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排队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排队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排队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能区分大、中、小。
材料准备:长短不同的绸带、扭扭棒、笔;幼儿操作练习册(苗P7)相应的粘纸。
【活动重点】
比较区分长短
【活动难点】
比较3样物体的长短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请你说出给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扭扭棒、笔)
二、比一比。
1、两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1)分别比较两根绸带说说哪根绸带长,哪根绸带短?(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2)请个别幼儿演示比较哪支笔长,哪支笔短?(讲讲自己比较的办法)
小结(重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可以用眼睛看,比一比。当看不出来时,可以将两样东西的一头对齐进行比较,这样也能知道哪个长,哪个短了。
2、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1)分别比较3支笔(讲讲理由)
(2)3根绸带的长短,(三根绸带一头对齐比较)
小结(难点):教师边示范边讲述:用同样的方法,三样东西一起比:一头对齐,捏住,比出最短的,再比出最长的,就可以帮它们排队了。
三、排一排,贴一贴。
1、请你找到围巾、皮带、玩具、衣服等的粘纸,并和原来同类的物品比一比,帮他们排排队。
(引导幼儿先将一头对齐,再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按长短顺序进行排队粘贴)
2、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排队课教案2
设计思路:
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第一节课老师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教师对幼儿其它方向进行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序数词正确地表示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出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所在的序数位置。
活动准备:
颜色卡、十张动物大卡片、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猴子要回动物园家里,但是一路上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路上要遇到怪兽,当遇到怪兽时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儿歌,请小朋友一起看看它都遇到哪些怪兽。
儿歌:×怪兽,你别猖狂,回家路上把路挡,翻个跟头甩掉你,继续赶路回家乡。(一次出示各种颜色卡,幼儿观察)
2、小猴子回家了,从前往后看依次遇到哪些怪兽,从后往前看依次遇到哪些怪兽。
二、认识序数
小猴子和它的好朋友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出发,要去旅行了。小猴子当队长,排在第一位。大象最勇猛排在最后一位。
1、那我们来看看,从小猴子这边数,小动物们的位置是怎么排列的,请小朋友用“第几”来叙述。从大象这边数,小动物们的位置是怎么排列的,请小朋友用“第几”来叙述。
2、现在从小猴子这边数,排在第四位的谁?(长颈鹿)从大象这边数排在第七位的是谁?(长颈鹿)
3、咦?我们发现长颈鹿怎么这么奇怪的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既排第四位,又排在第七位,怎么回事呢?
总结:原来小动物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都会有新的变化。
三、更换动物位置,让幼儿用序数正确说出小动物排列的位置。
四、游戏:按指令排序
1、请小朋友按老师的指令正确排序。提问个别幼儿用序数词说出动物的正确位置。
2、互换动物的位置,请幼儿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动物位置排列。
五、结束部分
老师在区域里也投放了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也去给它们排排队。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儿歌的形式,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有一些难度,不仅要记住从前往后的顺序,还要清楚从后往前的位置排列,这对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对幼儿也进行了记忆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巩固它。在教育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按要求正确说出序数排列的顺序。不足之处,孩子们互相讲的过程中,不够大胆,今后在这方面还需多加引导。
排队课教案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数学活动中如果仅给孩子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强加给孩子,孩子学的很枯燥,久而久之会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俄国数学家欧拉说得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观察,也需要实验。”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运用操作法来学习数学,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即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在动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忘记的知识。
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种子”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熟悉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目标:
1、巩固数量,能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三排全排完了,数一数,每排有几颗种子,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3、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4、交流: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七颗)黄豆有几颗?C蚕豆呢?它们都是七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6、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7、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交流:讲述操作结果。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小结:大小不一的种子,数量相同,排列长短不一样。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数量不同。
2、想一想,我们到后面墙边,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你们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吗?呆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排队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
(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1: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
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幼儿3: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析: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
(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这些形式让幼儿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板师:好,那我们来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画着三条线,你来看看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一样长)师: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将种子排满这三条一样长的线。排好后,请你数一数,一共用了几颗种子宝宝,将答案统计在后面的空格里。那你来猜猜看,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用的种子宝宝的数量会不会是一样多?
幼:一样/不一样(析: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吧!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
幼:不一样多师:哪种种子宝宝最多?哪种最少?
幼: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
师: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
幼:因为黄豆身体大,蚕豆身体小小结:排列队伍一样长时,身体大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少,而身体小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多。
(析:因为有了第一次操作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显得简单以及顺利了许多。)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原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小秘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究竟掌握这些秘密了没有!(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问)如果用10个乒乓球和10个海洋球排队,谁排的队伍长?谁排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儿: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
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那如果让它们各自在这条线上排队,乒乓球和海洋球谁用数量的多?为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排队课教案5
教案目的:
1、通过自由探索排序,让幼儿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统计的兴趣。
教案准备:
1、排序材料:黄、绿、蓝的雪花片和玩具
2、记号笔3、操作统计表格
4、观察图片2张
教案流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叶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攻破博士爷爷为我们设下的难关,我们排着特殊的队伍去接受挑战,好不好?有没有信心啊?
幼:有!
师:好!let's go!
二、出示范画,幼儿观察、分析
这是博士爷爷为我们准备的第一个难关,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有什么玄机在?
提问:
1、这两张图片,看上去感觉怎么样?
2、图2漂亮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他是有规律的排序)
3、教师统计
三、幼儿操作,自由排序并记录
1、幼儿操作,自由排序,并记录好,请排好的小朋友把表格拿上吧!没有排好的小朋友也拿上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你没有排好,问题是出在哪里?
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啊?
2、除了上面的排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小结:
1、有规律的排序可以根据他的形状、颜色、数量进行排列的。
2、引导幼儿再次排序并进行操作、记录。
四、延伸活动:谈谈排序在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运用到了排序的方法,让我们排着两个男孩子女孩子的队伍去找一找吧!let’sgo!
排队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蚕豆、黄豆、赤豆)
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叫什么吗?”(种子)
二、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教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1)观察: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提问:红豆有几颗?(十颗)
黄豆有几颗?(十颗)
蚕豆有几颗?(十颗)
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
(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
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教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
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
2、提问: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排队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排队教案07-05
给蔬果排队教案08-23
小班水果排队教案10-11
小班社会我会排队教案09-23
排队09-22
麻雀排队09-01
排队人多的的说说12-18
哲理故事:排队买酒09-16
中考报名排队的心情说说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