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时间:2024-10-01 00:19: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的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1

  设计说明

  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计算,设计有效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围绕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复习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围绕十进制概念进行复习。从计数器入手,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读写数、比较大小和计数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混合运算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注重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方法和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教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一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知识结构。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4.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和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好评,学生从教师欣赏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68-19+25 42÷6×8 64-56÷7

  (2)小组交流:这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1: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生2:前2个都是同级运算,第3个是两级运算。

  (3)组内交流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分别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汇报。

  预设

  生: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81-(40-24) (18+36)÷9

  (2)小组交流:这2个算式和刚才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这2个算式都带小括号,计算时要注意先算括号里面的。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复习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明确: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③解答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④完成后,用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117页8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②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一说各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千以内的数,如657、609、900。

  (4)先指名读一读,再集体齐读。

  (5)课件出示一百二十七 、三百、六百零五。指名口述这些数的组成,学生先独立写数,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写数时,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2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强调: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无数个) 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强调:1.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馈。)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系统地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培养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阅读以下信息: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 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2、口答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友情小提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点?

  ☆友情小提示:

  ①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②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③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友情小提示: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4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单元知识分析单元教材解读信息窗1的解读已学的知识乘法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三下52×47-50×47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加法运算律(四上1)一般行程问题(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本单元新学知识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后续学习的知识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用方程解行程问题(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0、11题。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等数的运算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关注: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复习巩固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练习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回顾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组织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再次出现。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搜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数的运算”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本学期你都学过哪些运算?

  预设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师: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上节课已经复习过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整数的相关运算。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数的运算”的相关知识。

  (1)复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92页3题。

  师:请同学们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个体汇报。

  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和小棒图重点说清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巩固算理。

  (2)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习题:

  327+46-135   (126-62)×6

  1000-582-10472÷8+75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运算顺序。

  让全做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3)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习题:

  80×3=70×9=40×6=500×9=

  100×5=6×300=420÷7=630÷7=

  900÷3=2×20xx=7×60=400÷8=

  学生开火车计算。

  指名说算法后,一起回顾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92页7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

  指名汇报思考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我从问题入手,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钱数减去买篮球花的钱数。

  生2:我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先求出4个篮球一共花的钱数,再用200减去买篮球一共花的钱数,所得的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我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弄清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按部就班地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7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20×0.2=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5.课后作业:p40:1③④,2③④,3。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3.6×6÷0.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十第1、4题。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6、做一做,第77页例7、8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运算定律 叙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a+(b+c)

  减法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ab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

  =a(bc)

  =acb

  其它 凑与拆 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简算。拆成和分数分母相同的数,进行约分。再利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数的运算》教案08-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0

小学奥数教案03-05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9-22

数对的教案07-16

数100以内的数教案06-09

数的整除教案06-02

数的认识教案10-17

数花灯教案07-17

幼儿数的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