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1 08:59: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9加几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我们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主题图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完成教学。设计个四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与10有连续的数学知识和数数大比拼来唤起“凑十法”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原本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1、交流,得出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9加4等于13,13是怎么算出来的,算数可是要讲道理的,让学生在摆小棒,移动小棒中感悟9需要几凑成10,9和1凑成10,4可以分成1和3,先算9加1等于10,10再,3等于13.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过程,并且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出来。可在原生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并没有设计的那么完美,首先在学生掌握数学信息和问题后没有马上出现算式,而在出示算式后过于着急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算9+4=13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过程,让一个人代替了全部人的想法,如果这里能放慢脚步让学生把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分享给同桌或其他人,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说自己摆的思维过程,更能达到探究9+4=?的效果。在理顺算理之后让学生多说算理的过程,这样也就能更好的掌握9+几的算理了。

  第三环节:利用教材练习9+2= 9+5= 9+7=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去发现分成1和几的的重要性,1就是为了与9凑成10而更方便计算的。

  第四个环节;游戏。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用数字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说出卡片上正确得数的形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的小窍门。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而这少的1去哪了,给了9凑成10了。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说的过多,没有真正把这9加几的小窍门种在学生的心里去。第二个游戏:谁是神算手是对前计算小窍门的巩固,提升学生在计算中的数感。

  整堂课下来,收获颇多。数学教学是思维获得与提升的一门学科,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还有很多需要潜心去研究。

9加几教学反思2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凑十法”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学习都将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怎样才能“观念新,思维活,基础实”,将设计思路转换成课堂实践后,我的感悟是:

  1、围绕“凑十法”精心组织材料。从创设情境小猴子送信,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的简便快捷为后面发现“凑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学生自由摆小棒,理解“凑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对9加几的整理比较,进一步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结尾“质疑”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

  2、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本课中“凑十法”探索,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感知发现——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自主探索的开始。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知识。这节课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9加几教学反思5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6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9加几教学反思7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利用“运动场上”为情境来呈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一个数分成1和几作为练习,既复习旧知,又为凑十法起了铺垫作用。

  “凑十法”虽然本节课第一次接触,但通过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算法,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懂得这种方法,在解决9加几的问题时已经会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对于这些已经会的'孩子,这节课我重点让他们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对于不会的孩子不但要理解算理,还要使他们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同时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最后总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凑十法”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强化计算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从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我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比较、体验和感悟。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不但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表述算理、深化新知。最后让学生自己有顺序地归纳整理9加几的算式,找出算式之间的联系,分析9加的数与得数个位上的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感悟9加几的和的规律及算式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计算结果的记忆,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中的1和9凑成10,和的个位上少1的道理,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虽然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但我感到在实际操作中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还应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达到能正真理解算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真正懂得其道理。

9加几教学反思9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进行的教学,尤其原来学生对学习的凑十歌,记忆比较深刻,再结合摆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几的算理。

  一、情境引入,结合情境进行思考。

  教材一开始的运动会的场景,为孩子学习9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1通过数酸奶的盒数,箱子里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几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来几种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汇报,赵思齐就是用“点数”办法,从1数到了13。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数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时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导,既然知道箱子里有9盒了,我们可不可以不用再数一遍了,然后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往后数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数的更快了吗?孩子们都明白了。然后老师板书:“接着数:10、11、12、13。”然后问孩子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想的.“凑十法”,结合情境图,孩子很直观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然后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觉得情境图帮了很大的忙。

  二、摆一摆、圈一圈来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

  9加几的算法即“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棒,一部分摆成9根,一部分摆成4根,让孩子通过移1根小棒给9根凑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于13,体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然后又通过课后做一做,让孩子用圈一圈的办法,9加1凑成10个圈到一起,看看剩几个,就是十几,进一步领会算理。

  总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同时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学习气氛很重要。只有对课堂、学习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9加几这节课我先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练习10加几的练习,以此为9加几的凑十法的思维方式做好铺垫。

  2、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面试活动的经历导入9加几的算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

  3、本节课的重点是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何计算

  9+6?(可以利用学具小棒)在这一环节中我缺少让小组内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学生1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总共15个;学生2的方法是将6分成1和5,1和9组成10,10加5就是15;我紧紧的抓住第2种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知“凑十法”。然后摆小棒让学生感知凑十法的过程。最后重点是注重学生会用语言表达9加6的计算过程,反复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9加6的计算过程。通过说一说便于学生理解凑十法。最后比较9+6与6+9,要求学生先从算式和得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深化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然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为的是让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分成的格式。

  4、通过9+6的算理之后我导入计算9加几的儿歌(见到9,就想1,9和1组成10,10加几就是十几),这是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一:每个算理都应经过大量实例之后总结得出,而我仅仅通过9+6的算理就总结出9加几的算理。

  5、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这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我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设计了3关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图形到数,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应用。本环节中我的不足是:9+4的算式出现了两次,有些啰嗦,应该让学生体会9加几的各个算式的思维过程。另外对于第3关中进行比较9加几算式。通过比较发现9加几算式中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少的1给了9,凑成10.在第3关中我引导不够透彻,从而学生没有准确的表达出。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设计开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求“9+4”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微视频总结出“9+4”的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微视频通过对凑十法的细致讲解突出了“凑十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这一难点的理解;最后在总结凑十方法后设计了四个趣味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参观运动会入手,设计找密码的拿入场券的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复习分合,为“凑十”做铺垫;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根据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学具自主探求解决“9+4”的计算方法,学生先上台汇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汇报基础上,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找出最优的方法,由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己去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求之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应用于本课时的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本课时的重点“9加几”的三个计算方法,突出讲解“凑十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观看微视频后设计凑十法解决“9+5”和“9+7”男女生比赛的环节,对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做一个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多说多练,清晰凑十的思路。

  在学生对“凑十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和“碰碰车”四个强化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了“凑十法”。

  本课时后续练习反馈出学生们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视频,理解“凑十法”。

  本课时在最初教学设计基础上,数学组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对于细节的地方做了细化处理,同时要求对每个环节的落实有所反馈,使设计的环节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微视频设计之出是放在课前,但是结合本课时的具体内容以及微视频内容,通过和数学组老师交流,感觉开始就直接教授重点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如主动探求更加深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将微视频作为一个总结的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是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的最开始,我从两部分给学生进行了复习:

  ①2-9的分与合

  ②连加运算,如9+1+2=12,9+1+7=17,9+1+3=13,明确计算的顺序,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知道“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复习之后,出示例一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列出算式9+4。接着分组讨论9+4的算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比较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算法,整理出凑十法的思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时注重层次性,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思维的高度不断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奥妙,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纵观整节课,一开始学生对凑十法的思路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凑十法的过程,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凑十法,并学会用凑十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另外在凑十法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可以尝试通过多问,直到把学生都问会。比如,在讲解9+4的算法时,可以问:

  ①4为何要分成1和3,因为9比10少1。1和9凑成10

  ②最后为何变成了10+3?因为4去掉1变成3,10+3=13。

  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可以根据练习的层次性,重新安排做题的顺序。想想做做第1题,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可以把这题提上来,放在例题之后,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第5题,独立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找规律,弄清楚少的1去哪了。

《9加几教学反思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9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加几教学反思04-09

9加几教学反思10-21

《9加几》教学反思05-15

数学9加几教学的反思05-23

《9加几》教学反思[实用]06-10

《9加几》教学反思(必备)05-26

9加几教学反思[推荐]07-09

《9加几》教学反思【必备】07-16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7-16

9加几的教学设计03-05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9加几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我们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主题图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完成教学。设计个四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与10有连续的数学知识和数数大比拼来唤起“凑十法”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原本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1、交流,得出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9加4等于13,13是怎么算出来的,算数可是要讲道理的,让学生在摆小棒,移动小棒中感悟9需要几凑成10,9和1凑成10,4可以分成1和3,先算9加1等于10,10再,3等于13.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过程,并且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出来。可在原生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并没有设计的那么完美,首先在学生掌握数学信息和问题后没有马上出现算式,而在出示算式后过于着急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算9+4=13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过程,让一个人代替了全部人的想法,如果这里能放慢脚步让学生把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分享给同桌或其他人,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说自己摆的思维过程,更能达到探究9+4=?的效果。在理顺算理之后让学生多说算理的过程,这样也就能更好的掌握9+几的算理了。

  第三环节:利用教材练习9+2= 9+5= 9+7=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去发现分成1和几的的重要性,1就是为了与9凑成10而更方便计算的。

  第四个环节;游戏。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用数字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说出卡片上正确得数的形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的小窍门。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而这少的1去哪了,给了9凑成10了。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说的过多,没有真正把这9加几的小窍门种在学生的心里去。第二个游戏:谁是神算手是对前计算小窍门的巩固,提升学生在计算中的数感。

  整堂课下来,收获颇多。数学教学是思维获得与提升的一门学科,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还有很多需要潜心去研究。

9加几教学反思2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凑十法”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学习都将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怎样才能“观念新,思维活,基础实”,将设计思路转换成课堂实践后,我的感悟是:

  1、围绕“凑十法”精心组织材料。从创设情境小猴子送信,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的简便快捷为后面发现“凑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学生自由摆小棒,理解“凑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对9加几的整理比较,进一步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结尾“质疑”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

  2、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本课中“凑十法”探索,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感知发现——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自主探索的开始。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知识。这节课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9加几教学反思5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6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9加几教学反思7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利用“运动场上”为情境来呈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一个数分成1和几作为练习,既复习旧知,又为凑十法起了铺垫作用。

  “凑十法”虽然本节课第一次接触,但通过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算法,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懂得这种方法,在解决9加几的问题时已经会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对于这些已经会的'孩子,这节课我重点让他们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对于不会的孩子不但要理解算理,还要使他们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同时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最后总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凑十法”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强化计算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从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我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比较、体验和感悟。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不但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表述算理、深化新知。最后让学生自己有顺序地归纳整理9加几的算式,找出算式之间的联系,分析9加的数与得数个位上的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感悟9加几的和的规律及算式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计算结果的记忆,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中的1和9凑成10,和的个位上少1的道理,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虽然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但我感到在实际操作中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还应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达到能正真理解算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真正懂得其道理。

9加几教学反思9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进行的教学,尤其原来学生对学习的凑十歌,记忆比较深刻,再结合摆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几的算理。

  一、情境引入,结合情境进行思考。

  教材一开始的运动会的场景,为孩子学习9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1通过数酸奶的盒数,箱子里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几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来几种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汇报,赵思齐就是用“点数”办法,从1数到了13。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数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时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导,既然知道箱子里有9盒了,我们可不可以不用再数一遍了,然后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往后数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数的更快了吗?孩子们都明白了。然后老师板书:“接着数:10、11、12、13。”然后问孩子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想的.“凑十法”,结合情境图,孩子很直观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然后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觉得情境图帮了很大的忙。

  二、摆一摆、圈一圈来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

  9加几的算法即“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棒,一部分摆成9根,一部分摆成4根,让孩子通过移1根小棒给9根凑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于13,体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然后又通过课后做一做,让孩子用圈一圈的办法,9加1凑成10个圈到一起,看看剩几个,就是十几,进一步领会算理。

  总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同时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学习气氛很重要。只有对课堂、学习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9加几这节课我先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练习10加几的练习,以此为9加几的凑十法的思维方式做好铺垫。

  2、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面试活动的经历导入9加几的算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

  3、本节课的重点是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何计算

  9+6?(可以利用学具小棒)在这一环节中我缺少让小组内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学生1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总共15个;学生2的方法是将6分成1和5,1和9组成10,10加5就是15;我紧紧的抓住第2种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知“凑十法”。然后摆小棒让学生感知凑十法的过程。最后重点是注重学生会用语言表达9加6的计算过程,反复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9加6的计算过程。通过说一说便于学生理解凑十法。最后比较9+6与6+9,要求学生先从算式和得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深化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然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为的是让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分成的格式。

  4、通过9+6的算理之后我导入计算9加几的儿歌(见到9,就想1,9和1组成10,10加几就是十几),这是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一:每个算理都应经过大量实例之后总结得出,而我仅仅通过9+6的算理就总结出9加几的算理。

  5、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这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我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设计了3关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图形到数,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应用。本环节中我的不足是:9+4的算式出现了两次,有些啰嗦,应该让学生体会9加几的各个算式的思维过程。另外对于第3关中进行比较9加几算式。通过比较发现9加几算式中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少的1给了9,凑成10.在第3关中我引导不够透彻,从而学生没有准确的表达出。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设计开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求“9+4”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微视频总结出“9+4”的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微视频通过对凑十法的细致讲解突出了“凑十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这一难点的理解;最后在总结凑十方法后设计了四个趣味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参观运动会入手,设计找密码的拿入场券的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复习分合,为“凑十”做铺垫;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根据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学具自主探求解决“9+4”的计算方法,学生先上台汇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汇报基础上,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找出最优的方法,由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己去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求之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应用于本课时的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本课时的重点“9加几”的三个计算方法,突出讲解“凑十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观看微视频后设计凑十法解决“9+5”和“9+7”男女生比赛的环节,对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做一个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多说多练,清晰凑十的思路。

  在学生对“凑十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和“碰碰车”四个强化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了“凑十法”。

  本课时后续练习反馈出学生们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视频,理解“凑十法”。

  本课时在最初教学设计基础上,数学组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对于细节的地方做了细化处理,同时要求对每个环节的落实有所反馈,使设计的环节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微视频设计之出是放在课前,但是结合本课时的具体内容以及微视频内容,通过和数学组老师交流,感觉开始就直接教授重点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如主动探求更加深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将微视频作为一个总结的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是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的最开始,我从两部分给学生进行了复习:

  ①2-9的分与合

  ②连加运算,如9+1+2=12,9+1+7=17,9+1+3=13,明确计算的顺序,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知道“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复习之后,出示例一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列出算式9+4。接着分组讨论9+4的算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比较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算法,整理出凑十法的思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时注重层次性,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思维的高度不断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奥妙,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纵观整节课,一开始学生对凑十法的思路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凑十法的过程,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凑十法,并学会用凑十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另外在凑十法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可以尝试通过多问,直到把学生都问会。比如,在讲解9+4的算法时,可以问:

  ①4为何要分成1和3,因为9比10少1。1和9凑成10

  ②最后为何变成了10+3?因为4去掉1变成3,10+3=13。

  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可以根据练习的层次性,重新安排做题的顺序。想想做做第1题,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可以把这题提上来,放在例题之后,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第5题,独立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找规律,弄清楚少的1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