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湘教版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湘教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四、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湘教版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ao、ou、iu的四个声调及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复韵母的音、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读准ao、ou、iu的四个声调及音节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ao、ou、iu的四个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3个复韵母朋友,还记得吗?读ao、ou、iu卡片,体会发音方法。今天我们再认识3个复韵母朋友好吗?板书:11.ao、ou、iu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o、ou、iu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o的音形
1.出示ao图
ao
问:你们知道这图形代表的是什么吗?(奥运会的标志——五环旗)
2.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后教师纠正发音:ao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发音时,从前一个字母a滑向后一个字母o,口形由大到圆,一口气呼出,a声响长些,o音轻短,就可发出ao的音了。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5.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
(二)学习复韵母ou的音形
1.出示ou的图,以小组为单位学习ou的音形。
ou
2.请小组中的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指导,发音时先摆出o的口形,然后口形收拢发出u的音,口形由大圆到小圆,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采取多种形式读。(三)学习复韵母iu的音形
1.出示iu图,请学生借助图来学习iu的音。
iu
2.请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上给学生们讲一讲。
3.教师适当讲解发音方法:发iu音时,先摆出i的口形,然后向u滑行,口形由扁到圆,一口气呼出,就可读出iu的音了。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同桌读。
5.开火车读。
(四)抽读ao、ou、iu的卡片,巩固读音,也可能用游戏法巩固字形,把6个单韵母做成头饰,分别戴在同学们头上,教师读出一个韵母的音,如:ao,戴a和o头饰的同学就跑到一起面向大家站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ao、ou、iu
一、书写ao、ou、iu3个复韵母
1.说出ao、ou、iu3个复韵母的组成。
2.说说每个字母应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让学生观察书写顺序,学生抄写字母,教师巡视,纠正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此文转自.网.行评改。比如ao的两个字母写成ao,让学生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教师强调两个字母要写得紧凑。
二、学习ao、ou、iu的四声
1.请学生回忆标调小儿歌。
2.请同学说说儿歌。
3.教师强调要按a、o、e、i、u、ü的顺序标声调。
4.出示ao、ou、iu3个复韵母请同学给字母标调号
板书:
āoáoǎoàoōuóuǒuuiūiúiǔiù
5.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6.同桌同学互读。
7.指名按顺序读和打乱顺序读,打乱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三、学习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
1.出示3幅图,问:这是什么动物呀?
2.出示图下音节
māogǒuniú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湘教版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
4.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直到今天,《本草纲目》仍被人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发”。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吧。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两人一组轮读生字词。
3.学习生字(课件)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齐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课件)
补充段落提纲:
(1)李时珍从小就对中药产生了
(第自然段)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4)介绍了《本草纲目》的。
(第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着重写了哪一件?
(1)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
(2)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
(3)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标本。
(4)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
着重写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练字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2.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总结拓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李时珍具备了良好的医学天赋。
2.李时珍把各种草虫当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把本段中的“摆弄”换成“玩弄”好不好?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事,说明了说明?
3.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分组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分三层。(8)(9)(10-14)
2.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3.交流感悟
(1)李时珍一头扎进这一天然宝库,终日活动在悬崖峭壁之间,晚上就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的木板房中。大风吹来,木板房摇摇欲坠,四周狼嚎,不绝于耳。
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品质。
(2)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痛不痛。”
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
语言描写突出了李时珍勇于实践,为天下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
4.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
五、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找出段中的数字,说说它们的作用。
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
3.你从《本草纲目》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中体会到了什么?
《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六、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本文讲述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赞扬了李时珍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精神。
2.总结写法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通过细节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七、总结全文
湘教版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能力目标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
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品读欣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材,齐读课题。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整体感知课文,谈谈威尼斯这座城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的学习所得,质疑问难。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
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新海口美不美?我们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揶树、新鲜的空气、热情好客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以生态为指标的建设思路……我们海口也是“蓝蓝”的)
(放映海口景观宣传图片)
亚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如此的美,必然会吸引众多爱美并且懂得欣赏美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
活动:“请你当当小导游”
主题:《蓝蓝的海口》
要求:选择海口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
喻等修辞手法向“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海口景观,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练习。
水多桥多船多
板书设计: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广场风光独特
饮食文化—面食为主
湘教版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来历。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就让你们猜一猜:“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谜底是什么?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
1、出示小黑板,有11个生字朋友,找一找,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
生:我认识“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请你们打开书本55——56页,把课文中自己认识的字用“0”圈起来,并教给你们学习小组的小伙伴读一读,好吗?
2、圈生字,读生字。3、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1)出示11个生字的拼音,让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2)指名带读。
(3)读生字,并组词。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生:我记住了“口”字,张开嘴就像一个“口”字。
游戏:找朋友,认识“会、有、已、耳”等字形。
教学反思: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写“人、口、目、耳、手、足”6个生字。
2、诵读儿歌,知道人的双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重点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有会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学习“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笔顺。
人:口:手:
目:耳:足:
3学生书空练习,并说说这几个字的笔顺规则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从上到下)目:先里边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
湘教版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感悟那些农民的友善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农民的家那么远",我"会去上门服务吗?"我"又是怎样找到那个求诊人家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来探讨吧!
二、探究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6自然段。
(1)农民是用怎样的方法让"我"顺利地到达他家的?
(让沿途的农家开亮电灯,顺着灯光开车,找到他家)
(2)那些沿途的农家是怎样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沿途农家全都把灯开亮了,一路的灯光指引"我",顺利到达求医的人家)
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虽然他们平时很节约,可有人相托,他们还是很守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1)讨论:
①"我"回家时,那些农家又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有怎样的体会?
②"我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我"有怎样的"恐惧"和"忧虑,.?结果怎样?
③"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我"什么不孤独?是谁给了"我"温暖和力量?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课件出示)
①"我"回家时,沿途的灯都依然开着,等"我"开过后才熄灭。这些农民都十分守信、友善。
②因为"我"一个人在寒夜回家,心里肯定感到害怕。"我"担心自己在回家的骂上会遇到麻烦,或不认得回家的路。
③因为有那么多的农家为"我"开灯引路,所以"我"感到不孤独,他们时支善、证信给了深夜回家的"我"许的力量与温暖。
3.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谁能够较快地背诵这一自然段。
三、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这"寒夜的灯光"有怎样的深意。
3.教师全文。
课文讲的是为了让"我"在寒夜顺利地到达求医的人家和安全地回家,沿途农家都开灯给"我"照路和温暖的故事,颂扬了那些农家人友善、守信的美好品质。
4.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课堂
学生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方法。
湘教版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抓住重点词句,领悟祖母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并使同学受到教育和熏陶。
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荷花亭亭玉立,高雅脱俗,曾是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描写的对象。同学们一定也积累了许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悲几首给老师听听吗?(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关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2、读了这些诗句,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让你想到些什么?
过渡:满池青青的莲叶,也勾起了本文作者无限的想象,还有更多无尽的感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莲叶青青》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板书:祖母 种荷 送荷)
三、学习2-4自然段
1、指名读祖母栽种荷花的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祖母对待种荷花这件事的态度怎样?这种态度让你想到哪些词语?(板:视如珍宝 珍爱无比)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祖母对荷花的喜爱的呢?自读2-4段,划出有关语句,重点词下加:“。”,还可在旁边写上感受。
3、学生默读思考划句,教师巡视
4、交流 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板:抓 看 挑 守 欣喜) 重点指导读好“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以为然,祖母却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这一句) 5、归纳学法 一读 知态度 二划 找词句 三说 谈感受
四、学习5-7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5-7自然段
2、交流
读了这几段,你觉得祖母对剪荷叶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板:毫不在乎)
你从哪些语句看出的?(交流后板书:赶快 “咔”一声 最大)
祖母种荷花时对那些荷花珍爱无比,而现在却又毫不吝啬地把荷叶煎了送人,难道是祖母突然不爱荷花了吗?速读后交流。(板书:善良 乐于助人) 小结:这也是爱让心爱的东西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他人也带去快乐,带来益处,这是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中包含了更多的善良和助人为乐。
五、总结升华
1、如今,祖母已离我而去,但这一池的荷叶却依然在我眼前,每当我看到这一池的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为什么这么说?
2、开头老师说那一池无边的荷叶使作者生出了许多感动,此时,你明白作者感动什么了吗?看到荷叶,他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完成填空:在那一池无边的荷叶间,我看到了 。
3、现在老师还想问一下,本问明明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莲叶青青为题? 总结: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映出了祖母那一颗善良慈爱的心,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有着祖母关爱,帮助他人的影子。莲叶是祖母的最爱,她如珍宝般地栽种荷花,而后又无私地送荷叶,这一切都缘自于他对荷花的爱,对他人的爱,这爱中包含了更多的慷慨和慈爱。更因为那片片青青的莲叶也启示了我要做一个热于助人的人,要把爱的火把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板书:借物喻人)
六、作业
学习本人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湘教版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
引读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儿歌《童年》。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意境
1、听录音:
配乐诗歌朗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圈画出生字、生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思考: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诗歌,师正音。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对词义、及问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和结尾一样,这样写首尾呼应,使主题明确。)
(2)引导想像:走在这样一条很熟悉的路上,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四、课堂。
一下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吧!
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
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1、5节
二、精读诗歌,感悟意蕴
1、学生自由朗读2—4节。
投影出示自学思路: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
2)、你对诗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从诗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3、全班交流汇报。
第2节写“我们”慢慢地长大。
第3节写“我们”对长大充满好奇。
第4节写“我们”有许多梦想。
4、课件示句子。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
5、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比喻)
三、品读诗歌,感悟情趣
1、自读: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共有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先自己练习读。
2、同桌读:
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指导。
3、齐读:
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
四、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开个小小故事会。
五、课堂。
说一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全诗共五个小节,首尾的内容一样,有相互照应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的童年。并能掌握诗的感情色彩,带着感情来读,要读的有节奏,熟读以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湘教版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质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思考:从课题中,你想知道或了解哪些内容?
3、学生质疑,师归纳:那个人为什么要拔高禾苗?那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1、学习课文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焦、喘
学生讨论自己习字的和小诀窍
2、学习生词
学生找出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多记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质疑激趣”中的思考题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分段读课文
3、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说一说:从这个人的话语里你有哪些想法?
学生交流,师及时引导大家体会。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寓言所包含的意思。
湘教版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诗歌,通过读诗,感悟湖边景色的美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CAI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金波先生描绘的湖景,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金波先生的脚步去湖边慢慢欣赏、细细体会吧。去的路上和我们的生词朋友打个招呼吧。
CAI课件出示词语:
风景、翡翠、镜子、微风、旋转
播送、弹琴、青蛙、假日、野果
捧着、追着、唱片、波纹、啄木鸟
二、学习第一部分(1——4行)
1、指名读1—4行。
2、我们来到湖边看到什么?
3、学生交流。
(1)我看到了湖很圆。(板书:圆)
指导朗读:林中有一池圆圆的湖水。(评价——多么圆的湖水啊;能再圆一点吗)
(2)我看到湖水很亮。(板书:亮)
①指名读:湖水亮得像面镜子,照得见人,假如我们把头一伸,都可以看见自己的身影了!
②引读:那这面镜子能照出人的身影,还能照出白云、青山、树木、小草……
③指导朗读:湖水亮得像面镜子。(评价——亮得再耀眼些;在闪闪发光呢)
(3)我看到了湖水很绿。(板书:绿)
①绿得像什么?
②见过翡翠吗?(CAI:翡翠)
③师:作者用打比方的写法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这片翠绿的湖水。
④你能用自己话来描述或说一说这绿色的湖水吗?
4、过渡:这是一池圆圆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亮得像面镜子,绿得像块翡翠,真美呀!(CAI出示:它亮得像面镜子,它绿得像块翡翠)师生合作读2—4行!
5、师:这一池圆圆的湖水,亮如明镜,绿如翡翠,天上的白云、远处的青山、旁边的花草树木都忍不住把自己的影子映照在湖里,难怪诗人称赞道——(生齐答:这里的风景最美)(CAI出示)
三、学习第二部分(5——8行)
1、过渡: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湖面平静时的美景,咦?好凉快啊,起风了,大家快来看看湖面有变化吗?请同学读5—8行。
2、谁来说说湖面的变化?
3、当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CAI出示:波纹一圈追着一圈)
4、从“追”体会到什么?(活泼可爱)
5、当微风吹过湖面时,水波扩散开来,波纹一圈一圈,又一圈,真是一圈追着一圈。多有趣呀?谁还想读读?(感情朗读)
5、波纹一圈追着一圈像什么?(大唱片)
6、什么是大唱片?(CAI出示)
7、这是什么句?(比喻句)
8、是啊,水波纹一圈追着一圈,就好像一张大唱片。阳光洒在湖面上的时候,湖面波光粼粼的,真美啊!(CAI出示)
(1)、女、男生分别读。
(2)、(CAI播放音乐)体会湖的美。拿起书,一起读读1—8行吧!
四、学习第三部分(9——16行)
1、过渡:这圆圆的湖水就像一张发光的大唱片,在林中草地上旋转,鸟类和昆虫也加入例如这场音乐会。听,它为我们播送出了好听的音乐呢。自己读读9—16行。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贴——蟋蟀、小鸟、啄木鸟、、青蛙的图片]
3、下面在小组里和组员交流一下:你喜欢哪种音乐,为什么?(生交流并模仿)
4、听听这段音乐,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呢!(CAI:这四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5、刚才大家模仿的,听到的这些声音在书上用象声词表达出来了,在我们的写作当中,适当地运用这些象声词就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6、这段话写得如此生动,不仅是进行了象声词的描写,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7、琴声,歌声,敲大声奏响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现在,咱们一起去奏响这首曲子吧!(感情朗读)
8、你们读得这么带劲,让我都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这一部分了,行吗?咱们看着屏幕,合作着读读吧!(CAI出示)
五、学习第四部分(17——20行)
1、过渡:这里简直就是鸟与昆虫栖息的天堂啊!看着这优美的风景,听着这优美的音乐,我情不自禁地坐了下来,我的旁边也来了一群孩子,他们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的17—20行。
2、他们在干什么?
3、“美妙”是什么意思?能在文中找到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好听)
4、“一面……一面……”可以换个什么词?(一边……一边……)
5、如果你来到这么美的湖边,你会做什么?(仿照书上的句子练习说话)
6、感情朗读。(CAI出示)
六、总结全文
1、过渡:在湖边走完了这圈,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
2、师:我和你们一样都深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卷,好听的音乐中了。那让咱们合着音乐再感受一番吧!(CAI配乐)
3、欣赏湖的图片。(CAI出示)
4、发散思维:你知道武汉有多少湖吗?你知道哪些湖?
5、拓展作业:画或者写你最喜欢的武汉的湖。
七、书写指导。
附板书设计:
湖
圆圈(亮、绿)
四周的图片
湘教版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
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湘教版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里、么‘入、太、了、中”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妈妈对子女的爱。
重点难点
1、掌握6个生字的间、形、义;朗读、背诵课文。2、联系生活,体会妈妈的爱。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齐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唱得多好啊!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天起,妈妈就用她那伟大的爱温暖着我们,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常情地喊一声:“妈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放课文朗读录音,生形成初步印象。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3、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抽读。5、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1、自己再读读课后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2、小组交流怎样记住字形。3、说说识记的方法。
如:熟字加偏旁:生——星羊——洋
熟字加一笔:大——太口——中
熟字变一笔:人——入
4、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里:
笔顺:
“日”字的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土”的一竖在竖中线上。
么:
笔顺:
第一笔撇位于左上格,
1、学生在田字格中仿写,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5、妈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背诵课文。2、卡片抽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义。
1、指导学习第1节。⑴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把妈妈比作什么。
课件出示:漆黑的夜晚,满天星星明亮地眨着小眼睛的情景。⑵想一想,为什么说妈妈是家里的星星?(扣住“明亮“一语理解)⑶你觉得人妈妈的眼睛什么时候最明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感情)⑷指导朗读。妈妈就像黑夜里的星星,明亮地照亮着我们,你对她有着怎样的感情?(感激、赞美、热爱)你能把对妈妈的.热爱、赞美之情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扶学第2节。⑴自读第2节,说说把妈妈比作什么。⑵课件演示当“我“睡觉”时,妈妈坐在床边给“我”讲故事的情景,想想为什么把妈妈比作月亮。⑶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自学第3节。
⑴想想把妈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抓住“暖洋洋”,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举出具体事例说明妈妈给家庭带来的温暖。
⑵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三、展开想像,续说句子。
1、你觉得妈妈还像什么?(大树、灯火、春风)
2、仿照课文续写句子。
1、妈妈是——————————,——————————。
2、妈妈是——————————,——————————。
3、鼓励评价。
四、总结课文,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师:妈妈是星星,是月亮,是太阳……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们对妈妈的爱。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把妈妈的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吧!(齐读课文。)
湘教版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计得以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分析计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间较量的作用。
教学思路:
通过阅读-复述-练习-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读、思、说、做的能力,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述故事
昨天我们已经把《空城计》这个故事的情节脉络理清了,也布置大家课后反复朗读,体味故事悬念迭出、扣人心弦的特色,现在就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二、分析人物形象
我们非常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是——孔明、司马懿
1、孔明
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大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孔明,因为他有他的衣着、动作、神态 特征,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应该是——“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很好,大家都注意到孔明这时候是“笑容可掬”,是不是他在施展空城计的时候一直保持这种神态的呢?如果不是,你能找到课文里描写他的几次“笑”吗?你觉得这几种笑态有何不同?你能揣摩他脸上挂着笑,可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分析:
“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
“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
“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
问:通过这三笑,我们再来联系整个故事,孔明是个怎样的人?说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做到有理有据。
答: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2、司马懿
问:司马懿呢?其实,在空城计之前,孔明与司马懿不止产生过一次交锋,我让同学们回去阅读《三国演义》第95回,了解《空城计》故事背景。现在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事情。
分析:其实就在“空城计”之前,孔明刚刚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故事是这样的: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孔明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还乡。孔明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挡。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表示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孔明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才有课文中的这一出好戏。
可见,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
3、小结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这一故事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那么写司马懿有什么作用呢?写他老谋深算也好,狡诈多端也罢,最终还是败给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这就是在刻画人物时经常用到的侧面描写的“衬托”手法。
三、分析“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
问:刚才我们分析了两个人物形象,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答。司马懿既然是以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或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红楼梦》有诗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欣赏合作小组改编的课本剧
五、欣赏京剧《空城计》片段,替司马懿写一段唱词回应孔明。(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诸葛亮还有什么光辉战绩
2、《每课一练》
3、预习新课
七、板书设计(幻灯片)
湘教版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那今天是谁到了月亮上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引进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出示课件):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在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要求学生跟读。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训练听读识字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评一评)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六总结
1.师:学完了这些,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们学得怎么样了
[1][2]下一页
教案《湘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案》来自网!/JiaoAn/YuWenJA1/99681.html
同桌互检识字情况[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2.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抓住小朋友喜欢猜的特点,这个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并且调动了那些平时不大喜欢回答的学生。]
3.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老师(苹果树上,每个苹果都有一个名字—--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一)体感知,再现美
1.配乐朗读课文。师: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丁丁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再读课文,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做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现在请每组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确答案填好,看哪组又快又好。(用拼音填写)各小组自学,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____的月儿,____的船,____的船儿_______
我在_________船里坐,_____看见____星星_____天。
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核对答案):
当小老师,当小评委,(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体味其中原由,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学,学生自己体会领悟,最后真正明白了。](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师: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丁丁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
播放《小星星》的音乐
分组尝试读——其他小组评价——指名范读,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3.师: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以外,还像什么?(生:这月儿弯弯的,像一条香蕉。生:这月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
(展示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述:丁丁看见夜空中这一轮弯月,两头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他想:要是我能坐在这小船似的月儿里看看美丽的夜空景色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他仿佛看见辽阔的蓝天变成大海,月儿变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
接着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天台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请同学眯着眼睛,听着琴声,有什么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都看见了……)[说明: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大门,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夜空。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三、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湘教版语文教案15
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展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马上说,我们要保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普通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丧失在我的手里。
【湘教版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鲸》语文教案
2.小学语文教案
3.《插秧》语文教案
7.荷叶圆圆语文教案
8.石头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