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小鹰学飞》是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课,课文讲的是小鹰跟着老鹰三次学飞的过程,来体会小鹰由原来的高兴到后来的虚心学飞来体会小鹰虚心学习的精神。
二年级低段的学生还主要是以识字为主,低段的学生每节课都要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教学生识字,结合我的理解和培训所学习的内容,我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体会小鹰虚心学飞的精神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通过拼音来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落并解决小鹰几次跟老鹰学飞和从文中找出有关老鹰、小鹰的对话和动作的语句这两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的简单,在快速的阅读之后,学生很快说出了他们的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来通过他们的分角色朗读和加动作表演来更深入的`感受这一过程,学生配合的很好,之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老鹰说的“孩子再往上看”是什么意思,看到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时,小鹰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最后通过课文的学习,我给出了这样的填空来总结他们的感受:( )的小鹰、( )的老鹰。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基本的词语进行了理解和说话训练,比如说:已经、盘旋、急促、拼命等词语。之后我用剩余的十分钟时间来让学生解决课后的生字,先观察字的结构、占格,经过同学的互相提醒,我还示范了两个带有新偏旁的生字之后让同学进行描红。只是我感觉描红的时间有点紧,有的学生还没有写完,我就进行了总结,送给学生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也是我们这个单元练习四中成语。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资讯传播、更新频率不断加快,小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类型、数量相较于以往有了更广范围、更大程度地延伸。因此,语文课堂仅围绕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地讲授,很难再满足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望旺盛的小学生。而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皆具重要作用。所以,合理引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下教师践行教改理念的主要途径。实践亦证明,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融合,通过交互式、多媒介的综合性教学,能够有效拓展语文课堂信息容量,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予以重视并纠正。具体如下:
(一)强调技术广泛运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范围
语文学科特点和内容广泛且意蕴深厚,因而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广泛化”,还要重视“精细化”。多媒体技术全数字化的课件制作与操作,可以帮助教师节约了很多板书时间,但也使得部分教师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既然有了更多?n时,那么就要教更多内容,由此过度追求对课堂信息容量的扩张,而忽略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性,也忽视了小学生有限的思考能力和接受能力,导致课堂讲授进度与学生知识获取速度相脱节。如此一来,即便多媒体技术能够让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活跃,但长期高强度的灌输教育也难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和认知能力。
(二)过于注重课件展示,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语文是习得语言、文字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前提,因而教学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重视授课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以此训练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掌握能力。但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课堂重点过多的倾注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上,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切换,既没有遵循小学生心理特性,给予他们发问、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关注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情况,教学效果难有起色。
(三)课件缺乏多样设计,忽略了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把握
受技术水平和条件的影响,现实中仍有部分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并不熟悉,认为多媒体技术就是简单地将纸质书本内容转化成为数字化文本,未能灵活、合理的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有的教师只是将教材、教案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本,然后投影到屏幕上;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在网络上检索并使用相关教案,既没有任何加工修改,也没有结合执教班级的具体情况。从而导致教学实践与学生认知相悖,且这种混乱无序的课件内容和设计也将影响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思路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情境,让语文更易于学生接受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兴趣基本上是所有人付诸行动的原始动力。因此,在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时,可着重把握这一特性,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激发他们内在探究的欲望。古诗词一直都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难点,意蕴深远的诗词通常难以凭借简单地口述来展现其中意境,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展示,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难点。例如,在讲授古诗《枫桥夜泊》时,教师可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这一诗词背景契合的悠扬古琴独奏乐曲,借着缓缓而升、低沉悦耳的`琴声渲染氛围,让学生自由感知其中意境。然后,教师再加以图片展示,同步进行意境描绘:“深秋的夜晚,明月高挂,清冷的光辉洒江边几棵摇摆的枫树上,若隐若现;江里点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只身泊靠在岸边;一个单薄的人影,眺望着远处薄雾中的寒山寺……”在音乐、图片和教师动情的描述下,栩栩如生的意境和情感跃然于纸上,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投入诗词学习,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这浓厚的意境氛围感染下,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善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表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小学生对外来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条件合宜,正确引导,便能有效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技术筛选和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典型性、且能够突出语文知识点的素材进行知识拓展。例如,在讲授课文《乌鸦和狐狸》时,教师可先行设问:“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直流’这个词的呢?”通常学生会回答说:“直流,就是一直流的意思。”此时,教师可操作鼠标,向学生展示一幅“狐狸流口水”的图片,再继续追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看法呢?”有的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会得出这样的回答:“老师,我认为‘直流’的感觉,就像家里没有扭紧的水龙头一样,水哗哗地流。”由此可知,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带来的冲击感,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
(三)课堂教学要始终立足于学生本位,遵循学科目标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还能够为小学生创设更多元化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全覆盖课程,而是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编排和教案设计,如此方能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清晰画面、逼真影像、悠扬乐章中真正的实现语文知识习得与内化。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实践中一线教师要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要始终以服务学科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各类媒介交互的状态下自主开展学习,借助“课件、学件”的广阔平台,引领学生步入神奇、充满知识和智慧的语文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课堂讲授应在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再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切勿本末倒置,而顾此失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帮助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又是低幼儿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语言文字是中国人类文化的摇篮,那么汉语拼音就是摇动那篮框的妈妈的手,逐步地使孩子认识祖国的文字。但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如何让学前班的孩子能有趣而投入的学习汉语拼音,如何让抽象的拼音形象化呢?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学生刚学完拼音,但又不能熟练拼读音节,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故事串编在一起,“孙悟空漫游拼音王国”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并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复习,拼读音节,巩固已认识的字,拼读儿歌等内容以不同的游戏活动形式穿插于故事之中,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的分类采用摘桃子,拼读音节采用小兔过河,巩固熟字用找朋友,孩子乐学,拼读兴趣大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孩子们有了学习劲头,所以相对于一年级最头疼的课堂常规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随机提醒孩子们一些习惯的养成,如“孙悟空喜欢坐得端正的孩子”“我们读得响亮一些,让粗心的猪八戒也听得明白”……整节课我觉得孩子们课堂常规也较好,也避免了常规说教。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许多欠缺之处:
1、三拼音学生读得拗口,主要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指导上,无明确强化该怎样拼读,学生只知道“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对于几个难点拼读的,在课堂学习中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加以指导。
2、总担心孩子的课堂习惯问题,在公开课上束缚手脚,不敢让学生个性展示,个别拼读太少,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复再现的太少,有蜻蜓点水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只要略施技巧,孩子又何怕重复,于永正老师教学一首《草》不就是让孩子们反复但又充满情趣地背了好多遍吗?背给妈妈听,背给哥哥听,背给奶奶听……我在教学中也完全可以如姚校长所说,读给孙悟空听,读给猪八戒听,读给唐僧听……学生定会拼读得更有劲、有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现生硬化,比缺乏灵活性
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二)师生定位不准确,教学质量不高
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探讨
依据目前的教学改革形势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三)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读着《从现在开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还感受到浓郁的现代气息。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各种限制,人们总在争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间。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对学生思想熏陶的`同时,扎实训练语文基本功。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且这篇文章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而注重体验与感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体验”一词前后共出现了15次,运用频率之高,次数之多,确为罕见,由此足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显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表现在语言中,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中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教材,让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行发现,自发建构起来。课堂上,以读为主,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默读等,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活动物,以声传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个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小猴大王的和气、干脆、机灵等等。读完之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说出朗读后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感受。在交流、比较中取长补短,提高朗读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通过活动让学生去表达、感受、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自主汇报交流,使学生真正拥有尝试、合作、享受成功的实践和机会。在小组汇报展示中,其他学生做到了很好的评议、补充,形成了生生互动积极学习的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也启发、评价,在与生互动中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学习伙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童话又加上生动的插图,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全激活了,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受到相互尊重的社会准则。
而这堂课的主要不足在于:我的教学语言还需更精练些,如有些过渡语,显得比较繁琐;有些问题没有多大价值。如:其他动物对猫头鹰的命令满意吗?学生的回答根本不用思考,脱口而出,这样的问题没有价值。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经过锤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今天,我又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游园不值》一课,窦老师以她独特的气度、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陶醉、折服,有感于这位大师的教学风范,有感于她那豪爽的教学激情,特把心底的激动诉诸笔端,与大家共享。中国是诗的国度,窦老师的课堂是诗的课堂。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游园不值》,已领着孩子和听课者在古诗的国度里畅游一翻,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之际又觉意犹未尽。
1、巧抓题眼,走近诗句。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跟着这位诗人(叶绍翁)去游园,更重要是体味游园的“不值”。明确的告诉学生,游园就是要通过读诗体味诗人蕴涵于诗里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在随后的教学中,窦老师就是用这种“游园便是悟诗”的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带着孩子们看到了游园路上的绿莹莹的苍苔、园门口简陋的柴扉、园子内渴望自由的红杏……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值”,不遇中的'“遇”。
2、推敲诗意,推敲课堂。窦老师开篇第一句:诗是推敲出来的。紧接着,贾岛推敲的典故娓娓到来。整节课,学生就在窦老师的引领下反复推敲、反复体味:
推敲“怜”,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不用最初的“嫌”而用“怜”,从“怜”看出作者叶绍翁对苍苔的爱惜、怜惜;
推敲“扣”,通过比画“扣”的动作理解诗人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
又把“关不住”的“关”与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作比,突出园内红杏渴望自由的情感;这时诗歌的含义得到升华,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层;
最后推敲“满”和“一”,得出“一就是满”的结论,顺势向学生灌输“一生万物”的道家思想。
从理解古诗字词的意思到理解整首古诗的诗意,进而上升到体味古诗的内在意蕴,最后感悟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这一推敲诗意过程的同时也在推敲着课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上出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语文课。
3、诗中有情,情亦是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诗人访问友人,因主人不在,柴扉久关而进不了门。而毕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旨在赞美春天里万物旺盛生命力。而这短短一首七言诗,寥寥28个字,在窦老师的解读下却变得如此多情。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吐出灿若兰花的语言。学生说,他从“怜”字看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他又从“扣”字品出了诗人对园主人的尊敬之情,他还从“关”字感受到诗中红杏渴望自由、向往春天的力量之美,他更从“满”和“一”中领悟了“一生万物”的道家哲学及“不遇中有遇”的人生哲理,犹言更深。诗中有情,需有善解之人,窦老师就是诗情的解语者。而窦老师在解诗过程中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又怎能说这不是一首动人的诗篇呢?
诗意的课堂诗意的享受。课堂上,窦老师每一个神情都传播着情感,每一动作都散发着魅力。其声情并茂的讲解,其挥洒自如的演绎,给予听课者艺术的享受。使人不禁感慨:语文课堂原来可以如此多情,原来可以如此诗意!她以自己的“主题教学”思想把《游园不值》演绎得柔肠千转、意境迷离、哲思飞扬、风生水起。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这条小鱼在乎》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被暴风雨卷上岸来,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这样做无济于事,但仍尽自己的力量奋力拯救小鱼。在教学中,怎样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小男孩的善良、纯真的性格呢?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从阅读入手,让学生采取阅读领悟相结合的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个人情感谈体会,谈感想。这次的阅读,跟以往不同。课堂中,我只是扮演了引导的.角色,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文的读者。
阅读中,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想象,深入到小男孩所面临的环境,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交流。这样,整个阅读过程突破了习惯性的思维,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真正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善良、纯真的性格。
这节课,学生们通过阅读,能够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并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是我感到最满意的地方。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有待提高,今后,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但文章语言优美,文风淳朴。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文风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写的生活环境、劳动场景,距离我们的学生是那么遥远。他们不知道槐树是什么树,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宝粥,不知道鸡热了干吗耷拉翅膀,更未体验过槐乡孩子们那种劳动之乐。所以,读过课文之后,他们有那么多的疑问。而当时我班教室电脑正在修理,不能找相关图片资料稍为解惑。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设置要提问的问题暂置一旁,把提问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质疑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满脑袋“为什么”的郭岩松首先发问:“槐乡的孩子采了槐米上哪里换钱?”
听到问题,孩子们马上低头浏览课文,一向反应灵敏的董晓说:“我知道!卖给药店!因为书上说槐米可以入药”“还可以卖给染料店!”不等董晓说完,急性子赵小龙抢着说,显然他是得到了董晓的提示。这是别的孩子们也找到了文中的证据,纷纷附和,再问岩松是否满意这个回答,他表示很满意,于是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又借机把相关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问:“八月那么热,可是槐乡的孩子们为什么不怕热啊?”增增这个问题,包含了我设置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先问:“八月有多热?”增增说不上来,白世玉说:“八月我在家里热得光想吃冰糕!”牛乐顺说:“我在我姥姥家看见狗把舌头吐得这么长!”他边说边用手比划,这一来,孩子们都想起了暑假里自己经历的炎热,在底下说起来。于是我又问:“槐乡热成什么样?”他们一起端起书朗读起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生性活泼的刘建元还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学鸡耷拉翅膀,一会儿学小狗吐舌头。
“八月的槐乡这么热!那么孩子们怎么不怕热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问。
柏梅说:“因为他们在山上,山上有树木档阳光。
她说完,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皱眉,觉得不太合适。
张庆烨这时站起来:“我们军训时候也在阴凉地儿,可我们还喊热哪!是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赚钱好孝敬父母。”听了庆烨的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也趁机夸庆烨是个体谅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词语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满载而归”,我要求她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出来,而这段话正好是描写孩子们如何劳动的,于是大家一起朗读了这段,刚刚读完,刘嘉琦就高高举起了手:“满载而归就是槐乡的孩子们经过一天劳动,到了晚上,背着满满一筐槐米回家去。”虽说解释的繁长一点,但是这个孩子结合前文,把这个词语融合到课文中去作了解释,我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刚才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可以借鉴。”
这时李鸿菲说:“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后文,还是不明白‘月落柳梢’这个词。”大家一看,这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首词,原文是“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对啊,这是个言简义丰的词,前后文语境解释都不明显,孩子们思考起来。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释,一向爱锁眉头的张庆烨此时又发话了:“春天我们观察过柳树,柳梢长长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样低,说明很晚很晚了。”话音刚落,噼里啪啦,掌声响起。我趁机问:“刚才庆烨是联系什么理解这个词语的?”白紹磊终于发话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大家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听得出来,他们充满了对槐乡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跟着槐乡的孩子一起体验着劳动的快乐。而我,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体会着教育的幸福。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这样 "展开的。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教学时,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中的重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分层理解逐步学习,第一步给此段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二步抓重点词句,领悟道理,由于教学时我立足于综合运用小学阶段的基本功,从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 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的论文变得易学,有趣。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该提倡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之心。还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做到"善于"提问,这里最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发问,从能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设问,从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发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发问等。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还要善于点拨释疑,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通过读书,思考去探索答案,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文章。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快速奔跑,今天过去,还有明天,好像时间是永远过不完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相信同学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会有更多收获。板书课题。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
二、“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永远变成昨天,爸爸永远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从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体会“可怕”的心情,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最后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三、、“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不刻可以和时间赛跑。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此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后悔终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感悟这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接受并且适应有效性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有效性教学体系,改进和完善以往的教学方法,使有效性教学顺利开展。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现状
1.有效教学观念淡薄
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有效教学认识的不够深入,教学目的不明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教参、教学指导以及自身经验等,只有部分教师能够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因此,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形成经验化和模式化,进而使课堂教学缺少创造性。此外,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弱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不能够正确认识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重要作用,这使得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发挥自身价值,学术风气形成偏差,限制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使得专业型教师人才短缺,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方法落后
在教学方法方面,仍旧是传统教学方法占主导,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然而,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缺少深刻的教学反思
调查显示,只有部分教师会进行教学反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而总结经验和教训,如果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合理办法,就不会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有效性教学是针对无效和低效提出的策略,有效性教学是中小学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具体表现。有效性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规划,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取无限的收获,逐渐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如写作、阅读、口语交际以及语文的人文素养。例如,课外知识、语言的积累、学习方法、思维、个性、审美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人文素养。
1.不断强化有效教学理念
要想有效性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有效教学理念,现阶段,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知识,忽视能力;注重智力,忽视非智力因素;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此外,把提问环节等同启发式教学理念,使提问缺少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不能合理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观念,教师应依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例如,教育科研、专家讲座、学术报告,等等,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有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伴随科教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应具有语文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为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3.调节并且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规划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依据教学提供的主观和客观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由于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策略的挑战性。因此,教师应改进和完善以往的'教学策略,依据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观摩有效教学活动,以强化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4.不断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
现阶段,由于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因此,学校应组织学习交流会议,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反思对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和熟悉不同的反思类型,明确教学各个过程中反思的不同内容。
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发展相适应、教学策略是否有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低效或无效行为,如何采取更好的改进措施,通过反思这些方面内容,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不能只是形式,应当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每次课程结束后,依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应写出书面教学反思,学校或教研组应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以监督和管理教师把教学反思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我们能够看出,有效性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有效性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因此,现阶段,为了加快有效性教学的发展进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合作,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有效性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培养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设计教案时,自认为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应该较好。
但整堂课下来,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教学内容不深不透。虽然各个教学知识点都已讲到,但总没有深入、细致的去谈、去读、去体会。
如在教学“寻求解答”一节中,只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我”的好奇,有刨根问底、善于思考的特点。此时,我向学生提出:“作者问了几个问题?”有的.同学说“四个”,有的说“五个”。李步庚同学还把课文中未出现、隐藏在文中的问题(晚上我为什么会做飞行的梦啊?)问了出来,而此时,我并没有趁势表扬鼓励,说明我平时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作出适时地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几个问题”时,我虽然出现了“追问”一词,也作了讲解,但没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我强烈的求知欲。结果在讲完发现过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整体角度看,一是教学内容重复,二是理解进教材意图的偏离,没有在特定情境中达到文意兼得的目的。
由这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价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就像本节课,我的“题眼”并不明确,错以“发现的过程”为“题眼”,其实应该围绕发现的过程体会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的特点,才是本文真正的“题眼”。一切教学应该为它服务,向它靠拢,而我却用过多的时间去泛泛理解发现过程,导致上完课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学机智的不足,今后要努力提高。要注意倾听,重视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及时捕捉,适时鼓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才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达到深刻理解、体会的效果。
第三,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朗读,要做到说读结合。而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有时自己在课堂上讲得多,问题重复或过碎,过多占用了学生朗读体会的时间;而有时的朗读并没有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的去读,而是为了读而读,效果不好。
以上的反思与感悟又一次让我深深地触动,自己的教学水平将如何提高?只有不断反思、总结、钻研,在实践中才能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青松》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我也很担忧,今天的习惯课堂都是我行我素,东张西望,一直在做小动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春天的雨点》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达丽玛在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放学后,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认真地为她补课,并冒雨送她回家。达丽玛感受到老师的爱,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第二天早晨为老师送去了雨伞。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从课上讲到课下,从第一天写到第二天;地点也从教室转到办公室,再到回家途中,最后结束在乌罕娜家门口。
语文课标中强调阅读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在教学时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学时,没有硬“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春天的雨点”所蕴含的多层含义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直接的告诉孩子们,而是通过朗读课文中的语段,画出文中的重点词汇,通过讨论、想象来感受里面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比如:学习老师送孩子回家,抓“解”“搂”“送”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请同学们用心去想象老师将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裹在袍中,在春雨中相依而行的场景,体会达丽玛感受到的温度和此时她激动的心情,进而感受老师的关爱。在抓住“搂”这个动词体会的时候,我更是联系了前面一个单元刚学过的《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进行教学,文中“奶奶把东东一把揽在怀里,紧紧地搂着她说”;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很快的理解,奶奶把东东搂在怀里表达的是奶奶对东东的疼爱,乌罕娜老师把达丽玛搂在怀里也是一种爱,而且这种爱是对一个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的,从而更进一步的体会乌罕娜老师的爱。能够及时的.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诶,这也是这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师对学生的无私而深厚的爱心以及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后反思较为不足的还有:课文的插图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也是开学到现在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个问题,没有充分利用资源,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插图,来回忆一下这21岁的乌罕娜老师和10的达丽玛之间这发生在春天的“温暖人心”的故事,若能在课末让孩子们看着插图再来回忆、复述一下课文内容的话,效果可能会不错。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期中考试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在课堂上,我会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比喻来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探究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要注意课堂管理,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在课堂中,我会着重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在学习中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保证课堂的秩序和安静。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相信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6-11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8-06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8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8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反思06-13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2
小学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