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比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比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
瓶 吨 米
二、新授
(一)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
(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
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
(2)讨论: 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 表示求10的 是多少.
(3) 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 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4)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出示例2
一个水杯装水 千克.一瓶桔汁 千克,3瓶、 瓶、 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 表示求3个 ,也就是求 的3倍是多少.
× 表示求 的一半,也就是求 的 是多少.
× 表示求 的 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巩固练习
(1)一根木棒长 米,2根长多少米? 根长多少米? 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 是多少? 的 是多少?
(二)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法则
1.教学例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 公顷、 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 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求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 .
计算: × ==(公顷)
4.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
×
求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三份,结果是 .
计算: × =(公顷)
答:
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 ===(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
(二)计算 ×4,6× ,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 ×9 ×
四、布置作业
(一)
(二)1. 吨的 是多少?
2. 米的 是多少?
3. 千克的 是多少?
4. 公顷的 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
分数比教案2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7页~89页。教学目标:
1、是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指导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难点: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表示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丁丁和玲玲去郊游,他们带了哪些食物?你能把每种食物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谁来分下苹果?(引导: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谁用试着用这样的话来分水?这块蛋糕呢?
说明:像这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红笔板书:平均分)
谈话:我们把这些食物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苹果、1瓶水。2个苹果、1瓶水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数2和1来表示。而每人分得半个蛋糕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1/2这个数你以前学过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揭题:认识分数
二、建构
(一)认识分数
(1)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提问:这半个蛋糕可以用1/2表示,这半个蛋糕是怎么得到的呢?指名4人说分法。
(教师在学生说分法时,教师手指左边半个蛋糕,当学生说到“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时,教师手绕蛋糕画一圈。)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蛋糕的1/2,这份也是这个蛋糕的1/2,所以说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齐读一边这句话)
(2)读、写1/2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仔细看黑板。(教师板演写法)边写边说:先画一条短横,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再把平均分成的2份中的2写在短横的下面,最后把其中的一份1写在短横的上面。
(3)试一试
教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已经会读写1/2这个分数了,那你会做一个1/2吗?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请开始折1/2。
学生折1/2时,教师巡视。在巡视时让学生说一说折法。指名2人展示说明折法。
提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是涂色部分却都可以用1/2表示?
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拿出另一张正方形纸,请折一折,涂出它的1/4。再和同桌进行交流。指名交流。
追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不同,但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
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出示:为什么上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而下面的用1/4来表示?
追问: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一?认识到: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4)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1:重点提问第3个图案为什么是1/9?
完成练习2:独立完成。提问:为什么其余的不能表示为1/4?
(二)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师:孙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你能用你手中的圆创作一个分数吗?请折一折,创作一个分数。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名展演。
提问:用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折出的1/2和1/4,到底谁大呢?(将这两个圆贴在黑板上)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能比较1/8和1/
2、1/4的大小吗?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把同样大的圆片平均分,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教师板书:1/2>1/4>1/8 小结:把同样大小的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地4题。
独立完成,提问:问什么这样涂?指着1/5这个圆的一份空白处,提问: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提问:1里面有几个1/3?1里面有几个1/6?1/3和1/6谁大?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观察图,提问:《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齐读题目。一块地的1/3种番茄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在长方形理画一画。指名回答。
5、欣赏生活中的份数。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去找一找身边的分数跟你的伙伴交流交流。
分数比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分数比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圆形(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分过东西吗?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可是在分苹果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个。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几个?1个。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两只兔子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个。
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认识1/2 。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精灵是怎么来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
(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 。)(课件演示二分之一的书写)
先画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写一写这个数。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齐读。
你能在这块月饼里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月饼,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用1/2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这边分一小块,那边分一大块,两边分的不一样多,不能用1/2表示)。可见“平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媒体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谁的二分之一?(图上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先后拿出一个苹果还有小圆片,问:能不能说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苹果的一半?或者是这个小圆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谁呢?(平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课件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后提问: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为什么不能?
小结: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门各自图像的1/2,剩下的图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图不是平均分,第四个和第六个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两份。
所以我们知道了,只要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认识1/4
如果老师这样分月饼呢?观察并思考:这样是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强调:平均分、每份、分谁就是谁的1/4)
学生填空(课件展示)
3、认识1/3
我们又认识了1/4,老师这有一个圆,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写作( ).
4、认识1/5
我们继续分,这次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为是平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样的)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齐读)
5、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像1/2,1/3,1/4,1/5像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分数.
以1/4为例,认识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的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这个数字3,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展示学生作品,用小组合作方式,说说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注意要对折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结: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纸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门各自图形的1/4。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吗?(出示课件)
进一步总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7、游戏做分数(自主认识几分之一)
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涂上颜色,并标出这个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分两组展示在黑板上)
仔细观察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看第一组,把同样两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组同理
引导回答:同样一个长方形,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数比大小,当分子都是1的时候,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话: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课件展示)
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展示练习题)
三、智力冲浪
同学们的练习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战更难的题?
1、方块里能填几?
1/3>1/□ 1/3<1/□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长方形的1/4
四、全课总结:挑战成功,现在回忆一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写分数,我学会了读分数,我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我学会了几分之一的分数怎样比大小,我学会了用不同的图形做几分之一,我学会了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是呀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几分之一。把你发现的分数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分数比教案5
知识目标:
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16×(15÷3)18÷2×10
13×2×572÷(9÷3)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全班交流
A12×1/3=4(人)
4×3/4=3(人)
B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
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
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分数比教案6
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 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10以内)相加减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10以内)相加减计算方法
(3)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PPT、每生准备1张纸片
课前游戏:
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一起努力;分享成功!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缓解学生的紧张心里,为新课导入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这节课,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这个挑战呢? 生:有!
师:读出分数,并说说其表示的意义
1 3
生:三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师:说得很好! 第二个谁来试试?3 5
生:五分之三,表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师:说得清晰完整。那么这一个呢?全班一起说吧!
生:八分之四,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
师:看来啊,这些难不倒大家,那我们再接再厉,继续迎接挑战。
(),谁想到啦! 7
(7)生:1= 7 1=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跟大家分享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表示一个整体,(7)表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再把7份全部取出来,还是这个7
整体。
师:1、 谢谢你,你说的很准确,很清楚。
2、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说得还不那么完整,谁再来补充。)那么,1=()呢?大家一起来吧! 9
生:1=9 9
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前面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了。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复习1等于几分之几练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解决本节课重难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这些知识啊,就藏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里,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动画展示,学生欣赏)
师:欸!猜一猜,看到这又大又圆的西瓜,贪嘴的猪八戒会怎么做呢
生:把大西瓜自个吃了 等等?.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可这一次啊,八戒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这样,他们四个人每人就可以分到(学生答2块)。是的,八戒先捧着2块西瓜给唐僧师傅吃,看来啊,他还是个尊敬师傅的好八戒,(学生笑了)可别笑,这点可是值得你们学习哦!接着八戒也吃了自己的那两块西瓜,可他实在是口渴,于是又偷偷地吃了一块西瓜!
【创设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尊敬长辈的意识】
现在唐僧吃了2块,八戒吃了3块,谁来说说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唐僧吃了这个西瓜的23,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88
师:反应真快!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那么在这里
生:23、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882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2份。
3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3份。
师:说得真不错!说得很清楚!
同学们,看到图上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题)
生: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猪八戒比唐僧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唐僧比猪八戒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还有有没有其他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真棒,(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老师就发现了,你们是爱动筋,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给自己掌声鼓励下!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吃西瓜遇到的一些问题?) (板书:吃西瓜)
【新课标提出,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这个过程的前提,课堂中,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准确分析和清晰表达思维的能力】
2、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加计算方法
师:我们先解决同学们刚才提这个问题!(PPT出示题目)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家把题目齐读一遍!
生:齐读题目!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23+=88
师:同意吗?(同意)大家猜猜,这个算式的结果会是多少呢? 55、等 816
23师:那么+到底等于多少,(是还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在验证之前88生:
老师有个要求,请一个同学朗读下!
【学生活动】折一折、涂一涂
活动要求:
(1)先用纸片折一折、画一画
(2)再分别画出23、,验证相加等于多少 88
(3)并把你的验证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生:(指名)朗读题目要求!
师:大家听清楚要求了吗?那就开始动手吧!
生:动手操作(师指导)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验证得数,知道图形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组织反馈:
师:大家都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还没做好的同学请先停下!谁来展示自己的验证方法
生:边展示边说,实物展台展示:让学生说,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及适当补充(注意先引导将图形平均分,再说几分之几,最后合起来一共是多少)2个学生即可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来评价,发挥学生互评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在同伴中的认同感。】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523加等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过程。 888
生:(师生一起说,从几个几来引导这个计算过程)教师强调同一个西瓜(合多媒体讲解) 唐僧吃了2份,也就是2个
也就11111,猪八戒吃了3份,也就是3个,2个加3个等于5个,888885。 8
师:刚才的过程大家都明白了吗?
谁能把这个过程再复述一遍呢?(2个学生说)
生:….
师:嗯!你是个认真听课的孩子!嗯!你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那我们一起把这个计算过程补充完成。
(板书:2?35=) 88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分母相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把它们称为:同分母分数。
那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呢?
生:分母没有变化、分母都一样
生:分子相加
师:是的,你们不但乐于思考,而且善于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PPT投影)
明白了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练习:计算:25?77
252?577?=?,(点一下,也就是等于1,同时引导下,计算的过程77777
325+=,可见啊,图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888生:写出计算过程 师:组织反馈。中,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图形验证了
题。所以,我们用图形好不好呢?
3、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减计算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解决下一个问题:猪八戒比唐僧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遍?
生:读题
师:欸!谁会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呢?
生: 32—=(师板书) 88
师:同意他的列式吗?那你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图形帮助。
生:写出计算过程
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板演计算过程(注意观察学生书写有无错误)
好!把手放下!你们同意他的算法吗?
生:同意!
师:嗯!那我们先请他来分享他的计算过程?
生:猪八戒吃了3份,也就是3个
于1个1111,唐僧吃了2份,也就是2个, 3个减去2个等888811,也就。 88
师:说得很好!你真是个小数学家!掌声送给他!
那我们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再看一下!
(借助多媒体再次展示计算过程)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能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再复述一遍呢?
生:复述
师:嗯,你听得可真是认真!
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同分母分数,它们又是怎样相减的呢?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你们可真厉害!是的,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那刚才的这个计算过程清楚了没有?好!请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吧!
生:练习: 75? 99
师:组织反馈,(齐答)(像刚才这个计算,等同学们计算熟练之后,可以省略不写。)
【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清晰地描述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和总结规律。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的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吗?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大家很有数学思维!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齐读一遍。
【知识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知识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1: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的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现在我们知道了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唐僧跟八戒说,别吃了,别再吃了,把剩下的西瓜留给孙悟空和沙和尚,请你们8
算一下,现在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个学生板演不同算式)
同学们真厉害!居然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请这两位同学把他们的计算方法和我们分享。
生: 1-53= 88
师:能告诉大家,这个1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这个西瓜。
师:嗯,你把这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了!这个方法很好!那,你们都是这样子计算的吗? 853-= 888
8师: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8生:
生:你的思路很清晰!所以, 1和8在这里都表示这个西瓜,因此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给8
他们画上等于号!同学们,看来啊,当我们遇到1减去一个分数的时候,这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转化成几分之几。那我们再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看一遍吧。
(PPT展示)把这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个西瓜也可以看成就是8个8,8113,减去唐僧和猪八戒吃掉的5个,就剩下3个,也就是。
篇二:《吃西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涂、剪、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导入
天气热极了,大熊和小熊口渴得要命,突然它们看到牛伯伯拉了一大车西瓜在卖,它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并让牛伯伯把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于是,大熊和小熊争先恐后地吃起西瓜。小熊说:“我吃了2块西瓜。”大熊说:“我吃了3块西瓜。”
2、复习旧知
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说说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你对( )、( )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指名答,教师板书。
3、提出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以下问题:
问题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4:小熊比大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用“几分之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完整的问题,并把本课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1的数学化过程
师:我们先来研究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在本子上独立写出算式。
指名回答:( )+( )或者( )+( )
谁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 解决( )+( )=( )
⑴让学生试说结果。
估计有两种答案:( )或( )
⑵动手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想办法解释你的结果是正确、合理的,并在4人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可以用你们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学具纸,折一折、涂一涂,并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个结果的合理性。
⑶汇报交流
注意先请刚才说( )+( )=()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创造的算法: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 )+()=()。把学具纸平均分成8份,
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
② 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 )+()=()。
师: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是几个( )?
( )+( )=( )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
( )+( )可以理解为2( )个加上3个( )是5个( ),5个是()。 演示课件。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 )+( )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请你在4人小组内商量写出1个算式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指名板书。
()+()=()=()
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指导
(三)学生从解决问题⑴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尝试独立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那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请你先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展示创造的成果,促进反思,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
学生板演:( )-()=()=()。
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课件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去掉2个()是1个()。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加减的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结: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4、独立计算
()+() ( )-()
(四)独立解决问题3。
师:我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已经吃了这个西瓜的(),这是小熊说:“我们给妈妈留一些吧。”看,多懂事的.小熊啊!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或者()-()=()
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表示什么,怎么把“1”变成可以与( )相减的分数。
3、计算1-( )=( )
小结: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要把1化为和减数是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五)总结
回顾我们计算验证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我们想到了哪些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探索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借助图形直观地得出结论,有从整数加减法推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
我们在计算中又发现了哪些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好的方法?
(六)巩固练习
篇三: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
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1、 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2、 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3、 看图辨析,深化认识下图哪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并说明理由。 (加图)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3、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篇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吃西瓜》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圆形卡片若干张、线段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西瓜吗?喜欢吃西瓜的孩子向老师笑一笑。今天老师要介绍两位也喜欢吃西瓜的朋友给大家认识。
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星期天的早晨,熊妈妈奖励他们一个西瓜,他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小熊说:“我吃了2块”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3/8、2/8) 在这里2/8、3/8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3/8大于2/8)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分数就大) 3提出数学问题
大熊和小熊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他们在吃西瓜的时候还发现了几个有关分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忙解决。
小黑板:①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③还剩下几分之几?
(二)动脑动手,探索算理
1、解决问题一
⑴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3/8+2/8)试着说出答案(5/8、5/16)
⑵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请同学列出算式并解答。为什么?
⑶解释: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3/8+2/8=5/8。把圆形纸平均分成8份,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5/8,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
②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3/8+2/8=5/8。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1/8)5/8是几个1/8?3/8呢?3/8+2/8=5/8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3/8+2/8可以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是5个1/8,5个1/8是5/8。(师用教具演示一遍)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3/8+2/8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算式应该是??(板书:3/8+2/8=(3+2)/8=5/8 )
2、解决问题二
⑴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学生板演:3/8 — 2/8 = 1/8
⑵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大熊吃的三块减去小熊吃的两块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1/8。(教具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1/8去掉2个1/是1个1/8。
⑶ 板书完整计算过程:3/8-2/8=(3-2)/8=1/8
3、解决问题三
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 ,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⑴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⑵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5/8=3/8或者8/8-5/8=3/8
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8份减去5份是3份,3份是这个西瓜的3/8)算式中“1”表示什么?(1个西瓜)
⑶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分,就是几分之几,就像这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就是8/8。反过来,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它就等于1。
⑷1可以等于?(3/3、4/4、5/5等)那为什么我们这里要把1化成8/8呢?(熊妈妈只切了八块)还因为被减去的分数的分母是8。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应注意把1化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
⑸板书完整算式:1-5/8=8/8-5/8=(8-5)/8=3/8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4、总结归纳
⑴仔细观察相加减的这些分数,你们观察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分母都是8,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都是8,就是分母相同,我们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称作同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副标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⑵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用红线框住运算部分)等以后我们计算熟练了,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
(三)巩固练习
熊妈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带来了一些题目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实力,敢接受挑战吗!
1、 练一练第1题
⑴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蓝色部分是3份,是这条线段的3/10,红色部分是4份,是这条线段的4/10。要求的是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7/10)
列式:3/10+ 4/10= =7/10
⑵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9份,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一共是8份,是这条线段的8/9,其中蓝色部分是两份,是这条线段的2/9,要求红色部分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6/9)
列式:8/9 — 2/9==6/9
⑶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把这条线段看成是整体1,把它平均分成7份,蓝色部分是五份,是这条线段的4/7,求剩下的部分是几分之几?3/7)我们应先把1化成与减数4/7分母相同的分数,是?(7/7)再相减。
列式:
2、 练一练第2题
14521+- 1 -99775
52333 + -1 -88447
独立计算,点名上台板演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中。
【板书设计】
吃西瓜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8+2/8=(3+2)/8=5/8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3/8-2/8=(3-2)/8=1/8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1-5/8=8/8-5/8=(8-5)/8=3/8减。
3/82/8
分数比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具:
长正方形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分数。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生:小明和小红要喝一杯水,小明说:“我一口能喝这杯水的。”小红说“我一口能喝这杯水的。”师:两个人到底谁喝得多?生:(①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②把一杯水平均分成2份,和平均分成3份,其中平均分成2份的,每一份多,所以小明喝得多。)
出图:
师:你们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生:小丽和小凯也要进行喝水比赛,两人都说:“我一口能喝这杯水的。”师:他们俩喝得一样多吗?生:(可能是一样多的,也可能是不一样多的)
出示图片中的两个杯子。
师:现在你能回答吗?生:小凯喝得多。虽然都是,因为小凯的杯子大,所以小凯喝得多。
师:原来相同的分数还表示不同的大小,你对分数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二、分数的再认识1、出图(书)
师: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生:林林和明明各拿一本书,林林说:“我看了这本书的。”明明说:“我也看了这本书的。”师: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学生讨论)
生:不一样多,因为两个人看的'书的页数不同,所以它们的也不同。
2、看图讲故事出图:
师:你们爱吃蛋糕吗?笑笑就特别喜欢吃蛋糕,她对妈妈说:“我一次能吃块蛋糕。”结果妈妈笑了笑,给她拿来块蛋糕,笑笑怎么样了?这是为什么?生:(笑笑想的蛋糕是一个小蛋糕,妈妈拿来的是一个大蛋糕)
3、捐款:
师:淘气和笑笑为希望工程捐款,两个人商量好把自己零用钱的拿出来,这两个人捐款的钱数一样吗?为什么?生:可能一样,因为两个人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可能不一样,因为两个人的零用钱是不一样的。
师:现在知道了淘气捐了10元,笑笑捐了8元,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气的零用钱有20元,笑笑的零用钱有16元。
三、画一画。
1、画一画。
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
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2、摆一摆。
一个图形的是□,画出这个图形。(生摆)
我的图形的是□□,摆出这个图形。(生摆)
3、圈一圈。
圈出下面图形的,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四、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分数比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2、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百分数化分数
1、创设学生体检的情境,出示例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出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3、你能把分数改用百分数表示吗?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5=35=0.6=60%
2/7=270.286=28.6%
指出: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并要注意正确使用。
讨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试一试:分数化百分数
1、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3%= 75%= = 12.5%= = =
2、想一想: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4题,填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填后校对,提醒:写出的分数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6、8题。
分数比教案9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通过对比,使学生沟通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会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老师很高兴和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学习关于百分数应用的问题。你们想学么?生说想。好我们先来检验一下你们前面学过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要求学生口答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接着说如果老师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同学们想知道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入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激情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学生跃跃 欲试急于去学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引导学生多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 明白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容易掌握)
(3)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12%是什么意思,是把谁看作单位“1”。 使学生明确今年增加的册数相当于原有册数的12%,现在的册数相当于原有册数的1+12%,即112%。 ,然后小组合作探讨解题方法。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4)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去。
(5)师生共同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
方法2
(6)教师对学生的进行补充讲解。再让学生板演在黑板上。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适时表扬鼓励。
(7)师生共同总结出两种解答方法。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优。学生纷纷陈述自己的理由。
(8)比较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了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并且注意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最优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幸福镇去年收粮食300万吨,今年比去年多20%,今年生产粮食多少万吨?
2、.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3、思考:如果例3改成: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1568册,比原有图书册数增加了12%,图书室原有多少册图书?(这题单位“1”的量不变,要比较的量也不变,例3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这题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迁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三)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1400+1400×12% 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 (册) =1568 (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分数比教案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2、看谁算得既对又快,并说说运算顺序。
4/13+8/13-7/135/19-3/19+10/19
2又17/20-1又7/20+3/又7/10-9/10+1/10
1-(1/2+1/3)1/9+(2-2/9)
2又5/8+(5-4又5/8)3又1/20-(1/4-1/5)
二、练习巩固,提高技能
1、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
4又1/3-5/12+2又5/82又1/2+1又5/8-1又1/8
3又1/2+(4又1/3-7/12)7又8/15-(6又8/15+3/11)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比较,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3)重点讨论:为什么第2、4题的算法有不同?
(4):在计算中能简便计算的尽量要简便计算。
2、先说说下列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2又7/16+1又6/7+1又9/168-3又6/11-1又5/11
5又11/12-2又4/9-2又11/126-(3又3/8+1又5/24)
(1)学生同桌交流以上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说出各自的看法,然后分别计算。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比较各种算法,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并提出要求: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选择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中。
教学过程
备 注
(1)从6又8/9里减去3又1/4,所得差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2)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和,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3)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4)6又8/9加上3又1/4与2又1/6的差,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6又8/9-(3又1/4+2又1/6);B、6又8/9+(3又1/4-2又1/6);
C、6又8/9-3又1/4+2又1/6D、6又8/9-(3又1/4-2又1/6)。
(学生先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算式,再各组计算一题,算出结果)
2、应用题练习,根据相应问题列出算式。
农场收割小麦,第一天收了这快地的2/15,第二天收了这快地的3/20,第三天收了前天天的总和。
(1)收了一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2)第三天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3)三天一共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4)收了三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所求问题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师生谈话共同完成)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在解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列式计算。
(1)从4又7/9里减去2又3/4,所得的差与3又1/6的和是多少?
(2)从3又9/10里减去1又1/6与4/5的和,得多少?
(3)1又5/12加上3又11/18减3又2/9的差,和是多少?
(4)从8又1/4里减去3又7/8与2又1/2的差,得多少?
2、应用题。
一个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45又1/2吨,二月份生产42又1/5吨,三月份比一、二月份生产的总数少39又3/1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计算的正确率太低,对学生计算能力要加强培养,同时要教育养成学生认真审题,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分数比教案11
分数除法同分数乘法一样,都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内容,从过去的教学实践来看,这部分知识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原《大纲》的要求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会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部)。《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分数除法的具体标准是:会进行分数除法运算和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分数除法计算方面的要求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把《大纲》中的混合运算的步数”不超过三步“改为”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变化较大的同分数乘法一样,仍然是淡化分数除法的意义,强调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强化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从传统分数除法教材来看,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分数除法法则。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第三,用方程或算术两种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从知识的建构上看,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时对除法就是”平均分“已经非常熟悉,而现实生活中,又很难找到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实际意义。所以,传统教材中选用”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来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这种乘除互逆关系是重要的数学结论,应该在学生乘除计算的知识背景下让学生认识。但是,现在用这个关系来定义分数除法意义的表述,对学生来说实在难于理解,再加上枯燥的看算式说意义的练习,使学生一开始接触分数除法就一头雾水。另外,这个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这一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又没有一点联系。所以,造成既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又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着”降低难度,突出重点“的原则,本套教材首先不安排分数除法意义的内容。而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意义的知识,通过现实的,学生能理解的具体事例,学习除法计算。明白为什么用除法?为什么这样算?如,为了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一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教材首先安排了三组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相对应口算练习,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和算式的特点,让学生发现”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的规律。然后,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妈妈买来1/2张饼,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大饼的几分之几?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把半张饼平均分成3份,列式是÷3。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以及3的倒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在一起,生成新的数学知识,分析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设计分数除法法则的学习,首先删去了学生难于理解的计算方法推导的过程,另外,由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规律迁移到分数除法,是一个计算方法验证过程,也是计算方法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在这里,删去的是次要的、过高的要求,强化的是学生扎扎实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从过去的经验看,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特点是”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应用问题都是已发生的事物,是经过人为”加工“、”编造“的应用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少,但在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一直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和教学评价选题的焦点。众所周知,在很长时期内,分数除法问题要求用算术方法和方程两种方法解答,而用算术方法解答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说明并理解数量关系的问题情境。所以,人们就用”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用除法“的解题套路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思维的条理性训练,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模仿训练。本教材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只采用列方程解答。这样设计的思考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即:把单位”1“看作χ,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第二,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程是现实运算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结合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表示--解方程等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发挥其工具性。
线段图作为小学阶段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历来成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人们在关注用线段直观描述数量关系的同时,也把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作为一般要求。即,把画线段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为学习要求,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本套教材,只发挥线段图的工具性。即: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不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作为学习要求。通过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从而找出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会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工具性。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应用问题;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用方程解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够表达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分数除法,安排4课时。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材首先设计了三组有关系的口算题。如:20÷5,20×。通过计算20÷5=4,20×=4,发现它们的结果相同,进而得出: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接着,设计了”把张大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大饼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以学生交流的形式呈现了学生计算和验证的过程。一是利用图示和已有的分数知识,推导出÷3==,二是直接利用发现的规律得出:÷3=×=。得到:分数除以一个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在”试一试“,设计了分数除以整数的三道题,让学生应用上面的方法尝试计算。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口算和讨论规律的时间,然后,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说明结果的正确性。把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变成知识扩展、方法验证的过程。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贯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的设计思路,选择了把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的典型事例,设计了两个问题。(1)把2升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除法;(2)把升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学习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两个问题都呈现了算术和用方程解的两种方法。这节课的内容,计算方法是上节课的进一步拓展,根据题意列算式和方程是重点。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把2升消毒液倒入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就是求2升中有几个升。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解答。χ=2和χ=,除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外,还可以利用倒数的知识,即两边直接乘的倒数来解决。如果学生只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方法解答,教师就提出兔博士的问题”χ=2还可以怎样解?“启发学生用倒数的知识列方程χ×=2×解答。”试一试“中安排了三道除数是分数的式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试算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有什么共同点,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教材选择了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的事情,呈现了布置会场的情境图和”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红气球有28个“等文字信息,以及”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把气球的总数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分析一下的要求“,并呈现了线段图。教学时,要在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后,师生共同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式,再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解答,并检验计算的结果。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答的,用自己的方法解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试一试“中,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两数和,求这个数的问题,鼓励学生画线段图并解答。
第4课时,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首先选择了玩具厂计划生产碰碰车的事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已经完成计划的,还要生产190辆等信息和”这批碰碰车有多少辆?“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示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完整的线段图。这是一道需要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可找到两组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解答。(1)计划生产的辆数-已经生产的辆数=还要生产的辆数,方程为:χ-χ=190。(2)计划生产的辆数×还剩下的几分之几(1-)=还要生产的辆数,方程为:χ(1-)=190。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线段图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再鼓励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一样,本节课的混合运算主要是根据分数除法的特点,解决运算过程中的方法问题。教材设计了三道分数混合运算式题,(1)题是除加混合运算,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并把除法变成乘除数的倒数。(2)题是乘除混合运算。运算时,把除法转化为乘除数的倒数后,可以有不同的约分方法。第一,直接在三个分数上约分;第二,把三个分数相乘写成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式子,再约分。(3)是带小括号的除减混合运算。教学中,由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自己计算。在交流学生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同时,掌握分数两步混合运算方法。
分数比教案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数形结合在学习中的作用。
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上课伊始,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画图的方式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新课的教学中,再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画图法去解决问题,从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动手操作。
(1)你能从桌面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吗?呢?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引导发现。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3.交代学习目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作铺垫。
⊙类比推理,明确意义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①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②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
2.分析、解决问题。
(1)讨论解题策略。
师: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学生试做。
(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思考)
(3)汇报,并说出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方法一
生: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也就是说把奇思吃的6块饼干看作单位“1”,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饼干数。
师:说得真好!把6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方法二
生:把每块饼干都分成2个,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了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师:那么这道题应该如何列式计算呢?(6个列式为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
分数比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阴影部分是原图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比较,再跟小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比较,你发现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分数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几分之一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1/4,2份是它2/4,3份是它3/4,4份是它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比较,再跟小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比较,你发现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分数比教案14
这节课,戴老师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引导观察鈫捬罢夜媛桑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从中我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鈥湸瓷枨榫车既胄驴沃傅嘉探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这节课戴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用三张同样大的长形纸折一张的、涂色等活动来探索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从而让学生发现规律,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老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三幅图的异同之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从而证实变化的规律,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折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来说明概念,降低了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这样概念形成过程十分清晰,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既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比教案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 口算。
6 9 (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2、 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 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
(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科学、合理。】
(3)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A、化成整数计算。
升=900毫升 升=300毫升 900毫升300毫升=3,所以,=3
B、利用分数单位。
里有9个, 里有3个,9个是3个的3倍,所以,=3
C、画图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既可以用化归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画来得出结论。我们确信学生有这种能力。教师在倾听学生讨论时可以及时地根据他们的讨论情况相机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有创意的见解要给与充分的褒奖。以此来强化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动机。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信心无疑会得到增强,并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观察比较提出猜测探索验证解决问题这一学习策略。】
(4)总结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多好的解决方法,结果真的是3杯。看来,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用以前分数除以整数或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哪位同学能试着说一说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总结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5)深化方法,加强理解。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请大家看一看,这三种计算方法是否有一定联系呢? 生发表意见。
师:那我们能否把这三种计算方法归纳在一起呢?谁来试试看?
师生共同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板书) (总结时注意提醒学生考虑,除数不包括0)
生齐读算法一遍。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将一个知识寓于完整的系统之中时,更易于学习者去理解记忆、去把握运用。因此,及时地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纳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提升,越是简洁的东西,越是具有普遍适应性。】
三、练习巩固,掌握算法。
完成第58页练一练1、2两题。
四、总结提升,探索规律。
1、 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
先计算,再分别把商与被除数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3 1
引导学生根据除数的情况分类,并总结出规律:
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设计意图:此内容的安排,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方法运用这一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宏观视野,在熟练运用计算方法时,还应注意到结果的变化是有缘由的,也就是一种更高的系统化。】
2、 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在○里填上><=。
完成后再引导学生辨析除法与乘法的不同。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部分)和第13题。
六、总结全课。
(略)
附: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分数
6 ==3(个)
9
【分数比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教案12-30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02-08
分数除法教案11-17
分数乘法教案11-16
分数的意义的教案10-27
分数乘法的教案11-03
分数的认识教案03-06
《分数除法》教案02-23
分数与除法的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