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
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
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
二、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板书:司马迁)
2、司马迁著写了《史记》,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板书:《史记》)
3、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样一部书呢?(板书:写)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5、学生读后交流。
6、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父亲的临终遗言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7、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8、教师范读,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这是一份怎样的嘱托?
9、齐读。
10、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11、学生交流。
12、引读、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14、学生交流。
15、司马迁忘我研读,认真整理,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如此发奋。(板书:发奋)
16、学生质疑。(板书:发愤,并打上问号)
17、“愤”教师加点。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
18、学生举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
20、学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宫刑吗?
21、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2、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23、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但是,他这样做了吗?
24、继续出示: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25、“发”教师加点,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下面的文章,用心体会。
26、音乐起,学生品读。
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学生交流。
28、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29、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0、为此,司马迁呐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
31、齐读,配乐。
32、教师过渡: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音乐起,出示插图)
大雪纷飞的寒冬,司马迁伏在冰冷的竹简之上……
夜深人静,昏黄的油灯下,司马迁又提起了手中的笔……
狱卒尖刻的笑声中,司马迁眉头紧锁……
中秋之夜,满头白发、重病缠身的司马迁仍然写着……
33、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听到了他怎样的心声?
34、学生描述。
35、出示:是的: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36、此时,这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仅仅是用墨在写就吗?(血泪写成、生命写成)
37、整整13年,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光屈服,血泪和生命凝成了辉煌巨著,因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38、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发愤”的内涵与深意吗?(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擦去“发奋”)此时,你认为司马迁的生命历程还是“残生”吗?
39、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次读课题。
40、教师引读:就这样……
41、司马迁写作《史记》,仅仅用了13年吗?
42、《史记》,生命铸就。这真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
43、出示: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百折不挠以血泪著就史书,横批:中华伟男儿
44、让我们永远记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让我们好好读读辉煌巨著〈〈史记〉〉,让我们心中的司马迁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生之路。
三、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围绕“司马迁著写《史记》”,选择“发奋”或“发愤”,查阅资料,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 《 史记》
忍辱负重 辉煌巨著
百折不挠 前无古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2
一、谈话导入
1、读题;
2、时间的车轮在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20xx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物、许多事都已经烟消云散,毫无踪迹,但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永载史册,被人们所传诵。你知道,是司马迁的`什么在永远感动并激励着中国人民吗?
二、布置自学
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动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多读一读,同时想一想,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三、交流汇报
1、学生整体谈感动的地方和原因。
2、教师小结:
3、根据学生汇报学习语段
小时侯语段
1、出示;
2、指名读
3、提供龙门资料;
4、再指名读、齐读;
5、此时,司马迁心里十分激动,他可能在激动地想些什么呢?
过渡:他是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读┅┅
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1、读父亲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听了父亲的遗嘱: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出示语段,引读┅┅自由读,引导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受酷刑后
1、出示语段;
2、指名读;
3、你知道这是怎样一场飞来横祸吗?(资料补充)
4、听命运交响曲,浮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指名读、齐读。
6、你有什么感受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司马迁写的《史记》吧!(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延伸
1、你有什么话要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说吗?
2、学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生写)
3、教师用诗歌总结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3
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五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概意浅层的了解,而不去往更深处研读,体会文字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司马迁受宫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阅读。小学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童心回归生活,让生活陶冶人格,让人格升华内涵。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享受语文的美呢?我在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尝试着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入情入境,读出真感情,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设计思路:
重视朗读,在多样的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针对学生对文本的质疑,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层层推进,达到感情的高潮。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 初步感知
1、你知道司马迁吗?交流资料。
板书《史记》,你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交流资料。
板书:发愤。课题中有一个词是“发愤”,课前有没有谁查过工具书?“发愤”是什么意思?(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做。)比较“发愤”和“发奋”。
2、司马迁在发愤写《史记》之前就已经开始写《史记》了吗?司马迁既然已经写了《史记》,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发愤”写《史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借用课文的内容具体地说说在课文中“发愤”是什么意思?指什么事情?
预设答案1:面对横祸、挫折、苦难,他没有沉沦下去,消沉下去,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坚强地活下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史记》的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辉煌的巨著,这就是发愤;
预设答案2:司马迁受了酷刑之后,本来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写完《史记》,他化悲愤为力量,把耻辱埋在心底,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这就是发愤。
二、介绍《史记》
1、(出示图片)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史记》。关于它,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教师补充资料:《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为中心、分章介绍的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东汉汉武帝后期的史实,全书52万字,时间跨度长达3000年左右。(电脑播放“史记的历史价值”)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2、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史记》的价值。
3、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发愤写作”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作?怎么发愤写作的?
三、一用第四自然段,扣“发愤写作”,学习体会司马迁为什么会发愤写《史记》?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他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并坚持写完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他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并坚持写完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在读懂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原因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写在课文旁边。(准备好的,同桌之间可以练着说一说,要说得有理有据。)
2、现在我们开始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了,先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再概括地说。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心里十分激动。”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也要成为一名英雄,也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我一定要……”或所以他要发愤写作。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想我的遭遇跟英雄们比算不了什么?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并有所作为。所以他……
教师评价:古人在逆境中能站立起来,我也要有坚强的'毅力;因为他要向英雄学习,不能向困难低头;英雄们的遭遇跟我一样坎坷,他们能坚持住,我也要能挺住。)因为古人、英雄们在逆境中发愤图强的故事鞭策着他,激励着他,所以他想“……”。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历史资料。”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历史,也有编写史书的志向,并为此已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他——
生交流:因为司马迁四处游历,边考察边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如果停止编写,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所以司马迁要发愤写作,要坚持下去。
教师介绍:司马迁从十岁起就努力读书,可以说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如果放弃编写《史记》,真是太可惜了,所以他要坚持下去。所以他——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谈得好,接下去交流,还有什么原因?)
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史书哇!”
生交流: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临终时的嘱咐,所以他要发愤编写《史记》。
教师评价:正因为父亲的临终嘱托时时提醒着他,所以他想——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还有什么原因谁来交流?)
电脑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相机理解飞来横祸
电脑出示补充材料: 酷刑就是宫刑,又称腐刑,这是因为,对受害者来说,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辱,受刑者从此断子绝孙。一般人在受宫刑以后,因创口极易感染中风,若要保全一命,一般要留在似蚕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见风与阳光的环境里蹲上百日,创口才能愈合。这在十分重视子嗣(sì)和后世香火的封建社会,确实是十分严酷的处罚。此外,宫刑还有摧残受刑者的身体与精神的目的,使受刑者终生受辱,生不如死。司马迁后来在《报任安书》中这样描述:我遭受了这场灾祸,为人耻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谒拜父母的坟墓呢!每天愁肠反复回转,在家里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就汗流浃背,沾湿衣裳。自己简直就是个宦官,连深山岩穴之中都没有自己的藏身之处!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快速阅读后交流感受
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读出司马迁的悲痛和愤慨。
过渡:但后来司马迁的想法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司马迁的内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生交流:因为他不想死得比鸿毛还轻,他想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死得有价值,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
师引导:这几句话你都读懂了,概括得也好,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有没有读懂呢?理解泰山和鸿毛。(泰山:古人把泰山当作最高的山,当作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极敬仰的人或极为重大的事;鸿毛:轻微,不足道)现在透过司马迁的这段话你能不能想到他要怎么样?他要做什么?
生交流:他要死得比泰山还要重大,还要有价值;他要成就一番事业,他要有所作为,他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活出生命的价值;他要活下去,他要写完《史记》,而且决心很大。
3师配乐:司马迁,黄河的水养育了他,英雄的故事鞭策着他,父亲临终嘱托时时提醒着他,要建功立业,活出生命的价值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他,所以他要发愤写作。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电脑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导读:女同学,请读出一个对天发誓的司马迁——男同学,请读出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决心的司马迁——全体同学,请读出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
过渡:司马迁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电脑出示插图和“想到这里,他尽力……隶字。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四、一用第四自然段,扣“发愤写作”,学习体会司马迁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1、关于司马迁是怎样编写《史记》的?课文中还有一处写到了,是这样一句话电脑出示,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资料。”指名读。
2、引导:整整13年发愤写作,可文中写得太简略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下面选择一组画面,想象描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写好的,自己练着读,读出司马迁的坚强,读出我们对他的深深敬佩之情。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他已经 。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他仍然 。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 ,他依然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 。
也许这天司马迁累倒在病床上, 。
也许 。
整整13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整整2600年间的历史在编写的过程中,不允许自己出现哪怕一丁点的失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需要多么的坚强,这需要怎样的才华和信念去支撑!再读这一句。(课文最后一句)
3、让我们捧起书带着感动和激动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电脑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齐读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生接:司马迁。师: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记》。老师相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司马迁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来越丰满、厚重。《史记》这部书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陌生,(出示书)能不能请你谈谈此时你对司马迁和《史记》崭新的认识和了解?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这样赞扬《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电脑出示)(史书中最好的,没有韵的诗歌)可见这部《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是多么高。
2、同学们,老师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电脑出示)
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4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
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
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
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 多年的史书
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
(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
(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
(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
(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
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
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 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
板书设计: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决心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史记》这部书。《易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2.谁知道司马迁。
3.司马迁为什么有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
板书:2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4.你看了课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及新词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词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
指名读生字,然后找出生字所在的词。
理解新词: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⑴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
⑵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⑶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⑷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3、交流:
第一段:(第1、2节):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第3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第4节):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老师示范:迁 啸 廷 狱 刑 泰
学生描红,老师巡回,交流学生描得好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齐读课题。提问,我们昨天围绕课题提了哪些问题?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写《史记》?)
2、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学课文。
二、讲读第一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
(父亲司马谈是……立志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2600年间的历史。)
3、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怎么做的?
(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子。将两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关联词,怎样连接?(不但……还……)
4小结:由司马迁的求知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过渡: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引读父亲叮嘱司马迁的话。
6、再出示投影片。指名读,齐读(相机范读)“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
7、过渡:当司马迁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
三、精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②这场飞来横祸是怎样降临的?指名读相应的句段。
③齐读
④什么是酷刑?(十分残酷的刑罚)
3、受酷刑以后司马迁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用“—”划出写想的句子?用“~~”划出写怎么做的句子。
4、交流:
a、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b、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c、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蛮的腐开,这对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极大残害,所以……)
d、他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e、逐句理解“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把“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改成陈述句。
小结:司马迁的想到的正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如果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鸿毛轻,无价值。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残生”的这个念头。)
f、感情朗读。
g、他是怎么做的?投影片出示有关句子。
(他……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个人的耻辱、痛苦”指什么?
h、指导朗读,体会他事业高于一切、把个人的耻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5、齐读第二段。
6、过渡:司马迁这样忍辱负重的发愤努力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四、讲读第三段
1、出示这一段,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讨论:(突出“18”、“60”、“52万”等具体数字以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毕生”、“生命”等词语。)
3、朗读。
4、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5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精神。
五、作业
1. 感情朗读课文
2. 课后第四题。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飞来横祸--忍辱负重--辉煌巨著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
(要求学生复述尽量采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式,不强调“用自己的话复述”)
4、指名复述,并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相关文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06-03
五年级语文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06-05
历史故事:司马迁写《史记》06-08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04-25
司马迁的史记读后感900字07-06
司马迁遇见屈原05-01
《史记》简介07-01
品读《史记》08-01
改编史记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