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理念:
1、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4、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需建立大语文观。语文优秀教案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5、建立和形成旨在充沛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6、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2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的,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的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掌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推荐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时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的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无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只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的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掌握全文情感基调和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富余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依照要求认真考虑,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考虑练习题,引导的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推荐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战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推荐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所、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外表,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
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教学难点:
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
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阅读。
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思考。
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基础知识:
耽:延误、延迟。
耽误耽搁
厉:①严格。②严肃、厉害。③猛烈。
厉害厉声凄厉严厉变本加厉
腹:①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内心。③指地区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誊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③走简捷洁的路。抄录抄袭抄写
扰:①扰乱、打扰。②混乱。③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纷扰干扰
卑:①低下。②表示谦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贱卑微自卑
耻:羞愧、羞辱。耻辱耻笑可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
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
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
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
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
积累: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五年级语文教案5
一、复习导入
师陈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是华尔兹圆舞曲的故乡,被誉为“音乐之都”。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维也纳。齐读课题。点击课件1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由读
3、师问: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3名
4、点击课件2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师读
师陈述:这三个词语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假如你登上阿尔卑斯山,你会看到什么呢?
5、指名学生说说2名
6、师陈述:维也纳到处是芳草如茵,美丽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同学们,维也纳这么美丽,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7、点击课件3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评价 2名
(从你的朗读,读出了维也纳的美,
你不仅读出了维也纳的美,更读出了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8、下面,我们听着蓝色多瑙河,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师陈述:同学们,维也纳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维也纳不仅以景色优美闻名于世,她的名字还和音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被誉为音乐之都,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维也纳为什么被誉为音乐之都?点击课件4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说3——4名
5、师陈述:我相信等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后,会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击课件5师陈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指名读
3、学生练习说交流
A.音乐家的名字有谁知道他们创作了哪些伟大的音乐作品?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些音乐家的名字?
B.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是什么意思?
生:最初成长的地方。师: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结合这部分内容,想一想。
5、点击课件6乐谱师陈述:是的,一代代音乐大师在维也纳创作了大量的优美乐章!学生读
6、请同学们用心聆听,细心欣赏蓝色多瑙河,我相信动听的旋律,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激起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点击课件7欣赏蓝色多瑙河视频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人视音乐为最爱,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点击课件8指名学生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3名
A.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请看教师点击课件
B.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请看教师点击课件指名学生读
C.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请看教师点击课件指名学生读
3、师陈述:是呀,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
4、点击课件8让我们听着《土耳其进行曲》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是一座梦幻般的音乐城市,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了,音乐几乎成为他们天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呢?并且用笔圈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写上自己的感想。
2、点击课件1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交流
A.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请女生读
B.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什么意思?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C.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在维也纳,无论是音乐家,还是普通居民,都十分热爱音乐!据我了解,在维也纳每一周周末,每一个家庭都要举行家庭音乐会,钢琴就如同小汽车一样普及。)
D.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一般地说,在其他国家举行政府会议时,都会奏国歌,而在维也纳举行会议会前会后奏一曲古典音乐,大家想象一下,他们听了优美的音乐后心情会怎么样呢?)谁来读的更有趣男生读
6.师陈述:维也纳真是一座梦幻般的音乐城市,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让我们听着华尔兹圆舞曲,读第四自然段!点击课件13
7.师陈述:学到这儿,谁再来说一说,维也纳为什么被誉为音乐之都?用书中的语言!
8.点击课件1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再读!
七、拓展练习
1.师陈述:正如有位名人曾经说过:“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好!让我们踏着音乐的步伐,再次走进维也纳!点击课件15
2.师陈述:此时此刻,你一定会对音乐之都维也纳发出由衷的赞叹!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3.交流
八、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看录象、读课文、听音乐、看图片,一起感受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下课!
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影视评论的初步方法。
2、能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影视的看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除了学习之外,最喜欢什么活动(看电视、看电影),你们最喜欢看哪些节目,为什么喜欢看这些节目呢?(节目精彩吸引人)。最不喜欢看什么,为什么,说主理由。
二、学生交流:刚才同学们说的影片,节目的好与不好,就是一种评论,那么怎么去评论呢?
三、例文指导:
1、示例:《哪吒闹海》的两评论
2、讨论指导:
⑴语言表达应清楚、明了,使人一听就明白。
如:少儿节目《大风车》同学们都看了,我觉得这个节目特别有趣,适合我们看,特别是节目主持我金桂子的语言动作,穿着常引得我们好笑,而笑中又使我们学到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⑵评论的范围易小不易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
①人物的形象方面(长象(扮相)着装、性格)
②故事的.情节方面(惊险、扣人心弦、感人泪下)
③画面或场景、插曲等。
⑶同学们在评论前,一定要注意想好了再说,好与不好,前后应一致,不能说到哪是哪,这样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
看图同桌练说。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练习写一评论电视的文章。
五年级语文教案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
二、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近小兴安岭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境内有一片“绿色的海洋”,那里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树木间时时可见梅花鹿、紫貂、东北虎等珍贵动物穿行的身影。林中生长着人参、乌拉草等珍贵的药材。什么地方物产竟如此丰富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同游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板题)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能否说说作者写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起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国地大物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兴安岭的特点]
二、走进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到底美在哪里呢?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呢?(板书:春、夏、秋、冬)
3、文中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找出这句话读一读。
4、小兴安岭到底是不是“大花园”“大宝库”呢?让我们看看小兴安岭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景致吧。(课件演示春夏秋冬图片,大约1分钟,让学生对小兴安岭四季有初步认知,形成表象)
5、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结合图片与文中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
6、汇报交流
(1)春天美:“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条,长出嫩绿
的`叶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抽出”换成长出可以吗?不可以。抽出写出枝条快速生长,很形象、生动。“山上的积雪化了,汇成小溪”一定很美。(课件出示图片2、3,大约30秒,让学生体会到书中所写的美。)“小鹿在散步,有不同的姿态,很可爱”用了拟人的手法,很生动。(课件演示约一分钟,看到小鹿不同的姿态)“有的……有的”造句。适当指导朗读。
过渡:一幅动态的春意图我们欣赏完了,夏天的小兴安岭又是什么样的呢?说说为什么喜爱夏天的小兴安岭。
(2)夏天美:树木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树木枝
叶繁茂的特点。一个“封”字又写出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显出了勃勃生机。将光比喻为利剑,更说明树木茂盛。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自然天成未经雕琢,有一种自然美。适当知道朗读。
过渡:转眼间收获的季节来临了,这时的小兴安岭又美在哪里
呢?
(3)秋天美:
A、色彩美。黄中带绿(课件演示约3秒,让学生体会秋的色彩)
B、动态美。“落叶飞舞”(课件演示约30秒,让学生体会动态美)体会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
C、物产多。(课件演示这些物产约10秒)适当指导朗读。
过渡:秋天过了,冬的使者悄悄飞舞,这时的小兴安岭又别有一
番景致,让我们穿上棉衣,同冬的使者一同走近小兴安岭。
(4)冬天美:“积满”一词可看出雪大。动物们各有各的可爱之
处(课件演示不同动物不同的姿态约30秒)适当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顺序,抓住重点词句品析,体会四季交替变化的美。中间穿插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起热爱祖国的热忱,爱国主义教育不言而喻。]
三、走出小兴安岭
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共同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心目中小兴安岭的样子?希望同学们有机会真的去领略一下四季小兴安岭的美景,用你的眼睛,你的心灵去勾勒出一幅幅更加秀美的图画。
[设计意图:跳出课文,跳出画面,让学生闭目冥想,相信这样
留下的绝不仅仅是文字的刻画,它将使学生的视角伸向更深更远的地方。]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溪水、小鹿 大花园
夏:树木、雾、阳光、草地
秋:树木、果实 大宝库
冬:树木、雪、动物
五年级语文教案8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五年级语文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注意“溉”与其形近字“概”“慨”,“慕”与“幕”“墓”,“棘”与“喇”“刺”的区分,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2.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语言的前后变化,找依据,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并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依旧荒芜着?”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对比,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对比理解“荒芜”。
出示漂亮花园图片,问学生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接着出示荒芜花园图片,问学生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通过对比,进而理解“荒芜”一词的意思。
2.板书课题《荒芜了的花园》。
二、疏通字词,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查字典理解。
2.形近字辨析:
概、墓、棘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学生交流。(如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等)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张满野草。
荆棘:丛生多刺的灌木。
追慕:追怀、羡慕。
惋惜:惋,叹息。惜,爱惜,吝惜本课指对花园的荒芜表示可惜。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
悉心:用尽所有的心思。
滔滔不绝:比喻话多,连续不断。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
4.简述课文围绕“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几个人想让荒芜的'花园恢复往日的美丽,但他们只说不做,结果荒芜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5.师生交流。
三、教师课堂小结。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迎来了几位来客,似乎有了重焕生机的希望,但是在几次三番的争论与扭打中,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这座荒芜了的花园只有继续荒芜的命运。课下复习文章,找出花园来客们的几次讨论和争论,认真的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重现情境。
1.复习词语:荒芜、荆棘、追慕、惋惜、毅然、滔滔不绝、凄凉、悉心。
2.指生复述课文。
二、深入挖掘,精读感悟。
(一)品读赏析,感受花园的变化。
1.学生自读课文1——4段,勾画出:这荒芜的花园昔日如何光景?现在又究竟荒芜到了什么地步,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
体会对比写作方法的好处,适时引导学生可以将此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提醒学生“灌”“荆”的写法,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二)研读重点,朗读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花园来客都想还花园以美丽,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依旧荒芜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悟,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重点环节预设:
事情似乎因几位来客而发生了转机。
1.当花园的来客面对花园的凄惨景象,他们的反映是什么?勾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词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景象,几乎要心痛的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塌的草亭中的破椅子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1—4段描写花园昔日美好景色的句子,今昔对比,体会“追慕”“惋惜”的含义。
2.这几个人说了些什么?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体会反问句式的强烈语气。
学生试着感情朗读,读出毅然决然的决心。
3.青蛙和蟋蟀看到这群来客雄心勃勃的想把花园建好,什么表现?画出来体会着读一读。
(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跳出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荒芜了的花园仿佛有了希望。)
4.那么,花园来客们接着做了什么?
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讨论,看看他们讨论的经过,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很大。
5.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依然荒芜着?
(因为这几个人虽然改造花园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们光说不做,而且各持己见,没有一个人去行动)
师:你们是从哪看出来他们光说不做的?
(他们由黎明讨论到傍晚,从详细计划到入手方法,从“互相辩论”到“漫骂、扭打”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他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花园来客的表现。
7.面对这样的结局,青蛙和蟋蟀又有那些变化?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的,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破灭了,它不愿意再看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又悲鸣起来。)
对比刚开始时小动物的满怀希望,从侧面反映出动物们对人们希望的破灭。试想它们又会对花园来客说点什么?
四、放飞思想,文本升华。
1.默读课文思考交流:读了这则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悟,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只说空话,不去实干,是任何事都做不成的。做人不能夸夸其谈,只说不做,将会一事无成。空谈不如实干,行动剩于雄辩)
2.学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3.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1.仿写寓言小故事,试着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感受寓言的魅力。
2.以本课内容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召开一次以“诚信”“踏实”“合作”为主题的班队会。
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材分析:《归航》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些渔民最黑时归航时与凶险的大海顽强,斗争,最终平安归来的故事,歌颂了渔民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勇敢战斗,执着前行和精神。
3.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难点:体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 导入新课
1.利用课文前的导语,揭示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二.朗读精彩段落,体会课文内涵。
1.学生选自己喜欢玩的'段落,自由的朗读。
2.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讨论:是什么使渔民们战胜了困难,顺利归航。
四.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四. 积累好词好句。
五. 作业: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
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或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板书课题)
指名读(提示把“子”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刷子李,这名字有意思吧?从这名字当中你知道了什么?(姓李的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特别高)
4、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民国初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扎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刘,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粉刷技术特别好,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下面,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刷子李。
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那么把书打开,翻到13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先看看词语掌握得怎样?
(课件出示词语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分行读,再一起来(派头的“头”读轻声),(相机解释词语“发怔”是“发呆”的意思。)
我们再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通过刚才的朗读,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品读文本、感悟技艺高超
师: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生说: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b、师问: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生自由说)
老师这有两张粉刷匠粉刷时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看了有什么感受?(生再说感受)他们能称为刷子李吗?(不能)为什么?(他们身上全是白点)
c、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带着敬佩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三位同学读,再个别读)
d、刷子李真不愧是个奇人,不但干活好,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什么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第一奇。(相机板书:规矩奇特)
刷子李为什么敢立下这样奇特的规矩?(生自由说)
师:是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师引读:他要是————生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a、师: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究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呢?接下来我们找出感受到刷子李技艺高超、奇特之处的语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b、指名说。(交流点评)
生说: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好,这样的粉刷,效果怎样?(板书:效果非凡)
哪几个词看得出他刷的墙效果非凡?(指名说: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师:真是让人叫绝啊?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用哪个词?(生说: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等等)
师:就让我们带着对刷子李的佩服的态度读一读这段话吧。
c、师:这个自然段还有那句话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只见师傅的手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问:好,你找得这一段重点对人物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动作)那你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动作怎样?(板书:动作娴熟)
谁想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在他读的句子中有个很美的词重复出现两次,是哪个词语?(悠然)悠然是什么意思?(悠闲的样子)
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来读这句话,读出“悠然”。(生齐读)
读这八个字“悠然摆来,悠然摆去”,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慢一点)那就再读这八个字,读得慢一点(齐读)再慢一点(再齐读)
听你们悠然地读这八个字,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刷子李刷墙的样子来了。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读一读。(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指名说:舞蹈家、画家等)
师:是呀,刷子李刷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整句—齐读。)
师小结:悠然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我们一起读读第5自然段,一起拿起书,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奇特之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奇特之处,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侧面描写
1、面对师傅的高超技艺,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佩服),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感到很(失落),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心服口服)。
2、谁来试着填填这个空?(指名生一个一个说,并相机板书:半信半疑———>佩服———>失落———>心服口服)请同学们一起填填空。(生齐读填空)
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从开始时的半信半疑,变成后来亲眼见证之后的确信无疑,这个心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呀!
3、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为什么?(生自由说)
4、小结:这样写并不多此一举,侧面烘托人物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请同学们课后写一写身边有特长的人,写出人物的特点。
四、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冯老先生的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奇,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这本书。书中奇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肯定会令你拍案叫绝。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板书设计:
规矩奇特
刷子李:技艺高超{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
失落———>心服口服
五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⑵了解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手法
⑶阅读成语故事
⑷写写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部分
2.阅读两首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挂图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卡片
2.大家读一读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又拿到一把怎样的金钥匙
三、成语故事
1.教师出示成语:胸有成竹
2.教师讲述:成语的来历
3.学生自读
四、教师介绍诗人,学生自读古诗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反馈理解诗意
3.提升体会情感
4.对比找出异同点
五、课堂小结:写作文就像画竹子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记下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收集成语
3.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与亲人之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指导学生弄清亲人的范围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三、读提示,指导写作
四、习作欣赏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交流习作内容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毛笔字“顺很创”
教具准备:毛笔、纸、墨水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字、观察结构
1.教师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指导学生
3.指名反馈
二、读字帖、学着写一写
1.指导学生读
2.教师强调
3.学生临摹
三、学生练习写字
四、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沟通的方法,知道沟通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掌握沟通的原则。
3、通过活动,能够用沟通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交往。
活动重点:
通过“听”“问”“看”“说”这些活动,掌握沟通的方法和原则。
活动难点:
活动后的感悟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的运用:制作ppt、参考《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主要教学过程:
一、寻人游戏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各种方式找到符合其中的一个特点的其他学校的同学请他签名,看谁签的多。
二、生日接龙:
三、盲龙扑珠游戏
理解肢体语言
四、闭眼撕纸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描写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想象诗的意境。
乐学善思
办法诵读、探究、想象。给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学诗感悟:
1.解题:道,路。《三衢道中》是说在三衢山路行走中的所见所闻。
2.自读全诗,依据注释理解诗中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句中有关词语。①“梅子黄时”,指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时期,这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带一般为阴雨天,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也叫黄梅天。②“泛”,乘船。却,再。③“绿阴”,绿树的浓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④“黄鹂”,黄莺。这种鸟的叫声清脆婉转。
4.指名读全诗。思考:①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事物特点来说自己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本诗四句话,突出四点:第一,“梅子黄时日日晴”,突出天气之好——晴。第二,“小溪泛尽却山行”,泛:乘船;却,再。突出了行——在小溪中乘船而行,行之尽头又顺山路登山而行。第三,诗中第三、四句是第二句的承接,将水路与山路进行比较,特点是:绿阴相差无几——可见小溪两岸翠树叠峰,绿阴覆盖溪面。而不同的是,在山路行走多了黄莺清脆的叫声。)②作者抓住这四个事物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游兴浓厚。)③为什么作者游兴这样浓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梅子成熟时应为阴雨天,这年却特殊,天天是晴天。在这种天气里,在小溪上行船,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多么舒畅!泛舟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已够美了,再行走山路,绿阴不减,又添鸟鸣,超发高兴。)④作者是在游兴浓厚的愉快心境中写的这首诗。(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在野外游玩时的情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三衢道中》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试着讲一讲全诗的意思,并想象是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想像到的美丽景色。
四、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五、总结学法:1、释题2、自读自悟3师生共同交流对诗中词句的理解4体会诗人的情感5背诵诗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松鼠教案08-26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9-1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15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案12-07
语文五年级备课教案09-0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17
五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1-04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8-2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5-0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