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减法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减法的教案1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P70第1、2、3题,练习十一1、2、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方 法。
2、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整理与复习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生回忆,也可以看书回答。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这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2、你能举例说明吗?
3、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4、今天我们只复习三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竖式计算。
二、回忆三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
1、指名说一说口算的计算方法。(完成P71第1题)
2、P70第3题, 587+239= 424-286=
⑴先估算,说一说湖酸的方法;
⑵再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齐练,两人板算,再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1、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有错请改正。(P71第3题)
全班齐练,两人板算,集体评讲。
2、先估算,再计算。(P71第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3、补充;①比458多246的`数是多少?
②两个加数都是357,和是多少?
③比419少88的数是多少?
④一个数比602少159,这个数是多少?
⑤555比386多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以前的困难解决了吗?你有哪 些收获?
减法的教案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按物体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及其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图(一颗大树,树上有7只小鸟,1只大的,6只小的;2只红色的.,5只蓝色的;3只停在树上,4只即将起飞);磁性数字1、2、3、4、5、6、7及运算符号若干。
学具盒(里面装有数字1——7各两套,运算符号两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分解。
运用拍手和碰球。
二、学习7的减法。
1、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1)幼儿相互交流。
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红色的鸟,6只黑色小鸟;有3只小鸟站在树上,4小鸟在树边上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让幼儿相互说说)
2)集中交流。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
②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出减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的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用同样的方法根据鸟的不同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3、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4、引导幼儿交流,说说算式与分合式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
1、交代操作要求。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摆算式。
3、评价幼儿操作结果。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减法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法,复习加法交换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数字卡片1——6、+、=,6元纸币。
2、教具:数字卡片若干、算式卡片若干、价格标签若干、音乐。
3、环境创设:超市一角:饮品专柜。
【活动进程】
一、布置“超市饮品专柜”——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各种饮品,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
2、引导幼儿分类放置饮品,并请幼儿介绍分类的`方法;
二、统计饮品数量——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问题,复习加法交换律,体会加法的意义;
1、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按颜色不同列算式。
a、发现营养快线的不同(颜色不同)。
b、点数记录橙色、蓝色的数量。
c、引导幼儿列加法算式,并说说列示的原因。
4+2=6
2+4=6
(2)按大小不同列加法算式。
1+5=6
5+1=6
(3)按名称不同列加法算式。
3+3=6
(4)观察第一组、第二组算式,引导幼儿复习加法交换律。
a、发现两组算式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b、用手势表示。
三、看算式口述加法应用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口述加法应用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购物游戏————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1、出示物品价格,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
2、说一说6元钱可以买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可以2种物品,可以3种,可以更多(突破2步加法的模式,熟练运用加法,举一反三)
3、分配游戏角色,讲解游戏规则:
所购饮品价格总和必须为6元,多于或少于6元的必须及时调整货物,否则不予结账。(渗透排队交费的社会教育)
4、师幼共同游戏,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小超市。
减法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归还原处。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
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
二、游戏活动。
创设游戏情景:游戏连环套。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小朋友门都喜欢做游戏,于是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够。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片游戏,幼儿操作双色圆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数填写在方框里。
2、扑克牌游戏,幼儿两人一组,扑克牌1到10,两人各自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大,用大数减去小的数,或者将两张牌合起来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戏。2到4人为一组玩飞行棋游戏,每人两次掷2次,显示的点数相加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最后谁先到达中点谁就是胜利。
4、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减法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因数为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计算7的乘除法。
2、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7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
能用7的乘除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的乘法口诀?还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起练一练完成学习单左边的口算题(交流核对)
2、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
二、新授:
1、学习7的乘法口诀
(1)(多媒体出示)师:小兔要在数射线上跳一跳,看一下它今天准备几格一跳? 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它每次跳得结果?(生开火车)
问:观察一下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7的乘除法
(2) 师:小兔从0开始跳,第一次跳了几个几是几?那么第二次呢? (开火车依次说一说几个7是几?)
(3)师: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每次跳得结果?
问:1个7乘法算式怎么列?能写几道?这两道乘法算式能用几句口诀来表示?
口诀是什么?
板书:1×7=7 一七得七 7×1=7
问:口诀中一七表示算式中的什么?后一个七在算式中表示什么?
(4)能不能根据小兔每次跳的,写出所有七的乘法算式和相关口诀?独立完成
书46页(交流核对,多媒体演示)
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秘密?为什么积一个比一个大7?
(5)师:读口诀,完成接口令游戏
2、练习巩固:
完成学习单1—4题,交流核对
3、解决实际问题:(出示多媒体)
(1)师: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也可以用今天学的本领来解决。
出示:这是什么?(七星瓢虫)看图能编出数学题吗(分组讨论),读一读, 问:如何列式?为什么用乘法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麻雀图
读题,完成并交流
问:为什么用除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3)小兔遇到难题了出示:4个星期有几天?
读题问:题目中只有一个数4,怎样列式?(分组讨论)
问: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个星期有( )天
讨论交流:比比谁的想法多?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玫瑰图
读题后讨论问:要求共有几束,看图中扎好的有几束?(3束)
那么有几朵玫瑰需要扎成束?先算什么?算式怎样列?
板书28÷7+3
问:28÷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3?这是一道两步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能不能按运算顺序来读一读?
老师这样列式可以吗?板书:3+28÷7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会按运算顺序读一读。 师:这两题都是先算什么的?谁会归纳一下
板书:在除加、除减算式中,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练一练:书47页口算题(交流核对)
三、拓展训练:
学习单:综合运用
开心玩一玩
四、师生交流,共同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你有什么收获?
减法的教案6
一、目标要求
1.理解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遇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三、解题方法指导
【例1】计算:(1)[++(+)]·;
(2)(x-y-)(x+y-)÷[3(x+y)-]。
分析: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及括号的关系。
解:(1)原式=[++]·=[++]·=·==。
(2)原式=·÷=··=y-x。
【例2】计算:(1)(-+)·(a3-b3);
(2)(-)÷。
解:(1)原式=-+=-+ab
=a2+ab+b2-(a2-b2)-ab
=a2+ab+b2-a2+b2-ab=2b2。
(2)原式=[-]·=-=-====。
说明: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法则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
(2)要随时注意分子、分母可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以备约分或通分时备用,可避免运算烦琐。
(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变大”与“变小”。
(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四、激活思维训练
▲知识点:求分式的值
【例】已知x+=3,求下列各式的值:
减法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习过知识进行计算吗?
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生1:我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四分之一就是0.25,十分之三就是0.3,所以0.25—0.3=0.55。
生2:我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实物投影显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对于两种方法老师都予以肯定。)
生3:我用的算式的方法
师:你们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3/10+1/4=6/20+5/20=11/20
生:把1/4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5倍,把3/10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
师:为什么要一个分数同时扩大5倍,另一个分数同时扩大2倍?
生: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通分,而且也知道了同分母相加的方法。
师:他的意思是说,原来分母是不一样的,现在用通分的办法使分母一样,这时候用同分母的方法来做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
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说得非常精彩,无论是画图,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是想要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演示。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师:接下来还有几个算式,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1/8 1/3+2/9 2/7+1/3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通分。
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
生:因为除不尽。
师:为什么不用画图的方法?
生:画图太麻烦了。
师:看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你们刚才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个都通用的方法?
生:还是通分比较简便。
师: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说。
生:如1/3+2/9=3/9+2/9=5/9
师: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
生1:分母不同没法直接相加的,通分以后分数单位一样了,也就是分母一样了,所以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生2:我们学过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现在把它们通分就能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刚才我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能计算出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吗?
学生独让解答,
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同桌交流完,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
生:我是先通分,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通分。
师:通分之后再怎么计算?
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只解决了两个,你能自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吗?
(学生选择问题,并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10+1/4=6/20+5/20=11/20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形成共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化新知为旧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减法的教案8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利用教材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然后把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鼓励学生摆脱对直观图的依赖,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究计算方法,进而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探究、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正)方形纸 彩笔
学生准备 长(正)方形纸 彩笔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①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②里有( )个;( )个是。
③3个是( );是4个( )。
2.引入课题。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①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②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③还剩多少张饼?)
师: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探究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妈妈把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同学们你们有遇到过类似这种情况吗?从中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尝试列式。
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3)尝试计算。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教师鼓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
(4)汇报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是3个,是1个,合起来是4个,也就是)
(5)发现特点。
+的和是,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6)引发思考。
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7)指导归纳。
师: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减法的教案9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52~5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二段,第54~57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七,教学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三段,第58~6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八,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四段,第62~63页的复习,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理与综合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要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笔算中来。
如果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第四单元作个比较,那么至少可以发现如下一些共同点:第一,列竖式时都要把数位对齐;第二,都要从个位算起;第三,计算后都需要认真进行验算;第四,加、减法的基本估算方法是一致的。教学时,首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方法;其次要启发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减法笔算的方法;再次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归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内在一致性。
2.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
本单元教材也是首次明确要求学生在笔算减法后进行验算。和加法验算不同之处在于: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比较容易理解;而差与减数相加得被减数,理解的难度要大一些。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差+减数=被减数,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并自觉进行减法的验算。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后,提出:把得到的差与减数相加,你能发现什么?在学生初步发现差加减数得被减数后,进一步启发:是不是其他的减法题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举例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概括出:在减法算式中,差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此外,也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减法。如,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在原来的减法竖式上再算一次,看得数是否相同等等。
3.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
结合计算教学,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安排了很多可以用加、减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教学时,可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措施:第一,启发学生把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相似的数学表达。如,一件毛衣原价154元,现价110元,要求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元,就是求154与110相差多少元;而女宇航员把在太空生活的记录提高了多少天,也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第二,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验适当类化。大体说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数量关系有两类:一类涉及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一类涉及两个数的差比。可以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对上述分类有所认识。第三,要鼓励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如第53页第4题,第57页第9题等。
4.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位的算理与算法。
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那么,这个难点究竟难在哪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主要有两点:一是这里的算理、算法与学生已有的退一作十的认知经验差距较大;二是计算过程中短时记忆的信息量有所增加。
为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第一,借助计数器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第二,用形象的比喻分散难点。如,个位上4减8不够减,怎么办?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可借的数,怎么办?向百位借百位的1到了十位变成了几个十?从10个十中借1个十给个位,还剩几个十?第三,用多样化的算法验证。如,计算204-108,可以先算199-108得91,再算91+5得96;也可以先算208-108得100,再算100-4得96等。
减法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
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7=?? 48+9= 25-17=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
3、教师: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8+0.6=? 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
教师并板书:
0.8+0.6=1.4(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 0.8
? 1元4角 +0.6
1.4
答:一共1.4元。
? 0.8-0.6=0.2(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 0.8
2角 -0.6
0.2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 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
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4.9=?? 6.5+0.8=?? 5.2-0.7=?? 4.1-3.3=
2、写出竖式,并计算。
? 4.8+5.6?? 5.6-4.8 5.6+5.2 5.6-5.2
四、思维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 0.8-0.5=?? 0.7+0.4=?? 1.6+2.3=?? 1.9-1.3=
? 2.3-.3= 5.3+1.6=?? 0.5+3.1=?? 0.8+1.5=
2、动脑筋试一试。
7.□?? 6. □
-□.3? ? +□.5
3.5 13.3
板书笔记
减法的教案11
设计说明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通分入手,让学生在复习概念与练习题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在教学新知时,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垃圾入手,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求他们算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占了几分之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
2、信息、资源的使用,促使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设计借助课件等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用信息,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和和
思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公分母15,20和24是怎样得到的?
3、计算。
+=-=
思考: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过的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师:这是一个扇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1)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
(2)纸张和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分率最多,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分率最少。
问题(1):纸张和废金属等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扩大视野,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探究“+”的计算方法。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和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再尝试计算+。(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写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②+=+=
③+===
(2)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变成,变成,+=+=。
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探究“-”的计算方法。
师:异分母分数相加我们会计算了,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减应该怎么算呢?
问题(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因为>,所以食品残渣多,食品残渣比危险垃圾多占生活垃圾总量的-,那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后找学生汇报。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尝试练习:-。
通过计算,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师:异分母分数减法的验算应该怎么做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94页1题。
师: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那么怎样验算+和-呢?
师:加、减法验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另一种是逆算法。逆算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学生独立完成验算,老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
减法的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前面的减法学得好不好?(出示口算卡片)
11-5=36-4=29-3=16-8=12-4=13-6=
让学生根据口算卡片很快地说出结果。
师:看来前面的知识我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学习减法。
板书(退位减法)。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1
师:在体育课上,小红到王老师那儿领乒乓球,小红在领乒乓球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可以知道老师那儿一共有38个乒乓球,小红要领6个乒乓球,提出数学问题是:还剩下多少个乒乓球?
师:这个数学问题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说出列式为:38-6。
师板书这个算式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会算38-6吗?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8-6=2,再加上30就是32。
师:在前面我们知道了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这次学习中也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老师没有38个乒乓球,只有34个,又该怎么列式呢?
出示例1。还剩多少个乒乓球?
让学生列出算式:34-6。
师板书(34-6)在黑板上。
师:比较38-6和34-6这两个算式,它们有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说出:38-6个位上的数够减,34-6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像这种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把它叫做退位减法。
师边说边补充完整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师:34-6也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4去减6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的,因为是减去6个一,所以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6。
师:但是在计算用34个位上的数去减6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不难发现:这次用个位上的4去减6时不够减。
师:是呀,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思考吧!
要求学生先摆出34(即3捆零4根),然后同桌商量着从中减去6根。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最后全班汇报。
师:从34根小棒中减去6根小棒后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学生:还剩下28根。师追问: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4根小棒减6根小棒不够减,可以打开其中的一捆小棒,这样就有14根零的小棒了,用14根小棒减去6根小棒还剩8根小棒,和刚才剩下的2捆小棒合起来,还剩28根小棒。
随学生回答一一演示:
师:是呀,在遇到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时,我们要拿打开一捆小棒,打开的这一捆小棒由原来的1个十变成了现在的10个一,这叫做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随师的讲解演示退1作10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地方表现了退1作10的过程。
师:这种算法具体在竖式上是怎么表示的呢?
在小棒图旁边出现竖式,师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
师:退1作10,首先要考虑退,在哪一位上退,向十位借的这个“1”应不应该作个记号,作个什么记号?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十位上打一个点表示退1。
师:然后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一个10和个位上的4合起来是14,14-6=6。在竖式的个位上写6。
师:然后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算十位上的数的时候,要注意还“1”。
师:这个计算过程我们结合小棒演示图来理解就更直观了。
演示小棒图和竖式图。
(1)打开一捆小棒的同时在竖式十位上打一个小圆点退1;
(2)演示14根小棒去掉6根还剩8根的同时竖式上面计算14-6=8,在竖式的个位上写8;
(3)十位上的两捆小棒闪动同时演示十位上的2落在十位的得数上。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讨,你发现做这类减法时,在计算方法上和前面学习的减法在哪些地方不一样?
可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种减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位不够减,要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但是在计算十位上时,要注意减去这退掉的一个十。
师:是呀,在做这类退位减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句话: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师板书这句话。
师:这道题除了这样算,还有没有别的算法呢?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可以先用退位的10减去6得4,再把4和原来被减数个位上的2相加,这样个位就得6,十位上被退1后还剩下2,所以合起来就是26。
师:不管用哪种算法,都涉及一个退位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退位减法的题你会做了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50-8。
抽一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用竖式完成,然后集体订正。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算这类减法了!下面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吧!出示例2。你能根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挑一个板书在黑板上,如:35-7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并请他用竖式进行计算。同桌之间再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四、全课小结
师: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你又学到了什么?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我们都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略。
课后反思:
减法的教案13
教学重点:
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磁铁、磁力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做人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利用游戏,引入新课
1.游戏??
猜:出示6块磁铁,让生到台前来,一手拿几个,另一只手藏几个?请同学猜,然后说一句话,6可以分成()和()。
2.游戏二
小黑板出示:小动物找家
7号房6号房5号房4号房3号房
狗(7-1)猫(7-2)鸡(4+3)羊(7-3)青蛙(7-5)
学生汇报,老师连线。最后让生发现: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住几号房?那么算式应该怎么改?(在此,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情境,学习新知
(一)加法应用题
1.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学生倾听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4.(稍慢)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4.2.6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1.师:可是几只小鸡同时挤在一个蘑菇伞下,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生:蘑菇伞被挤歪了)这时有几只小鸡特别懂事,为了不让同伴被淋湿,他们主动走了,可见,这3只小鸡非常爱帮助别人,(边说边画)大家看,一共有6只小鸡,走了几只(结合师手势把看到的图意在说一遍)那么剩下几只小鸡呢?
2.师:这幅图告诉我们有6只小鸡,走了3只这两个条件,让我们求还剩下几只小鸡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6.7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三、利用实物,巩固新知
1.师:为了奖励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简笔画出示)指名说图意,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列式,指一名学生板演。
2.出示磁铁,让学生利用磁铁到台前摆一摆,然后说图意,列式计算。
四、创新(动、说、算)
1.出示7根磁力棒,让学生自编应用题,说题意,列式解答。
2.鼓励孩子摆出精美的图案,再说题意,列式计算。
3.师摆:老师拿了7根磁力棒,用6根摆了一个木字,问小房子里还有几根磁力棒?如果拿出这一根磁力棒与木字合在一起,会组成那些字?
五、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都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大括号与问号结下深厚的友谊。
减法的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 14+50 38+27 36+19
减法: 82-40 41-7 30-16 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
(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
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减法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做手指游戏,如老师伸出4根手指时说出算式:5-1=4,5-4=1
2、列出算式,思考问题
5-0=5,5-5=?
根据提示得出:5-5=0
二、探索新知
1、看图讲故事: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先吃掉了1条,然后又吃掉了一条,最后把鱼都吃完了
2、看图提出问题: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还剩下几条?列式为:3-1=2
3、独立完成,汇报
第三幅图:3-2=1
第四幅图:1-1=0,3-3=0
4、比较,明确:不管怎么计算,最后都剩下0条鱼
5、学生交流、讨论
6、小组讨论,汇报发现: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
三、试一试
1、看图,汇报:小红在玩套圈游戏,套中了1个,其他3个没中
2、小组交流讨论:1表示套中了一个圈,3表示有3个圈没中,4表示小红一共丢了4个圈
3、4-1=3
4-2=2
4-3=1
4、全班交流故事,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及对应算式的意义)
四、练一练
1、独立完成,在小组内尼塞,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在树上独立完成计算
五、全课小结
小组讨论,列出所有可能
全班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得数是0的减法的认识
3-1=2 2-1=1 1-1=0
3-2=1 1-1=0
5
【减法的教案】相关文章:
7的减法教案09-29
退位减法教案09-02
加法和减法教案10-07
大班教案《7的减法》08-10
《学习5的减法》教案12-03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11-24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09-13
7的减法教案15篇08-15
《认识及加减法》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