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0 18:49:12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扎”),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我的词语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南丁格尔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现代护理事业的高尚品格。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边读边想,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课文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护士节和南丁格尔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护士节是哪一天吗?它是怎么来的?

  2.学生自主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自主、合作识字。

  3.“会认字”学习过关,注意多音字“扎”的其他读音。

  迁回、卑贱、爆发、萌发、污浊、疾病、传染、包扎

  (1)开小火车逐个检查认读,给多音字组词。

  (2)齐读生词。

  (3)集体记忆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

  (4)从课文中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护、纱、扎、盏、切、墙、杰、献

  (1)观察8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阅读与南丁格尔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听写会写字。

  二、精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并思考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理解课文内容。

  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说一说。

  (1)精读第3、4、5自然段。

  画出描写战争残酷和南丁格尔动作的句子,理解她一心为伤病员着想的高贵品质。指导朗读。

  想象南丁格尔与伤病员之间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了解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的第1、6、7自然段,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仔细读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写作上的特点。分组或者分男女生读一读,体会体会。

  (4)教师小结。

  三、总结拓展。

  1.概括南丁格尔的形象,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

  2.同桌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提灯女神》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推荐阅读:《名人传记——南丁格尔》

  附:板书设计

  25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感兴趣↓

  去前线当护理员(南丁格尔)

  特别关心和爱护伤病员

四年级语文教案2

  夜空

  师:同学们,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仰望天空会看到哪些景象?

  生:月亮、星星、云彩。

  生:还有天的颜色。

  师:说的对。我们来分别说说好吗?夜空是什么颜色?

  生:天空是蓝色的。

  生:不对。有时是蓝色的,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黑色的。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天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是这样的。那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季节或什么时间看到的天空。

  生:气候的变化也能影响天空的颜色,如风大的时候天是灰蒙蒙的,云多云少也能影响。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晴朗时的夜空,行吗?

  生: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我看到的天空蓝蓝的,像平静的湖水,又像透明的蓝玻璃。

  师:你说很形象。

  生:秋天的夜空又高又蓝,静静的一丝风也没有,就像蓝色的宝石晶莹剔透。

  师:你说的更美。谁来说说星星怎么样?

  生: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密密麻麻的,它们闪烁着光芒,像一盏盏明灯。

  生:一望无际的天空有数不清的星星,那星星就像流动的河沙,向前翻滚着。

  生:我觉得XXX说的不对。星星是不动的,不能说翻滚。

  生:我觉得说的好。虽然星星是不动的,可是空气的流动使我们感觉的星星在动,由于星星多,看着看着就眼花了,辨不清是哪颗星星了,所以就像翻滚似的。

  师:其实星星不是静止的,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的自转,只不过我们的肉眼感觉不出来。

  生:我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一条银河遥遥相对。

  生:我认识北极星和北斗星。北斗星像一个大勺子,如果迷路了,看北斗星就能辨出方向了。

  生:我认识狮子座、大熊座、仙女座……

  师:你知道的还不少。那你们看到星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生:星光不停地闪烁着像飞舞的萤火虫。

  生:我觉得星星像顽皮的孩子。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赛跑,有的在跳舞,可真热闹啊!

  生:我想变成星星,升到天空和它们一起玩,那多好啊!

  生:我看那颗大星星就像妈妈,周围是小星星,像妈妈的孩子,妈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师:你的想象很奇特。天空还有一条最亮丽的风景是什么?

  生:银河。

  师:谁来说说银河。

  生:银河了的星星特别多,特别密,也特别亮。

  生:银河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还飞卷出朵朵浪花,气势壮观宏伟。

  生:银河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纱带,在天际中飘舞着。

  生:我想乘一只小船到银河里漂游,那一定很有趣。

  师:我也想到银河里去看看,将来你发明一艘宇宙飞船带我们大家都去好吗?下面谁来说说月亮?

  生:我最喜欢天上的月亮了,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是那样的纯净。

  生:奶奶说月亮上面有一棵大树,树下面是一只小白兔,小白兔在捣蒜。

  生:月亮里还有嫦娥。

  师:你们讲的是一种传说,对吗?我们主要说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能把月亮想象成什么?

  生: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是淡红色的,当爬上山顶时候就越来越白了,像披着白纱的仙女,非常的漂亮。

  师:确实很美。

  生:我喜欢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像香蕉、箱小船、像眉毛。

  生:我觉得月亮是文静的小姑娘。

  生:我觉得月亮是刚洗过澡的娃娃。

  生:月亮是白胡子老头。

  生:月亮是星星的摇篮,小星星常到月亮里去睡觉。

  师:想象的真好。天空没有云彩也很单调,谁来说说云彩?

  生:我看到天空的云彩有时是一团一团的,有时是一片一片的,有时是一条一条的。

  生:云彩千变万化,有的像羊群,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沙滩。

  ……

  师:刚才我们说的月亮呀,星星呀,云彩呀都是夜空中亮丽的风景,他们都有独自的美。不过我觉得夜空的美应该是这些景象相互映衬的美,那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下面我们能不能从整体上说说夜空的美景?

  (说、议、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形象。今天我们以《夜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能说说想怎么写吗?

  生:要写清在什么时间看的夜空,然后按次序写天色、月亮、星星、云彩。同时要想象写出趣味来。

  生:我先写云、星星,再写月亮。

  生:我从整体上写,写星星的时候想月亮,写月亮的时候想云彩,这样相互交错更能体现夜空的美。

  师:都可以。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一定要抓住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你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电视剧吗?这三国指哪三国?这里边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能跟大家说说吗?

  《三国演义》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由于各效其主,为了领土的大小,他们之间进行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斗。每一次战役都充满了智慧的较量与实力的比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出声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完成情况:

  读准下列词语:

  率领周瑜调兵遣将渡江计策波浪滔天眺望

  帷幔芦苇遮天蔽日硫磺缆绳丢盔弃甲

  (记忆字形,献策,解释“计策”)

  3、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题的含义。

  4、检查学生的对课题的理解:

  (1)“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2)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5、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成语:以卵击石(用在什么场合)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却拥有80万大军,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却拥有80万大军,周瑜利用火攻的办法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1、赤壁之战,曹吴两军兵力如此悬殊,周瑜却可以反败为胜,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用了好计策,火攻的计策是谁想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

  找到段落,画出重点的句子。

  黄盖认为火攻很有把握,应该怎样对都督周瑜说呢?读一读。

  2、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非做船不可”怎样理解?

  3、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要渡过长江不可呢?曹操想夺,东吴肯拱手相送吗?

  解释“调兵遣将”、“隔江相对”(画图)

  4、曹操不怕东吴会用火攻吗?(过于自信、轻敌)

  5、课文前三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起因、战前准备、对策)

  6、自渎课文前三段,按课文的顺序复述这三段的内容。

  7、复述。

  第二课时

  一、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

  1、周瑜同意黄盖的计策吗?既然说火攻是个好主意,为什么还得想个计策?(计划周密)

  2、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每一步都做了什么?

  自渎课文4—11段

  3、汇报交流:

  (1)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解词“自不量力”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骄傲轻敌)

  (2)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

  指导读5段

  (3)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划出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探讨风与火、船的关系,火借风行,风助火势、风推船移――天时)

  指导读6—8,读时讲“眺――望”,“果然”用在什么地方,你试着用一次)

  (4)点火烧曹军,为什么在两里处点火?(欲防不能,措手不及、火势旺盛――地利)

  (5)结果怎样?理解“不计其数”

  读9—10段,注意读出场面来。

  (6)火攻到此结束没有?周瑜又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丢盔弃甲”表面是说――,说明当时的场面―――)

  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对比的意味。

  (7)再读故事,复述给同桌听。

  (8)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9)小组讨论

  (10)汇报交流: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曹军不习惯坐船,水上作战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说说你的理由?

  2、曹操要想取胜,必须―――

  四、写作顺序指导: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火攻计策实施用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情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我们在作文时也要做到叙事清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

  五、自由读课文,读你喜欢的部分。

  六、布置作业:把“赤壁之战”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读三国故事。

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绿洲

  2、课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是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哪些段落写出了森林的作用。

  二、新授:

  1、仔细读第10自然段,标出概括森林作用的代名词:大水库或其他。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读这段话,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谁来说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读课文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师板画师相机概括一个。

  其他两个方面学生概括,板书也要三个字。

  ②原来,森林的树冠可以……,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森林里的土壤又可以……。你们看,森林不就是……

  ③云雀妈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明白了,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还可以蓄水护土呢。

  ④云雀妈妈说话的本领可真高!高在哪里呢?大家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⑤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说话的方法。先总的回答,然后具体说。b分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c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⑥小结:平时,我们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抓住要点,表达清楚,做到有条有理。如果能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就更形象,更生动了。

  2、读第十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这段中又了解到什么?谈收获。说一说森林是怎样调节气温的?调节气温

  3、总结:森林不仅能够蓄水保土,还能够调节气温,森林的作用可真大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

  4、如果没有了森林,会是怎样的呢?读1-4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及云雀妈妈的心情。指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5、问:什么叫“乱砍滥伐”?(乱砍乱劈、毫无节制、随心所欲、想伐就伐,不管树的大小、多少)“云雀妈妈心疼地说。”说说云雀妈妈“心疼”什么呢?

  6、教师总结激情:(一边擦掉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感慨地说。)是啊,森林里的树木就这样被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漫漫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狂风刮过,到处黄沙漫天。这怎能不让人心疼吗?

  7、同学们,下面请看一段资料(出示:补充资料: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40公顷森林被砍伐,世界森林每年以1500公顷的速度消失,到20xx年发展中国家将会失去现有森林覆盖面积的40%。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先自由读读。谁来读读这段话。师:森林锐减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人类肆意砍伐树木简直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

  8、过渡:人们乱砍滥伐的后果远不止这些,现在,让我们来跟着云雀和妈妈到大河的上空去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放录像)森林的消失不仅造成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更恐怖的景象!请放声朗读5-8自然段,看看小云雀接着又看到了什么?

  9、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洪水的无情与恐怖。激情: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庄稼……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

  三、总结:

  1、通过这次旅行,小云雀明白了森林能够……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填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3、你还知道森林的其他作用吗?咱们加上一个还可以。

  出示:……板书:……

  四、回归全文,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重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心里的呼唤与期盼!

  五、作业:

  过渡:小云雀还是个有心人,他决定在第二年春天到来之前,做两件事。不过呢,这需要大家的帮忙。

  1、给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的人写一封信。

  2、写一份以《森林,地球的保护伞》为题的环保知识小短文,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

  请大家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同学们,让我们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本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读5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陈嘉庚为家乡办学的复杂心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发散思维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反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我国华侨陈嘉庚回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圈出生字,认读。

  2.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3.认读新词,引导理解。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谈谈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自由朗读第3至9自然段。

  师: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办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交流交流。

  指导朗读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

  3.齐读第10自然段。

  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4.生分组讨论。

  五、练习朗读全文

  1.分组读,师评点。

  2.点读。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猜课文内容,学生兴趣高涨。有的学生说:课文里肯定向我们介绍了陈嘉庚的情况。有点学生说:办学是件大事,那么他办这个学,肯定有原因,那课文里一定讲到了他办学的原因。还有的猜说:既然办学是件大事,那么办学一定不容易,那我猜到,课文里一定讲了他办学的艰难过程……然后让学生带着猜疑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书积极性很高,当学生读完一遍后,特别激动,因为自己猜的在课文里到讲到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等问题,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教学中,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边读边体会,把理解内容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体会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迸发出爱国热情。最后在拓展升华情感这一环节,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现在你想对陈嘉庚爷爷说点什么呢?”学生表现特别活跃。有的说:“陈嘉庚爷爷,你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让我感动。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就没有这美好的学习环境。

  您真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华侨和的大实业家。”有的说:“陈嘉庚老爷爷,是您一直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座爱心学校,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像您一样把自己赚来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说:“陈嘉庚老爷爷,您真了不起,您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未来。我为祖国有您而感到骄傲自豪!”

四年级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和背诵对子,能够读准韵脚,读出节奏。

  2、理解短文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开始积累运用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二、读读背背

  1、请大家看看今天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什么?(出示读读背背的内容)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学生发言,互相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句子有个名字叫做对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每组的前两对对子:

  来对往,去对回。

  潮涨落,月盈亏。

  “来-往,涨-落”都是意思相反的词。

  每组的后三对呢?

  雨雪对风雷,松梢对竹叶,草舍对柴扉。

  暮色对朝晖,窗前莺共语,帘外燕双飞。

  “雨雪-风雷,草舍-柴扉”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而“暮色-朝晖,窗前-帘外”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进行配对。

  4、指导朗读:对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节奏感。请大家试着在相对的词语处停顿,读出对子的节奏。

  5、背诵:请大家熟读这两组对子,看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

  三、阅读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短文──《四季的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文章描写了四季中哪些美丽的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汇报。

  3、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随着学生的回答。

  4、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呢?

  5、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讨论后发言。

  6、教师总结: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都是先总写结论,后分写原因。

  7、同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比如同《高大的皂荚树》相比,两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呢?

  8、同学发言,教师总结:两篇文章虽然同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但是《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是针对皂荚树一种景物来写的,而本文是写了四季的不同景物。

  四、扩展

  你认为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最美呢?请仿照《四季的美》写成一段短文。

  【板书】

  积累·运用四

  四季的美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并列 先总后分

  第二课时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2、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能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的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在为美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那么,你想知道我们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吗?今天,老师先请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录像:《认识我们的环境》

  2、教师:通过这段录像,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环境,那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现象吗?

  3、同学自由发言。

  4、老师:是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不一样。那么,针对你们刚才说,我们选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5、小组讨论、交流。

  6、学生推选发言,大家护评。看哪个小组把情况说得最清楚,提出的建议最可行。

  三、拓展活动

  从学生提出的最可行的建议中选出一个,开展一次环保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案7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苹果”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雨中》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孕育万物的母亲,可是如今她已伤痕累累,蓝天已不在蓝,碧水已不在清。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主题。基于此因,《特殊的葬礼》一课纳入了苏教国标版第八册中。

  《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巴西总统及一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事。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现在的惨淡景象,通过对比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一段(1)倒叙式开头,简介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

  第二段(2-6)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瀑布从“雄伟壮观”到“逐渐衰竭”的过程以及原因。

  第三段(7、8)与第一段照应,写出了总统的号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体会课文倒叙式开头,以及前后照应,对比、拟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对比、体会、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想象游人的感受;引导学生领悟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3、在葬礼上,菲 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 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瀑布的 子及游人的`感受。

  2、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四、设计思路:

  1. 复 第一课时有关葬礼的特殊所在;2.了解瀑布雄伟壮观的过去;3知道如今的瀑布联想它的未来;4.体会认为原 成的瀑布的衰竭;5.感受人类的环保的觉醒;6.呼应课文开头的葬礼,理解文 的中心:保护环境,爱护地球。7.试写总统的演说辞

  五、课前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复 旧知,导入新课

  1、读题,注意“特殊”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呢?

  出示填空:“特殊的葬礼”之所以“特殊”,是 为1.地点“特殊”:( );2.主持人“特殊”:( );3.对象“特殊”:( );4.参 者“特殊”:( )。

  (设计意图:一个问题,即复 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 。)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一)认识过去的瀑布。

  1、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一条怎 的瀑布?指名读朗读第三自然段, 正读音。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雄伟壮观)

  3、学生自读这段话。并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让人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流量、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出示瀑布画面,配瀑布声。)以上词语插入 朗读

  体会:读到“咆哮想到?读到滔滔不绝想到?读到一泻千里、从天而降想到?

  4、指导朗读,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男生读)

  出示:(插入补充资料:世界水量的瀑布群之一。实际由18个瀑布个组成,平均流量达13200米/秒,洪峰期可四倍于此,水力极为丰富。瀑布总宽90米,总落差114米,跌落声远至40公里。)

  5、面对这 一个大瀑布, 会怎么 ?是的,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流连忘返。他们怎么赞叹??怎么做??

  6、让我们再次欣赏它的雄伟身姿。(瀑布画面)

  (设计意图:从文到图,再从图到文,让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直观的欣赏、感受以及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体会昔日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

  (二)感知如今的大瀑布。

  1、(连续放如今的瀑布画面)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连续播放画面,意在让学生心中出现一种落差,有利于深切认识瀑布的变化,激发起心中的惋惜之情。)

  2、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怎么 了?(逐渐枯竭)

  3、(出示第五自然段前两句)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没有了当年的雄姿,引读“它在……最后的消亡。”

  4、课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么?这 写让 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出示填空:这段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当做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来写,让我们心里倍感(沉重、伤感……)

  哪些词语让 体会到伤感?生交流,师小结:生命垂危,怎不令人伤感?……

  5、感情朗读第三(男生读)和第五自然段女生读),进一步感受大瀑布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探究瀑布枯竭的原 。

  1、这个世界流量的瀑布为什么会发生这 的变化呢?

  2、让学生轻读这一部分。

  3、讨论原 。出示填空: 为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 )。浪费了( ),又 为沿河两岸的森林( ),又 成了( )。所以( )

  (用水毫 节制、森林被乱 乱伐,水土大量流失,流量逐年减少。)是人们的行为让大瀑布逐渐消失,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很浅显,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部分的语言文字,了解原 就可以了。)

  (四)了解人们的表现。

  1、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2、当 看到大瀑布的变化,知道其中的原 时, 有什么感受,会做些什么?

  3、人们和 一 感到震惊和痛心,他们宣 保护环境,于是有了这个特殊的葬礼。(齐读6、7段)

  再读第一段,体会前后照应

  (五)齐读第八段,总统讲了些什么?

  1.出示填空:今昔(对比),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如今已(逐渐枯竭),人们内心(震惊、痛心),环保意识觉醒,所以要举行这次(特殊的)葬礼,在葬礼上,菲 雷特总统号召( ),这在全文的作用是( )。

  2.从总统的话里, 能了解到什么? 据这部分内容,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提示:1.回忆瀑布曾经的风采;2.感叹瀑布如今的衰竭;3.反省人类自身的问题;4.号召人类环保的觉醒。)

  3.小练笔: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

  (设计意图:通过写写总统的演说辞,让学生对前文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回顾瀑布前后的景象,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提供给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机会。)

  4.师准备的总统演说词

  (六)感情朗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大瀑布曾经的雄伟气势,一起哀悼它如今的衰亡。指导齐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

  1、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是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引起的。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看——(出示环境被 坏的图片)由于人们的这种.种行为,许多自然灾害向人们袭来,(出示洪水、沙尘暴等照片。)

  3、看了这些, 有什么要对人们说的呢?

  4、组织交流。

  5、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6.出示本文的主题: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设计意图: 据本课的教学目 ,让学生了解大瀑布逐渐枯竭的过程及原 ,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这个要求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内容上,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深切的体会,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布置作业

  1.试写总统的演说辞。

  2、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三、四、五段内容)。

  板书设计:

  18 特殊的葬礼

  雄伟壮观 逐渐衰竭

  保护环境 爱护地球

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

  教学重点:

  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辕北辙》,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去学习,看看,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7分钟)

  1、出示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师:读出了什么?

  师:他和他的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2、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请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演示:如果楚国在这里,谁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那么,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呢?他会怎么回答呢?出示课件:“没关系,我的马快” “马跑的越快不是离楚国越远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车把式” “那你那天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指导读出坐车人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语气,朋友迷惑不解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表演,知道读出语气

  师:那么,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

  4、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他越到不了楚国”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谬。

  师: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他就越到不了楚国呢?

  师: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并且要听旁人的提醒。现在,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目的和行动方向一致。(课件)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先确定好方向,千万不要南辕北辙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回去后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四年级语文教案12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近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第二课时

  一、设计特点

  倡导“在读书中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十至十四自然段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阅读10~14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热闹和作者对鸟的天堂赞美之情。

  2、文初步感知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生读书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的能力与习惯。

  四、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12、13、14三个自然段,认真体会鸟的天堂里鸟的多、欢以及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鸟的天堂》,你有哪些收获:根据生答板书:榕树:大、茂盛。

  2、师:这些都是由同学们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体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读书要用心发现感悟,这一方法来学习余下的课文希望大家能用心读书、感悟发现到更多。

  出示卡片:读书要用心去发现感悟。

  在复习的基础上,自然地出示读书方法,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朗读10~14感悟发现鸟的多、欢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一)学习§10~14

  1、读§10~14,想想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板书:鸟多

  3、哪几节写了作者看到的鸟很多?§12.13

  (1)指名读§12 你从中发现、感悟、体会了什么?可结合具体的语言谈谈。

  A“起初…三只”。感悟到静→闹。鸟被惊飞了,而且越来越多。

  B“我们继续拍掌……到处都是鸟影。”感悟到鸟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

  板书:

  师:想象一下都有哪些鸟说一说?(生讲)

  师:能把鸟的多、欢一片热闹的.景象通过读来表达吗?要是读得好,请给他点掌声。

  指名读,评议,练读,齐读。

  师:你还从中发现感悟到了什么?

  c “大的、小的,花的……有的扑翅膀”悟到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态多,一片热闹、欢乐。

  师:读出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势多及热闹的景象。

  指名读、评议,练习、指名读,齐读。

  归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感悟体会到鸟的多、欢以及一片热闹景象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去发现感悟

  展开想象去发现感悟。

  通过在学生反复读、发现感悟鸟的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细细体会。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越来越清晰。并且通过想象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自由读§13,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感悟了什么?

  大组交流

  A、从“注意地看,应接不暇”感受到作者看到鸟多,鸟欢快自由的欣喜之情。

  师:作者和他的朋友看到这一画面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说一说。

  师:能读出这种情感吗?指读,评议,同桌互读,指读。

  师:你还发现感悟了什么?

  B、从“一只画眉鸟……真好听。”感悟到画眉鸟的愉快、自由。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否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加上自己的话更好。(生讲)

  师:把这种感受通过读来表达。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便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通过读文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现感悟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得,培养了合作精神,强调了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现了语文学科中以读代讲的特点。

  (3)通过这么多遍的读,我们感受到作者这一次到鸟的天堂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

  那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看§7,8(安静)

  你从中发现感悟到作者的写法了吗?前静,后闹。板书: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师:那么这些你又是怎么感悟,发现的呢?

  出示法三:前后对比去发现感悟。

  联系本组训练的重点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方面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互动性与积极性。

  师: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这么多的鸟,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二)学习§14

  1、自由读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感悟体会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2、大堂汇报

  学生提问。重点解决:

  (1)文中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后面一个却没有?

  (2)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讨论(1):前一个加引号听别人说的,后一个是自己亲眼所见确实是鸟的天堂,是对它的认同和赞叹,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讨论(2):人们护树,使树长得这么大。人们护

四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课室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怎样体会这句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字词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觉孩子们预习效果很好。在课文理解中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借助文中的词句感受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忍受的痛苦,感受贝的可敬。不足:孩子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角度单一,平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四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特点:大

  类属:哺乳动物

  鲸 种类:须鲸 齿鲸(虎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10-19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8-30

四年级语文上教案06-13

四年级语文教案11-30

语文四年级优秀教案07-27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1-22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08-16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09-04

四年级语文球王贝利教案11-30

四年级语文蝙蝠与雷达教案12-0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扎”),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我的词语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南丁格尔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现代护理事业的高尚品格。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边读边想,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课文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护士节和南丁格尔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护士节是哪一天吗?它是怎么来的?

  2.学生自主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自主、合作识字。

  3.“会认字”学习过关,注意多音字“扎”的其他读音。

  迁回、卑贱、爆发、萌发、污浊、疾病、传染、包扎

  (1)开小火车逐个检查认读,给多音字组词。

  (2)齐读生词。

  (3)集体记忆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

  (4)从课文中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护、纱、扎、盏、切、墙、杰、献

  (1)观察8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阅读与南丁格尔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听写会写字。

  二、精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并思考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理解课文内容。

  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说一说。

  (1)精读第3、4、5自然段。

  画出描写战争残酷和南丁格尔动作的句子,理解她一心为伤病员着想的高贵品质。指导朗读。

  想象南丁格尔与伤病员之间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了解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的第1、6、7自然段,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仔细读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写作上的特点。分组或者分男女生读一读,体会体会。

  (4)教师小结。

  三、总结拓展。

  1.概括南丁格尔的形象,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

  2.同桌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提灯女神》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推荐阅读:《名人传记——南丁格尔》

  附:板书设计

  25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感兴趣↓

  去前线当护理员(南丁格尔)

  特别关心和爱护伤病员

四年级语文教案2

  夜空

  师:同学们,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仰望天空会看到哪些景象?

  生:月亮、星星、云彩。

  生:还有天的颜色。

  师:说的对。我们来分别说说好吗?夜空是什么颜色?

  生:天空是蓝色的。

  生:不对。有时是蓝色的,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黑色的。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天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是这样的。那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季节或什么时间看到的天空。

  生:气候的变化也能影响天空的颜色,如风大的时候天是灰蒙蒙的,云多云少也能影响。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晴朗时的夜空,行吗?

  生: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我看到的天空蓝蓝的,像平静的湖水,又像透明的蓝玻璃。

  师:你说很形象。

  生:秋天的夜空又高又蓝,静静的一丝风也没有,就像蓝色的宝石晶莹剔透。

  师:你说的更美。谁来说说星星怎么样?

  生: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密密麻麻的,它们闪烁着光芒,像一盏盏明灯。

  生:一望无际的天空有数不清的星星,那星星就像流动的河沙,向前翻滚着。

  生:我觉得XXX说的不对。星星是不动的,不能说翻滚。

  生:我觉得说的好。虽然星星是不动的,可是空气的流动使我们感觉的星星在动,由于星星多,看着看着就眼花了,辨不清是哪颗星星了,所以就像翻滚似的。

  师:其实星星不是静止的,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的自转,只不过我们的肉眼感觉不出来。

  生:我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一条银河遥遥相对。

  生:我认识北极星和北斗星。北斗星像一个大勺子,如果迷路了,看北斗星就能辨出方向了。

  生:我认识狮子座、大熊座、仙女座……

  师:你知道的还不少。那你们看到星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生:星光不停地闪烁着像飞舞的萤火虫。

  生:我觉得星星像顽皮的孩子。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赛跑,有的在跳舞,可真热闹啊!

  生:我想变成星星,升到天空和它们一起玩,那多好啊!

  生:我看那颗大星星就像妈妈,周围是小星星,像妈妈的孩子,妈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师:你的想象很奇特。天空还有一条最亮丽的风景是什么?

  生:银河。

  师:谁来说说银河。

  生:银河了的星星特别多,特别密,也特别亮。

  生:银河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还飞卷出朵朵浪花,气势壮观宏伟。

  生:银河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纱带,在天际中飘舞着。

  生:我想乘一只小船到银河里漂游,那一定很有趣。

  师:我也想到银河里去看看,将来你发明一艘宇宙飞船带我们大家都去好吗?下面谁来说说月亮?

  生:我最喜欢天上的月亮了,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是那样的纯净。

  生:奶奶说月亮上面有一棵大树,树下面是一只小白兔,小白兔在捣蒜。

  生:月亮里还有嫦娥。

  师:你们讲的是一种传说,对吗?我们主要说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能把月亮想象成什么?

  生: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是淡红色的,当爬上山顶时候就越来越白了,像披着白纱的仙女,非常的漂亮。

  师:确实很美。

  生:我喜欢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像香蕉、箱小船、像眉毛。

  生:我觉得月亮是文静的小姑娘。

  生:我觉得月亮是刚洗过澡的娃娃。

  生:月亮是白胡子老头。

  生:月亮是星星的摇篮,小星星常到月亮里去睡觉。

  师:想象的真好。天空没有云彩也很单调,谁来说说云彩?

  生:我看到天空的云彩有时是一团一团的,有时是一片一片的,有时是一条一条的。

  生:云彩千变万化,有的像羊群,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沙滩。

  ……

  师:刚才我们说的月亮呀,星星呀,云彩呀都是夜空中亮丽的风景,他们都有独自的美。不过我觉得夜空的美应该是这些景象相互映衬的美,那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下面我们能不能从整体上说说夜空的美景?

  (说、议、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形象。今天我们以《夜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能说说想怎么写吗?

  生:要写清在什么时间看的夜空,然后按次序写天色、月亮、星星、云彩。同时要想象写出趣味来。

  生:我先写云、星星,再写月亮。

  生:我从整体上写,写星星的时候想月亮,写月亮的时候想云彩,这样相互交错更能体现夜空的美。

  师:都可以。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一定要抓住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你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电视剧吗?这三国指哪三国?这里边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能跟大家说说吗?

  《三国演义》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由于各效其主,为了领土的大小,他们之间进行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斗。每一次战役都充满了智慧的较量与实力的比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出声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完成情况:

  读准下列词语:

  率领周瑜调兵遣将渡江计策波浪滔天眺望

  帷幔芦苇遮天蔽日硫磺缆绳丢盔弃甲

  (记忆字形,献策,解释“计策”)

  3、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题的含义。

  4、检查学生的对课题的理解:

  (1)“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2)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5、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成语:以卵击石(用在什么场合)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却拥有80万大军,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却拥有80万大军,周瑜利用火攻的办法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1、赤壁之战,曹吴两军兵力如此悬殊,周瑜却可以反败为胜,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用了好计策,火攻的计策是谁想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

  找到段落,画出重点的句子。

  黄盖认为火攻很有把握,应该怎样对都督周瑜说呢?读一读。

  2、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非做船不可”怎样理解?

  3、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要渡过长江不可呢?曹操想夺,东吴肯拱手相送吗?

  解释“调兵遣将”、“隔江相对”(画图)

  4、曹操不怕东吴会用火攻吗?(过于自信、轻敌)

  5、课文前三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起因、战前准备、对策)

  6、自渎课文前三段,按课文的顺序复述这三段的内容。

  7、复述。

  第二课时

  一、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

  1、周瑜同意黄盖的计策吗?既然说火攻是个好主意,为什么还得想个计策?(计划周密)

  2、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每一步都做了什么?

  自渎课文4—11段

  3、汇报交流:

  (1)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解词“自不量力”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骄傲轻敌)

  (2)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

  指导读5段

  (3)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划出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探讨风与火、船的关系,火借风行,风助火势、风推船移――天时)

  指导读6—8,读时讲“眺――望”,“果然”用在什么地方,你试着用一次)

  (4)点火烧曹军,为什么在两里处点火?(欲防不能,措手不及、火势旺盛――地利)

  (5)结果怎样?理解“不计其数”

  读9—10段,注意读出场面来。

  (6)火攻到此结束没有?周瑜又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丢盔弃甲”表面是说――,说明当时的场面―――)

  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对比的意味。

  (7)再读故事,复述给同桌听。

  (8)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9)小组讨论

  (10)汇报交流: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曹军不习惯坐船,水上作战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说说你的理由?

  2、曹操要想取胜,必须―――

  四、写作顺序指导: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火攻计策实施用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情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我们在作文时也要做到叙事清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

  五、自由读课文,读你喜欢的部分。

  六、布置作业:把“赤壁之战”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读三国故事。

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绿洲

  2、课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是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哪些段落写出了森林的作用。

  二、新授:

  1、仔细读第10自然段,标出概括森林作用的代名词:大水库或其他。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读这段话,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谁来说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读课文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师板画师相机概括一个。

  其他两个方面学生概括,板书也要三个字。

  ②原来,森林的树冠可以……,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森林里的土壤又可以……。你们看,森林不就是……

  ③云雀妈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明白了,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还可以蓄水护土呢。

  ④云雀妈妈说话的本领可真高!高在哪里呢?大家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⑤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说话的方法。先总的回答,然后具体说。b分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c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⑥小结:平时,我们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抓住要点,表达清楚,做到有条有理。如果能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就更形象,更生动了。

  2、读第十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这段中又了解到什么?谈收获。说一说森林是怎样调节气温的?调节气温

  3、总结:森林不仅能够蓄水保土,还能够调节气温,森林的作用可真大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

  4、如果没有了森林,会是怎样的呢?读1-4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及云雀妈妈的心情。指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5、问:什么叫“乱砍滥伐”?(乱砍乱劈、毫无节制、随心所欲、想伐就伐,不管树的大小、多少)“云雀妈妈心疼地说。”说说云雀妈妈“心疼”什么呢?

  6、教师总结激情:(一边擦掉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感慨地说。)是啊,森林里的树木就这样被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漫漫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狂风刮过,到处黄沙漫天。这怎能不让人心疼吗?

  7、同学们,下面请看一段资料(出示:补充资料: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40公顷森林被砍伐,世界森林每年以1500公顷的速度消失,到20xx年发展中国家将会失去现有森林覆盖面积的40%。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先自由读读。谁来读读这段话。师:森林锐减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人类肆意砍伐树木简直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

  8、过渡:人们乱砍滥伐的后果远不止这些,现在,让我们来跟着云雀和妈妈到大河的上空去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放录像)森林的消失不仅造成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更恐怖的景象!请放声朗读5-8自然段,看看小云雀接着又看到了什么?

  9、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洪水的无情与恐怖。激情: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庄稼……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

  三、总结:

  1、通过这次旅行,小云雀明白了森林能够……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填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3、你还知道森林的其他作用吗?咱们加上一个还可以。

  出示:……板书:……

  四、回归全文,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重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心里的呼唤与期盼!

  五、作业:

  过渡:小云雀还是个有心人,他决定在第二年春天到来之前,做两件事。不过呢,这需要大家的帮忙。

  1、给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的人写一封信。

  2、写一份以《森林,地球的保护伞》为题的环保知识小短文,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

  请大家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同学们,让我们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本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读5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陈嘉庚为家乡办学的复杂心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发散思维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反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我国华侨陈嘉庚回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圈出生字,认读。

  2.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3.认读新词,引导理解。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谈谈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自由朗读第3至9自然段。

  师: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办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交流交流。

  指导朗读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

  3.齐读第10自然段。

  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4.生分组讨论。

  五、练习朗读全文

  1.分组读,师评点。

  2.点读。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猜课文内容,学生兴趣高涨。有的学生说:课文里肯定向我们介绍了陈嘉庚的情况。有点学生说:办学是件大事,那么他办这个学,肯定有原因,那课文里一定讲到了他办学的原因。还有的猜说:既然办学是件大事,那么办学一定不容易,那我猜到,课文里一定讲了他办学的艰难过程……然后让学生带着猜疑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书积极性很高,当学生读完一遍后,特别激动,因为自己猜的在课文里到讲到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等问题,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教学中,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边读边体会,把理解内容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体会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迸发出爱国热情。最后在拓展升华情感这一环节,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现在你想对陈嘉庚爷爷说点什么呢?”学生表现特别活跃。有的说:“陈嘉庚爷爷,你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让我感动。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就没有这美好的学习环境。

  您真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华侨和的大实业家。”有的说:“陈嘉庚老爷爷,是您一直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座爱心学校,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像您一样把自己赚来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说:“陈嘉庚老爷爷,您真了不起,您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未来。我为祖国有您而感到骄傲自豪!”

四年级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和背诵对子,能够读准韵脚,读出节奏。

  2、理解短文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开始积累运用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二、读读背背

  1、请大家看看今天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什么?(出示读读背背的内容)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学生发言,互相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句子有个名字叫做对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每组的前两对对子:

  来对往,去对回。

  潮涨落,月盈亏。

  “来-往,涨-落”都是意思相反的词。

  每组的后三对呢?

  雨雪对风雷,松梢对竹叶,草舍对柴扉。

  暮色对朝晖,窗前莺共语,帘外燕双飞。

  “雨雪-风雷,草舍-柴扉”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而“暮色-朝晖,窗前-帘外”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进行配对。

  4、指导朗读:对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节奏感。请大家试着在相对的词语处停顿,读出对子的节奏。

  5、背诵:请大家熟读这两组对子,看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

  三、阅读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短文──《四季的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文章描写了四季中哪些美丽的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汇报。

  3、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随着学生的回答。

  4、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呢?

  5、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讨论后发言。

  6、教师总结: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都是先总写结论,后分写原因。

  7、同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比如同《高大的皂荚树》相比,两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呢?

  8、同学发言,教师总结:两篇文章虽然同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但是《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是针对皂荚树一种景物来写的,而本文是写了四季的不同景物。

  四、扩展

  你认为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最美呢?请仿照《四季的美》写成一段短文。

  【板书】

  积累·运用四

  四季的美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并列 先总后分

  第二课时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2、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能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的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在为美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那么,你想知道我们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吗?今天,老师先请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录像:《认识我们的环境》

  2、教师:通过这段录像,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环境,那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现象吗?

  3、同学自由发言。

  4、老师:是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不一样。那么,针对你们刚才说,我们选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5、小组讨论、交流。

  6、学生推选发言,大家护评。看哪个小组把情况说得最清楚,提出的建议最可行。

  三、拓展活动

  从学生提出的最可行的建议中选出一个,开展一次环保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案7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苹果”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雨中》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孕育万物的母亲,可是如今她已伤痕累累,蓝天已不在蓝,碧水已不在清。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主题。基于此因,《特殊的葬礼》一课纳入了苏教国标版第八册中。

  《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巴西总统及一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事。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现在的惨淡景象,通过对比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一段(1)倒叙式开头,简介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

  第二段(2-6)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瀑布从“雄伟壮观”到“逐渐衰竭”的过程以及原因。

  第三段(7、8)与第一段照应,写出了总统的号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体会课文倒叙式开头,以及前后照应,对比、拟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对比、体会、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想象游人的感受;引导学生领悟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3、在葬礼上,菲 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 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瀑布的 子及游人的`感受。

  2、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四、设计思路:

  1. 复 第一课时有关葬礼的特殊所在;2.了解瀑布雄伟壮观的过去;3知道如今的瀑布联想它的未来;4.体会认为原 成的瀑布的衰竭;5.感受人类的环保的觉醒;6.呼应课文开头的葬礼,理解文 的中心:保护环境,爱护地球。7.试写总统的演说辞

  五、课前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复 旧知,导入新课

  1、读题,注意“特殊”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呢?

  出示填空:“特殊的葬礼”之所以“特殊”,是 为1.地点“特殊”:( );2.主持人“特殊”:( );3.对象“特殊”:( );4.参 者“特殊”:( )。

  (设计意图:一个问题,即复 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 。)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一)认识过去的瀑布。

  1、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一条怎 的瀑布?指名读朗读第三自然段, 正读音。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雄伟壮观)

  3、学生自读这段话。并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让人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流量、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出示瀑布画面,配瀑布声。)以上词语插入 朗读

  体会:读到“咆哮想到?读到滔滔不绝想到?读到一泻千里、从天而降想到?

  4、指导朗读,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男生读)

  出示:(插入补充资料:世界水量的瀑布群之一。实际由18个瀑布个组成,平均流量达13200米/秒,洪峰期可四倍于此,水力极为丰富。瀑布总宽90米,总落差114米,跌落声远至40公里。)

  5、面对这 一个大瀑布, 会怎么 ?是的,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流连忘返。他们怎么赞叹??怎么做??

  6、让我们再次欣赏它的雄伟身姿。(瀑布画面)

  (设计意图:从文到图,再从图到文,让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直观的欣赏、感受以及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体会昔日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

  (二)感知如今的大瀑布。

  1、(连续放如今的瀑布画面)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连续播放画面,意在让学生心中出现一种落差,有利于深切认识瀑布的变化,激发起心中的惋惜之情。)

  2、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怎么 了?(逐渐枯竭)

  3、(出示第五自然段前两句)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没有了当年的雄姿,引读“它在……最后的消亡。”

  4、课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么?这 写让 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出示填空:这段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当做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来写,让我们心里倍感(沉重、伤感……)

  哪些词语让 体会到伤感?生交流,师小结:生命垂危,怎不令人伤感?……

  5、感情朗读第三(男生读)和第五自然段女生读),进一步感受大瀑布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探究瀑布枯竭的原 。

  1、这个世界流量的瀑布为什么会发生这 的变化呢?

  2、让学生轻读这一部分。

  3、讨论原 。出示填空: 为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 )。浪费了( ),又 为沿河两岸的森林( ),又 成了( )。所以( )

  (用水毫 节制、森林被乱 乱伐,水土大量流失,流量逐年减少。)是人们的行为让大瀑布逐渐消失,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很浅显,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部分的语言文字,了解原 就可以了。)

  (四)了解人们的表现。

  1、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2、当 看到大瀑布的变化,知道其中的原 时, 有什么感受,会做些什么?

  3、人们和 一 感到震惊和痛心,他们宣 保护环境,于是有了这个特殊的葬礼。(齐读6、7段)

  再读第一段,体会前后照应

  (五)齐读第八段,总统讲了些什么?

  1.出示填空:今昔(对比),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如今已(逐渐枯竭),人们内心(震惊、痛心),环保意识觉醒,所以要举行这次(特殊的)葬礼,在葬礼上,菲 雷特总统号召( ),这在全文的作用是( )。

  2.从总统的话里, 能了解到什么? 据这部分内容,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提示:1.回忆瀑布曾经的风采;2.感叹瀑布如今的衰竭;3.反省人类自身的问题;4.号召人类环保的觉醒。)

  3.小练笔: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

  (设计意图:通过写写总统的演说辞,让学生对前文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回顾瀑布前后的景象,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提供给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机会。)

  4.师准备的总统演说词

  (六)感情朗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大瀑布曾经的雄伟气势,一起哀悼它如今的衰亡。指导齐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

  1、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是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引起的。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看——(出示环境被 坏的图片)由于人们的这种.种行为,许多自然灾害向人们袭来,(出示洪水、沙尘暴等照片。)

  3、看了这些, 有什么要对人们说的呢?

  4、组织交流。

  5、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6.出示本文的主题: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设计意图: 据本课的教学目 ,让学生了解大瀑布逐渐枯竭的过程及原 ,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这个要求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内容上,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深切的体会,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布置作业

  1.试写总统的演说辞。

  2、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三、四、五段内容)。

  板书设计:

  18 特殊的葬礼

  雄伟壮观 逐渐衰竭

  保护环境 爱护地球

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

  教学重点:

  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辕北辙》,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去学习,看看,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7分钟)

  1、出示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师:读出了什么?

  师:他和他的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2、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请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演示:如果楚国在这里,谁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那么,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呢?他会怎么回答呢?出示课件:“没关系,我的马快” “马跑的越快不是离楚国越远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车把式” “那你那天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指导读出坐车人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语气,朋友迷惑不解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表演,知道读出语气

  师:那么,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

  4、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他越到不了楚国”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谬。

  师: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他就越到不了楚国呢?

  师: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并且要听旁人的提醒。现在,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目的和行动方向一致。(课件)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先确定好方向,千万不要南辕北辙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回去后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四年级语文教案12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近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第二课时

  一、设计特点

  倡导“在读书中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十至十四自然段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阅读10~14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热闹和作者对鸟的天堂赞美之情。

  2、文初步感知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生读书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的能力与习惯。

  四、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12、13、14三个自然段,认真体会鸟的天堂里鸟的多、欢以及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鸟的天堂》,你有哪些收获:根据生答板书:榕树:大、茂盛。

  2、师:这些都是由同学们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体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读书要用心发现感悟,这一方法来学习余下的课文希望大家能用心读书、感悟发现到更多。

  出示卡片:读书要用心去发现感悟。

  在复习的基础上,自然地出示读书方法,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朗读10~14感悟发现鸟的多、欢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一)学习§10~14

  1、读§10~14,想想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板书:鸟多

  3、哪几节写了作者看到的鸟很多?§12.13

  (1)指名读§12 你从中发现、感悟、体会了什么?可结合具体的语言谈谈。

  A“起初…三只”。感悟到静→闹。鸟被惊飞了,而且越来越多。

  B“我们继续拍掌……到处都是鸟影。”感悟到鸟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

  板书:

  师:想象一下都有哪些鸟说一说?(生讲)

  师:能把鸟的多、欢一片热闹的.景象通过读来表达吗?要是读得好,请给他点掌声。

  指名读,评议,练读,齐读。

  师:你还从中发现感悟到了什么?

  c “大的、小的,花的……有的扑翅膀”悟到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态多,一片热闹、欢乐。

  师:读出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势多及热闹的景象。

  指名读、评议,练习、指名读,齐读。

  归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感悟体会到鸟的多、欢以及一片热闹景象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去发现感悟

  展开想象去发现感悟。

  通过在学生反复读、发现感悟鸟的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细细体会。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越来越清晰。并且通过想象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自由读§13,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感悟了什么?

  大组交流

  A、从“注意地看,应接不暇”感受到作者看到鸟多,鸟欢快自由的欣喜之情。

  师:作者和他的朋友看到这一画面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说一说。

  师:能读出这种情感吗?指读,评议,同桌互读,指读。

  师:你还发现感悟了什么?

  B、从“一只画眉鸟……真好听。”感悟到画眉鸟的愉快、自由。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否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加上自己的话更好。(生讲)

  师:把这种感受通过读来表达。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便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通过读文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现感悟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得,培养了合作精神,强调了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现了语文学科中以读代讲的特点。

  (3)通过这么多遍的读,我们感受到作者这一次到鸟的天堂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

  那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看§7,8(安静)

  你从中发现感悟到作者的写法了吗?前静,后闹。板书: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师:那么这些你又是怎么感悟,发现的呢?

  出示法三:前后对比去发现感悟。

  联系本组训练的重点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方面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互动性与积极性。

  师: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这么多的鸟,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二)学习§14

  1、自由读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感悟体会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2、大堂汇报

  学生提问。重点解决:

  (1)文中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后面一个却没有?

  (2)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讨论(1):前一个加引号听别人说的,后一个是自己亲眼所见确实是鸟的天堂,是对它的认同和赞叹,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讨论(2):人们护树,使树长得这么大。人们护

四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课室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怎样体会这句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字词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觉孩子们预习效果很好。在课文理解中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借助文中的词句感受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忍受的痛苦,感受贝的可敬。不足:孩子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角度单一,平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四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特点:大

  类属:哺乳动物

  鲸 种类:须鲸 齿鲸(虎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