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18 20:38:2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纸莲花在水中的变化,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能不同。

  2、有细致的观察力,能大胆猜测、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察发现。

  3、喜欢动手,对纸的吸水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盆,装好水,擦手毛巾1条,几种不同材质的纸的莲花折纸若干。

  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

  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有趣的纸莲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纸莲花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朵纸折成的莲花,如果把纸莲花花瓣朝上,轻轻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慢慢开放)。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莲花开的快。

  1、出示三种材质的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他们猜测:三种不一样的纸莲花放在水里会怎样?它们开放的速度一样吗?猜猜看谁开得最快,谁开的最慢?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莲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莲花开放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莲花,为什么开放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3、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彩打纸、卡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莲花开放实验结果相对应吗,寻找原因。

  4、小结: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开得快。

  (五)拓展。

  1、教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纸,你们还认识哪些纸呢?

  2、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用白色打印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如果将白色纸莲花的一面用油画棒涂上颜色,莲花的开放速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 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出示杯子,今天老师请你们认识一个朋友,猜猜是谁呀?

  二、说一说,说说它叫什么名字?平时我们用杯子做什么呀?(举手回答问题,用时两分钟)

  三、想一想,杯子说它是会唱歌的,你相信吗?(回答:不相信)(以上一、二、三步骤流程用时三分钟,作为开场(总用时2分钟)老师:小朋友们,那我们来听听杯子是怎么唱歌的。

  1、相同的杯子(不放水),老师用筷子进行敲击,说出声音是相同的。

  2、那么如果在杯子中倒入水会发生什么呢?请小朋友探索(可讨论),在我自己准备的相同的杯子里加入不同的量的水,请小朋友举手上来敲击杯子,然后把发现告诉大家,请两个。(用时3分钟)以上一、二两步骤作为课程第一个教学点。(总用时5分钟)

  3、现在我们试试看小朋友们自己带来的杯子(不加水),它们会唱出什么样的歌呢?我说操作,然后小朋友走到对应的桌子前,拿起手中的筷子,然后开始轻轻的敲击桌上每个杯子,再和旁边的组交换然后敲击别组的杯子看看,进行比较探索。

  4、那么我们刚才看的是空杯子,现在我们给它加入相同的量的水,它的声音是否会一样呢?请小朋友继续敲击杯子进行探索。(活动过程总用时6分钟)之后回到座位,问问题,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呢?杯子的声音是否一样呢?请举手回答。(1分钟)老师总结:因为形状不同,厚度不同,所以敲击杯子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加入了水之后呢仍然不会有相同的声音。

  以上3、4两步骤作为课程第二个教学点。(总用时7分钟)

  老师对于课程总结:

  杯子相同,加入不同水声音就不同,杯子不同,声音也不同,就算加入相同的水,声音也还是不同的。

  延伸:

  那么如果材质不同,再不加水的.情况下小朋友们觉得声音会相同吗?加了相同的水的情况下声音又会不会相同呢?

  师傅:

  延伸这个部分是不是用我剩下来的时间?还有就是你看这个延伸会不会有点复杂?还有因为是会唱歌的杯子,那是不是要敲出个dorimifaso这样的声音,但是这个只能我再上面示范的时候做出来了。

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充分体验游戏与在音乐中感受自制乐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会唱歌的瓶子宝宝”范例一个(在瓶子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2、歌曲《表情歌》音乐磁带,幼儿自己自制好的人手一个画有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宝宝,各种操作材料(花生、黄豆、米粒、小石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宝宝”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以瓶子宝宝的口吻引入:

  师:“听说中一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想跟你们交朋友做游戏,我也很棒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瓶子,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和我交朋友吗?今天我还邀请来了许多好伙伴呢。”

  2、让幼儿和瓶子宝宝说悄悄话。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拿1个瓶子宝宝摇一摇,和瓶子宝宝说一句悄悄话吧!

  二、引导幼儿思考。

  1、出示会唱歌的“瓶子宝宝”让幼儿观察。

  2、师:“怎样让你们的瓶子宝宝也唱起歌来呀?”(引导幼儿想象出让“瓶子宝宝”唱歌的方法。)

  三、提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黄豆、花生、米粒、小石块,小朋友自己也来动动手,想想办法也让你的瓶子宝宝唱起歌来,好吗?(利用视屏展示仪一一出示材料,让孩子了解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待会儿小朋友可以选择一样材料放进瓶子里试一试,盖上盖子,摇一摇,听一听;它唱出来的歌声是怎样的?试好了以后,再换另一样材料试一试,听一听,它们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哪一种最响亮?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①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装不同材料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②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1、感受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瓶子宝宝会唱歌。)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呢?你在瓶子宝宝里面放了哪样材料,它唱出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摇一摇瓶子宝宝。)

  2、小结:小朋友说得真棒,豆子发出来的声音很脆、很亮、最好听。花生发出来的声音较粗、较沉。米粒发出来的声音沙沙沙,较轻、较小声。小石块发出来的声音咚咚咚,最响。

  3、放《表情歌》音乐,为乐曲伴奏。

  师: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会唱歌瓶子宝宝,那我们来为歌曲伴奏好不好?

  4、老师和幼儿一起手拿瓶子有节奏地打击为乐曲伴奏。

中班科学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二、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玻璃杯、土块、、蜡烛、奶瓶等材料。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找找空气在哪里。

  (1)请幼儿分别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及户外“装”一袋空气,并请幼儿说出自己是从哪里装的。

  (2)请幼儿将土块放到水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再用吸管向水里吹气,发现了什么?(有气泡冒出)使幼儿初步感知土里有空气。

  (3)出示酱油、醋、橙汁等,请幼儿观察品尝,说出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提问:空气有没有味道?有没有颜色?

  教师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

  (1)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慢慢罩住,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蜡烛慢慢熄灭了)幼儿思考空气还有什么作用?

  (3)师幼一起讨论空气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教师讲解小火箭的制作方法(师幼共同制作)。

  5、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火箭,看谁的火箭发射的高。

  6、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火箭会飞起来?萌发他们初步的科学意识。教师向幼儿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使幼儿感受作为一名中国的自豪感。

  7、带幼儿到户外玩小火箭,结束游戏。

  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

  孩子也纷纷发言,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让孩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以欢迎小客人来做客,并让幼儿助小客人找家来

  引出诗歌,这个环节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许多平时不举手的

  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

  将孩子们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仿编时出现不会编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局。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在叠词方面,有些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才会运用叠词。在仿编诗歌这一环节,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绿绿的草地是是小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阳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动中表达得并没有这么完整,甚至只会说“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的”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自己还不会总结诗句,孩子还不习惯句式的转变,还需老师的提醒。游戏《送图片回家》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十分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行动,多数孩子能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能贴到相应的家里去,但就是没有把话说完整就去贴,以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本活动我把创编环节放在重点,时间占了很多,听了其他老师的馈,我也觉得对中班幼儿来讲创编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环节来做可能更合适。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2.教师小结:希望我们小朋友能用今天学到的养蚕宝宝的方法去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看看他们,喂喂他们,观察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2.乐意与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汽车、飞机等各种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并讨论玩具的摆放。

  2.三个筐。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丰富多彩的玩具。幼儿自由参观玩具展,幼儿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鼓励幼儿自选玩具,自由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请幼儿说说自己玩的什么玩具,以及是怎样玩的。

  3.发现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开启方式。

  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较它们不同的开启方式。

  师:我发现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的?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小青蛙上了发条就会跳,小火车打开了开关就会跑。

  (请小朋友分类摆放)

  总结:××玩具、××玩具、××玩具我们用手推着动的,手放了以后它们还会动,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玩具、××玩具、××玩具都需要上了发条才会动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我们再来看一下××玩具、××玩具、××玩具它们都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东西?(电池)原来它们是靠电池才动起来的,打开开关按纽电源接通了它们才会动起来。所以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动玩具。

  4. 幼儿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对玩具动起来的影响。

  师:刚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宝宝分类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发条玩具的时候,发条拉的短一点和拉的长一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再看一看惯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点和轻一点,它们开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带着老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

  总结:原来发条玩具的绳子拉的越长,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远;拉的`短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惯性玩具推的重一点,它就开的快一点,远一点;推的轻一点,它就开的慢一点,近一点。

  5.欣赏遥控玩具。

  教学反思:

  以下几点:

  本次活动的教育资源来自于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玩具,作为中班的孩子有他们的年轮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适应了科学活动提出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要求的。反思我理了

  1,教师评价与孩子评价

  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给了鼓励,让孩子和同伴交流示范的时候孩子的参与欲望,最后经理奖励每个人的电池,但本课也还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2, 示范观察与交流

  让孩子在玩具工厂里摸一摸,做一做,拆一拆等达到了让孩子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让一部分的孩子的玩具先动起来,并让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示范自己怎么安装电池的。让玩具安装上电池但不会动的观察自己安装的电池跟别人安装的有什么不一样。并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也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一个沟通与讨论的机会。

  3,经理送了每个孩子一对电池让孩子们拿着电池能使某些物件动起来,以达到孩子的学习环境由课堂转移到了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来,这让活动由课内空间到课外空间的相结合。

中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一、活动题目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五、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七、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中班科学教案9

  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过程:活动(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建议: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活动准备:杯子、勺子、温水、米、、盐、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老师这里有一杯饮料,谁来尝尝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知道为什么是甜的吗?(因为里面有糖)

  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

  二、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看糖到哪里去了?(躲到水里去了)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能在水里溶解。

  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盐、糖、米。

  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用小眼睛看看

  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三、结束部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哦。

中班科学教案11

  目标:

  1.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

  3.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培养幼儿关心自然界,爱护树木的'情感。

  准备:

  1.环境创设:树林和一名扮演“大树妈妈”的老师。

  2.小鸟头饰人手一个,鸟妈妈头饰一个。

  3.小鸟飞音乐带,录音机。

  4.画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小鸟练习飞翔本领导入课题

  放音乐:鸟妈妈和小鸟们一起飞进(教师)树林。

  二.基本部分

  1.小鸟发现树叶枯黄,讨论原因

  鸟妈妈:小鸟们,我们休息一会吧。咦!这树的叶子怎么变成枯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幼儿讨论。

  2.大树妈妈讲述病因

  鸟妈妈:我们还是一起来问问大树妈妈吧?“大树妈妈,大树妈妈,你这树叶为什么被枯黄了”?

  大树妈妈:空气污染,工厂排污水,乱砍树木。

  3.引导小鸟为大树妈妈想治病方法

  鸟妈妈:大树妈妈生病了,真可怜,我们想想办法,让大树妈妈的病快点好。

  小鸟:吃药,唱歌给他听,陪他说说话......

  大树妈妈:你们还是多练习飞的本领,趁早飞走吧!我这病你们救不了的,人类不注意,乱排污水,废气,乱砍树木。哎!没用了......

  小鸟:我想到就大树妈妈的办法了,让人类知道“大树妈妈的本领”。

  4.引导小鸟说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 茂盛的树叶可为我们撑起小伞,刮风下雨我们也不怕。

  (2)大树妈妈每天把空气打扫干净,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

  (3)大树妈妈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每天在这儿快快乐乐的生活。

  (4)大树妈妈可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漂亮,我们生活在这儿很幸福。

  5.鸟妈妈总结:大树妈妈的本领真大,如果没有这些大树妈妈,我们将会没地方住,没有这些美丽的家园。

  6.怎样让人类知道这些呢?小鸟各自说说(唱歌、送信、画画......)

  7.幼儿绘画:画出大树妈妈的本领。

  大树妈妈:我还是喜欢你们把我的本领画出来送到人类,让他们知道。

  三.结束部分

  小鸟把画好的画传送到人类手中。

  四.延伸部分

  人类收到画后,就注意保护树木,海广泛栽种树木,使家园更美,为2008年奥运会的胜利举行而做准备。

中班科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也可以沉下去?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在水里而且可以浮在水面?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探索,寻找让物体沉下去的多种方法,体验实验快乐

  2.实验中探索怎样使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使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

  活动准备:

  音乐、沙子、(棋子、药瓶、石头、积木已消毒)温水、水箱、皮筋、等、ppt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科学泡泡》

  二、找呀、找呀、找朋友

  1、什么是浮,认识浮在水面的物品有哪些?有哪些物品?在放到水里试一试,哪些是浮在水面呢?

  2、认识沉在水里的物品有哪些?都有什么物品?在放到水里试一试,哪些是沉在水里呢?

  3、实验小结

  三、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

  2、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沉在水里的物品浮上去?

  3、小朋友开发想象力,今天我们要去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四、小实验

  1、介绍材料

  2、"实验安全提示"

  3、幼儿操作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五、回忆录

  1、我知道怎样可以把沉在水里的'浮上来

  2、实验后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在学校阶段,儿童对四周世界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同学培育科学爱好、体验科学过程、进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殊是我们农村学校更是为培育同学科学科学素养和力量在不断地探究。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同学开展小课题讨论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采纳“猜想→设计试验方案→实施试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同学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当。得出的结论证明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同学在汇报试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全部小组的试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同学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简单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同学先猜想,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试验证明,从而发觉物体沉与浮的隐秘,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同学不断的大胆想象,最终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受了激趣、思索、探究、沟通的过程,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觉,达到进展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力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同学做试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支配整个活动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的豆制品,激发幼儿探索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ppt、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房子是谁的家?

  (2)今天黄豆爷爷家可热闹了,为什么呢?(点击蛋糕,一起唱生日歌。哦,原来呀今天是黄豆爷爷的生日。)

  2.观察交流

  (1)今天黄豆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给他庆祝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豆爷爷家一共来了几位客人?出示ppt,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我们在数的时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这样数字宝宝就不会错了。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客人。(油豆腐、豆浆、豆油、包子、豆腐、面包、豆腐干)

  (3)这么多客人中有些是黄豆爷爷的孩子,有些不是黄豆爷爷的孩子。

  教师出示记录纸:我们来找找哪些是黄豆爷爷的孩子?如果你觉得他是黄豆爷爷的孩子,那你就把这位客人和黄豆爷爷连一连。

  (4)幼儿尝试第一次记录

  (5)交流:你觉得谁是黄豆爷爷的孩子?为什么?

  (6)小结:我们给黄豆爷爷的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豆制品”。豆制品是用黄豆做成的.。

  3.观察交流

  (1)我们再来把黄豆爷爷的孩子找出来。

  (2)幼儿尝试第二次记录

  (3)交流:你觉得它是黄豆爷爷的孩子,为什么?

  (4)师小结:原来油豆腐、豆浆、豆油、豆腐、豆腐干都是黄豆爷爷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用黄豆做的。

  4.延伸活动

  看这里又来了几位客人,它们说也是豆爷爷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自己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开展此活动之前,可以利用农村资源,参观一下农场,了解各种各样的豆,激发幼儿对豆的认识。在活动之后,让幼儿品尝一下活动中认识的豆制品,使幼儿有直观的了解。

  2.参观豆制品的加工过程。

  3.在活动之后也可以把此活动的材料投放在区角游戏中,让孩子进一步巩固了解豆制品。

  4.教师和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在家中也喜欢吃豆制品。

中班科学教案14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

  2、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活动准备】

  1、动物睡觉的`课件。

  2、歌曲《小猪睡觉》的音乐,轻音乐两首。

  【活动重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并用动作表现。

  【活动过程】

  1、以小客人做客导入活动:(播放歌曲《小猪睡觉》)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谁吗?

  (小猪)你听一听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样睡觉的?(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摇摇。)还发出什么声音?(咕噜噜)

  2、小猪邀请幼大家去大森林旅游,看看别的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播放课件《动物睡觉》,让幼儿探索不同动物睡觉的秘密。

  马——站着蝙蝠——倒挂刺猬——蜷成球形丹顶鹤——单脚站立鱼——睁着眼睛睡觉乌龟——缩到龟壳里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游戏:看谁说的对(出示课件,幼儿说出不同方式。)

  4、游戏:看谁学得像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小朋友模仿动物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小朋友模仿动物就睡觉,睡觉时必须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2)教师组织游戏,播放音乐。

  5、教师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模仿动物睡觉的动作,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教学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多种动物的睡姿,并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巩固了对睡姿的了解,目标达成。

中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6,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果园背景图一幅、幼儿操作材料《装苹果》人手一份、苹果若干、胶水、1—6数字卡。

  2、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边唱歌曲《苹果树下》边做动作进活动室。

  2、参观苹果园:

  教师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几棵苹果树?树上的苹果一样多吗?”

  (1)请个别幼儿回答。

  (2)集体验证。用点数的方法检验图片上有几棵苹果树(6棵)。

  “哪一棵苹果树上结的果子最多?”

  (1)看图互相交流讨论。

  (2)请个别幼儿说说。

  (3)在每棵树上的果子旁贴上与果子数量相同的数字卡,比较多少。

  3、装苹果:

  (1)提出要求:图上有三个篮子,每个篮子上有一个数字宝宝,请你根据篮子上的数字,贴上相应的苹果数。

  (2)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讲评。

  4、齐跳《快乐舞》。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8-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1

中班科学教案05-2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