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 )A长方形长B正方形长C三角形长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
(1)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较简便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3、说说喜欢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1)25+25+25+25=100(米)
(2)254=100(米)
比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打算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习】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地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正方形。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主要是直观认识了其形状,在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就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打好基础。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内容本身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充分积累探究经验,从而探索发现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和表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当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时,需要提供一些变式图形,如斜放的长、正方形,帮助学生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抓住图形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抢答老师逐张出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将四边形张贴在黑板上。
2.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在这些四边形中,还有些图形比较特殊,请看(将长方形、正方形独立出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4.联系实际,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
5.质疑揭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殊,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并渗透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四边形的集合思想。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从而产生“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的质疑,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猜想。
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
在小组里说一说。
2.验证。
(1)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想办法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
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3.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
(1)汇报长方形的特征。
预设:
①量一量。
学生演示并介绍,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对边”的概念。
教师: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板书:量)
②折一折。
学生演示并介绍,折的时候两条边重合了,说明对边相等。
教师:没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纸同样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折)
③比一比。
a.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长方形上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完全重合,说明都是直角。(板书:比)
b.对折再对折。
指出:通过这样的对折,原来的四个角就重合成了一个角,只要测量一次即可。
小结: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相同)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
(2)汇报正方形的特征。
预设:
①量一量。
展示作品,发现每条边都相等。(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②折一折。
a.对折发现对边相等。
追问:这样折,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但能说明每条边都相等吗?
b.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折合到一起。
教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四条边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这四条边怎么样了?说明了什么?
请学他的样子一起动手折一折。
③比一比。
学生用三角尺比后发现: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4.教师介绍“对边、长、宽、边长”等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的封面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标出边长。
5.比较。
(1)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同桌互说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及小组之间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验证环节,让学生开展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把长方形、正方形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巩固提高
1.辨一辨: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教材第81页第2题)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④⑥⑦的判断理由。
教师:看来,一个图形不会因为摆放的位置而改变自身的形状。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既要看它的边,还要看它的角。
2.填一填。(教材第81页第4题)
教师:你们没有量就这么快填出了各边的长度,怎么又快又准地知道的?
3.画一画。(教材80页第1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上如何画出4个直角,如何保证对边相等(4条边相等)。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并收集代表性的作品展示,提醒学生要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来进行验证、对照,及时检查。
(4)同桌互查。
4.猜一猜。
在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告知学生该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抽出这个图形的一部分,三次分别定格为图1、图2、图3,让学生猜猜信封里装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1)出示图1,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出示图2,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3)出示图3,现在能不能猜出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
教学光盘、音乐、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板书纸片、报告表格(四人一张)、钉子板牛皮筋、三角板一幅、16个小正方形。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一副、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啊除了汤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还多了()位老师也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学生:欢迎,拍手××)谢谢同学们,刚刚拍手的时候,这两只手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面对面的关系),面对面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是相对关系。那么在平面图中有没有相对关系的边呢?现在,我们先来看这两个你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呀?请指出它们哪两条边有相对关系(出示投影,学生指图形)
图略
我们就把这些具有相对关系的边叫做对边。
问: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吗?(学生:不是比如:平行四边形、菱形。)对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比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黑板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学生举例: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开关盖子面是正方形等)
下面我们就从我们的教室开始寻找。(师出示课件例图:)学生可结合自己教室说)(学生举例: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面是长方形,手帕的面是正方形,地砖的面是正方形……)(学生举例。说的时候强调某一物体的某一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教师同时黑板贴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中间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后一半课题: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你发现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个别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举例:可以用尺量一量、把图形对折折一折、用三角尺直角比一比等方法来验证。)
(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互相讨论,你们可以利用自己桌上的工具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讨论的同时把老师发的表格填一下。
)师同时出示表格。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
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看好一组要展示的。
(3)班内交流、总结。
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哪一组最勇敢先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一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到投影前展示表格。不要回座位。)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对边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边,那你们知道什么又叫邻边呢?(学生:相邻的边。)师:对。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们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贴出板书:边)(学生:有4条边,对边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用尺量。)还有呢?(学生:对边相折发现对边相等。)让学生折给大家看一看。量给大家看一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点击课件,演示长方形折、量的过程。)
说明: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学生复述一遍。(板书:长、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边宽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那你们发现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有4条边,每条边都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6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 )有关系,有( )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7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
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
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
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基础上,考虑如下问题:
(1)、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即学生现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水平何在?因为,学生已接触并初步认识长、正方形。虽说第一次学习目标定位是辨认两种图形,关注整体把握。但现实学生已把握到什么程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边、角关系)了解多少?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环节安排中考虑要素之一。
(2)、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强化数学学习能力(方法)训练与培养?施用动手实验,合作探索学习方式,是对本课的组织要求之一。要强化实践探索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这就对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要求颇高。
(3)、如何突破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认知?有关二者的特征认识,显然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清二者关系,提升知识结构水平?这应该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精心之笔、倾力之作。
二、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
(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正方形的四条边。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
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
①按要求画。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③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点评:
学习几何图形,对低年级同学来讲是较困难的。为此,鼓励并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机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李老师在本次预案的设计重点力破学生探究活动绩效性及时间控制问题。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的:
1、针对性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
如何让学生直面长方形、正方形新的学习内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选择点。一般设计,往往是让学生认图入课。这样,学生第一关注点时,发现所学内容已学习过,便会对后续探索的希望与热情启而不发,动力不足的。为此,让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中自然产生或由教师适时引拨新的认识点?会激发学生探求的渴望与激情。预设中,以让学生自主选棒拼长方形、正方形引课。
此意:
①让学生动手,迎合小朋友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
②学生独立操作,必将促使他调动原有认知,考虑什么样图形才是长方形、正方形?
③为后续交流埋下时机伏笔。是后续师生交流的话柄生长点。
④过程中势必充分暴露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是李老师后续组织教学的观察点。
2、本课设计主要着眼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关系的整体入手组织教学环节。从最初的摆图形,说基本特征开始,主要引起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四条、四边特点关注,这已渗入了二者的共性认识。其次在内容的主探究中,将二者同时以问题呈现,学生边探索长方形,又探索正方形。无意识中,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自我对比感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实践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提炼知识的本领,形成整体的能力。
3、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李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找出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
引导: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由它们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要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从组成这个图形的边和角来考虑。每个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2、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
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引导: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其他小组也发现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不相等的情况?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介绍:(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方向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说成是“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怎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刚才得到的结论改为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知道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间的进率。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生:面积
师:还认识了
生:面积单位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告诉我,你们学的很好,是吗?
生:是
师:非常自信!老师今天特意找了几条信息,看你能否快速找到面积单位。(放课件)
生1看课件回答:平方米
师:你能说出1平方米多大吗?
生2:大约有两张双人课桌拼起来那么大。
师:具体说就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那么大。再继续,放课件生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还记得它们多大吗?
生:手掌的面积约是1平方分米,拇指盖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师:准确的说就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平方厘米(展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很重要,我们用它可以度量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用它度量师边说边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师:长方形大家都认识吧,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看大屏幕,这是长、这是宽,请同学们不要眨眼睛,看后请你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师板书猜想并放动感课件
生1:长方形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师:为什么啊?
生:宽没变,长变后面积变大;长没变,宽变后面积变大。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长和宽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有多大?
生1:6平方厘米
生2:10平方厘米
生3:18平方厘米
生4:12平方厘米
师:到底谁的答案对?我们要想准确知道它有多大,你有没有办法?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提前发给大家的学具),请你在1号长方形上清楚地画一画、分一分,看一下里面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开始!
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师观察指导
师: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画的?
生1上来展台展示并引导说出:一个个的数出或一排有4个,有3排,所以共有12个小正方形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2上来展示并说出画了一排和一列,一排有4个,也是3排34=12个
师:说的真好,这种画法,虽然少画了,省了力,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事半功倍!我们为他的这种做法鼓掌!
生鼓掌鼓励。
师:我们知道了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12平方厘米,板书43=12个,并把个再改成平方厘米。刚才哪位同学估计的准确啊?他是第一位火眼金睛,希望我们的火眼金睛越来越多。师:下面我们再看课件展示一下。
学生看课件,再重现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师:我们再看下一题,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生1:10平方厘米,一排5个,有2排,52=10
师:是啊,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平方厘米,并板书52=10平方厘米
师:再来,看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生:20平方厘米,一排5个,有4排,54=20
师:板书54=20平方厘米,那下一题呢?
画上小正方形的你会数,不画了你能知道是
()平方厘米吗?
生:24平方厘米,因为一排有6个,有4排64=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一排有6个,有4排的啊?说说道理。
生:因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6厘米里面有6个1厘米,所以能摆6个,4厘米就能摆4排。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是的,说的真不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4=24平方厘米,(板书)再来一题
生:40平方厘米,因为一排有8个,有5排85=40个,就是40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呢?
生2:8厘米里面有8个1厘米,所以能摆8个,5厘米就能摆5排
师:是的,说的真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85=40平方厘米,(板书)
同学们看黑板,那下面我们要总结一下了,刚才的这些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一样,长和宽各不相同,这说明面积的大小确实与长和宽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板书-----验证,再观察这些式子,这些前面的数字都是长方形的长,后面的这些数字都是长方形的宽,你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式子,你看是不是呀!生:同意,是
师:那同学们都说一遍,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长方形的面积后面写上=,长宽之间写上)那我们就得到了结论,板书-----结论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你们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什么意思啊?
生1:就是求的长方形的面积。
师:是啊,那长宽到底是什么意思呀?(师引导就是求的里面含有)
生2: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师:是的,这个小正方形很特殊,就是我们学的面积单位,长宽就是求的这个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它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
生1:15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生3:35平方厘米
生4:28平方厘米
师:现在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不能用小正方形去量,你有没有办法?生: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那让我们操作一下吧,开始。
巡视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1:我量出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75=35平方厘米
生2:我的和他一样。
师:(课件展示一下答案)看来,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知道了它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应用一下,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放课件。
生:86=48平方厘米
76=42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最后长和宽一样长了
师:长和宽一样长的长方形,就是
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你能看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叫做边长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生:1个,边长
师:我们只要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利用边长边长就能求出它的面积,看下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平方分米;1010=100平方厘米
师:1分米=10厘米,这两个正方形是同样大的,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同样的道理,你能知道1平方米=()平方分米吗?
生:11=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练习
师:真不错,那考考同学们,看能否快速得到答案。
8m2=()dm2200dm2=()m29dm2=()cm2400cm2=()dm2生答。
师:放课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9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长20米,10米,面积是()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生答。
师:小明家买了新房子啦,他想知道各部分的面积,你能帮帮他吗?(引导学生算客厅、餐厅、卫生间、总面积)
师:再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挑战一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计算出上面长方形的面积吗?;生思考并回答116=66平方厘米;师放动感课件;挑战二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生:看动感课件,并解答;
四、回顾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啊?
生1:我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2:我还知道了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我们还知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呀?(师指着板书说)生:猜想---验证---总结
师:是的,以后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大胆去猜想,然后用实验去验证,最后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学好文化知识,好不好?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3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四册P100~1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近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个角都相等。
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学生总结。
2、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 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二、 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 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生拍手说: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
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折。
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
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连闯4关,小刺猬咕咚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的快乐吗?
生: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2:我学会了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生3:
生4: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从你们那里也学到很多知识,我也很快乐,谢谢大家!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4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知识。(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体形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情感目标: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重点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独立尝试点拨自学
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
1、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相对的边。
2、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四条边都。
3、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相等。正方形的-----边都相等。
4、、用尺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角。
5.尝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流解惑
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正方形也是长方形吗?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作考试
一、填空起跑线
1、长方形有()条边,()边相等。
长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2、正方形有()条边,每个边都()。
正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二、判断对与错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而且4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直角比长方形的直角大。()
(4)黑板是长方形的。()
(5)长方形有4条边()。
三、动手自己在方格里面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12-08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8-05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1-16
《画长方形》说课稿12-0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09-02
中班狼和羊教案12-07
语言狼和羊教案12-04
小学统计教案12-09
关于小学教案12-08
小学优秀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