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加几教学反思1
最近我在一次数学课上教授“9加几”的知识时,发现了我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我发现我在讲解“9加几”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从9开始往后数就行了,并没有解释其中的原理。这导致学生只是形式上地学习了这个知识点,而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和逻辑,这对于他们后续的`数学习作用非常不利。
我也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推导出“9加几”的规律,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这样做不仅给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带来了困难,同时也没有给他们建立自信和信心。
最后,在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时,我只是让他们简单地背诵数字而没有考虑到理解和应用层面。这使得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非常有限。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9加几”的规律,并适时引导他们进行推导和练习。此外,我也会将课堂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层面上,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发现教学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9加几教学反思2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表达。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例题时,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尊重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第三,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不足之处:
1.在出示教学情境图之后直接让学生列算式不好,应该让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连贯的说说条件和问题。
2.在让学生思考9加4等于多少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空洞的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操作模型来思考。
3.在找规律这一部分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1变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
4.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凑十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凑十法,会读算式,会计算。但不大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和教师的语言规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揠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够准确的计算10加几何相应的减法。这些知识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重点学习“凑十法”。上课时用课本上的运动会情景图导入。你看到了哪些信息?箱子里有9盒牛奶,箱子外有4盒牛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几盒牛奶?看到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想怎么列式呢?学生迅速给出答案:9+4=13。你怎么算的呢?
生1:幼儿园学的。
生2:10+4=14,14-1=13
生3: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我一听,第三个孩子把我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一下子说出来了。顺势直接把“凑十法”说了出来。然后让学生们一遍一遍重复把4分成1和3,9+1=10,10+3=13这个计算过程。说完以后,我认为必须使用学具来直观感知,就问“怎么用手中的.学具来表示刚才凑十法的过程呢?”因为师父在听随堂课,我怕孩子们答不上来,又说“你有小棒、还有计数器,想一想。”但此时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学生在课本上找完信息后,我没有及时让课本归位,所以大部分孩子摆放小棒时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并没有充分的感知小棒摆“凑十法”的过程;
第二学生刚摆上我就急着让学生们展示,只有几个孩子能跟上节奏,然而我又没有观察到,所以课后发现这个环节的效率并不高;
第三,计数器的使用也是很匆忙的结束,并没有关注到全班。
课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9加几的问题,但是对“凑十法”掌握得不牢固。我认为原因是课堂上对“凑十法”的讲解重点不够突出,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环节耗时太多。
第二,因为课堂上的方法多但是没有更深的讲解,“学困生”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好。在下节课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和“凑十法”对比发现“凑十法”的优点,再次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
总的来说,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对课堂学生的监控也不到位,希望以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9加几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 + 5 = 14 9 + 7 = 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9加几教学反思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在复习铺垫时用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或几和1,出了几道10加几让学生抢答后说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因为刚刚学完,学生说的很好。接着又出了几道9加1再加一个数学生回答的也很好,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是通过教学发现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已经被老师束缚了。直接用了凑十法。
课的开始我运用创设一个帮买橘子的老奶奶看看还有多少橘子为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9+4的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又让学生上黑板上来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圆片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后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9加几教学反思6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3、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4、总结规律。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不足之处:
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9加几教学反思7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9加几教学反思8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这体现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尊重。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把这种尊重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更容易地建构新知,这也是对孩子们的一份责任。我职教的《9加几》是在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掌握好本节课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正确口算9加几。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体现尊重的课堂文化,让学生更快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10加几口算的铺垫下,我出示小猴吃苹果的情境图,学生观察并列出算式9+4后,我直接揭题,并提问:怎么算,看图能不能算出来?想不出的可以请小棒帮忙。由于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因此在这一部分,我根据第一次试教后的体验稍调整了设计,将情境引入设计得更简洁,尊重他们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为后面的教学留足时间。
接着,自主探究,明确算法。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借助小棒操作,摆出9+4,想想怎样操作可以得出结果。学生经历自主操作、同桌交流之后,全班汇报。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我尊重学生不同的算法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个数出来的,也可以是小棒摆,4个里拿1根和9根凑成10,加上外面的3根,一眼可以看出来是13。面对后一种方法,我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圆片,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到这里,就重点推出“凑十法”,让学生用小棒跟着一起摆一摆,感受凑十的过程,然后用算式表示出凑十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小棒操作感知后,有了凑十的体验,说算法时自然就会说了。为了规范学生的算法,我将过程分成了三步走,方便学生记忆,也体现对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通过语言的模仿补充不仅规范语言还能更方便地建构新知。在这一环节,学生资源的生成较多,对资源的处理能力我还欠缺,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课前做好教学预设,做到课上能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在试一试的`练习中,学生基于对算法的理解,独立圈十、填算法,在学生资源对错的辨析中,我尊重学生想法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是一种有条理的内化认识的过程,也为没有掌握算法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掌握算法。我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一题找规律的练习,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提升,学生在探究中发现9加几的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小1,为此更方便学生利用规律口算9加几。但是,由于时间把握不足,在讲解这一题时较为仓促,没有进一步解释少掉的1是和9凑成了十,较为遗憾。
第一次校本研讨课,在从试上到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体会:1.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从多方面精心设计,在时间把握、环节过渡上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尊重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从而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2.资源的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备课时要充分预设学生的资源,搜集并利用,教师的反馈要有效。3.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语言,循序渐进,使他们的语言表述逐渐流畅。4.重视常规,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开小差的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课习惯。另外,还有很多教学细节都需要努力,因此我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认真对待任何一次教学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这是对孩子们的一份责任,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9加几教学反思10
本课开始我设计了闯关游戏,第一关复习了分与和的知识,将8、6、5、9、7等等数分成1和几,让学生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都分出了哪个数。第二关则设计了:9+1=9+1+3=9+1+4=9+1+6=这些题目,同样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第三关:10+510+310+610+7第三关小结出:10加几就是10几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新课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盒子里有几个苹果,盒子外面有几个苹果,然后让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怎么样计算?这时,课前导入的铺垫已经做好,不难发现:我们计算10加几比较方便,将外面的`苹果再拿一个放到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苹果,外面还剩下了3个,10+3就是13.多叫几个学生说一说放的过程。最后看着算式,说一说:看到9想到1,把4分成1和3,9+1=10,10+3=13.(在这个过程中,我叫了几个同学说一说,并要求一起说一起)。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此时,揭题:我们计算9+几,可以先计算9+1,凑成10,再算10+几,这个方法就叫做凑十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五题练习,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本课内容掌握的还不错,大部分同学也能够完成的说出计算的过程,个别学生存在困难,但通过多次练习页有所进步,勉强能够说一说。本课的不足:练习未体现层次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还不够。
9加几教学反思11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的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学生能不断地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我还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9加几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13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1)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唉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2)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3)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一个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讲究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习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些,练习有针对性。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15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盒接着数:10盒、11盒、12盒、13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9个再加上1个变成十的方法。……
(6)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9+7=(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9+6=159+3=12……)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9加几。
2.探究算法,教学例2的9+3。(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生:9+3=
2)师:怎样计算9+3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汇报9+3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 + 3=12 1 2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2的9+7。
(1)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
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生:能!
(2)师:请你们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减少错误。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重点是理解凑十法。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此种设计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使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渗透了凑十法的规律:凑大数、分小数。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加几教学反思04-09
《9加几》教学反思05-15
数学9加几教学的反思05-23
《9加几》教学反思[实用]06-10
《9加几》教学反思(必备)05-26
9加几教学反思[推荐]07-09
《9加几》教学反思【必备】07-16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7-16
9加几的教学设计03-05
9加几教学设计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