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回声》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3、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回声》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回声》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对唱的形式来表现。
2、体验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图谱、小司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音乐游戏中巩固节奏练习。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做小司机,开车子去郊游吧。(音乐律动入场)
2、做小司机开心吗?你开什么车?(节奏练习)
二、听一听(播放PPT)
价值分析:在理解什么是回声的基础上,通过钢琴的不用演绎,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回声的奥秘,初步感知音乐的强弱。
1、给大山唱歌的时候你会怎么唱呢?(大声唱)
小结:我们对着大山要大声的唱,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叫放声歌唱。
2、播放PPT——这么美的山谷,不知道山那边住着谁呢?让我来问问它吧。
“喂”——“喂”;
提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你唱什么,他也唱什么,先传过去的声音强,再传回来的声音弱。
“你是谁?”——“你是谁?”
“请你快来”——“请你快来”
“来唱歌”——“来唱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老师:这是什么声音?回音是怎么样的?
小结:回音就是你唱什么,大山也唱什么,你的声音强,大山的声音弱。
3、我们来听听钢琴是怎么表现的。( so mi sao mi do do do do do do)
4、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回声。
5、对大山说的话是那个符号?回声又是那个符号表示?
过渡句:今天,我们就要学用回声的方法唱一唱动物的事情。
三、唱一唱
价值分析: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培养幼儿对回声的兴趣,让幼儿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回声的含义。同时能更好的表现回声。
1、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要对大山唱的第一句歌词,叉叉是什么意思?还有谁呀?(拍手一起念)
2、第二张图谱你们看的懂吗?这些树可能会表示些什么呢?(森林)
3、第三张图谱谁来说说看会说了了什么呢?
4、歌词我们已经会念了,接下来,我们要来学唱这句歌词。(从低到高)
5、找一个好朋友,自己商量,谁是对着大山唱歌,谁是学回声。
《回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 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 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 :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课题
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2、你知道回声吗?(激发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师小结: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回声》
1、引入: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有音乐家就想到用音乐来表现回声。当然,这个作品中的回声并不是对着山谷唱歌,而是两个合唱队模拟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知道这两个合唱队是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吗?
2、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
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
三、发声练习 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
A 、出示:我喊一声,喊一声,噢,噢,噢。问:这个记号是什么?(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声回声…可爱的回声。师独自唱一唱,请学生为老师伴奏(拍手拍腿)述:这里有一个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请同学们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师再唱,生伴奏)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师弹琴,生边拍手边唱,逐步脱离拍手拍腿)
3、随老师弹琴,生轻轻演唱歌曲第一段 “向着大森林”尾音指导。
4、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轻轻唱一唱,个别地方纠正。
5、随琴轻轻唱一唱歌曲。
6、歌曲处理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我们要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7 、 让我们带者对友谊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拍打节奏,轻声来演唱)
8 、纠正歌曲中错误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带者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9、用强弱来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回声,你现在知道音乐中是怎么表现回声的吗?对,运用了两个力度记号,那就是强、弱。除了这两个力度记号,音乐中还有一些记号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现力度的变化过程的,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接着学习。
《回声》教案 篇5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有一只小兔淘淘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是谁在学淘淘说话啊?
回声是大自然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谁能有趣地读读课题?
3、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青蛙和它的妈妈来揭开这个奥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句子:(个别读,同桌读)
A、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B、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C、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D、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E、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3、出示生字:提醒字音,开火车读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里的景色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景色的美丽?(个别读、齐读)
2、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有趣的事”?
3、分角色朗读(小青蛙、看不见的小青蛙)。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4、指导读句:小青蛙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从课文里找一找。
“呱呱呱,多好看哪!”(高兴)
“你是谁?你在哪儿?”(奇怪)
5、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旁白、小青蛙、青蛙妈妈、看不见的小青蛙
6、四人小组合作读,汇报
7、小青蛙说的`话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
8、齐读2、3自然段,读出小青蛙不同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边做动作边读)
2、你们看,河水被激起了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出示图片,随机出示文字: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
3、识记生字
4、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生说一说
再读课文中水的变化。
5、完成练习:
青蛙妈妈( )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 )。( )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6、水的波纹是这样的,那声音的波纹呢?请你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青蛙妈妈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7、课件演示。
五、写字指导
1、我们今天要写的几个生字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请你读一读。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你能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吗?说注意点。
3、学生练习书写,反馈,再写。
4、写完的小朋友读一读:
有一天,聪聪来到鱼塘边,心想:这下我可以向青蛙妈妈学习哩!他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
《回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力度效果。
2、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拍的认识。
3、欣赏“缆车”“山童”
4、竖笛:“亲爱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欣赏“缆车”“山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家来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
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
6/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6/8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38页,边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 师弹琴,生唱。
4、 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
5、 生唱,师模仿回声。
6、 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回声》教案 篇7
【片断】
第四、五段教学。
【教学思路】
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课件或投影)
⑴观察水的变化。
⑵口述水的变化。
⑶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⑷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⑴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⑵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回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结合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
2.会写“倒影”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欢快、奇怪的语气。
4.通过水波的动画演示,初步了解回声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1. 利用形声字特点,结合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
2.会写“倒影”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这么多老师们在听课,你们紧张吗?老师准备了一段有趣的动画,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动画视频《山里的回声》)三分钟。
2、看了这个动画,你有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有回声,什么是回声??)那就让我们带上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下面的枫叶宝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同们读得真好,一定在家预习过了。那现在告诉老师,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给予评价。
4.同学们生字学得真好,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可喜欢你们了,这不,他们邀请你们一起游玩呢!想去吗?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一)
出示桥洞的图片
1.小青蛙和妈妈带着大家游到了哪里?
(桥洞底下)
2.描写桥洞的是第几段呢?(第一段),好,那请你大声地读一读第一段,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3、请学生读。
一起看一看,这个地方怎么样?(美丽极了)出示桥洞图,美在哪里呢?(有花有草,有清澈的河水流过,有美丽的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就像一个大月亮)
4、老师觉得这一句写的真好!(出示月亮和桥洞的图片)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种美吗?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读。(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5、这一段中还藏了一个多音字呢,谁能把他找出来?
突出多音字“倒”。他还可以读什么音?给他们找个朋友?
倒,三声时,意思是原本树立着的东西横躺过来了,比如,人横躺过来了就是“跌倒”“摔倒”;
四声时,意思是前后位置互换、向相反的方向前进,比如倒车,或者容器里面的东西倾倒出来,比如“倒水”。
6、我们文中读第四声。一起再读一读。
7、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板书“高兴”;你从哪里看出小青蛙很高兴的?(高兴地“叫”起来;“多”好看;“哪”;“!”)说得真对!
那你能学学小青蛙的.样子,高兴地读起来吗?
(指名读: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8、随文识字“呱”
(出示生字卡片)这个字是我们要认识的字。一起来叫叫它。
仔细观察,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记住它?
(二)初识回声
1.小青蛙正陶醉在这美景中呢,突然发生了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什么?赶紧到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仔细读一读。
2.请你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儿?(有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小青蛙说话。) 小青蛙说“呱呱呱,多好看哪!”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跟着说:“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问:“( )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跟着问:“( )”总之,小青蛙说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多有趣啊,请大家分角色练习读一读这一段吧!指明朗读。
3.小青蛙真的是遇到另一只小青蛙了吗?对呀,那其实是回声。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男生读小青蛙,女孩子读回声。
(三)解读回声
1.小青蛙可不知道这是回声,所以他觉得——奇怪极了。“奇怪极了”是怎样?(十分奇怪,非常奇怪。)谁能把小青蛙的奇怪读出来?指名读。
2.随文识字“哩”
这个句子中有个有趣的语气词——“哩”。同学们轻声读得很好,一起再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有什么好办法牢牢记住它?
3.可是小青蛙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小青蛙答案,而是做了个实验给小青蛙看。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到书上去找找青蛙妈妈的做法,用——画出来,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青蛙妈妈的做法在第几段啊?(第四段)谁愿意来读一下?
5.扔进去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看看。(播放水波动画)
随文识字“圈”“纹”“碰”
6.老师把青蛙妈妈的动作都擦掉了,谁能把他们都找回来呢?课文填空。
青蛙妈妈( )着小青蛙( )到岸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7.做得真棒!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四、复习生字
1.一起回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生字吧。
读生字卡片。
2.出示组成,齐读组词。
五、指导
“倒”和“影”
左中右结构字相比左右结构更瘦长,更紧靠。
影字三撇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三撇较长。
板书:小青蛙(高兴----奇怪-----高兴)
4.听大家读的那么认真,小青蛙也忍不住跳过来和大家见面呢!快看,他来了。(图片)他想考考大家,课文里的生字有没有读准确,谁愿意读给他听听?
(1)认读带拼音词语:呱呱叫、返回来、碰到、一圈圈 波纹 说话哩。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2)咦,生字的好朋友都逃走了,你还能把他们读出来吗?(读生字卡片,读完后贴黑板上)开小火车读。
(3)真厉害,那老师忍不住想问问了,你们是怎么把生字记住的呢?(出示:呱、哩、返、纹、圈,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
(4)其中有个字很有趣,出示呱。呱呱呱是谁的叫声啊?那你能说更多这样的词吗?生根据提示说出小猫、小羊、小蜜蜂等的叫声。
(5)老师把其中一个字的甲骨文带过来了,你能猜出他是哪个字吗?(碰,长得像两个人走在一起,还碰到了石头。)给他组个词?
(6)老师这里还有个谜语,能猜出来吗?
像圆不是圆,专门绕弯弯。(圈)
(7)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出来吧!
《回声》教案 篇9
课 型:综合课
设计思路:本优秀教案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宗旨。
1 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绘声绘色讲述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2 根据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播放各种声源,让学生听辨并模仿出强弱,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特点。
3 随着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打击乐器声音的强弱和表示故事。
4、以儿童生活中不常见,但特别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回声”作为本课的情境主题。
教学目标:
1 在聆听自然界声音和打击乐器声音的活动和游戏中,能够听辨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弱音。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示声音的强弱。
3 能用声音模仿、表示“ 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掌握并表示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示回声的强弱效果。
教学方法:
启发法、竞赛激励法、 赏识鼓励法、才干展示法、欣赏互助法、
互评互学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等。
教学准确;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头饰、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什么动物出来玩》律动进教室。(全班同学带头饰,创设大森林的情境)。
2、师生问好:小动物们好!兔妈妈好!
二、 引导掌握(故事设计)
1、练一练
兔妈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我们家淘淘的故事。昨天顽皮的淘淘,背着我溜到大山里玩去了。淘淘不讲礼貌,跟大山吵了起来。(课件播放“吵架”过程)。
兔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小动物:回声。
兔妈妈:小动物们真聪明,对,这就是回声。那么回声和喊声有什么不同?
小动物:喊声强一些,回声弱一些。
[出示课件]揭示回声的奥妙。
兔妈妈:淘淘无精打采的回到家里,淘淘错在哪儿了,谁能帮帮他呀?
小动物:淘淘要有礼貌·····
兔妈妈:那我这就带淘淘去跟回声道歉。请小动物们模仿回声协助淘淘改正缺点。
(课件播放淘淘喊声:“你好吗!”“对不起”“我要对你有礼貌”······小动物们模仿回声)。
兔妈妈:回声真好玩,我还想唱歌呢! 12 34 5- 16 16 5-
(指导喊声大,回声小)。 啊 啊
兔妈妈:你们想跟回声唱什么?(生创编歌词唱)
2、唱一唱
兔妈妈:小动物们,山谷回声真好听(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师弹奏旋律有感情范唱歌曲一遍)。
兔妈妈:多有趣的一首歌呀,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学,好吗?
(1)师:我们模仿小树叶在微风中跳舞的'声音来唱旋律。(指导学生用“lu”音轻声唱)。小动物真聪明,学得真快,这遍我们学唱词。
(2)师带唱词一遍。
(3)兔妈妈:小动物唱得真过瘾,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唱!(师生接龙唱)。
三、启发发明:
1、辨一辨
兔妈妈:在小动物的协助下,淘淘已经是个懂礼貌的好小朋友了。淘淘听到我们的歌声,忍不住走了过来。
淘淘:我已经改正了错误,你们愿意跟我游戏吗?(课件出示淘淘说明游戏规则:我敲鼓请个小伙伴敲鼓模仿回声)
淘淘:(用力敲击打鼓,一小动物轻轻敲击大鼓。)
淘淘:小伙伴们,同一面鼓为什么敲出了不同的声音?(力气大声音就强,力气小声音就弱)
原来声音是有强有弱,真奇妙。在生活中大的重的音叫强,小的轻的音叫弱。
淘淘:可以用两个英文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名字,聪明的小动物们谁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f”“p”)这个“f”象一个小伞把的记号表示强。这个“p”象个小汽球的记号表示弱,“f”的记号,就表示这局部要唱得强,“p”记号要唱得弱。
淘淘:小伙伴们,想一想在你们平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互相比较年之后有强弱之分。(课件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雷声、雨声、狮吼声、绵羊声、马蹄声、小鸟声等等,小动物手上拿着“f”“p”记号听到相应的声音就举相应的记号站起来用动作表示。)
2、奏一奏
淘淘:小伙伴们,你们除了能用耳朵听辨声音这里有很多的乐器,还能用打击乐把声音的强弱演奏出来吗?好,我来当小指挥,你们来当小乐手,我们一起来演奏一个下雨的故事好吗?(教师拿“f”“p”记号道具提示)。
故事开始了:春天的钟声敲响了,天阴阴的,下起了蒙蒙细雨。慢慢地雨下大了,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可是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还不时的有闪电,打雷,小树苗被大雨淋得直不起腰。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地停下来吧。雨慢慢地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3、演一演
淘淘:真不错!多美丽的雨景呀!刚才小动物们都感受到了声音的强弱。因为有了这样的表示方法,我们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音乐才更加优美动听。想想刚才你们唱的歌曲里哪些地方该唱得强,哪些地方该唱得弱?(请一名小动物分别把“f”“p”7记号贴在歌曲相应处)。
淘淘:那我们带着强弱,带着美好的心情再来唱二遍。
A、请小动物们第一遍按原歌词唱。
B、第二遍加大难度,在回声这段旋律里,小动物们想对山谷唱什么,就唱什么。
C、请小动物们随歌曲律动并做回声动作。兔妈妈在歌曲强弱处用“f”“p”记号提示。
四、结束:
淘淘:多么美丽的山谷呀,多么奇妙的声音呀,欢迎小伙伴们下次再来做
游戏。 (听音乐出教室)。
《回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鲜明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效果。
2、感受6/8的韵律感,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6/8的旋律。
3、通过学唱歌曲,创编回声效果,发挥学生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表现人声与回声的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音响效果。
2、唱准六度音程、唱出6/8的韵律感。
教学设计思想:
1、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和表现。
2、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反复的感知音乐,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4、给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5、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艺术融合原则,艺术参与原则及艺术愉悦原则。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具准备:打击乐若干、多媒体电脑、歌纸
教学过程:
一、听拉索的《回声》(时间:5分钟)
1、你有什么感觉?歌曲创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
2、自然界中怎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回声效果?
3、你能制造回声吗?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愿望。]
二、以小组为单位,用所给的教具制造回声,鼓励用其他方法制造回声(各种打击乐器、或其它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时间:5分钟)
1、小组实践活动、讨论。
2、分小组表演。
3、结论:回声可以通过强弱的对比以及旋律的完全重复来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创编《***的回声》(时间:10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回声的创编。(《小雨沙沙》、《布谷》《乃哟乃》)
2、各组表演并说出创编的根据与意图。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学习歌曲(时间:20分钟)
1、揭题听范唱。
问:歌曲的哪一句用了回声的效果?
2、老师唱人声,学生模仿回声。
问:这首歌除了用完全重复及强弱对
比的方法来表现回声效果以外,它还运用了和声的方法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请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句。
3、学习和声部分歌谱。(出示歌谱)
问:出现了哪两个和声音程?
*学生进行和声练习。
*视唱整句歌谱。
4、第二遍听歌曲,学生轻声哼唱。要求人声部分用“a”回声部分用“o”
[设计意图:运用元音进行声音的练习,并利用两个音发声时嘴形的大小不同来形象表现人声和回声的强弱区别,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寻找强弱感。]
5、完整演唱全曲。
*强弱的对比。
*比较认识3/4与6/8的特点,3/4是舒缓优美,6/8轻巧欢快。
*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位置。
《回声》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传承了一二三年级的编写思路,但是随着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音乐的表现力上更强了,音乐的感悟力也更强了。音乐的欣赏课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同学们对于歌曲的情感了解也更加透彻了,在对于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速度,音乐的力度比前几年也更加了解了。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从过去的笼统思想变为具体分析。偏重于喜欢的事物具体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很难引导。
在音乐上我觉得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力,在上欣赏课的同时学生也很积极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加强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听唱、自学的形式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赞美和追求。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回声这一自然现象,能用强弱对比来模仿回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学习力度记号f 、pp。感受并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力度记号的学习及表现回声的效果
教学流程示意
1、先欣赏动画片《淘淘的故事》引出回声的效果。
2、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强弱的力度记号并做出强弱表现出最好的回声效果。
3、学习歌曲,在学习之前多次聆听,每次聆听会提出相应的问题,带着问题聆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习歌曲的过程,首先注意唱歌的节奏,其次注意歌曲的咬字吐字,再次注意歌曲的情绪与情感。
5、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男生女生的轮唱,体会回声的效果。
6、带着友谊的问题再次进行观看找出友谊的深层含义,做到首尾呼应。
7、最后再次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回声》教案 篇12
设计思路: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小学二年级下的音乐教材。因为是回声,所以歌词中反复的部分较多,部分旋律对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在活动中以 “回声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在一遍遍倾听、感受、游戏中轻松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对唱的快乐。
2、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回声的经验
2、图谱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回声”的游戏。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回声的事情?
师幼回声游戏。
2、理解歌词和旋律
师: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声游戏呢!听一听,他们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问:小朋友们在哪里玩回声游戏?(出示图谱)
(2)钢琴伴奏第二遍
提问:小朋友在向谁问好?(出示图谱)
师幼回声的游戏。
(3)音乐伴奏第三遍
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你们听出来了吗?(根据孩子回答出示图谱)
这个回声出现了几次?这两个回声一样吗?会有什么变化?
师幼回声的游戏。
(4)音乐伴奏第四遍
提问:最后一句“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幼练习。
3、学唱歌曲
师:山谷里有这么多回声呀!我们一起来玩回声的游戏。(完整出现图谱)
角色扮演
4、延伸
活动反思:
这么多年,自己也承担了不少的公开课,从未像本次送教活动中那样“纠结”。纠结在于对教材的处理,纠结在于发展部分游戏化的设计。在林组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光试教就试教了好几遍。原本以为目标的定位较到位,环节安排较流畅,然而执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并未被调动,老师上的'“汗流夹背”,孩子却“无动于衷”。问题出哪里了?在聆听名师、各位研究员点评时,其实大脑里还是“一团糟”。直到自己静下心来比对叶老师的教学活动,回过头再去反思自己的活动,才恍然大悟,终于寻找到了音乐活动中学习障碍。
一、教材的分析须“到位”
姚老师点评活动中说到了歌唱活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在执教中最大的问题。在分析教材时,我把重点放在“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也想到了原声和回声对比用音频的效果会比老师的范唱好。但是因为在处理降调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音频的使用。而老师在示范歌唱时无形中强调了“原声”的“强”,从而压抑“回声”,不仅仅破坏了原先音乐的“优美”,更抑制孩子们的大胆表现,效果可想而知。我不禁想起了谈亦文老师在音乐活动常见学习障碍一文提到的“教师的自身情绪、歌曲示范都和音乐本身所要求的情绪不协调。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师幼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上的共鸣。”
二、发展的练习需“激趣”
我们都知道,活动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每个环节加点味精,层层递进的设计才能让孩子学习热情一直保持,这也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自己会不自觉的“胡里花哨”,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山谷回声”活动设计时,之前也想设计一个场景,但是马上就否决了。想当然地觉得,孩子不停的移位,跑来跑去只会让孩子“发神经”。但看了叶老师最后“山谷情景”的设计后,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真是“想万次不如尝试一次”。 想当然———错误的动力定型。
三、细节的处理需“合理”
在活动设计中,自己是做了很多预设。比如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当孩子回答“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时,随机解决最后一句,让孩子在听辨中去发现前后两句节奏的不同,在看图谱练习中学唱最后一句,从而解决难点。在执教中,孩子的确也发现此回声的部分,但我没有按照预设行进。因为自认为孩子可能对“山谷回声真好听”回声分组练习更感兴趣。其实当返回去再解决最后一句歌词时,把其割裂开了,从而影响了此环节的流畅性,同时阻碍了孩子的思维。
本次活动尽管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从最初的文本设计到最终的活动呈现,自己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图谱的使用)。特别是执教后的反思,使我对一个普通的歌唱活动如何去设计积累更多的经验,相信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会不断成长。
《回声》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具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一种奇妙的`声音——回
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1课——回声。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复习词语
二、 研读感悟
1、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 出示学习提示
② 大声读二自然段,说说小青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他是在哪发现的?小青蛙说了几次话?
指导朗读
男女生合作读这两句话
过渡:这时,小青蛙会想什么呢?
③ 小青蛙问了妈妈什么话?(指名读,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指名读
② 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找出描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画出来。
③ 表演青蛙妈妈的动作
④ 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指生读,看动画理解河水的变化。
⑤ 用自己的话说说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⑥ 完成填空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轻声读,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① 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
② 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③ 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告诉了我们什么。
④ 指名读第二、三句话,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⑤ 师小结:也就是说声音的波纹和水的波纹一样,都是碰到障碍物返回来,像这样(播放动画),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小青蛙的——回声。
⑥ 亲切的语气读青蛙妈妈的话。
⑦ 填空(出示课件)
⑧ 指名读小青蛙的话,指导读。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 指名读
② 为什么会“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呢?
③ 你从文中哪个词感受到小青蛙的心情的?
三、 拓展延伸
1、 你在哪儿听到过回声?
2、 听听大自然中的回声。(播放动画)
四、 课后作业
课后,到空旷的大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五、 总结
1、师: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回声一样奇妙的科学现象,他们正等着你们用智慧的头脑、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它的奥妙!
2、齐读老师的话。
板书设计:略
《回声》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回声的科学知识,学习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知识的方法。
2.掌握生字词,练习做卡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法
2.回声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前面学过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不仅有美妙的语言,而且有奇妙的声音,当你站在高山顶或深谷里高呼一声的时候,当你站在大厦或遂道里用力击掌的时候,侧耳一听会听到什么呢?回声,有时回声还不止一次,而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
初读课文,正音解词:
隧道(suì) 圜丘() 层峰叠障(zhàng) 庞大(páng) 巍峨(wēi)(é)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点明回声发生的原理。
(二)举例说明回声因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回声现象。
(三)用事实说明了解回声,利用回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
读课文,请学生画出文中所举事例,并依次编上序码。
①在高墙或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②捷克阿德尔什伯赫旁的断岩能听到三次回声。
③江西弋阳圭峰的“回声谷”能听到四次回声。
④英国牛津郡一个地方,一声枪响回声达20次之多。
⑤雷声经过地、山、云回声隆隆不绝。
⑥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⑦冷空气团和云雨层也会反射声波。
⑧阿尔卑斯山铁路隧道里的'爆炸声能传到160千米远的地方。
⑨回声探测仪器,声纳。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个段意)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回声的原理、现象以及了解回声、利用回声的重要作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
作用是什么?(点题)
把回声比作什么?(比作女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原声和回声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将回声现象化作一种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了)
文章引诗开头,有吸引力,拟人形象,富有情趣。
②第二段说的是什么?(回声发生的原理)
③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部分
①第4段说了什么?(1次回声)
第5段说了什么?(回声2至20次)
这两段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少到多)依回声的次数为序。
②第4段分说什么情况?
(分说“较远”和“太近”两种情况,大略说明听到回声的条件)
③第6段说了什么?(总述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7—9段分别说了什么?(分别介绍了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总到分)
④第七段,说明墙体是为了说明什么?(反射条件)
“由于……”一句点明了什么?(点明原理)
⑤第10段说了什么?(液体、气体也反射声波)
第11段说了什么?(用隧道事例证明)
顺序?(由固体到液、气体)回声的表现。
⑥第11段,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先说现象奇怪,再作科学解释)
第三部分
①第13段说了什么?(用事实说明,利用回声有重要性)
②第14段说了什么?(用事例说明回声仪器的迅速发展)
顺序?(由实际到应用)写的是回声的用途。
总结①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下定义
(3)作比较
(4)列数字
②修辞方法
(1)拟人
(2)设问
(3)连珠(顶真)
③填表
写作方法
表现形式
具体例子
表达效果
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第1、2自然段
引人入胜
知识原理
由抽象到具体
第9、10自然段
具体形象
结合
先说知识后举例子
第4自然段
生动有趣
具体例子
先说事例后说知识
第10自然段
说服力强
【《回声》教案】相关文章:
《回声》说课稿07-27
回声教学反思01-21
中班教案教案10-11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安全教案安全教案04-17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小班美术教案圆形教案06-08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