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4-11-08 21:56:0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

活动意图:

  这是本非常地道的数学绘本,内容侧重于“序数”。讲述了一个小魔法师如何通过三轮考验最终成为真正魔法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讲的是数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会根据方向及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绘本《真正的魔法师》ppt课件。

  2.排序操作卡、十个魔法师的图片。

  3.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认识序数1——10。

  活动难点:

  区别数与序数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绘本画面1,认识十位魔法师,讲述他们要参加“真正魔法师考试”,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根据方向及第几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导幼儿为十位魔法师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边指边念出“第一、第二、第三……”,并能说出大个子魔法师的位置。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教师讲述第一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找到装着钥匙的书。

  3.出示画面2、3,引导幼儿看看魔法师考试的情况,说说哪些魔法师找对了,为什么。

  4.教师讲述第二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出示画面4法术柜子,引导幼儿先来找一找下数第六个抽屉里的9张法术明信片。

  5.逐一出示画面5、6、7、8、9,引导幼儿说一说剩下的魔法师们第二轮考试的情况。

  6.教师讲述第三轮考试的要求,并出示画面10,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10件衣服的正确位置。

  7.出示画面11,说一说第一个找的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8.出示画面12,说一说大个子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9.讲述画面13、14、15关于大个子魔法师到达玩偶之国的经历。

  (三)幼儿操作

  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数,将操作卡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巩固序数的内容。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画面优美,故事动人,具有魔力的绘本。本活动以绘本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将绘本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串联整个活动,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通常讲到序数,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这样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在这本绘本中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序数不是指绝对位置,而是指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即根据基准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样都是第3,可是从上边数和从下边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有,同样都是5,从前边数第五和从后边数第五表现的位置也不一样。像这样,把握事物空间、时间、位置的相对性,在解决与序数有关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领域的多面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绘本的兴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实施策略:

  (1)设置角色游戏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数量充足、有趣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2)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本活动中还采用了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3)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用设置情景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背景图两幅,课件,小羊服饰及头饰,数字卡片,操作材料,卡通汽车一辆等。

  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6以内的数。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欢迎吗?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呢?”教师依次出示几种小动物的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幼:“小猫、小狗、小兔、大象、小鹿、小猴。”

  师:“嗯。不错。今天我还给这些小动物们建了房子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想让它们住在那所房子里呢?”(幼儿将动物随意贴到相应的房子里。)

  师:“哦,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了。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房子都是有门牌号的,可小动物们的房子还没有门牌号呢,他们的朋友们来找他们玩,认错门可不好。怎么办呢?”幼:“给他们的房子上贴上门牌号。”

  师:“好吧。那我来试试。”(老师将1—6的数字随意贴到房子上。)幼:“老师,不对,3在2的后面,你怎么贴到4后面了呢?”师:“哦。是么?我贴的不对么?为什么3要在2的后面?”幼:“3就应该在2的后面,在4的前面。数数的时候就是这样数的,先数2再数3,然后数4。”

  师:“哦,你的意思是3的好朋友是2和4喽。”幼:“对。”

  师:“哦,我明白了。我改正。那现在我贴的对吧?”幼:“对了。”师:“看我把1的位置贴的对不对?”幼:“对。”

  师:“看我把4的位置贴的对不对?”幼:“不对。”师:“为什么不对?”幼:“4应该贴到3的后面。”

  请一个幼儿上来贴到正确的位置,并请幼儿说说4的好朋友是谁。师:“那5的位置贴的对吗?”幼:“对。”

  师:“5的好朋友是谁呢?”

  幼:“是4和6。”

  师:“重新确认一下1—6的位置,正确以后请幼儿说说2、3、4、5、的好朋友都是谁。”

  2、学习1—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师:“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住在几号房子里吧。”(小猫1号、小狗2号、小兔3号、大象4号、小鹿5号、小猴6号)师:“嗯,那我们再试着找找他们的邻居都是谁呢?”

  幼:“小狗的邻居是小猫、小兔;小兔的邻居是小狗、大象??”师:“小朋友们还真是聪明。小狗的邻居是小猫、小兔,那小狗住在几号房子里呢?”幼:“2号。”

  师:“那2的邻居应该是谁呢?”幼:“1和3呗。”师:“那3的邻居呢?”幼:“2和4。”师:“那4的邻居呢?”幼儿:“是3和5。”师:“5号的邻居呢?”

  幼儿:“是4和6。”请多个幼儿起来说,进一步巩固相邻数。

  4、进行纸张练习,巩固知识。

  师:“你们可真聪明。我一说就会了。现在呢,我要考考你们了,我给大家准备了几道题目,你们可要认真做哦。”

  教师出示题纸作业: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些圆点,先请幼儿说说他们的相邻数是几,并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圆点。(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

  5、习题展示,鼓励幼儿。

  6、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刚才做的真好,老师很高兴。现在我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是《数字娃娃》。”

  目标:

  1、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复习1—5以内的相邻数。准备:

  1、1—5的塑料立体数字5套

  2、1—5的“数字娃娃”图片5个

  7、教师先教会幼儿学说儿歌,多数幼儿掌握以后,向幼儿交代游戏的玩法。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在背诵儿歌的同时传递“数字娃娃”,儿歌结束时“数字娃娃”落在谁手里,谁就从“数字娃娃”的兜里抽一张数字卡,抽出的数字卡就是他的幸运数字,然后他便从摸箱里为自己的幸运数找到朋友。

  提醒幼儿传递“数字娃娃”时,要匀速、稳拿,避免忽快忽慢。

  8、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有序数数的乐趣。

  2、在配对游戏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板

  2、水果蔬菜的卡片

  3、蔬果、蔬菜的图片若干

  4、人手一个小盘子。

  5、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1、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出示操作板,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活动。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引导幼儿从小红旗开始,进行不同要求的数数活动。

  1、数数一行有几个水果?

  2、数数一列有几个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行列顺数

  5、行列倒数

  6、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第一排第六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二列第五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五排倒数第一个水果是什么?

  三、出示蔬菜操作板,幼儿自由出题,做题目。

  小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蔬菜娃娃看见水果宝宝玩的那么开心,也想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拍拍手欢迎他们好吗?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这一次,我请小朋友们出题目,找到每个蔬菜娃娃的位置。

  集体采用比赛的形式,将幼儿分成红队和绿队。请陆老师做裁判,给赢的那一队贴上一个五角星。最后集体数一数五角星的个数。

  四、幼儿玩配菜游戏:

  1、幼儿讨论自己准备配什么菜

  这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怎么吃呢?如果请你做小厨师,用2种水果或2种蔬菜,你能做出好吃的东西吗?

  2、教师讲解1-2个菜的配法。

  3、请幼儿说说:你想做水果拼盘还是炒菜?那你准备用哪两种蔬菜做什么菜呢?那想用哪两种水果做拼盘?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每个孩子用两种原料来配一个菜或者是水果拼盘。要求总假不超过5块钱。请小朋友注意色彩和味道的搭配,做一个既好看又美味的菜。

  请幼儿自由到操作板上去取原料,取好后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将两个菜上面的价格加一加,然后坐回到座位上,说说自己的菜打算怎么做。

  4、集体检查幼儿操作。

  请幼儿按自己做的菜的价格将盘子放到相映价格数字的桌子上。再集体检查。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重点)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难点)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2、剪刀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出示绳子(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绳子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绳子。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1、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请小朋友想一个办法,将绳子分成相同的两段。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把绳子对折,两头对齐,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

  师:你想不想试一试,将物体进行二等分。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小朋友将圆形纸二等分。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师:你是怎么将圆形纸进行二等分的?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

  “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学习词:重叠)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一份一样大吗?等分后的每一部分和原来的图形哪个大?哪个小?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操作二:(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师:刚才小朋友都很棒,已经能将圆形进行二等分,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每人一张正方形纸和一张长方形纸,看你能用什么办法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分别介绍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和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边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再试一次。

  三、巩固练习:(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

  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黑板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师:刚才小朋友都很认真、也很能干,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已经将各种图形进行二等分了,一份在黑板中,一份在箩筐里,看谁能快速将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

  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四、活动延伸(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

  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

  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

  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6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辨认整点与半点,了解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运转的关系。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指针式时钟(实物)

  2、师幼收集的各种计时器若干,笔,幼儿用书第5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不同类型的时钟及计时器,知道时钟的用途。

  1、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计时器。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介绍。

  3、教师简单小结:时间可以提醒我们按时做事、休息、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二、认识时钟。

  1、教师出示指针式的时钟后,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数字的位置以及三根指针的长短。

  2、观察时钟指针的运转方向及其相互关系。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师幼讨论:时针是怎么表示整点的?怎么表示半点的?

  2、教师:拨一整点(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教师请部分幼儿轮流试着拨出下列时间:6:00、8:30、9:00、10:30、12:00、1:30、3:00

  四、幼儿操作活动——制作钟面。

  1、制作青蛙闹钟。

  2、采用教师拨钟幼儿辨认、教师报时间幼儿拨针的形式,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认识。

  3、幼儿与同伴之间一个报时间,另一个拨钟,检查后相互交换。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我的小闹钟》是本学期的一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使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探究能力;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学具: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5《数的顺序》。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

  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教师:"好,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教师出示数字卡1-10:"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

  5、介绍巩固活动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今天老师还准备了'数的邻居'和'烧烤一串串',看看你们桌上的材料,老师放在了哪些组的桌子上呀?"

  6、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以后,再换组操作。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请幼儿开始操作,并提示:"玩'数的顺序'的小朋友,要注意看'大嘴鱼'的指示方向来排皮球卡片和数字卡。"

  2、观察指导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步骤进行操作,看幼儿能否按正确的顺序排雷物群卡并填放数字。提示完成的幼儿读一读,看看填得对不对。

  3、提示常规

  教师提示幼儿:"做完要请好朋友检查;换组前好检查操作才来哦是否撒落,及时捡起并还回材料盒中,上述检查完成后再换组,"请最后做"数的顺序"的幼儿保留操作结果,以备交流环节用。

  三、集体交流并纠错,引导幼儿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交流展示一幼儿的操作结果:"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大嘴鱼要求按什么顺序排呀?看看他放的数字卡对吗?顺序排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如果有出错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幼儿纠错。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通过计数,体验操作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群计数。

  2、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2、师:小朋友,图片上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数出来?

  3、师:图片上一共有10个气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2个2个数,那2个2个数是怎么数的?请小朋友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数呢?5个5个是怎么数的?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习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1、师出示演示板 :小朋友,演示板上有多少个棋子你知道吗?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数一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

  5、师: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圆形?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以2个、5个、10个为一组数出来的总数一样吗?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一种方法数得快?

  三、幼儿游戏《抱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

  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2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了解时间与生活的关系。

  3、能围绕一分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见过钟能区分时针分针秒针。

  2、物质准备:钟、汉字(长、短)、拼图玩具

  活动过程:

  一、发现一分钟

  1、讨论: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时钟有什么用?

  2、小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遵守时间。

  二、感受一分钟

  1、讨论: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够干些什么?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

  2、幼儿第一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3、游戏《木头人》:请幼儿摆一个难度较高的`姿势,坚持一分钟。

  4、幼儿第二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5、游戏《拼图》:请幼儿在一分钟内完成拼图,自己评价完成情况。

  6、幼儿第三次判断: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7、再次讨论: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8、小结:一分钟是不会变的,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分钟还是一分钟,我们要专注于一分钟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钟

  1、幼儿观看ppt: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钟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钟可以写45个字、一分钟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钟可以读120个字,一分钟可以做50个俯卧撑、一分钟可生产78俩汽车,一分钟可跑300米,一分钟可以数300张人民币,铅笔厂一分钟可以制造1600支铅笔,飞机一分钟可以飞行18千米。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

  2、幼儿交流: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3、小结:每一个一分钟我们都不要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延伸:

  1、制定一分钟记录表投放在数学区供幼儿记录;

  2、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反思: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时间的行为,如何改正。

  小百科: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钟。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3

  活动目标

  1、知识方面: 理解和体验“7”的守恒

  2、技能方面: 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7”的守恒

  3、情感方面: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物体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颜色来理解“7”的守恒

  2、活动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7”的守恒,并明白数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形状,颜色没有关系

  活动准备

  1、准备3幅圆点图画

  2、准备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和一些五角钱的硬币

  3、分别准备7个小的魔方和7个大的魔方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情景导入)

  教师充当魔法师,用魔方给幼儿展示变魔术。首先摆出两组魔方,告诉幼儿两组都分别有7个魔方,再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就排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睁开眼,仔细观察作比较,猜猜这两组魔方是否一样多。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幼儿答案。

  活动过程

  二、展开部分

  在变魔术的环节中,幼儿可能带着疑问,接下来老师也将带着这些疑问带领着幼儿一起探讨,一起寻找正确答案。

  (1)、观察图画并进行比较

  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7个小圆点和7个大圆点,都是各有7个,所以它们是一样多。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没有关系。

  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虽然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有7个圆点。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排列方式没有关系。

  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图。

  让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功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红色圆点有7个,紫色圆点也有7个。它们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颜色没有关系。

  (2)回顾活动前的变魔术环节

  通过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让幼儿观察老师排列出的魔方,它们有大的,有小的,和颜色不一样的,通过再一次的观察,回答老师它们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回顾活动时变魔术的环节,联系刚才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贝思考留下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掌

  握情况的检验方法,看看幼儿是否真的理解了数的守恒。)

  (3)幼儿动手操作

  老师将硬币分配给每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7个一块钱和7个五角钱的硬币。让幼儿用手里的硬币任意摆出两组形状,请几个小朋友来给大家分享他摆出的.形状,

  并且点数验证两组硬币是否一样多。

  (4)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老师组织一个游戏,叫做“队形变变变”游戏场所是在课室的空旷位置进行,老师在地上圈出3个大圆,要求每个大圆只能站7个小朋友,当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自由

  找搭档在大圆里任意排队形,音乐一停,让还没有站在大圆里的小朋友来验证每个大圆里是否都有7个小朋友。可循环玩几遍。

  总结:通过观察圆点学习,排列硬币和玩游戏,小朋友现在对观察数量是否一样多都有一定的认识啦,小朋友们要记住,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颜色,都没有关系哟。

  活动延伸: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颜色不同

  的相同数量的物体。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着幼儿

  到户外观察,一起找找。

  活动总结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变换方式来进行自由排列。

  2、情景直接导入,幼儿动手操作和玩游戏,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4、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引导幼儿一起探究问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教学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5

  一、设计意图: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新年和幼小衔接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年是多久呀?几个月是多长时间啊?有多少天呢?"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设计了"年妈妈的一家"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展示12个月、大月、小月、365个日娃娃,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挂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三、活动准备:

  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图卡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日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笔、人手一份、20xx年日历表人手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幼儿尝试在日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附故事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点儿,每座有30个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进行的,在环节设计中我结合幼儿的疑问,运用故事、数字卡游戏、情景展示日娃娃的家等形式,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积极与老师互动;教具准备充分,活动既有面向全体,也有个体展示的机会。“年”的概念很大,对孩子来说单用语言描述是不够深刻的,所以重点了采用边讲故事边用教具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很快的进入了活动中,并领悟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习得知识后并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理解,于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幼儿在年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节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儿表现地很积极很认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提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10-28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0-21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08-20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08-03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序数07-30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9-1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比较粗细》09-30

大班数学教案4篇【优秀】08-16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9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