犹如一阵阵银铃声,在院子的上空回荡。

  今天是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十几口人,坐在八仙桌旁。桌上的菜真实丰富极了,有我做的凉菜,奶奶做的肉丸子海鲜面,姑父炒的热菜,二姑精心设计的??我们最爱吃的就是爸爸买来的生吃三文鱼。桌上的'酒开了盖,正一直冒着小泡,仿佛一个劲地嚷:“快把我倒出来,我等不及了!”饭桌上,谈笑风生,好不热闹。正吃得津津有味,只听见门外响起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再也忍不住了,急忙放下碗,抱起沙发上的一堆花炮,拿起茶几上的打火机,象支离弦的箭,和哥哥一起冲出门外。

  我点燃一个“哨声月旅行”。灰色的引线喷出暗红色的火花,只听“嗖”的一声,炮从大门口蹿了出去,宛如一颗黄色的流星。那炮在空中绕了一大圈后,“啪”地一声,便炸开了,接着五颜六色的礼花飘飘悠悠地往下落,几秒钟后,才消失在夜幕之中。我乐得又蹦

  又叫:“奶奶,爷爷,快来看放炮!”随着这喊声,全家人都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本来很大的院子,立刻变得狭小起来。

  “快来看!”我一转头,原来爸爸也来凑热闹。这时,爸爸、哥哥和邻居孩子们自告奋勇,各自上前点燃自己带来的鞭炮。顿时,小院里,“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孩子们的欢笑声,鞭炮声响,在小院上空回荡,热闹极了。我们又观看了内容丰富的“新年联欢晚会”节目。

  午夜12点整,更是热闹,整个温州城成了灯的海洋,这一夜,炮声、喊声、笑声、碰杯声、祝福声,像一支动人的交响乐,在奏响,奏响!

关于春节的教案10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脚步近了,我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哥哥在大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和福字,妈妈挂起了红红的灯笼,爸爸和我买来了“年”最怕的鞭炮。夜幕刚刚降临,妈妈就为我们全家精心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香气扑鼻,色泽明亮,馋得我直流口水。我正要用筷子夹鱼吃时,爸爸的厉害武器---筷子压住了我的筷子,使我这个小兵不得不退回去。然后爸爸耐心的(地)对我讲:“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与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听完爸爸的一番话以后,我恍然大悟。心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啊,看来我以后要好好研究研究呀!这顿年夜饭,我不仅吃出了快乐,也吃出了知识,可谓是“处处有语文”啊!

  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茶(几)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爸爸擀皮,我和妈妈包饺子,包进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包进了一年的收获,包进了我一年的快乐,也包进了我新年的新希望!看完春节联欢晚会,爸爸妈妈给我准备了压岁的红包,希望我快快乐乐的成长,步步登高。我给爸爸妈妈磕头,祝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窗外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和礼炮声,我们也赶紧出去放爆竹,胆大的爸爸竟敢放高升,“咚——”我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不敢看。两只手还紧紧捂着耳朵,这时的我心还砰砰地跳。胆小的哥哥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小心翼翼点炮,点着了就赶紧跑,我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半天才噼里啪啦响了起来。爸爸给了我几根手执花让我放,我学着“小燕子”的'样子,拿着手执花边放,边跳舞。十一点半后,噼里啪啦的响声此起彼伏,你看天空中盛开了朵朵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红的、黄的、紫的、绿的、橙的??哥哥说那是天上五彩的星星,我说那是春送来的祝福,她用神奇的魔法棒把幸福洒满人间,把欢声笑语洒满人间??

  这次有趣的除夕夜,不仅使我获得了快乐,也让我了解了除夕夜的习俗,比如说:守岁;压岁;踩岁;吃万万顺??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其实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能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嘛”!“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共同庆祝春天的节日,庆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祝福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关于春节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思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能找出描述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提取信息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歌谣导入:

  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下面请听一首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请按“名时地评作”的'顺序一句话介绍作者:

  参考内容: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整体感知

  (1)用“圈点勾画”法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2)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隆重、愉快、祥和

  ②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③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④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上年货儿童放假

  春节的“彩排”除夕以前

  除夕正月初一光景

  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明确: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放鞭炮大扫除准备年货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三、合作探究

  以组为单位,各自谈谈对下列句子的感受,概括老舍先生文章的语言特点。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明确: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明确: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通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明确: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语言特点:

  (1)北京韵味

  (2)通俗明白

  (3)幽默诙谐

  四、延伸梳理

  1、在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子?

  2、联想一下,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是什么样子?(请回家问问父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春节的文字写下来吧)

  五、课堂小结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的春节,体会了新社会的美好。相信同学们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感觉。那么,请大家上网搜集一下,看你能找到多少关于民俗的内容。

  六、作业

  请大家课后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并把它写到周记本上。

关于春节的教案1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关于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2、学生假期拍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照片。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谈话:

  同学们,寒假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语文生活实践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拍照,很多同学都完成得不错,都按要求发到了老师的邮箱里,下面我们来展示大家拍摄的照片。(学生欣赏图片)

  那么,根据我们上节课读课文了解的情况,你能说说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

  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这节课我们班三个学习小组继续深入的品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

  (设计意图: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导学案分小组自学课文

  1、明确学习任务。每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

  2、小组交流自学。

  三、汇报学习成果

  (一)第一学习小组汇报读书情况

  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能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

  2、生交流: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评价补充: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

  4、生读:(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5、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这正是老舍语言的特点,我们再读读-----

  6、男女比赛读、师: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男女赛读,师评价。大家一起来读。

  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其次教师范读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短短几分钟学生体会到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不用说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顺其自然。)

  师: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

  (二)第二学习小组汇报

  1、这个小队的代表汇报他们队喜欢的段落是除夕后,并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小队一起朗诵除夕全段。

  2、教师谈话: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继续体会,谁还能从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热闹?

  3、生交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4、师引导过度:但是这样的团圆远远不如亲人回家的温馨,所以课文上还说——引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5、师播放爆竹声和喜庆的画面课件,此刻你想到哪首诗?你似乎看到什么场景?

  生交流:看到人们放鞭炮、欢庆、品尝美味、玩游戏的场景

  6、师: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让我们一起读中体会,师引,生接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有三个环节恰如其分: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乐将学生很自然的带入情境中;

  第二,古诗连接与校本课程“古诗文”结合,使背诵的古诗和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对语言的积累;

  第三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想像场景结合自身的体验拉近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那份热闹与喜庆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

  (三)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下面请第三学习小组的队员来介绍介绍。

  1、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通过交流资料,我们发现直到现在初一的过法都差不多。现在人们仍旧是拜年,逛庙会等。

  2、师引导:那么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对不对?

  3、生交流,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

  4、师评价:你们是多么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是啊,春节的快乐属于海内外每一个龙的子孙。-------

  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

  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

  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3、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诵: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

  3、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写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习作。

  2、春节花絮:编春节的传说习俗。

  3、精彩再现:摘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

  4、节日集锦:调查我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提升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为学生创造思维拓展积累搭设了阶梯。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关于春节的教案13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中国结、辣椒装饰、彩色纸片、自制贺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多媒体VCD《新年好》片段,使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听到这欢乐的音乐,看到这喜庆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过年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提前过个热闹的新年,好吗?(板书课题,大声齐读)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说说在记忆中,你对过年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根据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概括、分类。(相机板书“饮食、装饰、祝福、其它)

  三、分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昨天回家都搜集了有关过年的不同风俗文化,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汇报汇报吧!先来谈谈过年的什么文化呢?

  饮食文化

  1.先请学生说说,过年时有哪些特意要吃的东西。当学生提到饺子时,教师补充: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习俗。每到年夜饭的时候,人们还会在很多的饺子里藏一个钱币,谁要是吃到了这个藏着硬币的饺子,就得到了新年的好运呢!

  2.大家搜集得还真不少!其实啊,过年我们特意吃的每样东西,都有特殊的意义呢!下面,我们就让饮食组的同学和大家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找朋友”的游戏:教师事先在学生的抽屉里藏好食物名称卡片和写有食物意义的长纸条。请持有纸片的同学上台,分两边站好。请学生们为食物名称和食物意义配好对。

  装饰文化

  1.过年时,有许多漂亮喜庆的装饰物,装扮着新年,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让每一个人似乎都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海洋。你知道,过年时都有哪些有趣的装饰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出示图片或实物(例如中国结、辣椒等)。

  2.中国结:老师也带来了一个中国结,大家看!其实,中国结还有铜钱结、吉祥结很多种类。代表着不同的祝愿。如今,我们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不论你身在何地,希望所有中华民族的灵魂都能紧紧地凝结成一颗中国心。辣椒:许多人家里还喜欢悬挂辣椒呢!看,你知道挂着辣椒又代表什么吗?

  祝福文化当每个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幸福祥和中时,可不能忘记给朋友、亲人送去祝福。其实,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种。你知道哪一些呢?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或补充。学生讲到红包或压岁钱时,教师生动讲述压岁钱的由来。你过年时领到了压岁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老师知道,在上次的汶川大地震中,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积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一千多元,都捐给了灾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的压岁钱就花得非常有意义。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更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压岁钱,好吗?学生提到贺年卡的时候,演示发送电子贺卡。

  不管用何种方式,祝福的语言总是最重要的。昨天是教师节,同学们一定给老师送去了节日的祝福。王老师教育我们,太辛苦了。今天,就让我们把新年的祝福也送给她,好吗?(教师发放大贺卡,学生用大粗笔书写祝福。)

  每四人一组,把最想送给王老师的话,写下来吧!请一两个学生上台展示贺卡内容。

  三、总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过了一个热闹有意义的`新年,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年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庆祝春节的方式都不相同。老师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瞧!(课件出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春节,你知道其它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虽然民族不同,习俗不同,但过年时的喜庆、欢乐还有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的希望却永远都不会变。来,让我们举起贺卡,看看背面写了什么?让我们共同祝愿——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老师同学,亲爱朋友们,愿我们——一年更比一年好!(学生齐声回答)

关于春节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关于春节的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

  2、建议家长带幼儿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体验节日的快乐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记录并介绍春节。

  二、过程

  活动一:了解春节

  1、最近,教师和小朋友为什么常会收到贺年卡。

  2、你知道哪些春节的风俗?

  3、去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有哪些有趣的事儿。

  4、今年你想怎样过春节。

  活动二:共迎春节

  为了让幼儿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请家长座谈,讨论以下问题:

  1、以前你是怎样带孩子过春节的?有哪些好经验?

  2、今年如何带孩子过春节?

  3、如何帮助孩子记录春节期间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三:准备过春节

  1、建议幼儿与家长一起制定春节活动计划,并为计划的实施作准备。

  2、在准备过程中,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春节的风俗、礼仪。

  活动四:喜庆春节

  1、鼓励幼儿积极投入到春节的'各项活动中去。

  2、引导幼儿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

  3、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录像、摄影、绘画等记录自己或周围人的活动。

  4、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打电话、发E―mail、串门等形式向幼儿贺年,了解“春节计划”的实施情况,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活动五:展示春节

  1、引导幼儿根据所带材料分组,如带照片的为一组,画画的为一组等。

  2、启发幼儿讨论布置的方法、步骤及分工。

  3、鼓励幼儿把春节期间记录的各种“成果”展示在活动室,营造喜庆气氛。

  活动六:话说春节

  1、引导幼儿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自己过春节的情况。

  2、建议幼儿倾听同伴的介绍,吸取有用的信息。

  3、启发幼儿讨论:谁的春节过得有趣?为什么?明年你想怎样过春节?

  4、向幼儿赠送教师制作的礼物。

【春节的教案】相关文章:

《春节》教案12-23

春节的教案12-22

春节优秀教案12-21

中班春节教案12-22

春节童谣教案01-05

过春节教案10-18

北京的春节教案12-24

春节安全教案12-24

《春节》小班教案12-15

《北京的春节》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