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9 06:59: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习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第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第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__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习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第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第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__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鸟。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1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____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2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3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我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匪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4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我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匪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经典]11-26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01-20

(精选)美术的教学反思06-21

美术教学反思07-18

美术教学反思07-10

美术的教学反思06-20

高中教学反思07-02

【优选】美术教学反思05-18

美术教学反思【热门】07-02

美术教学反思优秀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