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1 18:12: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各种图形

  2.自制的小路,以及相关的石头。小篮和幼儿人数相同

  3.音乐磁带

  4.自制图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前面有许多的图形小石头,朱老师要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石头捡起来放在箩筐里。我们大家快点捡吧!(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要求:“朱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讲讲你喜欢的石头是怎么样的?”

  5.引导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所捡石头。(颜色,形状)如果幼儿有讲错的可以请全体幼儿帮忙纠正。

  (二)铺石头:

  1.后面有条小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我们怎样才能帮它给填平?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填到坑中。

  3.出现问题:“石头没有了,但坑还没填平,怎么办?”

  4.让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发现:可以将半个图形拼成一个图形。感知图形转换。

  5.让幼儿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去桌子上进行操作(图形转换)

  6.幼儿操作完毕请个别幼儿结合自己的`操作进行讲述。

  7.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示范讲述图形的转换关系并在图表中表示出来。

  8.让幼儿根据图形转换关系再次去填小路,填完后离开活动室。结束本次的教学活动。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有趣的活动教案07-11

《有趣的洞洞》中班教案09-29

有趣的脚印中班教案09-13

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10-08

《有趣的叶子》中班教案09-19

中班有趣的鞋子教案08-06

中班教案有趣的叶子11-01

《有趣的滚动》中班教案10-09

中班有趣的0教案06-26

中班有趣的蛋教案06-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有趣的几何图形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各种图形

  2.自制的小路,以及相关的石头。小篮和幼儿人数相同

  3.音乐磁带

  4.自制图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前面有许多的图形小石头,朱老师要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石头捡起来放在箩筐里。我们大家快点捡吧!(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要求:“朱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讲讲你喜欢的石头是怎么样的?”

  5.引导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所捡石头。(颜色,形状)如果幼儿有讲错的可以请全体幼儿帮忙纠正。

  (二)铺石头:

  1.后面有条小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我们怎样才能帮它给填平?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填到坑中。

  3.出现问题:“石头没有了,但坑还没填平,怎么办?”

  4.让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发现:可以将半个图形拼成一个图形。感知图形转换。

  5.让幼儿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去桌子上进行操作(图形转换)

  6.幼儿操作完毕请个别幼儿结合自己的`操作进行讲述。

  7.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示范讲述图形的转换关系并在图表中表示出来。

  8.让幼儿根据图形转换关系再次去填小路,填完后离开活动室。结束本次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