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案

时间:2021-07-24 10:22:48 教案 我要投稿

《心声》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声》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声》教案4篇

《心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能正确理解、评价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心声”的内涵。

  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想说、敢说、乐说的情境中诉说自我“心声”,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首页,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回顾

  要求:

  转换叙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情节。鼓励学生加上自我生活体验,有创意地表达。

  二、探究“心声”内涵

  1.引导学生质疑

  (1)抓住情节开端及结局的强烈反差,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示:程老师先前拒绝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请求,在公开课上程老师却声音发颤地要求李京京把课文读完。面对这一强烈的反差,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2)引导学生将发散的问题进行整合,提出能关涉全篇的干问题。

  明确:李京京为什么执意要阅读这篇文章?

  他为什么能读好这篇文章?

  2.师生探究、解疑,归纳“心声”内涵

  (提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请同学们结合李京京所处的学校、家庭环境进行探究)

  明确:在学校里,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嘲笑,让李京京倍感孤独;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让他压抑、苦闷。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使他总沉湎于对乡下爷爷及儿时玩伴的怀念之中。小说中的万卡与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阅读万卡时,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灵碰撞交汇、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万卡,喜欢《万卡》,想读《万卡》,借以表达自我内心的渴望!

  三、组织讨论,深化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

  1.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要求:二人切磋后,自由发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联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体验或见闻?)

  2.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提示:可以客观评价这一现象,也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3.从普通学生李京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得到了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求:师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自身阅读经验谈启示。

  四、小结主题思想

  学生总结归纳,教师点评,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思想。

  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事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五、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这样的事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困惑、苦闷、彷徨……困惑中我们满含期待;苦闷中,我们充满渴望。今天,我们倾听了李京京的心声,那么让我们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声吧!

  (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六、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也希望我们大家能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教学后记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1.教师应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中。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备课时紧紧抓住主人公李京京的身份特点,多次选用“换位思考”,置学生于真正的现实阅读情境中,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换位”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如:

  复述小说情节时,让学生改换叙述的人称──与文本对话;

  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李京京对比──与主人公对话;

  探究本文所反映的教育现象,让学生站在程老师、李京京的角度讨论──与作者对话;

  通过诉说心声,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走出来,重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中让人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不可低估:在探究李京京形象特点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李京京没有妒忌心理、待人友善、勇敢、坚强、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执着、感情丰富等等,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某一缺点评价李京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同学大胆的提出了李京京性格中的弱点──孤僻,认为我们应该摈弃。这种独特的眼光和感受力,我们应该珍视,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探究性学习要启发学生发问,但怎样启发学生提问,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心声》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全文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以及把握小说通对情节反映的社会生活。

  2、 品析“心声”的内涵,并学会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3、 细品并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1、 小说如何通过情节反映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赏析小说。

  2、 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教学构思:

  1、 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课前预习,整体把握;

  2、 复述课文情节检查预习;

  3、 讨论人物、主题、心声内涵,并从中明的如何赏析文学作品。

  4、 通过美读比赛品析、内化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来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二、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1、 从语言的角度你喜欢这篇小说吗?你喜欢哪一部分?朗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尽量和李京京读得一样好。)

  2、 合作活动:

  四人小组互样读给对方听,推荐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三、 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会生活。

  1、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复述全文故事情节。(四个主要情节不能掉)

  2、 请同学们仔细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下面的一个短语和一句话补充完整。

  ( )的李京京

  《心声》表达了李京京想…………的心声。

  3、 讨论:

  (1)如果让你来朗读《万卡》这篇课文,你会不会朗读得和李京京一样好?为什么?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从这篇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何看法?

  教师点拔,总结,引导学生对现象作正确的评价。

《心声》教案 篇3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李京京”的小男孩,因为和万卡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的拒绝,情节便由此展开。小说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清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文章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也告诉了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着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在执教《心声》这一课时,我抓住小说的体裁特点,设计了五个主要的环节,(一)导入新课,唱“心声”;(二)整体感知,听“心声”;(三)读思结合,悟“心声”;(四)自主合作,话“心声”;(五)真情表白,诉“心声”。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活跃,教学效果较好。故事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对课文的研读和课堂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它不仅是一篇小说,更是一篇用文学的笔法写成的教育论文,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启示,给语文教学以启示,给个人修养以启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应有好坏之分。常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关心、相信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学上,教师要鼓励创新,允许课堂上的不同声音。我们多少年来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程序牵着学生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意外和“错误”,教师不敢越“案”半步。事实上,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意外和惊奇,教学也有可能因此充满生机和魅力。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成的环节,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深刻,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榜样,所以不宜弄虚作假。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只有真的,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真的,才能让学生受益。另外,教师弄虚作假的这种负面作法,也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愿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声》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双基: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素质:口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德育: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

  重点:弄清“心声”的含义。

  难点:心理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关键: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小黑板;课内习题卷

  课型:综合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课堂常规,师生问好。

  复习提问:掌握“字词积累”的字词

  导入新课:老师导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没有人物也就不称为小说,可见人物形象在一篇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可见人物占第一位的。

  新课:

  1、学生们做深入探究,引导: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2、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事情的认知。

  a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当然情感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凡卡是个究孩子,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情感。

  b李京京的“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3、默读,感受李京京的情感律动,体味李京京的“心声”。

  4、画出描写李京京行为和心理的句子。

  5、思考:作者怎样表现李京京渴望读书的?在这些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最精彩?

  练习:师生共同完成课内习题卷。

  小结:深入了解情感体验与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

  作业:完成思考练习一、二题

【《心声》教案4篇】相关文章:

1.《心声》教案3篇

2.《心声》教案9篇

3.心声

4.心声

5.心声

6.心声

7.心声

8.心声

9.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