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4、理解“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以“弱小”一词为切入点,抓住带有“弱小”一词的句子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感情朗读来体会文中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带问号、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理解“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内涵,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学法:
质疑法、读议结合法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课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指名读并组词)
出示词语:生字宝宝的朋友,你们还熟悉吗?(指名读,领读)
引导识记“蔷薇花”
二、感情朗读,体会爱的情感
1、感受野蔷薇的美丽与单薄。
a、课文哪里写到了蔷薇花(出示课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指导朗读
2、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萨沙和妈妈说的话,说说萨沙每次说话时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出示萨沙的话)指导朗读
仿句说话
3、默读课文,体会萨沙的内心
思考:萨沙为什么要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
1、你们有过保护弱小者的经历吗?
2、课外书籍推荐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我不是最弱小的》。
2、收集勇敢者的的故事。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托利亚
妈妈 爱 我
野蔷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个7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个7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
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1) 分角色读3——9自然段。
三、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2.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并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勇于承担责任,不甘弱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重点句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通过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渗透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使学生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阅读中感悟探究,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用具:
课件和卡片
一、揭题导读。酝酿情感
1.谈话导人。
在平时批改大家的日记时,总能从大家的日记中看到你们对父母的关爱充满了感激。那么外国的小朋友是怎样看待父母的照顾以及自己能力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2.板书课题,指导识记“弱”字。 .
“弱”是本课的一个生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3.指导读题并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再注意想想刚才的问题。
2.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3.快速默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几个人或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在这几个人或物中,野蔷薇是最弱小的。请大家找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用“——”划出来。
三、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一)感受蔷薇的弱小
1.读悟描写雨前的蔷薇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指名朗读。
在课文的几个人和物中,蔷薇是最弱小的,谁愿意代蔷薇说话,读读文中描写蔷薇的句子。
(3)引导体会花的美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指导朗读。
(4)齐读句子。
2.读悟描写雨中蔷薇的句子。
(1)过渡:我们学会了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谁还会代雨中的蔷薇说话? 。
(2)出示句子。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引导体会蔷薇在大雨中柔弱无助的样子以及萨沙由此产生的怜爱之情,并指导朗读。
指名读后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比朗读,感受蔷薇雨前与雨后的`不同。
(1)男女生对比读。
请男同学代雨前的蔷薇说话,女同学代雨后的蔷薇说话,比c比,看谁说得更好?
(2)读后引导感悟。
读了这两段话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二)体会萨沙的做法
1.出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指导感悟。
(1)受到萨沙保护的蔷薇花此时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呢?
(2)萨沙这种保护蔷薇的美好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他有一颗保护弱者的美好心灵。
3.齐读句子。
是啊!每个人、每株花都有生命,当生命受到打击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萨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默读课文,并拿起笔将你的体会在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三)体会萨沙这么做的原
因
原因一:妈妈的话给了他启发,让他不甘于做弱小者。
1.理解萨沙和妈妈在雨中的对话。
(1)理解萨沙母子的第一次对话。
师:听了萨沙的话,你心里是怎样想的?萨沙为什么感到奇怪?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与萨沙类似的情况?
指导读好妈妈的话。
师: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文中妈妈对萨沙说的话。谁能读好这个句子?
师: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
(2)理解萨沙母子的第二次对话。
师:萨沙为什么这么说?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师:听了妈妈的话,萨沙会怎么想?
师:的确,萨沙人小心不小,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多么令人高兴啊!谁来读读他第三次说的话?
(3)指导读好萨沙第三次说的话。现在妈妈会对萨沙说什么呢?
2.除了妈妈的话给了萨沙启发外,还有什么事给了萨沙启发,让他决定做个保护别人的人呢?
原因二:爸爸、妈妈在雨中的做法,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1)出示句子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2)引导学生明白,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原因之一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着萨沙。
(四)朗读全文
四、“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1.在这篇课文中,爸爸、妈妈和萨沙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保护过比自己弱小的人呢?
2.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也都不是最弱小的人,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妈妈--萨沙-野蔷薇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6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
预习:
*聚宝盆:积累描写雨大的词语(至少三个):大雨如注
*解析家:理解词语:滂沱大雨、纤弱;
*小能手: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吗?简单介绍一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能具体地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关心、保护你的吗?
(板书:照顾、关心、保护)
2、师: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关心你呢?(板书:弱小)
3、师:是呀,我们享受着长辈对我们的保护和照顾,可一个名叫萨沙的小朋友却在受到妈妈的照顾时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2课就会告诉我们。
4、读题(提示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后,指名读)
师:你们真不错,同一个题目,可以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1、师:小学生托利亚、四岁的萨沙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一个假日到森林去游玩。森林里多么美好……老天爷翻脸了。(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指名读句子。
(2)集体读。
(3)师:“大雨如注”表示雨大,在文中找找近义词(出示:滂沱大雨)还知道表示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2、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
(1)(出示: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
读句子,完成填空: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2)(出示: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
读句子,再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3)(出示: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谁能用“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来说说。
3、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4、萨沙是怎样做的?
生答(出示: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5、轻声读课文,请你为萨沙的行为找找理由。
(萨沙觉得蔷薇花是弱小的。)
(1)课文中有两句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2)你喜欢那一句,说说理由(这句写出雨中蔷薇的悲凉无助,和前文美丽盛开的蔷薇形成鲜明的对比。)
(3)练习读(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
6、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萨沙不想做一个弱小的人;萨沙想做一个能给予别人保护的人;萨沙想做一个勇敢的人;萨沙也想保护弱者……)
(1)同桌对读。
(2)分角色朗读妈妈与萨沙的对话。
小结:这可爱的一家人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板书:强大),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四岁的小萨沙也不例外。请大声告诉老师你是最弱小的吗?(指名说,集体说)
三、拓展体验
师:在你的眼里,什么是最弱小的,你又会怎么做?
1、分小组讨论
2、交流。
出示:在我眼里,()是弱小的,所以我会()。
师∶像这样因果关系的句子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总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很感动。每个人只要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你就会是一个强大的人。(板书)愿你们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同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关爱比自己弱小的……让我们充满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附板书:
强大 弱小
照顾
关心
保护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5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路: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二)、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真情体验、在读中得到感染与熏陶。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情感目标: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四、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五、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谁是最弱小的?(指名说,师板书:蔷薇花)
2、师:好,请大家把文中描写蔷薇花弱小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中年级学生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而这好奇心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此处教师提出:文中谁是最弱小的?这个问题后,让学生到文中找描写蔷薇花弱小的句子,使学生变为一个探索者,让他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2、在上文找出滂沱大雨的近义词(大雨如注)。(播放下大雨的录像)还有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指名说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狂风暴雨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滂沱大雨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如:大雨如注、倾盆大雨、暴风骤雨、狂风暴雨这样的交流,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为紧接着的听了花儿那一声声焦急的呼救,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萨沙是怎样做的呢?做了很好的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指导朗读(你能把蔷薇花的弱小读出来吗?)(指名读,听课文录音,赛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5、(多媒体展示被雨打后的蔷薇花)在大雨的侵袭下,原本娇艳欲滴的蔷薇花现在是那样的娇嫩纤弱,听,他在喊?同学们猜一猜,他在喊什么?
【设计意图】: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近蔷薇花,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感悟蔷薇花的娇嫩纤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
6、听了花儿那一声声焦急的呼救,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萨沙是怎样做的呢?到文中去找一找。
(1)自由读课文。(2)交流。
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萨沙用自己的雨衣保护了蔷薇花,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这个想法呢?
(3)分四人一小组读课文的3-6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
(4)你从文中找出答案了吗?(交流)
(板书: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每个人包括了哪些人呢?大雨中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呢?(多媒体展示画面)
通过他们的举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来。
小结:爸爸妈妈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萨沙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年幼的萨沙明白吗?他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交流朗读)
正因为萨沙这样的疑问,所以妈妈才回答萨沙。(引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的意思就是说(引导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
萨沙听懂了**的话了吗?所以,他才(引读: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此时此刻,萨沙的心情怎样?相机指导朗读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设计意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7、分角色朗读课文。
萨沙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妈妈亲切、和蔼的教导引人深思。现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哪一组读得投入,我就请哪个小组来读,我要开始观察啦!)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让学生入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使形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也顺理成章地读出了人物的语气。
(三)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生命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3、听出来了,你们都有一颗爱心,让我们抬起头,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四)作业:
1、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少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
2、“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问: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⑴讨沦:
时间:假日
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
人物:一家人
⑵小结。
2、细读第2~8自然段:
⑴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①讨论后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
指导看图,理解“一丛丛”。练习用“芳香扑鼻”说话。
②看图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心情多舒畅啊!突然天空下起厂大雨,课文中哪个词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从空中灌下来的)
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的家人是怎样互让雨衣的?
③出示第5、6两句话。
指名渎,说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他们仅有一件雨衣,每个人想到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让给了最小的萨沙)
指导朗读。(“赶忙、又、却”要重读,出来)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过渡:萨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让雨衣
⑵理解妈妈的话: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指导朗读。(强调“每个人”,用肯定的晤气渎)
指名读,齐读。
⑶指导看图,学习第7自然段:
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图:萨沙把雨衣盖在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亡)课文是哪一个白然段告诉我们的?
指名渎第7自然段。用“A”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朝着、走去、掀起、盖在)
理解“滂沱大而”、“娇嫩纤弱”。
指导朗读。
⑷理解萨沙的话:
“现在我该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现在他保护了比指导朗读。(要把萨沙能保护弱小者那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⑸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萨沙的三次问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妈妈的话可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全文
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生活中,同学们在今后的也应当像萨沙—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成语。
3、造句。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萨、蔷、薇、啰、滂、沱、纤”;理解“纤弱”、“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练习用一二句话描写图画内容。
1、创设情景,用一两句话描绘画面。
看着这个情景,你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美好的画面。(引导:直接说你看到。)
(配乐画面:森林里,阳光灿烂,树木青翠,一丛丛野蔷薇正盛开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2、结合画面学习生字“蔷薇”
这一丛丛粉红色的就是蔷薇花,(出示:蔷薇花)蔷薇是一种喜欢生长在路旁、田边的小花,花茎非常得纤细,花朵娇媚柔弱,惹人喜爱。 “蔷薇”是个生词,(出示“蔷薇”加点)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3、齐读第二小节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用心感受这样的美景。
4、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发生了一个美好的感人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起读!
板书: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2)课题上的①代表注释,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了许多爱的小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相信一定能带给我们以启迪。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人物。
1、反馈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文中的这一家人,他们是——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萨沙
这两个人名我们也一起把它读好,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课题上中的“我”指的就是这一家人中的——萨沙——一个才四岁的小女孩。 板书: 萨沙
2、自读课文,了解梗概
课题中还有一个“,”好像是主人公萨沙说的话,她想对妈妈说什么呢?她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读故事,了解内容。谁来把要求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萨沙她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事?
(她们在大雨中互让雨衣,最后萨沙将雨衣和蔷薇一起共享)
三、学习课文1-3节,理解“大雨如注”,积累表示雨大的词。
1、指名读1-3小节,了解所遇突发情况
1)要了解整个事件的内容,先要把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搞清楚,请xxx读一读课文的1-3小节,其他同学一起来思考思考。
2)交流板书:突然大雨如注
2、学习第三小节,感受雨大。
谁来把文中大雨突然之间来临的句子读一读?
(1)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大雨如注”的“注”是说大雨就像???应该选择哪一个解释?
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2)指导朗读句子:
板书:大雨如注
A“大雨如注”是说雨就像倒下来、灌下来一样,自己读,读出“雨大”。 B全班一起,读出“雨非常大的感觉”!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下得很大,雨就像倒下来一样的词语呢?(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滂沱”也是个生词,(注意第一声)一起念!你准备怎么记住?(两字都是三点水,是形声字。水势浩大,形成水湾,形容雨非常大)我们可以说“滂沱大雨”,也可以说“大雨滂沱”。
齐读:来,一起读好这些词。
(4)这些词都是与“大雨如注”意思相同的词,都是描写下得很大很猛。请你选下面的这些近义词把这句话中的“大雨如注”换掉,再来说说这句话。老师提醒大家,换了一个词后,要注意使句子通顺连贯。自己先试一试。
四、深入学习,指导概括在大雨突临时萨沙看到听到的内容。
1、是啊,就在这大雨如注的突发情况下,小萨沙看到了感人的一幕。那她到底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板书:看到 听到)我请男同学读第4节,女同学来读5-8节,一起来想一想。
1)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萨沙看到的,就引出第四节:是啊,第4节就向我们描写了小萨沙看到的——
出示第4小节
师:请大家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一节,文中的两个“她”“他”分别指的是谁?
师:直接引说:弄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妈妈并不怕淋雨;
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托利亚也不怕淋雨。
2)这就是小萨沙看到的,这一段有两句话,你能不能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说。 若概括不出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这就叫“互让雨衣”。)
板书:互让雨衣
3)谁能连起来来说说—— 出示:突然,大雨如注。萨沙看到,
4)看到这些,小萨沙很不明白,于是,她与妈妈之间有了一段对话。我请同桌对读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然后说一说萨沙又听到了什么。
师:哪一对同桌愿意来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可以直接读对话。
出示(听到): 突然,大雨如注。萨沙看到,听到(妈妈告诉她) 。
5)指名引说:
1、谁能完整地来说说——小萨沙看到——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让小萨沙穿上了,听到——妈妈说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要是谁也保护不了,那自己就是最弱小的`人!
2、听了妈妈的话后,小萨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板书:心想)文中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此时的情景,联系课题(指着课题)用一句话说说她当时心里的想法。
引说:你已经读懂了小萨沙此时此刻的心声,决不做——最弱小的人!
3、现在谁能完整地来说说“那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况?”
突然之间, ,小萨沙看到 ,听到,
她想: 。
五、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感受小萨沙的童真。
1、学习小萨沙的行为,感受她要做强者的志气
1)自读第九节
她是这样想的,也就是这样做的——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指着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1)(出示第九节)自读第九小节,试着说一说这时候萨沙又看到了什么。 这时候,小萨沙又看到 ,
(“纤弱”加点,出现图画:是啊,风雨中的蔷薇花是那样得——柔弱、脆弱,那样得——纤小、纤细,你理解“纤弱”的意思了吗?纤弱就是——)
(2)看到这种情景,小萨沙会怎么做呢?
这时候,小萨沙又看到 ,连忙 。
2)引说第九节
她四下张望一下,看到——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她找到了自己可以去保护的更弱小的对象,于是,她连忙——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看着被自己保护的蔷薇,萨沙的心里一定充满着——(让学生说:自豪??)
1)师:她快乐是因为——(学生说)
师:你读懂了萨沙的心声,那就把这种快乐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
学生读这句,老师就背妈妈的话——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
2)师:她自豪是因为——(生说)
师:你也读懂了萨沙的心声,也请你把自豪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师——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
六、总结全文 感受文章主旨
1、课题就是以小萨沙的心声作为题目,(红色板书:心声)一起再来读读,读出四岁的萨沙内心的声音。
2、今天我们读了一个非常感人故事,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他讲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这就是爱!
【板书设计】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 心想(这个“想”字在第2次总结出“读懂
它的心声时,把“想”擦去,写上“声”)
突然 大雨如注 看到 听到
滂沱大雨互让雨衣 保护弱小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8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
1、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4、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5、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
1、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9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 :
一、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是感人的一件事,老师第一次读到它时,眼眶里情不自禁噙满泪水。今天让我们用心去读它,体会它。
3、现在让我们随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去。
二、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1、自读自悟
自由轻读第二节,用“——”划出描写森林美好的语句。
指名读出有关语句,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齐欣赏。齐读。
它虽然只是一朵野蔷薇,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花色的艳丽,闻到花的芳香。请允许我读它,把它的美好献给大家。
你们尽情欣赏吧。
2、正因为有了花的美好,“母亲和孩子……看书”学生朗读。
3、你想对花说什么?
4、突然,雷声大作……(出示)
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5、这滂沱的大雨使原本美丽的花成了这般模样(出示)
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它仿佛在说什么?把你的同情献给它。
看到花这样,你有没有想到是否能为他做些什么?
文中萨沙为花做了什么?
三、循疑导学,升华情感。
1、看到萨沙的行动,你有什么疑问?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节“爸爸赶忙……第六节”解开心中疑团。
你们寻找到答案了吗?
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你的?(出示朗读)
你读懂这两句话了吗?
让我们记住这他。
你愿意做最弱小的吗?萨沙呢?你从哪儿了解到的?
所以,你们瞧(出示朗读)
此时,你仿佛看到花怎样了?仿佛听到花在说什么?
感谢萨沙,你们听萨沙在问(出示朗读)
请一生做萨沙,你现在可以对他说……指名回答。
四、总结
是呀,只要我们自觉保护弱小,那时,我们不仅给予了他人快乐、幸福,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生读题)
你们的话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响,因为当你们说出这句话时,表明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一在你们心中生根。
现在,请你们怀着这份情,把你读文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好吗?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10
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
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
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
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带着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此为阅读的第二层面:学生根据个体喜好稍作努力品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诵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解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林中旷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蔷薇花
评价:你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从鸟儿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你学到了勇敢、顽强的技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2)(插图上叠映人物)请认真观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妈妈、托利亚他们的表情动作各是怎样,再读读想想书上有关语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2.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相关文章:
我不是弱小09-04
我不是最弱小的06-12
我不是最弱小的08-01
我不是最弱小的09-15
我不是最棒的07-18
弱小的身体10-08
我不是我08-12
保护弱小的麻雀10-27
大班社会教案不是我的错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