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时间:2024-07-30 09:58:00 教案 我要投稿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塞腰鼓》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安塞腰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句、感叹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学方法】

  提问法、教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画面、和范文朗读片段。

  学生:听歌曲《黄土高坡》的录音,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查找“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 碍,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导入语:一曲激昂高亢,展现西部人民壮志豪情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图)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 刘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灯片)

  谈到天下第一鼓,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提问三四个同学,问题留到课尾解决)【注:

  2、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3、学生谈观感。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通过观看视屏同学们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么?(雄伟,气势磅礴等等)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现在同学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文字开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教师应适当提醒同学们用笔勾画;及时表扬同学做的好的地方;教师下讲台走动观察)。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动中体会文章感情,讲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请同学们起来说说找出的优美句子。重点讲解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读、效果)。讲解后请一个同学读,再全班齐读,再放录音。让同学们在对比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声,作者还描写了后生们的动作。重点讲解“搏击”一词,与其他描绘打鼓的动词(打击、敲打)相比,作者为什么要用“搏击”,这体现了后生们的顽强的生命力。与安塞腰鼓的发源地——黄土高原联系(搏击腰鼓、更搏击贫瘠、搏击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同学们体会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③回头看,安塞腰鼓不仅仅是写腰鼓,还写人、写环境、写土地。(老师点明主旨)

  ④要求同学们找出最能体会作者情感的句子(提问)。讲解反复的修辞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学读、全班读、录音机读。比较学习,体会情感。

  ⑤短句和感叹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⑥播放“忘情了,没命了”放录音,同学们齐读,体会作者情感。老师引导,适当总结。

  ⑦再看安塞腰鼓视屏。让同学们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学的体会。

  ⑧回答刚开始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的疑问解决了吗?解决了,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没解决,老师引导总结)

  (三)布置作业。

  A、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B、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四)板书设计

  板书: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意蕴美 生命的力量 形式美 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

  播放3~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并学生在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习思想符合。】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词句补白,让学生学会概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句式补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仿写句子,并反复朗读。【仿写句子,考学生对排比句的运用,加深对文章理解。】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把方法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框架练习说话,使学生不至于没有思路。】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语言补白,学以致用,充分利用这篇文章的特点,读写结合。】

  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讲述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

  安塞腰鼓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a腰鼓表演前安静的腰鼓

  B腰鼓表演中激昂的腰鼓

  c腰鼓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3、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三、赏析文章第七自然段,播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四、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两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之势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六、归纳总结,言尽意长。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七、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作业: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安塞腰鼓》教案 篇4

  一、思想主题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二、结构内容

  本文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写安塞腰鼓演奏的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然分为五层。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个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四、铿锵的节奏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五、关于抓住中心进行教学的建议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一中心点,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要围绕生命的勃发来理解作者对黄土高原和江南的议论,不要作无谓的争执。

  六、指导学生诵读的教学建议

  根据文章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读,以一组的学生为一单位,分角色读或分段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觉得读乐无穷。《安塞腰鼓》是篇铿锵激越的散文诗,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表现文章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和竞争气氛。

《安塞腰鼓》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投影: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

  (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

  (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3、解释词义。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班级交流:

  三、指导朗读。

  1、重点指导:

  (1)自由读。注意语气。

  (2)指明范读。

  (3)再指名读。

  (4)自由读,同位指导。

  (5)再指名读。

  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

  2、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四: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掌握排比、反复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从修辞等角度品味句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法制渗透目标:渗透《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2.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讨论品味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仔细揣摩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对文中的重点词和喜欢的句、段进行勾划和标注,并标出段落序号。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及读音,积累词语。

  3.说说初读感受。

  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 的安塞腰鼓,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读课文选段,点燃学生朗读课文的激情。

  2.分组朗读。前后桌四人一组,相互听读、交流、朗读。

  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把握好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注意词

  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注意语音的轻重,一般情况下,动词和形容词要重读。

  3.代表选读:选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三)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味品味它表现了安塞腰

  鼓的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先在文中标注,然后自由表达。

  2.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 句子,因为它通过 表现了 。”

  学生品味、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3.学生展示对语言的品味。

  4.强调排比、反复两种修辞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通过具体例子加强理解。

  (四)拓展延伸,渗透法制。

  1.介绍安塞腰鼓,渗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表演可以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2.发掘家乡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课外完成)。

  2.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3.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安塞腰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三、研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二)品读,重点突破。

  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1、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①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②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③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④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2、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快读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3、仿写(可让同学按此句式仿写,并让他们互猜自己所写的事物)

  4、感受后请写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四、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安塞腰鼓》教案】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教案11-21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08-03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9-29

安塞腰鼓教案15篇10-01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8-31

《安塞腰鼓》教案15篇10-16

《安塞腰鼓》教案14篇07-10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10篇08-04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06-25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