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课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练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练习课教案1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
练习
一、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数学练习课教案2
第18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通过下面题目的练习,师生共同回顾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先指名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填写。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再指名汇报。
二、针对练习
1.算一算。
10-2-5=
3+4+2=
9-1-3=
2+6+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3+4+1和2+2+4的计算顺序。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图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四、拓展延伸
在〇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0。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四第4、5题。
加深对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不足之处: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
教学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拓宽学生思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解决问题,提倡方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数学练习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
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预设过程
一、辨析作业错例
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
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二、扩展乘法分配律
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
35×(2×5)=()
a、35×2+35×5 b、(35×2)×5
67×77+77×33=()
a、77×(67+33) b、67×(77+33)
(40-2)×25=()
a、40×25+2×25b、40×25-2×25
104×25=()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a、125×(3+4)
b、125×(3+4+1)
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
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练习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与p38-8
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
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
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
四、总结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数学练习课教案4
教学内容:
P24--25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先让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这副图充分交流,说出图书馆在小军家的东南方,在商场的北面,在电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园的东北方……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坚信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叉路口,怎样找交叉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这是道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说一说在小组中交流。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组织这一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鼓励学生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
1.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反思:
数学练习课教案5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3题。
请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联系实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出分数,并读一读。
提问:带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5.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学生先自己试着填写,然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6题。
老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
7.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8.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8、9题和第74页的第11题。指导学生仿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写出答案。
9.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0题。
请学生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0.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2题。
让学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1.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3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号(a、b都是自然数),若2<a<6,3
2.有分母都是7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1个,而它们的大小只相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各是多少?
3.在括号里填上”>“、”<“或”=“。
(1)A=+,A()1。
(2)B=+,B()2。
(3)C=++,C()3
(五)课堂
通过今天的复习,学会正确应用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有关知识,灵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6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7~98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比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在创造分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经历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体味出数学无处不在。
重、难点:
巩固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在有序思考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画面)同学们,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对着图说一说你对分数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吗?学生结合主题图,各抒己见,表述自己心中的“分数”,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练习课的开始,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情境,使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分数的知识及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看图写数我能行97页第7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写出答案
③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此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把涂色部分和没有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渗透了单位“1”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做一些准备。)
2.男女生擂台赛98页第8题
①出示题目
②男女生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全部正确。
③男女生分别说出每小题比较的过程与方法
④根据男女生的表现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与评判结果。
(设计意图:此题是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题,没有给出分数的直观图,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
3.心灵手巧我最棒98页第9题
①出示题目
②剪一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同样大小的圆形(或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在剪得过程中,注意强调平均分。
③汇报交流:指名上台交流学生的剪法及及比较的思路,对于有创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赞扬,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④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剪法,使学生明白,3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和1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此题并没有仅仅囿于课本提供的圆形,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了其他形状的图形纸片,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剪,动口说的过程中,比较大小,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3个与1个相等的道理。)
4.蛋糕里的分数98页第10题
①出示题②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③说一说:蛋糕平均分了几份?爸爸吃了多少?妈妈吃了多少?小女孩吃了多少?还剩下多少?
④比一比: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⑤填写课本。
数学练习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练习课教案8
教学内容:练习六6~9。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
5+39= 9+42= 35+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5+32和5+39为什么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六(2)]
二、 练习。
1. 练习六6。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2。练习六 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互相学习,鼓励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养责任感。
3。练习六 8。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4。练习六 9。
1)出示第9题图,弄清题意,提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
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布置:《练习与测试》练习六(2)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找出得数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 46+5□ 37+6□
2+30□ 46+3□ 37+60□
二、在○内填上或=。
54+8○63 54+9○9+54
98+2○100 63+6○65+6
75+9○80 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鸭子,9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两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数学练习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27+942+2899-6613+318+54
45-2747-962-1754+4496-52
二、竖式计算:
1、3890573791
-27-46-49+63-18
2、85-58=44-27=80-25=64-9=78-29=
三、列式解答
1、练习7第4题:看懂图意,列式
2、连线:5题A、出示图画
B、说明题意
C、独立连线
D、集体订正
3、列式解答:6题说说图意,列出算式,说出怎样想?
四、课堂质疑
课后回顾:
第10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水平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水平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一、口算
12-931-436-827-825-772-815-926-7
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的特点。
让学生说一说在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笔算
49-18=93-46=38-19=72-33=
先让学生看一看这些题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找同学板演,其他本上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看图列式
1、书架上原有64本书,借走36本,还剩多少本?
2、书架上原有64本书,借走一些,还剩28本,借走多少本?
3、书架上有一些书,借走36本,还剩28本,原来有多少本?
四、填上〈〉或=
25+36○36+2540-15○40-16
42-34○43-3457+27○57+29
五、游戏:
1、算出水果上两个数的和与差
2、动脑筋填数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才能计算出正确结果。
板书设计:
练习
教学回顾:
数学练习课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 ,相当 于圆锥的( )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数学练习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分数转化成小数,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有关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流程
一、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
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如1/2可以用1除以2等于0.5算;而2/25可以先等于8/100再等于0.08而带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时候,直接把整数部分写成整数部分,分数部分转化为小数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假分数后再转化成小数。
举例:2又2/25
二、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的练习:
1/2=
1/3=2/3=
1/4=2/4=3/4=
1/5=2/5=3/5=4/5=
1/6=2/6=3/6=4/6=5/6=
1/8=2/8=3/8=4/8=5/8=6/8=7/8=
1/9=2/9=3/9=4/9=5/9=6/9=7/9=8/9=
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
1/20=()/100=
1/25=()/100=
1/40=()/1000=
1/50=()/100=
算一算:1/16=()
可以用除法算,也可以想它是1/8的.一半也就是0.125的一半。
继续推算:1/321/64
小结:分数转化成小数时,有的可以除尽,有的不能除尽。不能除尽时,要么根据题目的要求保留,题目没要求的时候,通常保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要知道上面这些是可以除尽的,更多的是不能除尽的。
三、作业指导:
1、比大小的实际问题(题略)
要求学生分三步:
(1)分数转化成小数
(2)小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
(3)完整的答句
2、解决“每一步的长度?”应该用长度÷步数
3、数轴上写分数
1/3:在0~1之间量出长度3厘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第一份就是1厘米,点上点,写好1/3
5/5:也就是1。可以直接在“1”上写5/5
1又1/4:在1~2之间,3厘米的1/4是7.5毫米,那就是在1后面的7.5毫米处写上1又1/4
9/4:先改写成带分数2又1/4,方法基本同上。
9/3:也就是3,在3的地方写9/3
小结:在数轴上写分数,假分数的要先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然后再看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4、判断题: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3份是3/5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让学生说明判断理由。特别是后面一个判断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至16页“练一练”第1至5题。对称图形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对称图形。
2、能画出所给图形的对称图形,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根据镜面对称的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要求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1、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点子图、积木和各种树叶。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至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林来田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拓展练习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国旗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四、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六、板书设计
数学练习课教案13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找出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找出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关键:找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演:
2、口算。
6×813×0120×543×30×6
125×815×615×545×138×10
3、订正板演题,复习(1)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从个位乘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
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指导练习。
1、板演和练习:113×62
(1)集体讨论笔算顺序及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思考。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然后算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①每次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时,得数的末位和哪位数对齐?为什么?
②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得多少?
③乘数十位上的6,去乘被乘救百位上的“1”得多少?为什么?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2)谁能很快地把“142×21”算出来?说说运算顺序?
2、独立练习,口述计算过程。
134×21
(1)竖式计算:
(2)学生口述训练:134乘以21,先用乘数个位的1乘被乘数134,得134;再用乘数十位上的2乘被乘数134,得2680;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得数相加。
三、作业。练习三的第6-11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
二、复习提问
1、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
2、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
3、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
4、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
5、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
6、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1、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2、统计图 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3、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4、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5、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
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数学练习课教案15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55页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
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可以有几种分析方法?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2)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读第(2)题
教师:把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名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在遇到与计划数和实际数有关的应用题时,要分清哪个是计划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哪个是实际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总之,我们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0题
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农业机器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1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数学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课教案06-09
《练习课》备课教案07-30
(经典)练习课教案15篇10-10
练习课教案15篇09-28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课04-12
练习课教学反思06-26
三年级数学教案:《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06-05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试商练习课》06-02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1-30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