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1-05-18 23:17:2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10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

  2.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74~175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先从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业开始。然后教师朗读:“爱国守法……”教师体温学生:“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口号?懂得它们的含义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或纠正。

  2.自由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6页下方的课文,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画像活动”,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希望为什么样的人画像,为什么。

  3.制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为谁画像并动手完成画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第77页豆博士的提示要求,提醒学生要进行分工与合作。

  4.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像,并且按照第77页下方的格式做介绍。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画板或厚纸,以便同意全班作品的规格。

  2.鼓励学生为普通人、平凡人画像,不一定局限与英雄人物。

  3.提醒学生无论所选择的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要说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的道德品格。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听。”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

  3、故事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4、讨论。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课前准备:

  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

  教学难点:

  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5.。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2.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语录和事迹。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精品】《品德与社会》教案4篇

2.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集合10篇

3.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4.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范文集合五篇

5.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6.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

7.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8.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9.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范文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