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6-19 18:06:1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 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课文读熟了,今天老师把足球给大家请来了,想不想认识它?(动画出示)运动的足球。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足球怎么样?(动画出示运动的足球,配第一自然段的音,并显示第一自然段。)

  3、请你读一读足球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再读一读段话,说说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再读。

  4、指名说,同学帮着解决。

  5、足球这么可爱,你觉得它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自由练习,指名读,评价,你还可以找自己的伙伴来读。

  6、现在你能来做小足球,带上动作试试看吗?下面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做动作,也可以两人一起边读边做动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动作。)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这么可爱的足球年纪怎么会这么大呢?我们来听听足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吧!(动画显示,配音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2、自由读一读足球的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说,并相机显示“很久很久以前”足球这种运动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怪不得它说自己有一大把的年纪呢!“只有……才……”。只有皇帝过生日才能用它来庆祝,那老百姓过生日能不能用它来庆祝呢?是啊,在那个时候,足球运动只是少数人能参加的运动。

  4、同学们在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

  5、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个自然段读好,先练习一下吧!(自由练习,指名读,评价,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让我们来听听足球的心里话吧!

  2、动画及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谁来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出示第一句话,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理解“流行”。把搜集到的有关足球的资料拿出来,同桌互相交换看。

  7、出示第二句,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足球带给我们的快乐吧!看录像。(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一想场内比赛的人,场外观看的人有何表现。你心情怎样?)

  8、足球给我们带来欢笑,他也非常高兴,你能把足球的这段话读好吗?

  9、自由练习。

  四、整体感知

  1、每一排的同学都读得很好,整篇课文能不能读好呢,下面老师请每个同学练习读两遍,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做足球向大家作一个自我介绍。

  2、自由练习,指名介绍,指名评价。再介绍。

  五、拓展练习

  1、足球不但为我们带来了欢乐,而且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在生活中这样的体育运动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指名说。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当然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现在我们就来运动一下,轻松一下,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唱边做动作。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情感。

  2、“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难点:“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我前几天翻阅过你们的军训日记,走入中学校门的你们,憧憬着美好的学习生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老师非常理解和欣赏你们,因为每个人都有梦,尤其是小时候,对未来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向往和设计。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王家新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表达的也是诗人同样的情怀。(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把自己和课文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投入诗歌的意境。

  二、了解诗歌,了解作者情况,解决字词。

  1、简要了解诗歌及朗读要求。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是什么样子的?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关于王家新(幻灯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任《诗刊》编辑。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

  3、熟悉诗歌,解决字词。

  a、请学生打开课本,自己试读两遍。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第二遍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

  b、教师出示课件并请同学朗读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

  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

  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诱惑:吸引,招引。

  痴想:发呆地想。

  喧腾:喧闹沸腾。

  c、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诗歌的学习有准备。

  让学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间。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问题:

  *山的那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认为诗中的山和海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吗?它们还蕴涵着什么意味?

  *你怎样理解“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诗句?。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人艰难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更容易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学讨论。

  (问题: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的感触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词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

  为下节课深入的学习做准备。

  继续加强诗歌与学生实际的情感链接。

  六、作业。

  1、字词练习

  2、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困难挫折

  海:理想目标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界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蜜蜂教案教学设计好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article/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soft/。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媒体资源:视频《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板书: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

  2、标出自然段。

  3、播放视频《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听范读,并对不认识的字正音。

  4、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来自网!http://

  以结合动画课件《邮票齿孔的故事: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6、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要求读顺。)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

  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

  ⑵偷偷地、钻

  理由:

  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3、了解蝈蝈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课前准备:

  了解文章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导入新课

  自然界是个丰富多彩的大家庭,昆虫是这个家庭的一类成员,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昆虫?能用概括的语言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出示投影片(昆虫)。

  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昆虫,你能从中辨认出蝈蝈和知了吗?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蝈蝈捕食知了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同学们来看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

  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

  1、本文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选自《昆虫的故事》)

  2、给下列字注音、解词(投影出示)

  注音:狩猎喑哑静谧篡夺窸窣篝火

  解释:喧嚣

  弱肉强食

  整体感知

  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课文内容

  2、作者给蝈蝈起了多少个名字?都有什么意义?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读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下面分四人小组研读课文内容,(出示问题组)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独自一人来到田野?

  2、田野里上演了哪些节目?

  3、说说蝈蝈的外部特征。

  4、作者描写了蝈蝈的哪些生活习性?重点写了哪方面?

  5、(1)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

  (2)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这些食物,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抓住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3、通过比较手法突出特征。)

  揣摩语言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传神的语句,并请说出理由。

  运用优美的语言,贴切形象、生动传神,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业

  搜集蝴蝶的材料,运用今天所学写动物的方法,完成《蝴蝶》全文。6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 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3、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预习: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 导入:

  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B。 原著的小序

  C。 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听课文录音并思考:

  A) 故事梗概 B)明确主要人物 C)简要评价主人公

  四、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 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 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 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 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 武艺高强

  3) 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 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 课外引申、扩展阅读:

  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

  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

  <进一步巩固“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举一反三>

  六、 表达与交流:

  主题:《说英雄 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七、作业:

  《大铁椎后传》<根据课文合理想像>

  教后记

  《大铁椎传》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传记,字面难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难,但若要上得新颖别致却非易事。

  在此课的设计上,我试图从近年文坛、影坛上流行的“武侠”热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习课文与关注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英雄”的深义在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课外引申阅读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课下将延续下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渗透于语文教学。

  这节课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A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课文背景资料;B立足文本学会立体分析文学形象;C在扩展阅读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动交流中学会比较。尽管这些目标在有限的一节课内似乎有些杂,但串起来却是一条主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学习并逐步深入研究,这是我的初衷!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一尝试已得到了粗浅的实现。

  这节公开课已结束,客观的来说,我的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存在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试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延误了正常的步骤;在课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时,因是古文怕学生不懂,故讲解过多延误了较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说英雄。道英雄”的交流与表达未能很好地展开;课前预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课文较生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选择在第二课时上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我的设想很多,有一部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些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我会更加成熟起来!

【精选语文教案七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语文教案集合七篇

2.关于语文教案汇编七篇

3.【精选】语文教案三篇

4.精选语文教案三篇

5.【精选】中班教案合集七篇

6.小学语文教案

7.《插秧》语文教案

8.《语文园地五》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