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白板出示狮子大王和两块菜地。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兔子和狐狸,善良的兔子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课桌的表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数学书的表面和文具盒的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桌表面的大小是课桌的什么?数学书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课桌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启慧提供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启慧提供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启慧提供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 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用面积单 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 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 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 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 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 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 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 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 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 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 2 )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 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 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 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20 厘米就能摆 20 个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 位呢?
(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 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 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 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 9 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 6 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 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 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
(3)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 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 题—直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发现规律: 间接测量方法—形成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 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 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四、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任选两个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 体,比一比它们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 图形”。 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大家想一想,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 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 概括面积的定义义。 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 一比哪个面积大? 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生1: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让相邻的两条边对齐,我发现黄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是这样摆的。
生3:还可以这样摆。
生4:也可以这样摆。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重叠法。
5、教师出示比一比(2)中的两个图形,让学生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自己试一试。 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看看同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汇报: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叠,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在空余的部分,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我把两个图形都分成边长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共分成了32个小正方形,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还可以这样划分。我是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比较的。
6、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 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图形比较起来并不太容易,激励学生去探索。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进行。 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有很多说法,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如果学生只说:“黄色长方形大”教师应指出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对于学生出现的比较方法,只要能得出结论,就要加以鼓励。 如果学生出现不了方法的名称,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不会出现数方格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试一试试。 如果学生出现其它比较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感受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习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米尺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学生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让我们听一听阿凡提的故事吧!
课件播放:……巴依老爷想无偿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份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1: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表示长度。
生2: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能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巧妙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很喜欢玩拍手游戏吧!今天,谁来和老师拍手?在拍手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请大家比一比,是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积的意义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1)观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明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的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的封面)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并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有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封闭图形,一个不封闭图形)
说明: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要研究图形的大小,这个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师:大家能看出另外三个封闭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小结: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发表意见后,师出示课件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议论、探讨、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
2、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对“议一议”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为下面的探索活动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
1、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
2、让学生交流各组合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以及是怎样算出的等。
3、师生共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4、呈现平均分成100份、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并提出教材中的问题(2),请各组研究。
5、在交流各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三、议一议:
全班讨论,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数数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算的。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是本节课内容的变式练习,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第三题,让学生不摆,只算。若有的学生直接推算有困难,可先摆、画,再算。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
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
二、做练习八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做练习八第8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
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四、做练习八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做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准备好《少年报》的报纸。
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
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
(2)尝试计算出结果。
六、全课: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
2、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7
设计说明
1.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龟兔刷墙”而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演变到正方形,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本设计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表格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了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块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块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先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龟兔刷墙”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中的问题(1)。
师: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你想到了什么办法?拿出学具来试一试吧。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1)学生用正方形(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
(2)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
(3)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面积的度量。让学生想象将长方形全部铺满,体现出必须用面积单位密铺所测图形,这时通过所铺面积单位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图形的面积。
3.通过追问,突出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部分,通过想象,也可以数出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的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学生汇报:
一种情况:一个一个的数,大家一起再数一数。
另一种情况:用5×3=15(个),说一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3)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数出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明确每行个数与行数以及面积单位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最后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
⊙自主探究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教师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至少摆3个)。一个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出示课件)
2.选3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再汇报摆的长方形用了( )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因为( ),所以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
3.(1)若有学生摆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会求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会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合理的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合理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一)(出示图形)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
(三)标上条件,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二、新授
1. 把复习部分的两个图形合并,这样的由几个基本图形合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
2. 出示课件,儿童游乐场有多大?
3. 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 交流、总结:(把分割的.想法用虚线画出来)
方法一:(左右分)3×5+3×5=30(平方米)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上下分)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添补)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平移)3×(8+2)=30(平方米)
(个别同学,指出平移有特殊要求,数据要吻合)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
5. 小结:哪种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三、巩固练习
有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的给予肯定。
⑴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 5×8+2×3 =40+6 =46(平方米)
⑵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 25 ×20—9×10 =500—90 =410(平方米)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9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课堂练习设计:
第二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新授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2、设计练习题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轴对称图形了,下面检验一下哪组制作的最棒?
自主练习1.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自主练习2.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集体订正四、课堂: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直观图形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年级单位和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71页~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多教媒体课件,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双击文件名便可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3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具准备:扣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规律。
1、摆扣子。呈现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师生共同观察,接着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组、(5)组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统计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组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3、全班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议一议”的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第二个问题。
三:探索规律:
参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
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铺地面问题。
1、引出问题。师生谈话提出亮亮家装修的问题,同时,师出示小黑板,亮亮卧室的长、宽和可选择的瓷砖信息。
2、进行关于铺地面问题的一般讨论。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经验。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方法一,同时给出两个问题,先小组内研究,再小组间交流。
方法二,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先提出问题(1),鼓励小组合作解决(计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进行需要钱数的计算。
注: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问题(1)是本节课的重点。交流时,要让学生把计算每种瓷砖块数的方法都说一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在交流、归纳各种之后,让学生队进行讨论。
三、: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4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P39-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
师:不错,书中智慧老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这句话有点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不太懂,谁能把这句话分开,变成两句话,是哪两句话?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
2、师:物体就是一个东西,比如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个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生交流:(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1)师:我想问一问,你们画的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那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把你画的最大的图形找出来,与同桌最大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图形,与同桌最小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图形更小?
(2)师:说这个图形比较大,实际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什么比较大呢?那黑板上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5)师小结:哦,就像领土一样,(手指开口处),这个地方究竟归谁管,咱们无法确定,那也就无法确定领土面积有多大了。是这样的吗?那看来说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一定要怎么样?
2、试一试
师:昨天晚上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女儿剪了两个长方形,分别放在两个信封里,让我今天带来給大家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猜出来吗?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
师: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判断出它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没有封闭,就有各种变化的可能。对吗?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
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1师: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的变化。(出示一个橡皮筋)你们看这条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那么,你有好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我们看看奇思是怎样比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们来试试看,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吗?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吗?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生讨论,交流。)
六、总结全课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9-25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的教案09-03
面积和周长数学教案06-08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31
面积的教案10-15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06-05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2
六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06-03
面积单位教案08-25
认识面积教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