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十几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知道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操作和交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难点】
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理解几十几的意义,掌握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2捆10根、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还可以怎样说?
这里最大的数是几?20后面还有很多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板书课题)
二、操作研究。
1.今天的学习中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数出23跟小棒,把它们摆在桌上,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比一比。(两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问: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种?
比比看,谁摆的又对又清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说明:1捆是10根,2捆是20根,再添3根是二十三根。
提问:看着大屏幕,你能过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3吗?
指名回答。
小结: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3根是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现在老师请你拿出23根小棒,想想看怎样最快?
学生再次练习摆小棒。
2.刚才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按要求摆出指定的数,看谁摆得最清楚!
摆24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4?
摆29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9?
3.刚才我们已经摆出2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出示动画)
仔细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
说明:29根再添上一根是30根,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延伸: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指名回答。
4.谈话:小朋友说得非常棒,现在你能很清楚地摆出八十五根小棒吗?试试看!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现在请小朋友接着一个一个数到九十九。
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教师巡视。
下面请小朋友看着小棒一起来数一数。(集体数数)
下面我们不看小棒,谁能从八十五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指名回答。
刚才小朋友已经摆出了九十九,想一想,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99再添上1是100,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了。
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10个十是一个百(板书)
现在你能10个10个地从10数到100吗?
现集体数一数,再指名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数了吗?
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数一数我们教师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把椅子?
你有什么好办法,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有道理即可。
集体交流: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数出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还可以通过班级的.人数知道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小朋友爱吃香蕉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香蕉,仔细观察,你知道有多少根吗?
怎样数最简便?你会5个5个地数码?
学生数数。
那么我们能不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没有图了,你会数码?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我们刚才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的)
你能2个2个地数吗?谁来试一试。
谁还能5个5个地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一桶羽毛球:你知道里面有多少个羽毛球吗?
出示第一张图片,提问:谁来说说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出示第二张图片,提问:第二幅图里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合起来是多少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棒,老师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大家,你知道这里有多少颗吗?
引导这么多的糖果,怎样数才会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每数10个就圈一圈。
请小朋友自己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指名回答。
6.猜猜看。
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今年多少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猜的结果是大了还是小了。
你们还想知道谁的年龄?小朋友们回家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多少岁?
四、全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想想看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这些数?
(指名交流)
小结: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哪儿还有这些数,请你告诉老师或者同学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1、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导入活动)——教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迁移测量经验。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3、尝试测量蔬菜。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4、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5、延伸活动——教师出示两根棉签和一根长长的丝瓜:现在赵老师手里只有两根棉签来量这根长长的丝瓜,怎么量呢?
活动反思:
《长长的蔬菜》这一数学活动,主要内容是比长短。所选的比较材料就是孩子熟悉的蔬菜,练习的要求是在最长的后面打钩,在最短的后面画○。在上课时小朋友们都很认真都能找对,当一拿到书本叫他们做。一个个都在叫老师我不会做,我很纳闷,当我走到他身边教时问他们会了没都说会了,结果一看作业本上的作业一部分小朋友都是乱涂乱画,结果我发现他们能够找出最长和最短的,但对于那些不是最长和最短的蔬菜,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处理,有的把剩下的都打里钩,也有的都打差。 我觉得数学活动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本课我设计了“猜一猜、摆一摆”等活动,牢牢地把握住了小朋友的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本堂课中,让学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较扎实。如在利用学习摆规律,让小朋友合作交流自己做法和想法,在交流中学生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互相启发,使每位小朋友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也受到了思维的训练,获得了知识发展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视频一段、一体机。
2、圆形若干、记录纸、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导入活动
“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来将圆形饼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可是只有1块饼干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
二、幼儿操作,进一步了解二等分、四等分。
1、一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问:谁来告诉大家1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师幼小结:可以先把一块饼干四等分后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样多了
2、两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
“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们从盘子里拿出两块饼干,分给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谁分得快。”
问:
(1)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2)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讨论不同分法)
师幼小结:我们可以把每块饼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后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
三、自由探索将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3块饼干,要怎么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才会一样多呢?”
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以实物投影仪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出平均分的方法
师幼小结:3块饼干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可以用两块饼干进行二等分,一块饼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块都四等分的方法来分。
四、探索口香糖的.分法
1、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饼干吃完了,我这还有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演示PPT
2、5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现在有几个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这又要怎么分?”
师幼小结: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们可以先一个一个分,再把剩下来的进行等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试试5个口香糖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请你们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帮助幼儿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复习6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培养幼儿从小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兔拔萝卜"图片,算式卡片(6—1=6—5=6—2=6—4=6—3=)2.人手2份6格纸条3.分隔点图人手一份、记号笔4.人手一张"苹果"算式卡。
活动过程:
一、准备练习(1)拍手对数:(复习6的加法)老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下(2)开火车:(复习6的减法)火车开的时间就是算式的得数。"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如6—2=你来猜6—2=4(4点开)二、尝试练习1.操作探索问题。
启发幼儿根据组成6可分成5和1,在黑板上示范、列出算式。
(出示分成6格的纸条,涂掉1格)师:今天,我们根据6可分成5和1这组分合,列出算式来,能列出几个算式,越多越好。
2.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列式情况。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
1+5=66—1=55+1=66—5=13.相互交流、讨论。
你是怎么涂的又是怎样列出算式的。
三、教师讲解加法以"小兔拔萝卜"应用题出现。(出示图片)列出算式:5+1=61+5=6比较:5+1=6和1+5=6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减法以"小兔送萝卜"应用题出现。(出示图片)列出算式:6—1=56—5=1教师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5和1,6减5等于1,6减1就等于5。
四、游戏
1.游戏"送苹果"。
小朋友每人有一只"苹果",反面有算式,如:4+2=6;6—2=4等。
算出得数是几就送给几号运动员。
五、幼儿练习幼儿主题数学P11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前、后、左、右等方位,进一步积累方位认知的相关经验。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塑料圈若干、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初次体验“小蛇出洞”的游戏(目的.:学习辨别左右方位)
●理解儿歌:小蛇出洞
---提问: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小蛇怎样才能“出洞”?
●体验游戏
---玩法:小朋友扮演小蛇蹲在洞里,老师念儿歌,小蛇必须根据儿歌的要求爬一爬,爬的方向正确才能出山洞;如果方向搞错小蛇就只能在“洞”(圈圈)里重新再玩一次。
规则:
A小蛇必须听清楚请你“往什么方向爬”;
B小蛇爬的方向正确表示顺利出“山洞”,方向搞错必须在“洞”里再玩一次。
C爬出山洞的小蛇马上回到位置上。
●幼儿尝试
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儿歌指令正确辨别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互动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蛇分清左边和右边?
二、竞赛:哪队小蛇先出洞
●玩法:幼儿分两队(红黄)轮流扮小蛇玩游戏,红队扮小蛇在规定的点子上蹲下,由黄队队员念儿歌并检查小蛇爬的方向是否正确,儿歌念完后,数数几条小蛇爬出山洞;交换游戏,黄队幼儿扮小蛇爬呀爬,红队念儿歌并检查,最后比比哪队小蛇出洞数量多为赢,并得一分。
●幼儿分组比赛(2-3次)
第一轮游戏:幼儿发指令
第二轮游戏:教师快速发指令
三、活动延伸(引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三轮游戏:教师快速发指令,各队派3名队员相对而立开展游戏……
附儿歌:小蛇出洞
小蛇小蛇爬呀爬,往上爬、往下钻,
往前进、往后退,往左移、往右移,
小蛇小蛇出洞啦!
方位的练习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枯燥的,陈老师是通过一个游戏活动让孩子来练一练,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是否也参与过类似的教学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下面两个问题。
抛问:
1、认识方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是否需要设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
2、对本次活动以及后续活动的开展有何建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三)游戏“凑钱”
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一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3、4、6、7、8、9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1、2、5元。怎么办?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教学名称:
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自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和钱的数量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加减数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时,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教具的准备:橙子,香蕉卡片各十张,人手4个替代物做钱。
教学过程:
一,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师:今天呀,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小朋友们,小猪的水果店昨天开张啦,于是朱老师就去小猪的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可是算钱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助我,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昨天呀,我带了一些钱去买水果,(出示4张四块钱),请你们看看,我手里有多少钱?(四块钱),我有四块钱,所以我向小猪买一个橙子(买了一个橙子)
提问:我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里还剩下三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所以还剩下三块钱)4-1=3
那我们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减法的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
师:剩下的钱,我还想买香蕉,所以我又问小猪买了三根香蕉。那又要请你们帮我算一算了,刚才,我买了一个橙子和三根香蕉,请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你们怎么知道我花了四块钱呢?(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三个香蕉三块钱,所以一共是四块钱),嗯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加法的算式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1+3=4
二,请幼儿根据实际操作,自己来仿编应用题
师:谢谢你们,这下子我总算是算清楚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算一算呢?我们自己也来买水果好吗?每位小朋友手里都有四块钱,(先请一位小朋友)请你先买两个橙子,然后告诉我你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两块钱)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手里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所以还剩下两块钱)好,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
(再请一位小朋友):请你用剩下的钱买两个香蕉,然后告诉我,你买了橙子和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为什么呢?(因为买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两个香蕉花了两块钱,所以一共花了四块钱)也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2+2=4
结束部分师:你们都很棒,那今天放学后,请你们也来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被你们难倒,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能唱数1~50;学习5和10倍数的跳唱练习。
活动准备:
1、准备豆子、大浅盘两个,小汽车或其他可供幼儿搬运的教具。
2、宽敞的场地,计时表或手表,1~50数字图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在教室较宽敞的地方摆放可搬运的`教具。
2、教师告诉幼儿,要进行一个搬运工人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但要注意安全,而且要比赛看谁搬得又快又好。
3、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4、比赛开始,依照幼儿熟悉程度,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快速度。
5、鼓励幼儿的表现,并让幼儿在体能活动后稍作休息。
(二)团体活动
1、准备两盘豆子,教师取其中一盘,另一盘放在一边,等待幼儿挑战。
2、告诉幼儿,教师会数数魔法,有谁要来挑战?
3、请自愿的幼儿拿另一盘豆子。由另一位教师协助主持数数比赛,
4、不论幼儿怎么数,教师皆以5的倍数快速计数。引发幼儿敏锐的观察与学习的动机。
5、教师与幼儿一起验算。
6、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老师数得比较快?问幼儿要不要学老师的数数魔法。
7、教师以豆子(或图卡、磁铁等),引导幼儿以5的倍数计数。
8、当幼儿熟悉后,可以同样方式,引导幼儿进行10的倍数计数。
9、取出1~50的数字图卡,其中,5的倍数以同一种颜色表示;而10的倍数以另一种颜色表示。
10、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数字图卡排在黑板上。
11、请幼儿念出5的倍数的图卡:5、10、15、20、25、30、35、40、45、50。
12、再请幼儿念出以10为倍数的图卡:10、20、30、40、50。
13、反复练习,直到幼儿可以不用看图卡,就可以念出5与10的倍数。
14、依照一开始的团体游戏,进行幼儿间的数数比赛。
(三)操作活动
1、全班进行数数魔法比赛,由老师负责计时,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将5或10的倍数念完。
2、请幼儿取出图卡,排出正确的答案。
3、操作完成后,结束教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设计思路:
幼儿对生活中的“0”,已经有了广泛地接触,对“0”也具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为了使幼儿对“0”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依据《纲要》和课改新的精神,围绕市级《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师幼互动策略研究》研究的课题,此教学活动选择的内容极具生活化,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实物,意在扩展幼儿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使之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获得直接的数学的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
2、教具、学具:3个罐子(内装有硬币、图片)、数字0—6卡片4套;直尺、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手机模型手机、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图片和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温故蕴新,复习《拍手歌》
1、以玩游戏的形式复习拍手歌。
师请幼儿各找到一个好朋友玩《拍手歌》游戏,提示幼儿《拍手歌》念到“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荡悠悠”即好。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展示课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过程。
猴妈妈为小猴准备什么食物?(桃子)
(1)盘子里有几个桃子?(2个桃子)
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2表示)出示数字“2”。
(2)小猴肚子饿了,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下几个桃子?(盘里还剩1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表示)出示数字“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l.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 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正方形DD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DD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DD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小三角形和正方形;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怎么做是图形宝宝华丽变身。请小朋友想一想?拼一拼,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加神奇,你想当魔术师吗?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把这些图形放在益智区小朋友拼一拼,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最亲的人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活动反思:
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 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房子、小动物、简易地图、作业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身体律动歌》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左脚去,我收回左脚来,我伸出左脚摆一摆,左脚收回来。我伸出右脚去,我收回右脚来,我伸出右脚摆一摆,右脚收回来
二、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1、学习区分两只手的左右
小朋友说说两只小手能够做什么,哪只是左手,把左手举高转一转,哪只是右手,把右手举起来转转。
2、区分身体其他部位的左右
两只小手可以区分左右,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是可以区分左右的呢?(眉毛、耳朵、眼睛、胳膊、肩膀等)
说说你的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再说说教室里什么东西在你的左边,什么在你的右边。
总结:小朋友现在知道了左和右,左手这边就是左边,右手这边就是右边。
三、《为小动物找家》
是谁在哭呀?原来是森林中的小动物们。它们刚刚建好了新房子,这些房子长的一摸一样,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看看谁最聪明啊,小猴子最聪明了。它最先找到了自己的家,请幼儿在老师提示下为每个小动物找到家。如:小兔子的家在小猴家的右边……
四、分组操作活动
《区分左右手》《找找看》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现在学会了区分左右,那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站成一排,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哪位好朋友,请幼儿向后转再看看自己的左右两边的的好朋友是谁,发现了什么。知道左与右是相对的,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与右也会随之改变,唯有自己身体的左右是不会变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数数,探索按群计数(成组数数)的方法。
2、发展按群计数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糖果图片、幼儿人手1份雪花片(20个)、小棒20根、管道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课前问好)小朋友们好,看一看今天有这么多的美女老师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幼:美女老师们好!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按群计数),什么是按群计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好多糖果一起分享,但老师不知道一共多少个,想让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数一数,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糖果。XX小朋友是用1颗1颗数的方法,一共15颗,那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XX:还可以2颗2颗数,2、4、6、8、10、12、14,14添上1是15,一共有15颗......(幼儿表达不同数法)1颗1颗数、2颗2颗数、5颗5颗数、10颗10颗数。
幼儿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2个2个数,3个3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幼儿上台演示操作计数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演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2个2个数,有的说5个5个数,那到底哪种方法更快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自己探索一下吧!
2、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快慢。
(20根小棒:白色5根,橘色5根,蓝色5根,紫色5根;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师: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雪花片,怎样才能数出来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用自己猜想的方法数数,再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数,比比哪种方法数得快。
幼儿数数前,师提示幼儿:想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数,就将其摆成一行或一堆,然后再数。你们发现哪些方法数得快呢?
幼儿分组:一组用1个1个数的方法,二组用2个2个数的方法,三组用3个3个数的方法,四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五组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师:哪一组的方法最快?幼:第五组。师:现在请小朋友互相换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是不是快。(第一组3个3个数、第二组1个1个数、第三组2个2个数、第四组10个10个数、第五组5个5个数)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先数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总结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都是很快的方法。
师:那有没有不用数就能看出来几个雪花片?
(雪花片:粉色5个,蓝色5个,绿色5个,黄色5个)XX小朋友:每种颜色有五个分行排列一共有20个雪花片。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依次分行排列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了。
(总结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3个3个数比2个2个数快,5个5个数比3个3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3、游戏:比一比谁数的快,巩固按群计数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出20根小棒用自己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赛,看谁先数完。如有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快速的数完请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师说开始,数的最快的小朋友并给予小贴画的奖励。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和老师来进行比赛,师用一根一根数,全体小朋友用一种(2根2根数)按群计数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真快,咱们在一起用5根5根(10根10根)的方法数数吧。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按群计数,回到家我们能不能数数家里有多少只鞋呢?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一数你们家有多少根筷子呢?
五、小结:
什么叫按群计数?(不是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以2为单位就是2。4。6。8。10;以5为单位计数就是5。10。15。等2个2个数比一个一个数快,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快,10个10个数比5个5个数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篇05-1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篇)09-1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8篇09-0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合15篇)08-2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07-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及分解12-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精选20篇)11-0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6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