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4-10-16 18:10:40 教案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情分析

  本班为我校四年级二班,本班共有24名学生,男17人,女7人。纵观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在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较好,动手、动口练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是重点,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情感教育,能从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材内容】

  《鸟的天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⑵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2、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

  天堂

  提问:“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板书:

  鸟的

  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

  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四、总结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交流大榕树部分:

  (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学习。)

  ⑴ 指名读5~9自然段:

  说说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大、美)

  ⑵ 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⑶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呢?

  (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⑷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⑸ 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3、交流鸟的文段:

  ⑴ 自由读10~13自然段,想想:作者这是第几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

  ⑵ 说说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多、欢)

  ⑶ 哪些句子体现鸟多?哪些句子体现出鸟欢呢?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⑷ 今天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对鸟的天堂有了新的认识。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4、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5、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中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和谐相处的行为之美,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让我们共同期盼:这样的鸟的天堂再多一些吧!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大榕树 鸟

  形状、数量、颜色 变化、声音、动作

  静态 动态

  【相关练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 )到地上,( )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 )看,就像( )。

  2、那( )的颜色,( )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 )在( )。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 ),看清楚了这一只,( )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 )又飞起来了。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

  大家看,这是巴金作品《鸟的天堂》的巨型书雕。记得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此游览,曾写下《鸟的天堂》一文。

  2、出示温故习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第二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3、假如我们站在巨型的书雕前,面对的是一群前来观光的游客。你能不能上温故习题补充完整,在其前面再加上一、两句导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解说。

  4、同桌互相练习后,指名说,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板书课题后,从课题到课文内容,请学生一一回忆后,进行表达,其目的有三:一是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二是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三是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近“大榕树”

  1、默读课文第五~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并为你的思考找找依据。

  (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据:“渐渐逼近”。)

  2、作者在远处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作者用生动的文字给我们展现在了眼前,从整体上让你感受到了榕树有哪些特点?(作者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

  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朗朗的读书中。

  4、当作者近看榕树时,他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这“美丽”到底指什么呢?细细地阅读课文中第七、八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美丽在于它是一株大树;它的美丽在于它的姿态——卧在水面上;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茂盛——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色彩——翠绿。)

  6、作者来到鸟的天堂时正值夏季,叶子早已成为深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还说是“翠绿”的颜色?你从中感到到了什么?(一个“翠绿”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它在生长,在不停地生长,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在诞生,每天在我们的眼前都能看到新的叶子。)

  7、把“那翠绿的颜色……”与“这美丽的……”联系在一起,再读一读,你对这“美丽”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榕树的美丽不仅指它的外表,还在赞美它的内在的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作者感受到了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大家,感受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8、细细地阅读,我们读懂了“美丽”这个词语,既是对榕树外在美的赞叹,又是对榕树内在美的赞颂。读书,不能放过课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读出词语、句子中包含着的另外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读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反复咀嚼词句,读出词句的厚度。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又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近“鸟”

  1、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2、还有的鸟儿在干什么呢?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3、“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文中的话说一说?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一只鸟儿的动态,谁来读一读,把你的理解也读出来。

  4、还有什么鸟呢?它在干什么?也像作者那样,进行细致地描写。拿出本子,写一写它的举动。

  5、这里树美,鸟美,还有一种美隐藏在第九自然段中,你发现了吗?(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6、难怪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上了引号?(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美丽的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

  (四)抒发情感,感悟主旨

  1、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鸟的天堂,感受到了这里的树美、鸟美、人更美,你能为这里的美景创作一句广告词吗?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它,走近它,欣赏它,感受它。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以创作导游词为开始,以创作广告词为结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给予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语言,用语言。)

  (三)作业

  1、必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做:阅读巴金老人曾写的《旅途随笔》。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 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点语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做这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字词卡片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作者几次到鸟的天堂?

  2、指名读第一次、第二次到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三、指导分段:

  思考:(媒体课件出示)

  1、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

  2、文章开头就写了“我们”已经到了鸟的天堂么?

  3、在到鸟的天堂前写了些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还是我们在鸟的天堂吗?

  5、课文可分几段?

  四、学习第一段

  讨论回答: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们”又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第一段。

  (评析: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第二节

  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内容,那请同学们思考:

  师:我们已经陪伴着作者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师:观察句子,发现了什么?

  生: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呢?

  师: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同学们问题抓得真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教师板书: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师:好,以上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中逐步解决。

  (评析: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仅仅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学习新课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鸟没有?

  生:没有。

  师:那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树。

  思考:那文中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呢?

  (学生自由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读后交流,读懂了描写榕树的那些内容或语句?

  生:我读懂了:“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有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句话是说榕树枝干多,不可计数,也从侧面讲榕树非常大。

  生:我读懂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句话是讲榕树特别大。

  生:我读懂了:“那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句话是讲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 :枝干不可计数

  茂盛:叶多而密

  师:“不可计数”怎么理解?为什么会枝干这么多呢?想知道么?

  生:想知道。(学生理解“不可计数”)

  师:“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

  生:叶多、密、茂盛

  (出示投影:指名到黑板前说出枝、 干、 根)

  师:一起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有无新的了解?

  投影描写“我有机会……伸进泥土里。”的媒体投影。

  师:枝上生根也是根,为什么它会伸进泥土里呢?这说明什么?

  生:这是因为土地潮湿,垂下来才会伸进泥土里,天长日久也成了树干,这不仅说明榕树大,也说明榕树很古老。

  师:这是榕树特有的美,应该怎样读呢?(师指多名学生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真有感情。

  师:继续看书,还有新的发现吗?文中除了描写榕树大、茂盛外,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绿。

  师: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些榕树不仅绿,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出示媒体课件)美吗?

  生:美。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绿、茂盛,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鸟的天堂教案 篇8

  一、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读中议;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榕、桩、恋3个生字,理解陆续、颤动、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目标:

  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五、教学设想: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一系列问题要素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基于此认识,我们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

  六、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预习、课件、收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预习。

  预习提纲: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运用有关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想象一下你脑海中的鸟的天堂。

  ③借助网络简要了解鸟的天堂。

  ④仔细读课文,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⑤把课文中最能体现鸟多的语句划下来。

  ⑥试着找出课文中感情洋溢含义较深的句子。

  2、记录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

  (二)检测预习,初解问题。

  1、检测预习:

  ①指名朗读字、词,特别是多音字数、干。随机正音、评价。

  ②完成作业本第1、2二题。

  ③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景象?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问题卡上的问题,初次解决问题。

  (三)集体反馈,分析问题。

  1、小组代表提出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梳理归纳。同一问题不再重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板书的问题。

  3、集体讨论交流,再次解决问题。教师擦掉已解决的问题。

  4、确定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学生再次读课文自主探究重点问题。

  2、教师设问、点拨、引导,启发学生探究重点问题。

  ①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呢?

  昨天我看到了什么?(板书:大榕树)

  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

  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榕树的词句。

  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

  ②因为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第二天我看到了鸟,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呢?(板书:黄昏,早晨)

  找到写鸟的段落,和同桌一起读几遍。

  想想自己喜欢哪些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五)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集体讨论,以读为本,解决问题。

  榕树:

  第7自然段

  好大的榕树,好多的枝干,纵横交错,多么奇特呀!放录像,范读。

  一起美美地朗读。

  第8自然段

  ①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把那么多的绿叶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自由朗读。

  比较:(那叶子真绿啊,颜色真明亮啊,富有生命力。)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原句穿插了联想,把树当作人来描写,显示出了它的勃勃生机。)

  你更喜欢哪一句?自己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

  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放录像,引读:这么多的绿叶可是生命的象征啊,瞧,那么多的绿叶――

  小结:好大的一棵树,多么茂盛的一棵树,我们每个人面对这棵美丽奇特的树时,都会让我们的心和作者一起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儿:

  你喜欢哪些句子?说理由。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板书:到处 到处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 有 有)

  有感情地朗读。

  看录像,引读:这里的鸟真多啊,到处――

  画眉鸟:

  作者说画眉鸟兴奋地叫,它的歌声真好听,你想画眉鸟会唱些什么?(穿插思想教育:我们要爱鸟,争做一名大自然的卫士。)

  我们邀请女生通过朗读展示画眉鸟的歌声。

  总结:引读12~13自然段,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六)检测目标,开放问题。

  1、扩展延伸

  过渡:许多名家游览之后即兴而作,写了很多关于鸟的天堂的文章。

  ①网上浏览名人佳作。

  ②推荐作品: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欣赏这南国的风物,就请读一读巴金的《旅途随笔》。

  2、检测目标

  ①背诵课文最后三自然段。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木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的, 的, 的, 的,有的 ,有的 ,有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学法指导】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07-27

鸟的天堂08-27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5篇)10-10

《鸟的天堂》教案14篇09-16

《鸟的天堂》教案15篇11-25

《鸟的天堂》教案(15篇)10-17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5篇07-30

鸟的天堂教案(15篇)06-25

鸟的天堂教案(合集15篇)07-24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优秀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