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1-06-01 18:04:1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班教案5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和孩子共同讨论、探索、体验。小班幼儿正处于感知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冰块、热水袋、石头、毛线这些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特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摸物游戏,体验皮肤的触觉功能。

  2、能说出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冰块、毛线、石头、热水袋(内装40°左右的热水每组一份

  四、活动重点:乐意用手来感知各种物体。活动难点:用语言描述触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摸人”感知手的触摸功能

  1、请两名幼儿进行表演,其中一名幼儿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另一名幼儿的身体,边摸边说摸到的身体部位的名称。

  2、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见了,为什么还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总结:原来用我们的小手摸摸,就能知道物体的名字。小手真能干。

  二、触摸游戏(感知物体的冷热)

  1、教师出示冰块,问:这是什么?出示热水袋,问:这是什么?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给予充分肯定)

  3、教师小结:热水袋摸起来热热的,冰块摸起来是冷的、凉的。

  三、触摸游戏(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毛线: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石头:这是什么?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说摸它们的不同感觉。

  3、教师小结: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起来硬硬的。

  四、游戏“找一找,摸一摸”

  1、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些东西摸起来的感觉。

  五、延伸活动

  教师准备多种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多做触摸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戏,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感知觉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

  教学第一环节,以“摸人”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幼儿感知,“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接着就让能干的小手来摸一摸”冰块“和”热水袋“感知物体的冷热,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幼儿对冰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手指蘸着冰块放在嘴里舔着,这是就把卫生教育贯穿其中,及时制止幼儿的这种行为。

  在感知物体软和硬这一环节中,让幼儿摸一摸毛线和石头,感知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触摸经验,因为提供的材料是石头,所以我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防止幼儿操作不当而受到伤害,这是我的'指导用语是:轻轻地摸一摸、轻轻地压一压,既有操作方法上的指导又把安全教育兼顾到,幼儿能积极投入。在第一次试教中,由于准备的材料是每一小组一份,而且石头又不大,不像热水袋、冰块那样大,幼儿可以同时伸出手触摸到,而石头、毛线只能一个一个地摸,有的幼儿都急的争抢起来,所以本次活动我及时增加了材料,减少幼儿等待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去充分感受、发现。毛线压得动、石头压不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对幼儿的发言进行充分的鼓励。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我及时总结让幼儿说出完整的话如: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起来硬硬的。

  我接着有安排了海绵与木头的触摸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多摸一摸不同材料的物体,得到不同的触摸感受,进一步感知软和硬,可在活动中,由于上两个环节的感知活动,长时间的联系,让幼儿产生精神的倦怠,同时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长,也使下一环节活动显得很紧张。所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作了相应的调整,把这些材料投放在区角里面,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自由地触摸。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鼓励幼儿从身边的东西找起:摸一摸你的笑脸、摸一摸你的小耳朵、摸一摸你的花衣服、小妞扣,身边的桌子、椅子,让全体幼儿都行动起来,课堂上更加生动起来,幼儿都抢着说:老师衣服是软的、扣子是硬的······

  经过课堂反思磨合,重新调整的活动过程,加上一些细节上的关注。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春夏季是易发病的季节,孩子十分容易发生感冒,常常会流着两根长长的鼻涕。对此,有的孩子似乎毫不理会,有的用鼻子吸、有的即使知道擦鼻涕,也是随意用衣袖或手巾等乱抹一下,甚至还有的将鼻涕吃进嘴里。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因势利导,让幼儿学会使用手帕、纸巾等擦鼻涕,乃至养成相应的卫生习惯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近来,出现“非典”,如何对幼儿进行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防范疾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爱清洁的活动,如:洗手、擦脸、用餐等。《“面条”不见了》的活动,就是想通过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尝试、感知,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知道流鼻涕后要及时擦干净。

  2。尝试擦鼻涕的方法,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环境创设:录像,手帕,餐巾纸,流鼻涕的娃娃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看录像:(录像的内容:情景表演——小动物感冒了)

  1。看录像后提问:

  a。你们看见电视里的小动物怎么了?(讲述拍摄的录像内容)。

  b。流鼻涕了,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根据幼儿讲述,出示手帕、餐巾纸等。

  2。怎么擦呢?(幼儿讲述已有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擦鼻涕的方法:

  1。出示流鼻涕的娃娃,小朋友来帮助她。(幼儿分别为娃娃擦鼻涕)。

  2。幼儿尝试给娃娃擦鼻涕,老师观察并及时拍下小朋友擦鼻涕方法。

  三、看看讲讲,积累新经验:

  1。请幼儿看录像后,讲讲小朋友们是怎样擦的?哪个方法比较好?

  2。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附儿歌:宝宝流鼻涕,拿出小手帕,按住小鼻子,用力擤一下,轻轻擦干净,“面条”不见了。

  活动后指导:

  ★日常生活:提醒幼儿每天带手帕或纸巾,用儿歌来巩固行为。

  ★运动、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卫生习惯,同时引导幼儿纸巾等不乱扔。

  ★家庭指导: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卫生用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评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林海鲤

  教师根据季节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象生动的直观的方式,设计教育活动“面条”不见了,让幼儿看看,讲讲,做做,尝试擦鼻涕的方法,从而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但是,要让幼儿真正学会擦鼻涕的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渗透在一日活动及家庭教育中。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不是单纯依靠一个活动,而且,注意到活动后的指导,关注幼儿是否在日常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游戏中,能不能运用,让幼儿反复的体验中,逐渐形成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让幼儿初步地了解家庭成员。感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激发幼儿关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础。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重在激发情感,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关心家人、爱父母。

  活动目标:

  1、乐意向小伙伴分享自己收藏的东西。

  2、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

  重点:乐意分享自己的物品。

  难点:愿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

  活动准备:

  箱子、小榔头、钉子、老虎钳、剪刀、针线、花布、照相机、飞机、布偶娃娃、动物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小袜子、小奶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分段讲述

  1、教师分别从不同的箱子里拿出不一样的物品由幼儿来回答这些物品的主人是谁。

  2、提问爷爷的箱子里有什么?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奶奶的箱子里有什么?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爸爸的箱子里有什么?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妈妈的箱子里有什么?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3、小结

  (二)教师完整讲述,幼儿个别演示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幼儿倾听。

  2、请个别幼儿从箱子里拿出物品并向幼儿说说这些东西可以拿来干什么。

  3、和幼儿了解家人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知道关心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是怎样关心你的?如:妈妈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给我买新衣服,爸爸和我做游戏,爷爷给我买好吃的,奶奶逗我玩等。

  (三)感受亲情带来的乐趣

  1、请幼儿说说自己有什么宝贝,愿意跟幼儿分享吗?

  2、引导幼儿感受一家人在一起愉快的情感。

  活动反思:

  活动刚开始陈老师用实物一个箱子让幼儿猜一猜箱子里的东西开始活动,我觉得这样的导入非常好在活动开始时马上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之后的活动过程就进行地很顺利。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很多,以孩子们提问操作为主体,教师讲述总结为辅助,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是家人对他们的爱的表现;在活动结束时,陈老师拿出了在活动开始时的箱子取出了里面的东西,很自然地把家人对宝宝的爱升华成宝宝对家人的爱,以孩子们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结束。

  《箱子里的宝贝》这一绘本是由箱子里的东西为线索讲述了不同的箱子里装着的不同的东西其实都是家人对宝宝的爱。一堂课下来,给了我非常多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在活动中无论是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教师对孩子的引导,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

  通过本次活动,我重新认识了儿童文学(绘本故事),绘本故事就应该以孩子为主以教师为辅。这些绘本故事都是来自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经验融入到绘本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长长的》这节语言活动选自一本图画书。对小班孩子来说“长长的”无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他们的小脑瓜里,究竟哪些东西是表现长长的呢,应该是小班孩子们既感疑惑,又感兴趣的问题。本书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借助各种动物的特征,把“长长的”这个空泛而冰冷的概念演绎得生机勃勃,童趣盎然。作者在绘画时采用跨页设计,对所有“长长的”东西都加以适度的夸张,正好迎合了小孩子喜好夸张的天性。为了符合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挑选了五种孩子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大象、鳄鱼、长颈鹿、猴子、企鹅,借助这些动物的特征,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比喻把“长长的”这个概念演绎的生动有趣。使幼儿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句式“长长的---像---可以---”来表达画面内容。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地想象和猜测。

  2、尝试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进行表达(长长——像——,可以——)的。

  3、通过阅读,迁移幼儿相关经验,理解“长长的”概念。

  活动准备:

  教师用大书,小图片以及遮盖大书的背景局部图,竹竿,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用兔子耳朵的手偶引出。猜猜这是什么?像什么?到底是什么?

  二、引导幼儿重点阅读。

  1、阅读封面:找找封面上什么是长长的?

  2、阅读2-3页:

  ※ 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 和我们平时晒衣服的有什么不一样?

  3、阅读4-5页:

  ※ 你看到了什么?小蜗牛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从桥上过河?

  ※ 鳄鱼什么地方是长长的?鳄鱼长长的背像什么?可以……?

  4、阅读10-11页:

  ※ 这是什么?这一页会讲什么?

  ※ 我来说,你们猜:长长的脖子像摩天大楼,可以伸到天空?

  5、阅读18-19页:

  ※有几只猴子?几只大的?几只小的?它们在干什么?

  ※谁来试着讲讲这幅图片。

  6、阅读20-21页:

  ※企鹅们在干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是长长的?

  ※长长的队伍像什么?

  三、通过小图片梳理阅读内容,学说短语。

  四、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的阅读大书。

  五、结束部分:你们有愿望吗?那让我们也许下美丽的愿望吧!将自己的愿望告诉你喜欢的人吧!

小班教案 篇5

  内容与要求:初步尝试打开各种容器来锻炼手部肌肉,感受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食品(注意卫生):鹌鹑蛋、糖果、开心果、小橘子等适量,将食品装入袋、盒子、塑料瓶等各种容器

  活动过程:

  一、引入游戏情境:

  师:宝宝,今天我们到小狗家做客,我们和小狗来打一下招呼?(帮助孩子学说礼貌用语)。

  二、展示各种食品,孩子看着包装说说(猜猜)里面是什么食品。

  师:咦?小狗请我们宝宝吃好吃的呢?看,桌上有各种食品,都有什么呢?(学用普通话讲食品的名称)。

  三、一起说说:好吃的东西都藏在各种各样的瓶子、罐子、盒子、袋子里,你有办法吃到吗?引导孩子预测开启这些容器的方式。

  师:你是怎样打开容器的?果壳或糖纸是怎样剥开呢?

  幼:转一转盖子就打开了;我是把盖子掰开来的呀;在剥糖纸时候,可以捏住糖纸一边轻轻拉开来等等)。

  四、注意提醒孩子吃东西前要擦手,剥下的果壳和包装纸等要放在指定地方。

  师:现在啊,小狗请我们小朋友吃东西了,在吃东西前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五、活动延伸:分享与整理。

【实用的小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小班教案四篇

2.【实用】小班教案三篇

3.【实用】小班美术教案3篇

4.【实用】小班美术教案6篇

5.【实用】小班音乐教案4篇

6.【实用】小班美术教案八篇

7.【实用】小班教案锦集5篇

8.【实用】小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