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难点:初步学会看半点。
活动准备
卡通图片六份、 硬纸板时钟面若干个(每位幼儿人手一份)、“小火车”一辆、粗黑水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再过两个月你们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期待吗?王老师觉得生活当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时间,等你们上小学了,“时间”会显得更加重要。
二、巩固整点
1、钟面数字粘贴
指导语:我做了一个钟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时间,但是还没有完成,请你观察一下还有什么没有做好?(出示钟面)。
幼儿:钟面上缺少数字。
指导语:我想请你们帮我完成钟面上数字粘贴的工作。
幼儿操作,教师评价小结:小结:这个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这个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2、根据图片时间拨钟,巩固整点。(贴图片)
指导语:刚才你们帮我完成了钟面,我要奖励你们小图片,你知道这张卡片在钟面上在哪一个时间段?(出示一张卡通图片,请得到图片奖励的幼儿将卡通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小学生进校8:00,教师简短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点。)
依次奖励卡通图片两张:小学生锻炼10:00、小学生午休12:00,请两名幼儿上来将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
幼儿操作,教师简单小结评价: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是12点。
三、初步学看半点
1、根据提示拨钟。(拨钟面指针)
指导语: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小学生8点进校,你们觉得几点起床比较合适?请幼儿拨一拨起床时间。
幼儿拨钟(6:30)
再请幼儿拨一拨:11:30午饭时间、3:30放学时间的钟面指针指向。
教师将拨好后的钟面呈列于黑板。
2、观察分析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半点钟面的指针指向,与刚才三个整点钟面的指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小结: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6,指向6与7之间就是6点半,分针指向11,时针超过11,指向11与12之间就是11点半(提示特殊时间点:12:30)。
3、制作“时钟备忘录”,做时间的小主人。
指导语:请小朋友思考一下你今天或者近期想做的一件事情,请你画出来,老师帮你准备了一张钟面,像刚才那样我们来做一个“时钟备忘录”,备忘一下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闯关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已经了解时间的半点和整点怎样在钟面上表示,有没有信心进行一场闯关游戏?
游戏一:拨钟面
红蓝两组各5名选手拨钟面指针指向:红队拨1点、2点、3点、4点、5点,蓝队拨6点、7点、8点、9点、10点,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二:小火车,要开啦! 游戏规则:请幼儿在车厢相应位置填写数字记录时间,每节车厢时间要求依次递增半小时,教师给出首次发车时间,红蓝两组选手数相等,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五、课后延伸
时间不停地走,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时本节活动“新授半点”的.认知有一个对比,幼儿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在观察与操作对比的过程中构建一定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节活动的主要任务,幼儿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半点、学着表示、记录时间,切实体会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归纳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小学生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关注,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二、通过数字粘贴、拨钟面指针指向等层层递进,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学会看半点。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闯关游戏的教学方式中,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2
一、活动目标
能区别10以数的单双数。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在教学角里提供木珠、雪花片等操作材料。
各种贴绒水果、动物、教学卡、汉字卡……。
四、设计思路
幼儿区别和理解10以内数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各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第三运用上面的技能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如6个物体先用数字6表示,然后通过操作知道6个物体是成双,即确定6是双数。经过这一过程,幼儿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并且可以举一反三。
五、活动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迁移
通过寻找活动感知单和双的含义。
(1)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
(2)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成双和成单的物品。
(3)让幼儿说出大自然中成双或成单的物体。
2.通过操作活动形成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教幼儿认识汉字:单、双。
(2)讨论如何知道某组物体是成双还是成单的,如班上的小朋友数是单还是双?让幼儿了解区别单双数的操作定义,即"两个两个数,……"
(3)让幼儿操作教学角里的材料,区别盒子里的物体是双还是单,贴上相应的汉字。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两类。
(2)讨论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先让幼儿在每个数字下贴上相应的水果或动物卡片,然后用操作定义去证明。
(3)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上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作出正确判断(该环节着重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迁移活动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熊特点,激发幼儿对小熊的喜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表现能力。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培养幼儿表达与交流能力。
活动准备:小熊头饰三个、画纸、彩笔、黑板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熊1. 教师戴上头饰与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熊姐姐!"2. 教师问:小朋友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小朋友们见过小熊吗?小熊长什么样子?
3. 教师总结:小熊很可爱,也很强壮,它生活在大森林里面。小熊有圆圆的脑袋、黑溜溜的眼珠,还有强壮的四肢、锋利的爪子。有时候小熊还会很危险,它的爪子还会抓伤小朋友们,所以去动物园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不要靠近小熊的笼子。
(二)教师示范小朋友这么喜欢小熊,想不想把小熊画下来?教师示范小熊画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三)作画教师分发画纸,幼儿再纸上作画,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走入幼儿中间进行指导和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作画完毕,教师挑选幼儿作品到前排展示,每组三人。三名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反思:
1、在情景表演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兴趣
这个活动中,我事先请几名幼儿情景表演,通过幼儿各扮演的角色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力非常集中,都被扮演的角色吸引住了,表演的孩子一出场,教室里就发出一阵阵快乐的笑声。当孩子开始表演时,幼儿都非常专注,认真地听,认真地看。
由于情景表演准备比较充分,所以孩子们表演较出色,赢得同伴的羡慕。表演完之后,有的小朋友还说要表演一遍,可见,其余幼儿也都想进入状态。这个过程中就发现了两个问题:①幼儿能了解了故事中的小动物,②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同时能让孩子在观看情景表演中知道小动物各讨论的问题。
2、在体验中表演故事,教师与幼儿互动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只会提几个问题,让孩子领会其中的思想含义,通过幼儿的回答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但是,这里的故事角色较多,每个角色都非常可爱,幼儿很是喜欢,每个角色都又有自己的特点和本领,幼儿能够根据各动物的特点进行扮演,同时找其他几个角色进行对话。在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的时候,我给孩子自由寻找同伴的机会,可以培养孩子与同伴的合作精神。
幼儿的自由表演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体验了故事的内涵,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表演技能。教师参与其中演一角色以带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角色的扮演更有劲,胆量也更大。
3、说一说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了小动物们长大的情感之后,谈到其他事物的变化。让孩子知道不仅小动物会长大、会变化,在我们的自然界中,有很多的东西、有很多有生命的物体也都在长大、变化,像我们小朋友也在变化,怎么变大,幼儿了解长大的不同及变化,幼儿既掌握了变化长大过程的知识,同时又体验了成长的快乐。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4
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设计意图
认识时钟是大班幼儿课程学习內容之一。我园大班幼儿对于整点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同时大班幼儿面临即将升入小学,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在本节活动中,我通过教授对时间的进一步认知,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习的良好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难点:初步学会看半点。
活动准备
卡通图片六份、 硬纸板时钟面若干个(每位幼儿人手一份)、“小火车”一辆、粗黑水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再过两个月你们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期待吗?王老师觉得生活当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时间,等你们上小学了,“时间”会显得更加重要。
二、巩固整点
1、钟面数字粘贴
指导语:我做了一个钟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时间,但是还没有完成,请你观察一下还有什么没有做好?(出示钟面)。
幼儿:钟面上缺少数字。
指导语:我想请你们帮我完成钟面上数字粘贴的工作。
幼儿操作,教师评价小结:小结:这个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这个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2、根据图片时间拨钟,巩固整点。(贴图片)
指导语:刚才你们帮我完成了钟面,我要奖励你们小图片,你知道这张卡片在钟面上在哪一个时间段?(出示一张卡通图片,请得到图片奖励的幼儿将卡通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小学生进校8:00,教师简短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点。)
依次奖励卡通图片两张:小学生锻炼10:00、小学生午休12:00,请两名幼儿上来将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
幼儿操作,教师简单小结评价: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是12点。
三、初步学看半点
1、根据提示拨钟。(拨钟面指针)
指导语: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小学生8点进校,你们觉得几点起床比较合适?请幼儿拨一拨起床时间。
幼儿拨钟(6:30)
再请幼儿拨一拨:11:30午饭时间、3:30放学时间的钟面指针指向。
教师将拨好后的钟面呈列于黑板。
2、观察分析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半点钟面的指针指向,与刚才三个整点钟面的指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小结: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6,指向6与7之间就是6点半,分针指向11,时针超过11,指向11与12之间就是11点半(提示特殊时间点:12:30)。
3、制作“时钟备忘录”,做时间的小主人。
指导语:请小朋友思考一下你今天或者近期想做的`一件事情,请你画出来,老师帮你准备了一张钟面,像刚才那样我们来做一个“时钟备忘录”,备忘一下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闯关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已经了解时间的半点和整点怎样在钟面上表示,有没有信心进行一场闯关游戏?
游戏一:拨钟面
红蓝两组各5名选手拨钟面指针指向:红队拨1点、2点、3点、4点、5点,蓝队拨6点、7点、8点、9点、10点,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二:小火车,要开啦! 游戏规则:请幼儿在车厢相应位置填写数字记录时间,每节车厢时间要求依次递增半小时,教师给出首次发车时间,红蓝两组选手数相等,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五、课后延伸
时间不停地走,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总结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幼儿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同时本节活动“新授半点”的认知有一个对比,幼儿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在观察与操作对比的过程中构建一定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节活动的主要任务,幼儿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半点、学着表示、记录时间,切实体会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归纳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小学生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关注,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二、通过数字粘贴、拨钟面指针指向等层层递进,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学会看半点。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闯关游戏的教学方式中,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5
教案一:认识空气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 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教案二:《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兴趣。
3、尝试自己动手感知空气的特点及它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杯、盆和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谜语导入:我们身边有一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没有颜色。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空气)
二、基本环节
1、感知空气的特点:
(1) 请小朋友摸摸空气;闻一闻;抓一抓。你能看见吗?能闻到吗?
(2)老师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幼儿动手操作游戏:抓空气。
(3)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抓不到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的存在:
(1)拿起一个气球,然后吹起来。问:为什么气球变大了?然后对着幼儿轻轻松开,问幼儿:感觉到了吗?
(2)幼儿自己结伴做游戏,感知空气的存在。
(3)请两个幼儿把吹起的气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轻轻地松手,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小泡泡)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儿轮流操作。
三、结束环节:
1、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观察发现: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空气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2、小结:(延伸环节)
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气呢?(幼儿讨论)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不然我们的就生存不了了。
12
教案三:认识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6
设计意图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出空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
(1)教师演示
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
(2)幼儿操作
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3)教师演示
把纸巾换成手帕,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手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4)幼儿操作
同样分开,让幼儿操作把纸巾换成手帕的实验。
教师小结:杯子里的纸巾和手帕会湿跟材料无关,都是因为空气的'关系,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
3.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简单说明自己理解的空气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师:老师刚刚观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来移去到最后纸巾也没有湿,鼓励这位小朋友还发现空气另外的神奇之处。
师:(实验结束)大家看到空气的神奇的地方了吗?老师把实验的工具放在区域活动里,想做这个实验的小朋友可以取来做。
活动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我对本节课总结如下:
1.幼儿求知欲望较强,积极性高。儿童对空气和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
2.注重安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知工作不够全面,教师未考虑到孩子们也喜欢玩水,场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师共同协助。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7
活动中让幼儿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让幼儿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出空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
(1)教师演示
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
(2)幼儿操作
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3)教师演示
把纸巾换成手帕,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手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4)幼儿操作
同样分开,让幼儿操作把纸巾换成手帕的实验。
教师小结:杯子里的纸巾和手帕会湿跟材料无关,都是因为空气的关系,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
3.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简单说明自己理解的空气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师:老师刚刚观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来移去到最后纸巾也没有湿,鼓励这位小朋友还发现空气另外的神奇之处。
师:(实验结束)大家看到空气的神奇的地方了吗?老师把实验的工具放在区域活动里,想做这个实验的小朋友可以取来做。
活动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我对本节课总结如下:
1.幼儿求知欲望较强,积极性高。儿童对空气和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
2.注重安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知工作不够全面,教师未考虑到孩子们也喜欢玩水,场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师共同协助。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8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 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注意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本节课即有教师的讲解也的操作。更注重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兴志很高,给了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允许他们出错,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本节课基本上做到了幼儿为主导,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在教学过程师幼儿的互动做得很好,幼儿的参与感获得了满足。
由于本节课属于幼儿自己的时间较多,幼儿的自律性不是很高,有的孩子活泼得有点过头了,导致整堂课看起来纪律不是很好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得更好。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想需要的是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找幼儿的兴奋点,提起他们的注意。
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喜欢表扬,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小的粘贴或小红旗。分组比赛,在黑板上画一个台子,那个小组得到表扬就前进一格,看谁先到达顶点,这样即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又达到的教师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多准备一些时间模型,让每个幼儿人手一个(利用幼儿美术用书上的《制作时钟》在课前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个时钟)这样就让他们更多的参与进这课节。让每一个幼儿有事可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组织纪律将不用教师操心了。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7、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学本质,体现浓浓的科学味
我们经常说科学课要有科学味,科学课要突出科学本质。那科学本质是什么?首要是实证意识了。在这节课中我有意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等活动中渗透这方面内容的教育。这节课,学生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气”是怎样的,学生对空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甚至从错误到正确。另外,从学生一开始对魔术产生迷惑到后来利用实验揭开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已以懂得了用证据说话的道理。实证的科学意识从此在他们身上扎根。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各项科学探究能力中最基础的。但往往观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在认识空气的活动中,会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观察,同时学生在观察时也会运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感官,学生还在推测“空气为什么能让杯子外面的水进不来”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这些活动表现都告诉我,他们懂得观察要有目的性、观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们的观察能力开始提高。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那科学探究又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这节课中,学生并没有急着开展实验,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但学会“做中学”还在“思中学”。
这节课时时处处都能力看到学生智慧的花朵在绽放,到处飘着浓浓的科学味。
二、以活动产生合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在设计中,我大胆地重整了教材,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在于构建高效的课堂。学生对我安排的小魔术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驱动力。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多元体验学得有滋有味,积极主动,形成了内驱力。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纸的奇遇”,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热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学习一定不比课堂差。这三种力在课堂中形成了合力,学生成功地构建了科学概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问题
这节课中,由于是异地教学,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因此课堂调控方面还需要加强,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节科学课上得更好!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0
认识时间“星期”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 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认识时间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种类,知道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时钟的钟面,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懂得辨认整点。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谜语音频,时钟的实拍图片,幼儿日常生活情景插图,时钟相关图片。
2.纸面教具:打印老狼、小羊头饰,打印简易时钟制作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猜谜,并了解钟的种类和用途。
1.播放谜语音频
——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在哪里看过钟?都是哪些形状的'种?
3.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时钟有什么作用(看时间,知道几点了;还有闹钟,叫人们起床等)。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时钟的钟面,掌握时针分针的名称。
1.让幼儿认真观察钟面的结构。
——有什么在钟面上?(数字、两根针),还有哪些数字?
2.让幼儿仔细看一看,时钟上的两根针有什么不同?
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两根针长度不同,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三、播放图片,让幼儿反复观察时钟运转的动图,引导幼儿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大家看看下面的动图,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钟上的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完一整圈,时针就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就代表时间过了1小时。
四、播放幼儿日常生活的情景图及时钟图片(7点起床、8点上学、10点上课、11点吃午饭)让幼儿仔细看一看、辨认整点。
——图片中的时钟时针分别指在数字几?分针指在数字几?表示的时间是几点?
小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表示几点整。
五、出示教具,组织幼儿参与“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进一步了解整点。
1.游戏玩法:教师扮演老狼,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羊。小羊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给出时钟图片,小羊说出对应几点。当老狼给出6点时,小羊要跑回家,否则就会被老狼抓住。
2.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先示范游戏。
3.将幼儿分组,依次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放置简易时钟,其中包含:钟面、时针、分针、暗扣(可用牙签等替换),引导幼儿玩拨钟的游戏。
2.家园共育
父母参与制定幼儿的日常作息表,引导幼儿自己看时钟整点时间来进行作息。
活动反思: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时钟的认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本节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幼儿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几圈时针就走几格就是几小时。同样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会时间的记录方法,幼儿学得很轻松,也很感兴趣。只是在游戏环节中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我尝试让幼儿自己摆钟面上的数字和分针、时针,然后再游戏,所以游戏的时间比较长,这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动的时间?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知道钟表是表示时间的工具。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了解时间的意义。
3.帮助幼儿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故事挂图《时间哥哥》;钟表卡片,记录时间的工具。
学具准备:钟表卡片。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时间哥哥》,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时间哥哥的房子里面有什么呢?”
“时间哥哥教小动物们认识了什么?”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钟表的种类。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2)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如,座钟,挂钟, 闹钟,手表,怀表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结构。
教师请幼儿观察钟表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认识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如,表盘, 表针,数字等。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不同,认识钟表上的' 12 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两根针有什么不一样?”
“又短又粗的这根针叫时针,又长又细的这根针叫做分针。”
4.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功能。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有钟表吗?”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
“为什么那么多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5.教师小结: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认识了钟表,就可以按时起床, 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6.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记录时间的工具。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自制钟表。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在教区里投放废旧钟表引导幼儿拆装。
(2)教师让幼儿画出不同的钟表并涂上漂亮颜色。
(3)园内完成《操作册》第 19.20 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去商店的时候观察不同的钟表,回到家与幼儿一起画不同形状的钟表。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 19.20 页。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3
大班数学:小花被(空间位置、数的认识)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活动准备: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4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效果评析】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专家点评】
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常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希望幼儿教师学会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讨论】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5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学本质,体现浓浓的科学味
我们经常说科学课要有科学味,科学课要突出科学本质。那科学本质是什么?首要是实证意识了。在这节课中我有意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等活动中渗透这方面内容的教育。这节课,学生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气”是怎样的,学生对空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甚至从错误到正确。另外,从学生一开始对魔术产生迷惑到后来利用实验揭开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已以懂得了用证据说话的道理。实证的科学意识从此在他们身上扎根。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各项科学探究能力中最基础的。但往往观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在认识空气的活动中,会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观察,同时学生在观察时也会运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感官,学生还在推测“空气为什么能让杯子外面的水进不来”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这些活动表现都告诉我,他们懂得观察要有目的性、观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们的观察能力开始提高。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那科学探究又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这节课中,学生并没有急着开展实验,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但学会“做中学”还在“思中学”。
这节课时时处处都能力看到学生智慧的花朵在绽放,到处飘着浓浓的科学味。
二、以活动产生合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在设计中,我大胆地重整了教材,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在于构建高效的课堂。学生对我安排的小魔术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驱动力。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多元体验学得有滋有味,积极主动,形成了内驱力。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纸的奇遇”,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热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学习一定不比课堂差。这三种力在课堂中形成了合力,学生成功地构建了科学概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问题
这节课中,由于是异地教学,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因此课堂调控方面还需要加强,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节科学课上得更好!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课题名称: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效果评析: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专家点评:
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常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希望幼儿教师学会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讨论: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19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整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半点。
2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表盘 、头饰、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难点: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四、活动过程:
1、复习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
(1)PPT演示时钟上有什么。
看,老师这有一个圈,这个圈可以是任一形状,请你们加些东西把它变成一个时钟,需要加些什么在上面呢?这些数字是随便乱站队的吗?最上面的数字是几?下面的数字呢?他们之间的间距是一样的吗?
有了数字,还应该有什么呢?(时针、分针)<播放下一页>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我是时针,我长得高一点,瘦一点,我是分针。哦,原来还有时针和分针呢。
(2)教师演示分针运行一圈
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小朋友要仔细观察他们在赛跑的过程中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师: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虽然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但他们表示的时间是一样的,时针走一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格也是一个小时。
2、复习认识整点
(1)多媒体课件播放整点并强调表示时间的写法(2页)
时钟上现在是几点?为什么是8点整?
游戏:老狼几点了
师总结: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又正好指向12,就表示整点了
(3)、认识半点
(这时时针宝宝说它不服气,它还要在和分针比一比看谁跑的快,但跑这跑着犯规了,被裁判员6拦住了(分针指向6时师说停)你们看时针和分针都跑哪了?
分针指向六,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这个时间你们认识吗?
3、教师操作,让幼儿认识半点
(1)教师请幼儿观看课件滴答滴答几点了?
师:12点半
教师小结:时针指到12和1的中间还不到1分针指到6,
就是12点半,也是12点30分。
师:老师边拨钟表边问,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3点半呐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好不好?
(2)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师说时间,幼儿操作学拨半点
4点半呐······(请小朋友说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8点半,10点半......
(3)、请幼儿自己操作播出一个半点,请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拨的是几点?(教师纠正拨的不正确的幼儿)
4、幼儿操作、复习巩固整点,半点:边看本班幼儿生活的课件边拨
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拿一个时钟。
师:请小朋友把钟放上来,原来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都知道几点该干什么。小朋友在家中也要像在幼儿园一样
5、活动延伸:找好朋友(连线)
6、在《钟表店》的歌声里结束本课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整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半点。
2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我认为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通过游戏复习整点引出对半点的认识,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半点,巩固对半点的认识。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自主探索、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最后环节播放幼儿平时在幼儿园的照片与时间结合,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这样孩子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2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玻璃杯每组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的瓶子每组一个,玻璃球每人一个,水盆每组一个老师: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漏斗一个,水勺,泡沫板。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幼儿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
3、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4、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6、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1)让幼儿观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将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样,看看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总结: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7、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8、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9、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10、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教学反思
教师和幼儿的就紧密配合,使本堂课上的非常成功。在策略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今后还需要好好的改进。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2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3、《龟兔赛跑》故事导入
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4、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2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并掌握它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启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小熊的`时间表》;时钟三步卡;时钟一块;可活动钟面一只。
学具准备:
时钟三步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小熊的时间表》,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熊妈妈为什么要找时间哥哥呢?”
“时间哥哥是怎么给小熊安排的时间表呢?”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钟表卡片认识整点。
(1)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复习分针和时针。
(2)教师分别出示 1 点—12 点的钟表卡片,引导幼儿按顺序认读。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钟表卡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时钟三步卡。(见图)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观察时间为 12 点的钟表)
(1)教师拨动指针,引导幼儿观察变化。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
“请小朋友把分针拨 1 图,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分针走 1 图,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4、教师说时间,引导幼儿在钟表上摆出来。
5、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时间。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时钟三步卡。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我的一天”的时间表。
(2)园内完成《操作册》第 21、22 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做整点休息时间表。
(2)在日程生活中,家长引导幼儿通过钟表认识整点时间,如吃饭、睡觉、户外时间,并说一说现在是几点。
(3)家庭完成《亲子册》第 21、22 页。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20篇2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初步了解时钟的运转规律,让幼儿学会能够辨认整点、半点,感受时钟的用途,初步知道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及教学目的。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初步了解时钟的运转规律。
2.幼儿学会能够辨认整点、半点。
3.感受时钟的用途,初步知道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幼儿学习辨认整点、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时钟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环节。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了解认识时钟的重要性。
1.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有一个叫安迪的小朋友,他不知道时间,不知道早上中午和晚上、不清楚现在是几点钟,妈妈和老师每次让他学习认识时间,他都会说:我不需要时间!直到有一天他掉进了一个灰色的世界,那里没有时间不知道早上中午和晚上,他很害怕…
师:突然出现了一个老爷爷,爷爷告诉他,想要离开这里就要学会认识时间。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
师:安迪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你知道怎么帮助他吗?认识时间我们需要什么?(时钟)你见过时钟吗?在哪里见过?它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让我们和小明一起认识时间帮助他走出灰色的空间。
二、观察并认识钟面
1.出示时钟,了解时钟的构造。
师:钟面上有什么?(刻度、数字、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什么数字?(1—1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仔细看一看,钟面上两根针一样长吗?
2.“时针分针来赛跑”游戏,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今天时针哥哥和分针弟弟吵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跑得快,你们猜谁跑得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将时针拨到12点上,并为幼儿介绍这是比赛的起点和终点,教师操作钟面,让时钟走一小时,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
提问:
(1)时钟和分针朝哪个方向跑?跑了多远?(朝一个方向,从数字1走到数字12)
(2)你还发现了什么?(分钟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小结: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完一圈,时针走完一格,分针走一圈是一小时,时针走一格也是一小时。(丰富词汇:顺时针方向)
三、学习辨认整点与半点。
1.出示整点与半点的时钟,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谁,就表示几点整。
师:现在时针指在数字3上,分针指在数字12上,现在就是三点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点钟了。
2.认识半点。
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谁的前面,就表示几点半。
3.游戏“我说你做”
四、根据时间,整理一日生活的图片顺序,并知道珍惜时间。
1.教师出示幼儿操作材料并交代要求
师:我们就快帮安迪逃出灰色空间啦,还有最后一项考验,这里有安迪一日生活的图片要请你们帮他们根据时间来排好顺序。
“七点钟,我起床了!”、“九点钟,我在上课!”、“十点半,我在做游戏”“十一点半,要吃饭了!”、“中午十二点,我在睡觉!”、“下午四点钟,放学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找朋友”分享
小结:我们今天帮助安迪逃出了灰色空间,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你们真是一群懂得关爱的小朋友。希望你们上小学后都做一个守时的小朋友!
活动总结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本次的数学活动内容为认识了时钟_上的整点与半点,知道了整点与半点时分针与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数学活动《掏出灰色空间》中,在设制目标时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整点与半点,并能准备地说出时间。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利用了故事进行了导入。让幼儿知道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引出了钟表,让幼儿认一认钟表的结构,初步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从而认识整点和半点。通过游戏“我说你做”巩固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在游戏上学习幼儿的兴趣也很浓厚。根据时间整理“一日生活”图片的顺序,并知道时间的珍贵。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学习钟表的兴趣浓厚。我觉得活动结束之后的游戏也能更好的呼应前面部分也能更好的帮助幼儿巩固本次活动所学带的知识。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对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掌握的不是很好,应设计更多的操作材料放在区角里供幼儿多次操作。通过多次操作达到活动目标。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大班认识空间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认识教案09-20
大班认识时钟教案11-04
大班圆柱认识的教案09-03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07-11
大班教案:认识钟表05-21
认识日历大班教案01-15
认识钟表大班教案09-15
大班《认识时钟》教案06-10
大班认识钱币教案10-12
认识左右大班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