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2-11-17 14:43:37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

  制作一个网站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

  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5、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蒙古族人民接待远客的方法,如运用感情读、抓词句说、讲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讲解。

  三、揭示中心,总结全文

  1、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对草原的风光美与人情美发出内心由衷的赞叹,体会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四、查阅资料,拓展创新

  1、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并设计草原未来。

  2、学生留言。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自觉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并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实时交流。

  五、作业

  以4个人为一小组,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点评】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得比较好的语文课,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凸显课改新理念。

  一、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

  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通过组织讨论、指导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边读边解疑,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二、注重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主要环节表现为问题引路,协作探索,共同提高。学生置身于优美的音乐和草原影像之中,围绕这是怎样的草原?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两个问题,通过看、听、读等方法,在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注重综合性学习

  以4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做到了学以致用。既完成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又促使学生调动自身潜力,利用资源,团结合作,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计算机网络成了教与学的有力工具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抒情动人的旋律、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为其体会课文内容创设了情境;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草原》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草原的风光图片和重点句的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草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老师简单解说。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美人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投影──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出示句子投影: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投影──自创诗:

  草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书设计

  草原

  地

  景美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羊群(白色的大花)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草原》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充分发挥其审美体验的能动性。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品质的培养。

  3、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

  4、鼓励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思考客观世界的良好习惯,培养一定的景色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一些难字的读音和难词组的意思

  2、草原的特点,魅力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应用到日后的作文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

  以课文为文本,通过“讲授法”的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真正内蕴。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预习要求:

  1、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

  2、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词的意思,

  3、熟读全文,并能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1、导入新课:

  引入:先一块来再背诵一下《敕勒歌》……

  肯定:同学们都背的很不错!请同学们观关于看草原风光的小电影(一段五分钟左右的草原风光),请一些同学来告诉我,自己所了解的草原又是怎样的?

  明确:(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概括起来,有的是谈草原的表面景象的感受;有的是从媒体的渠道,来理解自己的感知的。有的是从生命的层面加以理解……

  引入: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一感受他的眼里的草原,以及从草原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并略带介绍作者和写作的背景,说明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七、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⑴请学生上台给生字词注音:

  前瞻 簇立 迥然 穹庐 长鬃披散 摩挲

  ⑵正音、正字:

  前瞻(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 穹(qióng)庐 长鬃(zōng)披散 摩挲(suō)

  ⑶解释生词:

  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③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④穹庐:借指天空。

  ⑤摩挲:用手抚摩。

  明确:念完生字和了解了一些的意思。回归文本。从标题,说明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静默”,而不是喧闹的,明确喧闹也是合理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感受体会。

  引入:“静默”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让同学们回答。

  总结:肯定,总结一下。草原是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景物描写较少了,更侧重于抒情、感悟。作者是以感悟为主,是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问:作者的情感诉求。在文中是怎样抒发的?用了什么手法?(生:是层层推进的,用了对比手法)。

  引入:是层层推进的,用了对比手法。好对比手法体现在哪里?有哪几组?让同学讨论回答。

《草原》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3、5、6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创编。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3、初步听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把握节奏、情绪,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四、教学难点

  以3、5、6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

  五、教学准备:

  琴、光盘、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头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境想象,导入主题

  1、教师以语言及身体语言导入

  ……——揭示“草原”图画,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教师表演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民族的风俗

  师: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出示地图

  (三)学习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师……用“LA”来演唱歌谱。

  (2)教学3、5、6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黑板上两个大圆圈)

  ……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2、有节奏地念歌曲词

  (1)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学生聆听

  师……出示歌词

  (2)学生跟着老师念歌词,老师注意把握节奏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教师带领学生边念,边做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

  (2)完整地演唱全曲

  4、艺术处理

  (1)师:……生回答)

  ……钢琴伴奏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2)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

  B、实践练习

  师:……

  C、再唱歌曲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

  2、分小组合作创编

  师……(生回答)

  2、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

  (五)课堂小结

  师:……

  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老师也要和同学们告别了!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想,以后我一唱起蒙古民歌、一跳起蒙古舞,就会想起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呢?

  谢谢,最后……

《草原》教案5

  一、教学设计说明: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掌握附点音符、休止符、装饰音的演唱。

  五、教具准备:钢琴、电脑课件、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

  (二)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乘坐音乐列车到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去旅游。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在大草原上主要生活的是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他们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鲜艳;住蒙古包;蒙古人骑马。

  2、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吧。

  3、(播放课件)师: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绿海中慢移,马儿也悠闲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业为生,他们喜欢摔跤、射箭、骑马,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他们放牧离不开马,外出也离不开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师:蒙古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骑马动作就经常在蒙古族舞蹈里出现。(现在,同学们请起立,每个人摆个骑马的动作)看谁的小马跑得又快又轻(脚下要轻)如果想让小马跑得快点呢?小马的速度减慢了,小马停下来了。生:学生马上举起一只手扬起小马鞭。师:(老师做硬肩动作)大家看这个动作叫做硬肩,跟老师一起做,这个动作是由一个传统的活动演变而来,谁能猜一猜?(学生猜)那就是——摔跤!(老师做挤奶动作)再看这个动作,(教动作)我们一起做,猜出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呢?(师生一起做)。

  (三)学习歌曲、培养兴趣(播放歌曲)

  1、初听歌曲

  师:了解了蒙古族,当然还要听听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在歌声中你的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呢?(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生:我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生:.

  2、二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乐趣?(想)好,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请同学们轻轻起立,小牧民们请骑上你们的小骏马,和蒙古族小伙伴放牧去喽!(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怎么样?(好)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板书)

  3、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还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跟老师一样拿好啊!认真听。(生打)老师又换一个,注意听,会不会呀,孩子们。(师生共打)我又换了,认真看(一起做)。

  2)(出示课件)

  师:这个呀就是刚才老师领大家敲打的节奏,我们在分别来敲一敲,第一行节奏就是老师敲的第一组节奏,(师示范,生学打)第二行(继续打)第三行(继续打)。

  3)分组打节奏

  师: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你们根据自己对应的节奏敲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合奏好不好?现在听老师指挥,我指挥到哪组,哪组就演奏。(师哼唱打击)两遍。

  4)听伴奏打击

  师:下面我们随着伴奏一起演奏一遍。(师生演奏)谁听出来了,哪组同学演奏了两次?第二组同学先接了哪组,又接了哪组?这回我们听着音乐再来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听一遍。(听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因为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我们只有把歌词清晰流畅的朗读出来,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老师边敲双响筒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

  (2)同学们完整的读一遍。(学生完整读词。)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啊哈嗬”这句歌词时特别高兴,为什么呀?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兴的意思。表达很快乐的心情。很开心地吆喝声。师:大家理解的非常准确,“啊哈嗬”是一句衬词,表现愉快的心情,就像我

  们平时“哼哼”小曲时的样子。所以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怀着怎样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乐)速度上应该怎样把握?(稍快)

  5、再次聆听歌曲

  师:接下来,想不想听顾老师为你们演唱这首歌曲呢?(想)大家在认真听的时候,用你那双机灵的大眼睛,找找有没有我们以前没见过的音符宝宝?(师演唱)(教师范唱歌曲)顾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掌声鼓励鼓励我吧!(学生拍手)谢谢大家。谁说说歌曲里没见过的音符宝宝是什么?

  生:在“草儿”的上面多了两个零、在歌词“肥”字上出现的小音符。

  师: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老师把它放大在屏幕上。“草儿青青,羊儿肥”歌谱上出现的这两个红色的符号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老师来唱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认真分辨)

  师: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6、哼唱旋律。(用学生名字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以前咱们都是用“啦、啊”来哼唱旋律,今天老师突然有个想法,那就是用咱们班同学的名字来唱行吗?注意要选择适合模唱的开口音,先用谁的名字呢?大家推荐一位。(学生推荐)XX同学你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董”轻声的哼唱旋律。咱们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哼唱。一句一句的哼唱。完整的哼唱。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现了四分休止符,听老师弹一遍前奏,在心里喊空拍,咱们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7、带词演唱。

  (1)学生轻声带词半句演唱。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老师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唱。

  (2)学生整句演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用悄悄话的声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师的前奏。。

  (4)解决难点:

  师:通过唱词,同学们感觉哪里不太好唱?生:“啊哈,啊哈嗬”等(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师:(课件出示这句歌词)“啊哈啊哈嗬”在第一个音处出现了大附点节奏,要唱得长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我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一唱。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唱一唱。

  (5)让我们把声音放开,用自豪、欢快的声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

  师:刚才在演唱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随着老师的琴声愉快的演唱,好吗?(好)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

  (2)放音乐跟唱

  师:下面我们跟随音乐在唱一唱。

  (3)加入打击乐器跟唱

  师:孩子们,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

  (4)接龙游戏师:歌曲大家已经基本上学会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仙女棒我来唱”。我来起头,仙女棒对准谁,谁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对准的是两名同学,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学或者是大家,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开始游戏)(放伴奏)师: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说了,我们的歌唱得不错,但唱得还不够神气。让我们再听听小牧民是怎么唱的。

  9、聆听歌曲,跟伴奏演唱师。

  (播放歌曲)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大家服气吗?(不服气)让我们也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生唱)除了采用合唱的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唱呢?(独唱、小合唱、男女生对唱)下面我要请一名同学上前面来唱一唱,看看谁最勇敢?(生边唱边做动作)老师把大家分成男女两队,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第二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放录音伴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做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四)拓展延伸师生跳起摔跤舞。

  师:从大家的歌声中让我感受到你们越来越像个小牧民了。大家还记不记得“硬肩”是什么活动演变而来的?我要找一名男同学和我一起来跳摔跤舞,大家在用愉快的歌声演唱好吗?(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本课教学推向又一个高潮,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陶冶高尚情操。

  (五)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四十分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请大家骑上你们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歌声走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是,体验音乐的环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学生面前。视与听的结合,营造了强大的震撼力,激起学生随歌起舞的情感。这时拿出我自费为他们准备的筷子,边讲解边示范,很快地把他们引入音乐,变身为骄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乐带给自己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从而为民族音乐感到自豪。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的时候,总是忽视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学课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分布不均,顾此失彼了。还有就是新学歌曲,唱的熟练度还不够。从这也看出一个优点,那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是真实的。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运用这样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促成更强的学习音乐的能力。

《草原》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教学目标:

  1、过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体会乐曲中音乐的力度变化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以及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2、能够了解西洋木管乐器:单簧管、英国管,初步掌握“音画”音乐题材知识。

  3、初步学唱《美丽的村庄》(机动)

  教学重点:熟悉作品的两个主题;体会联想乐曲所蕴含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欣赏几首歌曲的片段

  1、《长江之歌》

  2、《黄河颂》(听完录音请学生回答歌曲的题目并谈谈感受)

  (二)教师谈话:这两首歌都是描写我国江河的歌曲,它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江河”作表现内容,今天我们来欣赏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以绘画为题材创作的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二、授新课

  (一)作者、作品简述。

  鲍罗丁俄国作曲家、化学家,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化学,25岁获医学博士,后又创办了女子医科大学。他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获得成功,除他努力之外,结识了巴拉基列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原因。鲍罗丁的创作吸曲了俄国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的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和广阔的胸襟。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通过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二)初听:完整欣赏一遍《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欣赏前,教师在钢琴上弹出《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第一、第二主题。

  要求学生在欣赏中参照课本提示注意两个主题旋律分别是由哪两种西洋木管乐器演奏的,并注意其音色特点。

  (三)复听

  1、欣赏之前唱会两个主题旋律。

  2、欣赏时,当听到第一主题出现时举右手,第二主题出现时举左手,两个主题旋律在不同声部同时出现时举双手表示。

  3、一边以隐约听到的音量播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一边提问:

  两个主题旋律塑造哪两个音乐形象(或象征着什么?)除两个主题旋律你还听到了那些声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

  音乐一开始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反复出现,这使你想到了什么?(可有多种问法)

  弦乐器拨弦的声音,你觉得它像什么发出的声音?

  画在课本第二主题上方的,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记号它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哪一部分则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4、实践与创造:课后的第三题。

  三、巩固新课

  (一)

  1、简述体裁知识:音画是一种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有时以绘画或以自然风光为题材,乐曲结构都为单乐章。

  2、西洋木管乐器:单簧管英国管(播发两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选择)

  (二)朗诵作者关于《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一段讲解词(重放作品为背景材料)

  “在中亚西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四、初步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师谈话:离开了广袤的大草原让我们一起到意大利《美丽的村庄》,去感受它的清新与活泼吧。)

  1、让学生完整聆听录音或范唱。可多听几遍。

  2、用听唱进行教学。先唱歌词,后唱歌谱(根据班级实际而订)

《草原》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体会乐曲愉悦活泼的性质。

  2、使孩子能依照不一样的节拍选取乐器,并初步懂得识图谱演奏。

  3、启发孩子兴致,培育孩子热爱Music的感情。

  教学预备

  节拍谱、Music磁带、小手小脚标识、乐器标识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内容

  一、欣赏歌曲,熟识旋律

  1、今日教师带给你们1首乐曲,请你们来听听,听罢以后,哪一个孩子来告知教师,你听见歌里唱了些啥?

  (放磁带2遍)

  :这一首歌是一個较少数量民族的乐曲,歌里述说的是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他在放羊时看见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内心尤其高兴,实在是看在眼中,喜在内心啊。

  2、这一首歌给你啥感觉?

  这首愉悦活泼的歌名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取肢体动作

  1、它亦能用美妙的乐器来演奏哩!看,这就是它的节拍谱。

  (幼儿教师展示节拍谱)

  ⑴看,你在图谱上找着了几种不一样的色彩?

  ⑵为何是四种色彩?你们有没发现啥?(“××”用跺脚,“××××”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协作)

  ⑶另外还有没发现特殊的`地方?(讲合奏)

  2、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汇总:每的1、拍均是重拍,拍手1、拍要重,后方要轻,跺脚亦是,扭一扭的孩子要尤其留意,要先拍拍再扭,拍手亦要留意在那一×的地方拍。

  3、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师:这1遍果真提高非常大,有轻有重以后美妙许多哩!但,另外还有没发现哪个地方打的不是过于好?

  (要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叫我们跟着Music一块儿来演奏一下。

  5、好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1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看你们的小凳子下方,教师带给你们啥?你们认知它吗?谁来推荐一下你小凳子下方的它?

  (首要推荐乐器名称合它的使用方式,留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孩子,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预备好了么?

  3、互换乐器演奏。

《草原》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计算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

  (2)图上有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

  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

  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情如何。(欢快,高兴)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4、学生说,师板书。

  羊儿

  涌出

  牧民

  跨上

  追赶

  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

  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播放《草原牧歌》。谁说说这是怎样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

  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指导背诵。

  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

  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

  六、拓展练习

  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

《草原》教案9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学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学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学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学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学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学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学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学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学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学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学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学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草原》教案10

  活动领域

  音乐、艺术、社会、常识

  活动前评析

  幼儿对各民族的服装特别的感兴趣,特别是蒙古族的服装更是喜欢,在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草原上的歌》这节音乐领域的综合活动,让孩子们对蒙古风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掌握节奏并会创编节奏。

  2、幼儿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草原的美丽,及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头饰、小鼓、手玲、沙锤、蒙古服饰、节奏图、圈、幻灯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草原小骑手》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一起骑着小马去好吗?

  二、看课件,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

  小朋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草原)

  我们一起听一听草原上的歌吧!这首歌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会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是谁的家吗?(是蒙古族蒙古人的家)小朋友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实录:此环节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草原我的家”,大大的背景图,当幼儿坐在地毯上时,就好像自己做在草地上一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曲,感受着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三、幼儿随音乐学习蒙古族的基本舞步。

  1、教师介绍蒙古族的特点。

  广阔的草原可真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们勤劳、善良,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喜欢吃乳制品、羊肉,喜欢骑马,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上,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蒙古族的舞蹈好吗?(1)、骑马、2摔交(小骑手)3、哄羊(蒙古族)4、雄鹰(蒙古人)

  幼儿学习的舞蹈动作:硬肩、笑肩、小跑马步、踏点马步、勒马、扬鞭、甩鞭、哄羊、奶挤……

  2、幼儿听歌曲,创编动作。

  现在我们是草原上的舞蹈家,我们一起把舞蹈动作编到歌曲里好吗?

  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实录:由于我班幼儿非常好模仿与表现,因此这个环节我就设置了全体幼儿表演的机会。孩子们认真的学着老师的样子学习各个舞蹈动作,认真的做好一个小骑手,在听音乐创编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蹲着做笑肩、有的'做踏点马步、有的干脆趴在地毯上做一只小羊羔,看着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真为他们高兴。

  四、出示节奏图,和幼儿一起学习打节奏。

  小马跑起来也是有节奏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节奏图,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草原上的歌”》摘要: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

《草原》教案11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请读课题《草原》。感觉怎么样?

  (生大声读课题,进入情境。)

  2、谈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想象后整理语言回答,既培养成了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 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草原?从哪里感受到?

  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

  热闹的草原

  热情的草原

  ……

  (个性化阅读,每人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谈自已读课文后对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默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从哪里能让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丽。

  2、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草原视频,结合抓住关键词语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这个环节,出示多媒体草原视频,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草原的广阔与草原各种景物,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阅历上的不足,同时也成功地激发也学生对草原景色美丽的认同与倾心。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人文性。而对于字词句段的训练,则通过找句子,画词语,加想像,谈体会,品佳句等教学手段来实现,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工具性。)

  (三)品赏佳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1、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诵下来。

  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指导全段背诵。

  (本课目标之一就是要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对于中下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课堂作必要的背诵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写诗,可以写一段话来赞美草原……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又通过动笔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总结全文。

  自我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朗诵课题导入——阅读文章——图片视频展示——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草原》教案12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着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教材简析

  《锡林郭勒草原》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写景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描写的是居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驰名中外的天然牧场——锡林郭勒大草原。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广阔又欢腾的草原生活图。课文脉络清晰,结构整齐,层次分明,修辞手法多样,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生动,情感真切。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用课件创设草原美景的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辽阔美丽。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配乐磁带、草原风景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想一想歌曲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看后、听后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亲自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看看吧!(板书课题)

  2、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

  锡林郭勒是蒙语,意思是有草有水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到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草原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他人,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读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说说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交流、概括出:广阔、美丽、欢腾)

  三、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2、同桌讨论,共同探究。

  3、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原是“广阔、美丽、欢腾”的?

  4、小组交流、汇报。

  四、集体交流,品读悟情

  1、集体交流:为什么说草原是“广阔、美丽、欢腾”的?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师: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结合文字,播放相应的课件:草原风景画面,让学生在有了对文字的感受后,再欣赏真实的景观,提升对文章的感悟。

  4、指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给大家听(播放伴奏音乐),师生评议。

  5、把自己最喜爱的片段多读几遍,试着背下来。

  五、展示歌词,读中抒情

  这么美丽的草原,不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们的。(出示:歌词)这是内蒙古的歌手格格玛演唱的。接下来,我们用我们的心去读这首歌词。

  全体起立,齐读: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彩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六、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1、学生自读生字,同桌互相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快速认读生字。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4、开火车认读生字。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指导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五彩池》,感悟景色的美丽。

  也许是因为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投入了太多的专心,亦或是上课的过程中自己太过于精力集中,成功的讲完这一堂课看着听课的老师们微笑着满意的走出课堂时,一阵心慌,一阵晕眩,一阵身心疲惫。设计这种以作文教学的方法贯穿整篇课文的教学这一想法,是学生开始进入三年级,开始接触作文就萌发出来的。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能有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是我自己以前也没有想到过的,主要是学生三年级之后一直想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也许是整日冥思苦想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缘故吧,于是就有了这种渗透写作方法的创新教学。

  整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认识到了先概括描述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方式,学会了如何运用过渡段过渡句,学会了描写一个优美的事物要用上一些优美的词象的修辞手法。

  也出现了一些非意料中的事情,开始的检查读生字词,没有想到叫起来开火车读的一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读音都不够准确。第二组出现的五个多音字很多学生都读不准字音。关于这一环节,课前设计时没有想到会有障碍,认为学生一遍就能读准确,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很快就过去的。现在想想以往听的一些公开课,这一环节都毫无障碍的顺利通过纯粹是花架子,那么多的生字,学生怎么可能全体都一下子就脱离音节熟记认识呢?而要上成实实在在的一堂公开课,就免不了要花费一些时间知道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来背诵课文,这一点做得很成功。野草、野花、湖水都是静止不动的,这种描写叫做静态描写,作者通过描写展现了草原的静态美,由此引导学生猜出相对的会飞会跑的事物的描写就是动态的描写,这一步做的非常成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也很成功!

  由于陌生的生字比较多,多音字比较陌生,指导读准字音上计划外指出了几分钟的时间,显得最后学习过渡段的教学环节显得有些仓促。

《草原》教案13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草原》教案1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老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1)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2)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1)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2)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3)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4)男学生、女学生比赛读这句。

  (5)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老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老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6)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1)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2)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3)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2)(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3)老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4)(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5)这是怎样的歌声?

  (6)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老师的样指名读。

  (7)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老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1)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2)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老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老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学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老师让学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草原》教案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二、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四、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的教案11-18

画草原教案02-24

《草原》优秀教案03-06

在草原上教案01-26

实用的草原教案模板01-08

草原的教案15篇02-28

《草原》教案15篇01-21

《蒙古草原狼》教案02-18

大班草原小牧民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