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经典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反思1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之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体育教学反思四
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
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课堂教学反思2
真分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涉及到的都是真分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本课时,应该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真分数的内在含义和真分数为什么小于1,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汇报并在练习本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同时以这个分数为例,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学习提供了较好的铺垫。引入新课后,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叠后,涂出了自己熟悉的分数,并初步感知这些分数如果没有将所有的份数都涂满,这些分数就小于这个整体“1”,也就是小于1。通过直观操作和演示,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真分数小于1”这个教学难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就算是实现了我们制定的三维目标。每一堂课都应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体会到知识的形成。
课堂教学反思3
有一点我特别欣赏,就是学生真正动起来了,真正是学生自己在读书,在思考
比如有个学生提出“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很有水平,因为有些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都没有想到。尽管没有看出教师的刻意引导,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平时课堂上教师的熏染,没有教师的高质量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金字塔的塔尖必定有塔座支撑。
整堂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实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这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极致。看起来,李老师已经率先实践着新课标的思想与理念,我们也的确获益匪浅。
课堂教学反思4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本课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举出身边的平移的例子,以及让学生向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平移的活动来亲身体验平移。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一步体验平移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判断物体的平移时,我从生活入手,呈现出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教室门的开与关、电风扇的转动、拉抽屉、闹钟指针的运动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更加浓厚。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课堂教学反思5
广播体操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我想在体育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一、必须运用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应当对广播操应具有较强的动作示范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素养。由此,教师课前要充分熟悉新广播操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先做完整示范,使学生对新操有所认识,形成完整生动的动作表象。
二、教学中体现广播体操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动作能力。
广播体操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动作方位感、节奏感、音乐美感、动作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进了许多健美操动作。
三、运用多种教学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广播操,最好采用模仿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模仿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节奏,开始可以用慢节奏的口令进行练习,在熟练了以后再按原节奏做动作,示范动作时既要做背面示范和侧面示范,又要做镜面示范。示范的位置要恰当,方向要准确。分解教学包括动作的分解和动作速度的分解,如先学下肢的动作和步法,再学上肢的动作,或先学上肢的动作,再学下肢的动作和步法。然后再配合进行练习。广播操动作并不复杂,但连接紧、速度快,初学者应在不破坏动作完整的.情况下,将一拍动作分解成为两拍完成,两拍完成的动作分解成为四拍完成。每节操可分解成几个八拍,一个个地去学,每次都运用滚“雪球”地方法,先复习旧内容再学习新内容,最后再全部完整进行练习。
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每次课的结束前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动作完成得好,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经常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广播操教学中,教师及时用简练语言代替口令和信号进行指导, 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更快地掌握动作。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有效。
课堂教学反思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够再次登上三尺讲台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倍感荣幸。只可惜自己见识短浅,没有太多见解,希望大家能包容我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我的课堂教学特色。其实我的课很平常,谈不上什么特色。因为我始终相信平平常常才是真这句话。有的课堂看似平淡无奇,细细体会,却会让人回味无穷。有时花样再多,对学生百无一用。那也是纸上谈兵。因此我的课堂追求的是实实在在,只要学生乐学,能听得懂,就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因此,我只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来与大家交流吧!
人们常说,做老师难,做一个好老师更难。果真如此,就这一个好字,却让我们做起来那么不容易。教师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师生之见心灵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需要付出真心,用心去教他们,用心去对待他们。
一、用心去教他们
1用心去对待学生:爱是相互的。你喜欢学生,学生也会喜欢你。你把他们当成朋友他们更会把你当成朋友。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单纯,他们愿意将自己心中的秘密向别人倾诉。时间长了,有什么话,他们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你,就这样,我愿意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但喜欢学生并不是一味的放纵他们。对于老师说的话,学生必须去作到,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开学之初,班里就有学生不完成作业。因为刚分班,可能有的学生心存侥幸心理。以为不交作业老师查不出来可以蒙混过关。但我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每次作业我都数一下够不够40本,谁不交放学留下写。有的同学以忘了带为借口,但是同样告诉他们没带等于没写,放学照样留下,就这样上星期没有一个不交作业的。教学中,我对于自己说过的话也尽量说到做到,做一个学生值得信赖的老师,有句话说的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开端,更多的精力还是应当用在课堂上。
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精心研究教材,尽量把每个环节安排地更加合理一些,时间一长,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上课前,我会把这节课的大体内容写在一张纸上或本子上,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这样我会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时候因为忘记哪个环节而慌了神。有时教参上一些优美的句子,我也会提前抄写下来,到时候读给学生听。教师不是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吗?有时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不能临场发挥。但照本宣科总可以吧。
在我平静、淡定的外表下,我的心依然是滚烫的。对完美课堂的追求依然是那样的执著,但是心态更加平和,更加持久,更加自信坦白。在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和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倾听,不光老师讲课要专心听,同学发言的时候也要安心听。不肯听别人说话的人,老师是不会让他发言的,凭什么你不听我的却让我听你的。在学习课文时,逐步让学生建立听的意识,渐渐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老师倾听更值得关注,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听其他学生阅读。为检查学生听的效果如何教师从阅读材料抽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更多时候,不需要我们有意的去培养,我们自己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事实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好象一架没有翅膀的纸飞机,飞不高,更飞不远。学生的心是块空地种下什么长什么,而我们则是他们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学生心灵的成长,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因为读书能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在我教一年级时发觉班里的同学倾听和阅读的习惯非常好,他们喜欢听老师给他们讲故事。上课时,他们会主动制止别人别说话了,老师要讲故事了,他们都认真的听,我也很投入的读。但二年级一分班,总觉的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老师有得重新了解陌生的学生,从头开始培养,大大的浪费了时间,所以我建议一、二年级的学生少分班,因为他是有层次性的,一年级时学生达到什么水平,到了二年级老师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一分班把我的教学计划全打乱了。让我摸不清头绪不知该从那里入手。原来上课,我只说一遍学生就能听明白,但现在有时候我说两三遍有的学生还听不清楚,真怀念我原来的学生呀!
对于教师,班级是一个整体,好中差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对于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课下就要为他加餐。尽量后者居上。课下辅导是每个老师都很头疼的事。有时,我也想放弃他们。但每当看到他们那天真无邪的眼睛时,我的心就软了下来。没办法,只得硬者头皮帮他们。是啊教学当中人们一直提倡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个别学生,我们就要个别对待。孙天祺和邱照鑫是我们班活泼可爱的两个男孩,他们两个很聪明,每天学习的内容不用学他们就已经会了所以我感觉他们每天和其他同学呆在教师里简直就是委屈了他们,总感觉他们应该在另一个空间里发展自己,有时候看着他们无奈的听老师讲他们已经学会的内容,我也感觉无能为力,不知道应该从那方面入手教育他们。但我发现他们两个一个爱讲笑话,一个爱出脑筋急转弯,我想在这方面可以为他们开辟遗篇天地。在每次课前几分钟给他们俩,让他们班里烘托热闹的气氛。在这方面,不知道其他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帮助我请大家指点迷津。
二、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向上的动力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上学期小学部举行的.讲课比赛。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种团队精神较量。不知其他组如何,我想我们一年级组的语文、数学老师各个都是最棒的。赛前三个人一起讨论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都在为彼此出谋划策,畅所欲言。那种场面让人看了会被他们的上进心折服。记得我讲课的前一天,在多媒体用一班的学生讲了一遍,通过试讲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存在这么多问题,原来的胸有成竹顿时变成了空空如也,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课下,朱老师和张老师毫无保留的把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给我提了出来。通过他们的建议,让我有所改变,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两位。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有你们,让我有了前进的力量。真诚的向你们说声谢谢。还记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一年级组排练了男生舞蹈《我真棒》这个舞蹈最终取得表演权,真的来之不易,这是我门一年级组全体老师的心血,从排练到服装到刀具都是几个老师的杰作连服装、设计、道具、制作都是董燕老师他们动脑筋想出来的。通过种种事情,我感觉到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伟大含义。就像歌中的那样: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上路,号子一喊浪靠边。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相信自己,eveny one is no。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虽然我说的这些只是井底之蛙之见,还望大家通过你的慧眼,借我一片海阔天空。谢谢大家。
课堂教学反思7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课堂教学反思8
“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依据课标、依据教材、依据学生实际。”这些,似乎我们都早已了然于胸。但,真的谙熟此道吗?也不尽然,或者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首先,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公开课,还是我们自己的常态课教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总是喜欢将“教学任务的精彩完成”放在首位的精美的课件、流畅的教学环节、独特的教学视角等等。其次,就是如何将“自己毕生所学展现出来”,达到令人震撼的视觉和思想冲击。最后,似乎我们才会从学生的原知点、兴趣点出发,去考虑怎样的教学适合学生。至此,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学习、思考、认知,乃至成长规律究竟是什么?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一、汉字认知方面:
一般来说,我们对学生汉字认知的关注,往往集中在学生学生是否会认、是否会写,是否会用这几个方面,而很少有人去设法了解孩子“汉字认知的内在发展规律”。那么,如果失去了这一规律的支撑,学生的会认、会写、会用真的能达到吗?一切似乎都在教师“想当然”之下进行。
其实,孩子认知汉字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
第一阶段:混沌阶段
在学生识字的初级阶段,教师引领孩子们关注字形——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来识记汉字,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年龄特点,但结果却不够牢靠。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阅读积累相对较弱,加之学生关注字形较多,以至于学生对汉字认知呈现出“混沌状态”。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引领孩子不断拆分汉字,结合笔画、笔顺的教学,让汉字认知呈现梯度发展。如此,孩子们对汉字的认知逐渐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清晰阶段
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进程!
这一过程,将结合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两个方面来展开教学。同时,将汉字认知置于“阅读理解”的大背景下,引领学生经历“再认——再现”的提高过程:
再认:简单来说,“再认”就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当再次见到学过的汉字,是可以认识的。
再现:当学生听到汉字,立即能在头脑中再现汉字的`形象,我们称之为“再现”。这是学生识字能力提高的表现,是学生运用汉字的基础。
这一过程的识字,将与阅读理解融合在一起,并行交替。而部件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的运用,也将对孩子的识字能力形成起到促进作用,让识字为阅读与习作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模糊阶段
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注意的中心只有一个——所谓的“一心二用”,也只是建立在“熟而生巧”基础上的“下意识”而已!
而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经历了“混沌阶段”和“清晰阶段”之后,需要这样的“潜意识”和“自动化”——也就是“一瞄就认识了”这种“一见即识”的状态。
至此,学生的识字能力基本形成。而这样的过程,大多应在小学高段之前形成。
二、阅读理解方面
识字,是为了阅读,是为了习作,是为了表达!而学生的阅读,我们也需要了解其内在规律,结合规律进行阅读教学。
一般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将经历“指读——点读——口读——默读——浏览”几个阶段:
指读,关注到的是汉字的字形。
点读,是指读的更高形式,可以定位,关注到汉字的字形和意义。
口读,出声音地读,读给自己听,矫正自己出现的错误。
默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手段。学生在清晰掌握汉字之后,以默读的形式,来重点关注文本内容的理解。
浏览,是在学生识字能力达到“自动化”程度之时,进行的一种快速阅读的形式。其目的是搜索,是获取信息,概括文意等。
如此,学生从关注字形——关注字义——关注内容——关注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发展,在提高,在逐渐形成。
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发展规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关注,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预设,实现课标、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真正融合,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
课堂教学反思9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反思10
近日,有幸和工大附中的周老师一起同上《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异构课。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想法。
一、选课题因为最近正好听了优秀老师准备的公开课,于是考虑,如果是我,我将如何处理这节课。正好本区安排研讨课,对同课异构进行研讨,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该内容的教学,于是选了该课题
二、确定教学目标定下课题后,我首先仔细研究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然后阅读教材,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确定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
三、查资料在确定目标后,我查阅各种资料,包括配套的纸质和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反复研究多套他人和本人以前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思路。
四、撰写教学设计
在学情分析这一块,我重视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强调“科学源于生活”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强调思想情感教育在生物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准备这一环节上,因为是给外校学生上课,对学生课前准备的布置是由其课任老师提出,我主要进行的是老师准备的这一块。
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无数次的设想和修改。因为考虑到在外校上课,所以,我将课堂学生实验实施的环节省略,留给学生课后由其课任老师指导执行,把第二课时的内容提到本课时上,所以容量较大。但考虑的学生思维已经启动,所以就一气呵成,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列举完,课时紧张在所难免。
关于教学流程部分。
首先是导入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在进行语言描述情境后直接导入。同时也考虑到后面的视频和画面较多,所以导入简单化处理。而动物行为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动物状态的变化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用画面展示,罗列了多种动物的行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第二,这节课的重点是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部分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存、繁殖,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而出现各种行为,因此,按照教材处理,先探究身边的小生命蚂蚁的最常见的觅食活动开始。但由于重点是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因此我只是根据课件上设置的蚂蚁搬食物的情境指导学生试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然后播放事先录好的学生实验活动片,引导学生得出:饥饿的蚂蚁有觅食行为;播放图片归纳觅食行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动物常见的觅食行为。
在学生列举动物的各种觅食行为后,说明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不仅要觅食,还要有很多类型的行为来应对环境。通过设问:你们还知道动物有哪些常见的行为类型?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P61的表格中,然后请个别组列举。在学生列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出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界定各种动物行为的名称及概念。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展示课件上的画面,指导学生判断画面上动物正在进行的行为类型,检查教学效果;布置学生思考动物的这些常见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研讨交流并完善方案,注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列举动物行为之前,播放图片归纳觅食行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动物常见的觅食行为。从而激起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帮助他们明白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源自课堂和课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达到“学习即生活”“生活亦学习”的境界。
在学生列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出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界定各种动物行为的名称及概念,培养他们提炼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动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识强化;在列举节律行为时,老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律”的灌输,指导学生特别要在青春发育期遵循自身的节律性,白天努力、少做“夜猫子”,以保证健康成长(由于内容很多,也就不在“生物钟”知识点上纠缠,只是点到即止);在归纳社群行为特点时,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的职责,因此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重视课件设计。课件是很好地教学工具,它不仅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也能因为精彩的画面和实际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知识,展示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的活动等。但如果运用不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负面影响。因此,课件的设计,我也非常重视。既要画面引人,又要能恰当地表达教学意图还要把教学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因此,我首先构思好版块,然后上网搜集资料,从众多的资料中筛选最合适的;搜寻配套视频,用数码相机拍摄编辑找不到的现成资料。就是画面的是否形象,我要动了很多脑筋、搜了很多图片,才得到这些可能既是学生喜欢的、又不引起学生太多遐想的画面。
课后反思
尽管课前备课反思很多,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还是有犹豫的地方。
一、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如何导入“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部分的教学,总觉得有不妥之处。课件设计的是“蚂蚁拖食进入蚁洞”,老师设问“这是蚂蚁的什么行为?”“觅食行为。”“蚂蚁有觅食行为吗?”,这种设计是为了避免课堂学生的猜测过多、老师解答过程过长,从而避免课堂时间过长、冲淡主题。但这样设问,我总是觉得好像和教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不一致。课后细细想想,觉得教材设计者的意图可能是通过探究蚂蚁喜欢取食哪种食物,得出蚂蚁有觅食行为这个结论的。其实,在探究出蚂蚁爱吃哪种食物的过程中,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推论出“蚂蚁有寻找爱吃的食物的行为,这种寻找爱吃食物的行为就是一种觅食行为”而导出重点部分的教学。还有当时觉得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所以想换种导入方法,就是将蚂蚁聚集在米饭粒周围的画面换下蚂蚁搬菜粉蝶的视频,这样就可以直接探究饥饿的蚂蚁聚集在米饭粒周围是否是觅食行为,从而导入“在复杂的环境中,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顺利进行列举多种行为类型重点教学了。这样既可以避免生硬的转问“蚂蚁有觅食行为吗”这个问题,还可以节约时间进行重点部分的学习。也不知为什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时,怎么也走不出思维怪圈,终究是按照一开始的设计思路教学了,真是件莫名其妙的事。可能当时觉得这种教学思路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吧,但现在细想起来,终究觉得有不妥之处。
二、列举动物行为类型部分的教学列举动物行为类型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这部分的教学,课前有两种思路,一是老师先列举一种类型的动物行为多种表现,然后归纳出该动物行为的概念,再请同学们拓展举例;二是按照教材大致安排,先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有觅食行为、图片展示多种动物的不同觅食行为、概括出觅食行为的概念、请同学们列举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的觅食行为,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常见的动物的其他行为、说出判断行为类型的依据、老师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及评价、其他小组再举例补充。考虑到给学生充分参与并多思维,所以选择了第二种教学思路。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给予恰当地指导。但遗憾的是,教学中课堂时间太紧,又因为是借班上课、不能将设计的内容留待下一节课进行。因此,在课堂上,只是请一小组就某一动物行为类型如防御行为等列举了两例、在诱导他们说出规类的依据后,就没让该组继续说完他们交流的结果,而是把机会给予了其他小组继续说其他某一动物行为的类型的例子了。虽然,在后面的“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例子吗?”补充回答中可以弥补部分遗憾,但还是不能让全班各组都有发言的机会,就是发言的小组,也不能将本组的交流结果全部呈现,可能影响了部分同学积极交流的情绪。课堂结束时,如果让学生们把交流的结果交给他们自己的老师评价可能会有所弥补,但当时却没有考虑完善,这就让我对这节课的处理,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三、课堂教学中,语速有时过快。教学内容熟悉程度不够,语速过快,就凸显了课堂思维的停顿,使语言表达表现出不够流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语速的调节上,我要注意加强调节。
四、准备不够细致由于是借班教学,教学设备可能不一致。我虽想到可以早点到达现场进行调试,但是没想到现场已经有人在上课,因此无法进行。结果,上课时,果然该班的设备和我们准备的不完全相同,操作上出现误差、配合教学的视频画面调动困难,影响教学思路和效果。这是我过度自信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造成的失误,其实我是可以前一天或者更早一点趁别人未上课时就到达教学现场进行调试的。所以无论如何,要保证一堂课的高效率,哪怕是一个微细方面都要考虑周全。
课堂教学反思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地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坐在这里,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鞭策和肯定。此刻,让我作为指导老师的代表发言,深感惶恐,下面我就从自身的经历与各位年轻老师谈谈如何提高专业成长吧!
在那些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遇到了那么多的好师傅,好同事,季校长的耐心细致,李海燕老师的严谨认真,陆善岩老师的潜心科研,冒金彬老师的专业引领,他们,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为此,我一直心怀感激,努力地工作。
当一名优秀的园丁,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生命自觉,我有几点体会想和各位年轻老师共勉:
1、虚心学习,提高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的指导老师并不只有一个,其实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指导老师,尤其是那些与你搭班的或者和你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他们中有些教学经验丰富,有些教科研工作突出,有些班主任工作出色,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你学习的榜样。其次是向书本学习,可以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也可以选择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某一位或几位教育家的著作系统阅读,重点研究。
2、抓住课堂主阵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平时要精心准备,尽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没有遗憾,上好每一节课,讲评好每一份练习,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为自己不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一步一个脚印,下一些滴水穿石的功夫,苦练内功,彰显个性,才能缩短成长周期,站稳讲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
3、抓住机遇,勤奋出才能。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学校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勇敢的参与,让机会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作为新教师要学会写一些切口小而有实用价值的文章,积极参加各类论文评选活动,向各类杂志投稿,以积淀更多的教学智慧。无论是不是语文老师,都不妨碍我们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可以是一次联想,一回感动、一个念头,甚至可以是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句好句子,都可以用随感的方式记下来,只要你肯去做,就会有收获。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博客、微博甚至个人空间等都可以随时记载,写下每天的点滴感受,不是为了出书成名,而是为了给每一届学生都留下青春的影子,给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成长的印记。
4、教学相长,切磋提升。指导老师们有的是经验,有的是阅历,有的是整合;而我们的年轻教师们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朝气,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勇气。在教学活动中,徒弟既要向指导老师学习,更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加强研讨,增进交流,促进师徒共同提高。有句话说得更好:“能者为师”。因此,请你们相信师徒之间的交流永远是平等的、互助的,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思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愿师徒结对的每个日子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我们互帮互助的桥梁。
年轻是一种机会,年轻也是一种压力;年轻是一种财富,年轻也是一种责任。让我们为了实现成为一名优秀园丁这一梦想不懈努力,衷心祝愿所有的年轻教师们:青出于蓝,胜于蓝!
谢谢大家!
课堂教学反思12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
尽管教完了《月亮湾》这篇美丽的文章,但是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这节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月亮湾的美丽,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尽管课上我用上了煽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并配以黑板画,教得很投入,总试图让学生也有美的感受。他们似乎仍无法真实地去感受,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
课后,我回顾当时的教学环节,思路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也许那是因为我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绿油油的农田、月牙一样的小河……这些在平常生活中还不是能经常看见的,毕竟这帮孩子都不是生活在农村,如此美的事物不曾让他们心动;假如学生天天看着,没有老师适当的指引,指引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仍是无动于衷的。书本中的文字于生活,或许在没有多媒体的帮助时,带着孩子去野外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美,教会他们留意身边的美,那么教起类似文章来,就不会觉得那绘声绘色的朗读有点假。
课堂教学反思13
这学期来,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课,我作为响应“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也有很多感悟和体会,我们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苦恼,反思自己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风和不和实际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课堂肯定是一句空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对于“高效课堂”,从语文教学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了高效课堂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课堂我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听课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
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2、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做好学生的当堂测评
当堂测评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课堂预习、展示效果的好坏,是教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测评训练,探索测评训练的方法,发挥测评训练的作用。
高效课堂中搞好测评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评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灵活。
测评题要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制定,不要漫无边际地加大难度。测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检验学生的达标方式。可以让学生作题,可以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进行活动。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注意学以致用这个原则。学生的应用程度的高低体现出我们这节课生成性的高低,而通过测评能给学生的反思提供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
2、测评要注重时效,适当拓展。
课堂学习的测评要注重时效,我认为,对于学生认知知识的检测,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及时地、适时地进行检测。每节课最后的测评训练评必须当堂完成,不要拖到课外或是下一次课进行。因此教师要每节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测评练习时间,并要及时反馈测评训练情况,掌握学情,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测评的内容要做好适当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学生每个人的能力不等,发展不同,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一个视角,让他们去了解与之有关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做一些难度较深的题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内容我们教师要把握住难度,对学生分层要求,不能一把抓。至于拓展什么,延伸什么,应该尽量和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
有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适合这样的融式课堂;导学案的编写该如何更精准,更方便操作;课堂上的小组汇报导致朗朗读书声少了,怎么办?怎样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实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一定立足本职,努力学习,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课堂教学反思14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呢?我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找到“反思点”。
反思之一: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反思之三: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追问,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觉体验和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而逐步展开,具体如下:
一、在本节课的设计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月相的成因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根本无法体验到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运行模式,无法想象、也没有能力想象地球、太阳、月球是如何运行的。所以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是本节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的关于月相形成的模拟实验,即以一半涂黑一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观察的同学是站在地球上的人,通过观察涂白部分在视野中的变化来体会月相的变化过程,并及时的加以记录,通过亲眼所见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相比较和思考。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学生不仅可以人人参与而且容易接受。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从模拟转化为实际,使本节的教学难点轻松化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能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实验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本节的核心问题是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设计了用黑白各半的排球和乒乓球来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从模拟转化为实际,从而很好得获取新知;在效益方面,通过做过于月相规律的总结性演示,使学生对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亲眼目睹解决了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行过程,自然明白了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借助多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图、文、声、画等形式,来提供信息、设置情景,使课堂变得生动与直观,从而激发求知的主动性,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如: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播放,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反思08-24
课堂教学反思07-04
[精华]课堂教学反思07-09
(热门)课堂教学反思07-09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5-21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7-18
课堂教学反思(荐)07-09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8-28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06-26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