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24 10:19:4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认知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情感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四、学法提示:

  1、问题讨论法,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2、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长句,挖掘一些词语的深层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示

  1、字音

  搜集札记琐屑狭隘

  2、释义

  琐屑:

  审慎:

  札记:

  变异:

  遗传:

  不足为奇:

  二、初读课文,知识点积累

  1.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初步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A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B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自学课文,了解本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讨论以下问题:

  A《物种起源》是怎样由来的,完成KKL第5小题。

  B《物种起源》为什么会提前发表?

  C《物种起源》为什么还比较简短,完成KKL第10小题。

  D达尔文研究物种用了主要方法是什么?

  E关于物种起源问题,作者有哪两个主要观点,完成KKL16—20小题。

  4、本节课内容小结。

  5、完成课后作业

  a课后练习四

  b用圈点法划出文章中你所认为的关键语句,并说明原因

  C读本第八课《奇妙的克隆》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筛选关键句。

  A首先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学生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句)

  b、从结构看,重要的过渡句、总提句及总结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在文中各找出一个过渡句、总提句和总结句)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文中那些句子反复出现)

  B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2、研读课文,欣赏品味

  A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自行圈点)。

  B以其中的一种精神为话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完成作业:

  1.完成KKL4、8及阅读迁移

  2.预习《神奇的极光》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个长句,选择对本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程序: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

  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语文教案 篇3

  《长城》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蜿蜒 崇山峻岭 了望 屯兵 堡垒 互相呼应 凝结 陡峭 气魄雄伟 奇迹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见课件)

  (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城的长?

  (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

  (3)图文对照,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巨浩大的工程。

  3、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全文。

  1、学生画出课文中最能表现本文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

  三、布置作业。

  1、语文练习。

  2、预习第二课。

语文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水儿见他皱眉,云儿见他就跑。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风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摸不着,也抓不到它?你们想知道它在哪都在做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到叶圣陶爷爷的诗中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我们知道

  二、初读感知:

  1、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听老师范读。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并解决生字困难。

  先自学,然后小组长用卡片领读,最后在小组内以游戏的方式考一考。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以猜字游戏形式检查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接读课文。

  大家生字学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读的更通顺,流利。自由练读。

  指名接读。其他学生听读,并画出描写风的语句。给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出描写风的句子:

  A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理解词语:颤动

  为什么枝头颤动,风就在那了。

  体会找到后的心情:激动、高兴、兴奋

  体会感情,练读课文。

  B 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体会词语微微点头,

  知道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

  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课文。

  C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理解词语泛起波纹

  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有趣活泼

  带感情练读,指名读

  3、总结读文

  现在同学们都从文中找到了风,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可爱调皮变化多端伟大

  带有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叶圣陶爷爷在河面、在枝叶上找到了风,你们还在哪看到过风?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风。

  你能想文中这样来写一写吗?

  课件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

  2、小结: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春天的风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夏天的风给人们送来了阵阵凉爽,秋天的`风吹响了丰收的号角,冬天的风带来了片片雪花。你还收集到哪些描写风的好词好句了。

  学生汇报:词语和诗句

  今天大家和风成为了好朋友,学习这么累了,老师领大家大学习超市去逛一逛吧!

  课件出示:

  1)画风——通过图画向大家展示风。/

  2)颂风——有感情的背诵小诗

  3)写风——当小诗人写写风。

  4)给大自然中其他自然现象写首小诗。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回家完成。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睫毛”等词语。

  2、了解环境描写在习作表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3、积累名人名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5、习作:写一写自己的朋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时数:

  4课时。

  三、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要求学生自读词语,巩固对所学字词的认读。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检查个别读的情况。

  3、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4、再读词语,读中巩固。

  (二)金钥匙:

  1、引导学生读一读下面的语段。“东边的天空火红火红的……闪出一种紫色……”

  2、启发:

  这个语段写了什么》它出了给我们介绍了阳光照在芦苇上的美丽景色以外,还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3、作者在交代时间和地点的同时,为什么要对景色进行这样具体的描写呢?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赞颂了刘老师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在这里是想通过景色的美丽来衬托人物心灵的美。

  4、小结:

  写作的时候,对周围景物、环境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三)名人名言: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学生自由反馈。

  4、师:世界各国的名人对友谊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的名言时刻警醒着我们,要珍惜友谊!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些话,用它们来激励自己。

  5、学生熟读成诵。

  (四)作业布置。

  听写生词,背诵并默写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差生”档案》。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差生”为什么加上了引号?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解答疑难。

  (三)集体反馈,畅谈感想。

  1、“差生”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这些所谓的“差生”是谁?

  3、他们真的是“差生”吗?你知道他们哪些成就?

  4、现在,你知道差生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他们并不是差生。虽然小时候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比别人落后的地方,但是后来经过努力,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份档案给蔡林?她想告诉蔡林什么呢?

  6、小结:是呀,同学们,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不能被自己打败,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困难,不懈地努力!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旧知,拓展思维。

  1、《童年的朋友》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小结:同学们,小熊陪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了“我”的好朋友。

  3、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二)明确内容,指导选材。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朋友”(板书),可是这里的“朋友”为什么加上了引号呢?

  2、要求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第一点。

  3、指名反馈:因为这里的“朋友”不只是真实的朋友,还包括和自己有感情的小动物或小物品等。

  4、师:你们能列举一些你的朋友吗?(指名说)

  (三)把握要求,指导写作。

  1、师: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知道带给你们快乐的不仅有自己身边的朋友,还有一些不会说话的玩具、动物,它们共同建构了你们快乐的童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呢?2、学生自由读习作提示2-4点。

  3、指名反馈:你掌握了哪些写好本次习作的技巧呢?

  (1)突出特点。

  (2)写出相处的故事,表达出情感。

  (3)写认要注意刻画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4)写物要注意观察,适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介绍。

  4、齐读习作提示。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第五课时

  (一)观察、掌握部首书写要点。

  1、教师出示“松”“种”“精”,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这三个字的部首。

  3、指名反馈。

  4、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部首,发现他们的共同点。(这三个字笔画中都有横、竖、直撇、点)

  5、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部首。

  6、指名读一读要点提示,教师边示范边调。

  7、学生动笔练习写部首。

  (二)读贴,指导学好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说一说,教师强调“精”右边的“青”横画多要把横画间的距离缩短。

  (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部首“本”“禾”“米”,还学习了“松”“种”“精”的书写要点,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够好好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妙、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同学就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疑惑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同学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茫茫太空,有着数不胜数的星球。上一节课俺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俺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二、学习生字

  1、要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

  “遐”不要读成“jiǎ”;

  “努”不要读成“lǔ”;

  “藻”不要读成“zhǎo”。

  2、写字指导:

  “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

  “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

  “奥”上半部不封口。

  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同学读句子,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

  ⑵ 利用泡泡进行学习: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美丽的月亮是多么迷人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语气要轻柔舒缓,读出皓月当空的优美景象。

  2、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月球的荒凉:

  ⑴ 请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为什么说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

  ⑵ 让同学感受月球是一片荒漠。有语气地朗读本段。

  3、学习3~6自然段,了解三种难解之谜:

  默读3~6自然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这个谜有什么地方让人难以理解?

  谜之一: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身手吗?

  谜之二: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谜之三: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4、学习第7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师:“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俺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5、小结: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俺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技能:引导学生紧扣文题,把自己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完整。

  能力: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情意: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实验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

  对策:做一个实验,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老师已布置学生一项活动: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就自己比较喜欢的领域设计一些小实验做一做,并做好条文式的记录;或者把科学课上做过的有趣的实验简要记录下来。

  二、引入习作话题。

  1、最近我们都做过些什么小实验呢?今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些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二、口头交流习作内容

  1、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1、实验的名称,需要的材料。2、实验的过程:

  2、实验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大组交流。

  三、学生写习作提纲。

  1、按照实验的顺序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写出来。

  2、把文章的主体部分比较详细地写出来。

  四、交流习作提纲,完成习作。

  1、实验小组内交流。

  2、大组交流文章主体部分内容,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习作。

  五、交流教师的“下水文”。

  有趣的实验

  周末,我看了一本书,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来。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来到厨房,在杯子里注满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盖了上去,然后,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倒数一、二、三、四、五,把手放开,嗨!神了,纸头真的把水托住了,这怎么可能?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理。

  为了炫耀我的实验的成功,也为了我的实验成功的把握率高一点,我决定用半杯水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术。

  为了把气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放了音乐,还拿了根筷子作为魔术棒,把杯子倒过来让他们看清楚,把白纸放到他们眼前让他们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纸盖上去,按刚才的顺序用手轻轻按压,倒过来,为了提高魔术的惊险性,我把杯子放在头顶上,数一二三,放手!顿时,我傻眼了,我成了一只落汤鸡,我呆住了。爸爸,妈妈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妈妈说:快快换衣服。爸爸说:快快上查一查。

  原来: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半杯水比一杯水轻,但是,半杯水,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饮料,中医火罐疗法,输液等等。

  二是: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1、教师朗读“下水文”。

  2、学生评议老师的“下水文”。给老师打分,并说出打分的理由。(对照要求)

  3、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4、师生交流“下水文”的成败,提出修改建议。

  六、习作评议和修改。

  1、根据刚才对老师习作的和补充,修改各自的习作。

  思考一下:着重从哪些方面来修改?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和帮助批改的对象。

  板书设计:

  作业4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有条理地记叙

  最精彩或最关键的部位写具体、写生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筋、联、盟、络、某、择、垮、谨、慎、惯”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锤炼语言。

  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2.难点:体会如何谨慎用字选字;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教 具识字卡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思考:作者谈到习作时要如何用字呢?

  (2)交流探讨。

  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通过例举、比较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地谈如何用字。首先,谈到意思相近的词也有差别,不能随便用,通过造句,把“上学”和“入学”进行了比较;接着,谈到“字面差不多的字眼”,不明白意思,不能马虎用,“最好打听明白”,举了“联盟一联合”、“联络一联系”的例子;然后,谈到明白了字的意思,用对了,但是如果不规范、不是约定俗成的,也不行,在这里把一对同义词“行一走”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即便是现成字,是规范的,还要比较选择最恰当的才行,又举了三个同义词“做一干一搞”,把它们分别放到同一个语境中进行比较,“恰当”与“别扭”一目了然。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前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要注意给足时间,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小组成员商量讨论,明白段落巧妙地使用了过渡句承上启下(如第三、四、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它们之间形成逐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构段方式,给人连贯通顺、一气呵成之感。

  2、理解课文第六自然段。

  (1)阅读思考:知道了用字的困难,怎样克服它呢?

  (2) 指名汇报。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就难了。教师教学时,除了引用书上的句子外,还可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出示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仿照文中的比较方法试着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习作训练谈体会。例如,“饮”和“喝”,都是一个意思,即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可以说“饮酒”、“喝酒”;但在“饮水思源”中,不能说“喝水思源”;在“他没喝过几年墨水”中,不能说“饮墨水”。从而得出结论:要字字想好,谨慎用字,养成习惯。

  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等不同角度来谈。

  2.你有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吗?如果有,请把经验介绍给大家。

  3.课外阅读老舍的作品。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8篇10-20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8篇10-19

语文的教案10-17

有关语文教案集锦8篇10-22

有关识字教案模板集合9篇10-23

有关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九篇10-22

有关大班美术教案模板5篇10-22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五篇10-19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合集八篇10-19

有关小班教案模板合集6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