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开始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了我的想法,一上课,学生兴趣就迅速地被激发起来,导入新课,新课中,我也设计了一些摸球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地感 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再次小组活动,根据要求自己设计方案,小组内摸一摸,验证结晨,再一次体验升华。教学至此,学生体验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就显得顺理成章,轻松自如了。学生初步体验了事情的可能性,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来做一判断,再找找身边还有哪些例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拓宽思维 ,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还把数学回归于生活,设计了一个帮超市老板设计一个抽奖箱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结束本节课,延伸到了下能课可能性的'大小。总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要玩中学,学中玩,觉得轻松,愉悦。
一节课的种种设计,无非是为了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通过本节的反思,让我认识到每一课都要尽心精心设计,设计环节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接受效果着想,那么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不足:第一次小组活动时,老师没有把步骤和学生说明确,学生开始觉得不知所措, 后来 老师走下去,帮助学生,及时补救过来了。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2
本人在担任小学数学教师期间,曾采用可能性单元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乐趣和挑战,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旁观者角度,让学生在观察对象或事物时,尝试从多种可能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让学生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考虑每个图形的可能性,从而深入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此外,在编写教材或设计课程时,我注重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以挑战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例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数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虽然可能性单元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该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此外,对一些学生而言,可能性单元教学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可能性单元教学法是一种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在教学中注重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教师需要在教学准备和指导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3
可能性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教学基础上是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还要学会用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初步体验随机事件的可能性。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追问中,通过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足球比赛决定由谁开球的视频,由一句“你认为抛硬币决定由谁开球公平吗?”引出教学内容。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在比赛前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由谁开球对比赛双方都是公平的,初步让学生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含义,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不断追问中引发矛盾冲突,在试验中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课标指出:“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在追问中,通过每组每人抛两次硬币的试验,出现了三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引发矛盾冲突,使学生开始追根溯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对问题开始进行理性地思考。然后通过数据的继续累加,使学生由原来的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试验结果与1/2相差较大,逐渐开始认同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接近了1/2这一试验结果。学生开始由“半信半疑”转为“逐渐接受”。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数据的累加,以及历史上著名的试验,已经由“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接近了1/2”转化为“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了1/2”,这一变化不是教师生拉硬拽,强行让学生认同所要的结果,而是在一次次的追问中,一次次的数据累加中,积累学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同。通过学生的比较和想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在数据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真正明白“相等,原来就存在于不断逼近一半的过程之中”,实现了由上万次的'“试验频率”向“一次”试验概率的回归,同时也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
不足之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与1/2相差很大,与1/2接近,与1/2相等三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在回答中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有可能抛硬币时用力不均匀;有可能是硬币正反面的质量不同;有可能抛硬币的手感不同,但是没有谈起有可能抛硬币的次数太少的原因。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要适当地给予学生思考的一些时间和空间,如果在课前告知学生每人抛10次硬币和每人抛两次对比,学生也许就能想到是由于抛硬币的次数不同导致出现的结果不同。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4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调动兴趣主动学习。
一、教学导入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摸哪袋棋子公平”作出合理判断。
二、注重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以熟悉的游戏活动“下跳棋前,摸棋子决定谁先走”的生活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地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三、让学生充分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本节课一方面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另一方面,通过“摸哪袋棋子公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概率去猜测,通过思考验证,总结得出可能性的大小与概率的关系,学生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求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和规则的公平性。并且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游戏的愉悦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自信,掌握了所学知识。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5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均数意义,会求平均数;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通过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特征数。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数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加深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体验。
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还要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如在猜一猜中,安排了 转盘和抛图钉两试验活动。设计这些试验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主动修自己的错误经验。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6
《统计与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也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和感悟。
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本人创设了让学生摸各种不同颜色的小球的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如在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摸球,在几个学生试摸之后,都不能中奖,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那么多的同学摸过后,居然没一个能中奖?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作出猜测和推理,原来箱子里根本就没有白色的球。在此基础上,再打开箱子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在教学实践中,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教师只让三个学生进行试摸,马上就得出“不可能中奖”这个结论过于仓促,以致班上还有个别孩子心存疑惑,这个环节应该给多数学生提供试摸的机会,然后再产生疑问。在体验“可能中奖”这个环节,教师对于课前需要准备的奖品未作研究,导致摸奖时出现奖品不够,然后很生硬地把学生的兴致和注意力拉到下一个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这个单元的学习有很多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比如书上安排了“转盘”,“掷色子”,“抽卡片”,等游戏活动,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也让他们参与领悟事物发生的概率,并修正自己错误的猜测。我也在课堂上运用了这些游戏,但总感觉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高涨是来源与游戏本身的乐趣和刺激,党他们的忘乎所以的呼喊着所想要的结果时,却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这种新奇的过程中体会可能性,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我只好间歇性的透露知识,我告诉他们,每一个游戏的开展是有目的,透着神秘感,学生似乎才能放正自己的心态。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7
1、课前交流很重要
因为是第一次给五(2)班的孩子上课,为了调节气氛,也为了培养好的课堂习惯,课前我习惯性地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大家放不开,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
2、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
枯燥的讲授,不止是孩子们不喜欢,我们也不喜欢。数学较之语文更理性,也更枯燥。我们要把这些枯燥的东西变得更灵性,更生动。游戏就是个很好的载体。这节课的.摸球奖、掷筛子和玩飞行棋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并且每个游戏过程都能让孩子们自发地思考,我认为设计这样的游戏是可行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因为事先考虑不周全,也因为个人课堂教学机智更待加强,所以最后的游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3、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思路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设计的意图,应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4、数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炼
第一次上课,耿华老师就告诉我,可能性的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明扼要是一个方面,少重复学生的说话是另一个方面。一直记着,一直努力控制自己。这节课前半部分我就用的时间很长,越到课堂的后面,可能性大小上面,就强调的少了,学生掌握的也不太好,有待修炼呀!
5、可以调整的地方。
(1)在课堂的总结时,应该结合孩子们的学习体会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2)将判断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举例放到一起练习。
(3)玩飞行棋。有的孩子可能不会玩,教学时要求要更明确,可以考虑先让孩子们读懂要求,再请一个小朋友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还应该有一个汇报交流和评价。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8
《可能性》是五年级上册数学里的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我在本学期“金烛杯”活动的参赛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本课依托新课程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并从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设想是希望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规律。这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创设合理情景,注重联系生活。
实际上整节课只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学校在月底要召开秋季趣味运动会了,为了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老师们正在认真地设计各种游戏规则,而学生们正在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比赛活动的练习中,运动会上有各种比赛项目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这样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清析,环节紧凑,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也感觉到今天的学习好像是在开“运动会”,在运动会中动脑学习一系列的数学内容,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活”用了教材,实现用教材“教”。
在设计与讲课中,将教材中的“做一做”与练习中的3道题组合成了两道练习,置身于两个情境中“下跳棋”和“老鹰捉小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对比,发现必须平均分转盘,必须采用正方体,保证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才能使游戏公平,这样做突破了教学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生本”教育新理念。
在足球赛活动中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抛硬币,每组抛40次,观察抛硬币的结果,发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次数都很接近总次数的二分之一,通过“猜想”,如果继续抛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历史上的科学家做的抛硬币的'统计表,发现抛得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反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感受到科学家持之以恒和不畏难的精神。在其他活动项目中,我也注重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贯穿情感教育,适时德育渗透。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只有做到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培养了学生公正、公平的意识,同时结合摸球游戏联系生活中的中奖,理解摸奖游戏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教育学生不要参加摸奖,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课讲完了,突然没有了那种紧张和激动,心理上是一种轻松和一丝淡淡的遗憾。------心里总是想着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挖掘教材不深,活动应“活”起来。
跳棋比赛中应设计成学生喜欢玩的电脑游戏“飞行棋”的形式,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玩一次,由理论到实践,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三个队,由队代表来参与到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激励性语言较少,课堂上心里紧张,不能灵活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缺乏一种亲切、自然、清析流畅的感觉;课中语言点拔不到位(抛硬币实验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导致在这一环节上用了较多时间引导点拔;还有是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应不够敏感(黑球个数是2,蓝球是20,黑球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十分之一)。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9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我的每周一课于今天中午12:30开始。今天,孩子们比平时还要乖,12点10分出来排队时,我把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地对他们说:“其他班这会儿在上课哦!”于是,他们很快安静下来,嘴唇抿得紧紧的,排着整齐的队伍,按顺序进入了会议室。来到会议室,把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依次坐下,座位安排好后,他们很兴奋,忍不住要说说话。我说:“聪明的孩子总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儿。”(这句话,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了。)“这会儿我们该干什么呢?丁老师建议你们呀,静息,安安静静地等待听课老师的到来,让我们三(2)班同学给其他班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好吗?”“好!”声音响亮而有自信,真棒!一会儿,教导主任陈老师来了,再过一会儿许多数学老师来了,又过一会儿,蒋校也来了,之前知道蒋校是教数学的,因此我还挺希望他能来帮我听听课,给我指导指导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课有很多问题,但纯粹自己进行反思,有些问题反思就不深刻,而如果有高人指点,看问题就会更全面也更深入。
先进行自我反思。对“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我自己理解也并不透彻。上课之前,我就有一个问题,实验的时候,如果出现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数据该和学生如何解释,如何处理这种不理想的数据呢?由于在试上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第二次备课时,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问题,心想这种可能性很小,应该不会那么巧出现吧。但往往最怕出现的情况,它偏偏就会出现。这不,第二小组在装有三红三黄小球的口袋中摸球20次,摸到14次红球,6次黄球,看到这组数据,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只好请学生先暂时忽略这组数据,而为什么忽略,后来也没有和学生说明。这怪我考虑不周,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但由于存在侥幸心理,选择性忽略了这个问题。这次的经验也告诉我,想到一个问题,不能拖着不解决或者回避,而应该马上着手解决,查阅资料或者请教他人。
猜球这个环节,是我最纠结的一个环节,原本以为学生能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却出现了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1号袋放两红四绿的小球,2号袋放四红两绿的小球,3号袋放四红两黄的小球。从中任选一个袋,猜一猜是几号袋,用摸球的方法进行推理猜测。第一次摸出绿球,有学生居然说能判断肯定是1号袋了,还有学生说是2号袋,但就是没人说要排除3号袋,我多么希望孩子们能自己说排除3号袋。我追问:你能确定是1号袋吗?(不能)你能确定是2号袋吗?(不能)那你能确定的是什么?(1号袋或者2号袋)也就是你能排除几号袋,最后还是我进行了提示。第二次我摸到了红球,现在你能确定是几号袋吗?(不能)第三次摸完后你能确定吗?居然大多数人认为可以了。这下我急了,我们之前摸20次,题目中也有一题是摸50次,只有摸得次数很多时,发现摸到红球的次数比较多,才能说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较大,而现在只摸了三次,能确定吗?这下,学生好像听到我的语气是怀疑性的,所以迎合我说不能,但到底为什么不能,也许他们没有真正理解。
现在想来,学生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全在于我没有在之前的环节中强调摸许多次才能判断可能性。而原本我是想多摸几次的`,但由于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不清楚,我急于把结论告诉他们,于是那个原本设计好的计划没有实施,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试上时,猜球这个环节还没有结束,下课铃就响了,因此我想今天上课时能把两题连线题做好就不错了,还有一题思考题就留着给学生课后思考。但没想到,今天猜球环节结束时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因为今天学生小组活动时特别迅速高效,所以相比较试上时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就逼着我课上就要解决那道有难度的思考题。所谓有难度就是学生不理解把圆划分成几个“扇形”。在这道题上我思考的不多,没有给学生“铺路”,因此导致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最后找了一位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在黑板上进行了作品展示,才得以把这道题简单结束。这里的处理非常粗糙,课后问了蒋校,他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结合蒋校的点评再次反思。
1、巡视发挥作用,不慌不忙处理偶然性第二小组摸球时,我巡视过他们一组的情况,虽然觉得数据“奇怪”,但没有给予指导,继续让他们进行实验。蒋校提出教师巡视就是为了发现特殊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努力寻找有利于这堂课教学的数据资料。在发现第二组数据异样时,可以引导他们多进行一次实验,挑选比较合理的数据汇报。集体交流摸球情况时,发现这组比较特殊的情况时,我居然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当然是比较温柔的)“第二小组有没有偷看?”其实这种偶然性绝对是存在的,但当时由于没有充分预设,我明显感到自己有点慌了,于是请学生暂时忽略这组数据。蒋校说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慌,为什么要忽略,应该要解释,不然学生不清楚,忽略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是偶然现象。设计这个活动时,我要求摸20次球,现在想来如果摸40次,数据之间的差异也许会小一些。
2、巧用错误资源猜球环节,看到我第一个摸出绿球时,有学生说是1号袋,而且非常肯定,我很着急,我希望他们说的是“一定不是3号袋。”因此我着急地把他们引到我的思路上来。蒋校说,其实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但如果是学生说,那效果比教师说要好。这里学生出现了错误,有学生举手在反对,那就让学生说,让他们去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把这个问题越辩越明。反思这个环节,会出现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因为我对学生还不是非常信任,我担心他们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发现错误后,我急于纠正,却忽视了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会犯错,但也会纠错,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只有学生自己经历了犯错——反思——纠错的过程,他们的课堂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才是完整的。
3、由表象到抽象,给学生制造“阶梯”蒋校建议练习题的第二题连线题可以不用,换一个超市里的转盘图片,根据图片请学生说明转到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或者小,这样给学生一个表象,学生在设计最后一题思考题时,就不会无从下笔了。由表象到抽象,给学生制造阶梯,思维才能层层深入。否则直接让学生设计转盘,对他们来说显得很难,因为他们还不理解“扇形”是什么意思。只有几位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才能画出扇形。如果给学生提供圆形纸片,把圆形纸片当做转盘,在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代表奖品的各个区域,再进行展示,那效果就更好了。听了蒋校的建议,我有一种再上一次这堂课的冲动,如果我能把握适时地进、大胆地退,给学生辩论展现的机会,再加入这些设计,我想这堂课一定很精彩!
最后要夸一夸我们三(2)班的孩子,举手非常踊跃,思维也很活跃,只是我还需要修炼,认真思考如何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11月2日)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0
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过《可能性》,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并知道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主要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课堂教学中,我着力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发展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游戏的公平性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会得到发展。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顺利,师生互动较好,学生能清楚表达想法及设计公平的游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本节课有好几个摸球游戏,课堂上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较高,部分学生游戏结束还意犹未尽,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批改课后作业时发现学生虽然已会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但如何自己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还是掌握得不好,有一些学生对于规则的描述不清晰、不完整。
今后教学设想:在课堂上设计多一个“让学生写出公平游戏规则“的环节,使学生对于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对规则的规范化描述,提高书面用语表达能力。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1
今天我在二班讲了《统计与可能性》一节,这是作为平行班的第二节课,也是在上完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作出改进之后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来自主探索教学内容,从而主动发现统计规律。
记得第一次在一班上这节课的时候,由于事先对学生特点不了解,所以在教学时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致于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时间不够用,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这节课后,听课的老师细心地帮我评讲了这堂课,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板书、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等,而且也就这些问题积极地帮我想解决的方法,这对我接下来进行平行班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第二次讲这节课的时候,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摸球环节用时过多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对策:首先,在摸球游戏之前,明确摸球游戏的规则;其次,让学生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即小组长负责记录数据,剩下的三个同学依次连续摸10次;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全班8个小组中取完成最快的前五个小组的成绩。这样一来,学生任务明确,在游戏的过程中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因此整个过程很顺利,全班八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好几个小组提前就完成了。由于学生提高了做游戏的效率,整个课堂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就显得比较充裕,从而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我自我感觉这堂课上的还可以的时候,评课老师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在解决了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当速度快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只是单纯的在举着手等着其他小组的同学,而白白的浪费了这段时间,致使教学出现了空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来设置分层的教学任务,以便从不同层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我觉得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和加强的,教学应该分层次,应该因材施教,应该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在不同层面的优势,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2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数学的“真”
从课堂的导入到活动三的教学素材,一切均来源学生的活动经验,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自然。
2、重设抽签活动,体验数学的“魅”
通过让学生重新设计抽签活动的公平,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即四年级的游戏公开),进而结合折纸、画线图等形式来充分理解1/2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使学生在不由自主地设计中建构新知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教育的无穷魅力,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比较抽奖方式,实践数学的“动”
数学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再次强调了学生“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选择抽奖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验证、推理、观察、比较的活动能力,并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更进一步感受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尽管可能性较大,但仍有不确定性)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3
可能性教学是一种以开放心态和探索精神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可能性教学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探究数学的规律和性质。在活动中,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是,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学生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创意缺乏信心,或者对教师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可能性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开放和探索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但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可能性教学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4
一、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对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到了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15
“可能性”问题是生活中常见问题,但将抽象出来用于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较为陌生,因而,教学中要提供大量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师尽可能在提供猜测、实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索、验证中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学时,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积累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了解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认识事件出现的随机性。因而我设计的思路是猜想——实践——推测——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做游戏,猜一猜活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我采用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等初步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情况。第二步我采用的是摸球的游戏。这个过程从教材上看是先让学生看摸的球的颜色,然后在让学生进行猜测、实践最后验证的过程进行的。我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先知道摸的球的颜色,在让学生进行摸球,特别是摸同一种颜色的'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摸球,通过多次的摸出来的球的颜色,在让学生进行推测桶里装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要活跃些。
【可能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学反思04-12
可能性教学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学反思04-12
可能性教学反思05-22
《可能性》教学反思05-23
可能性教学反思范文07-17
《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06-18
《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04-12
《可能性》教学反思【汇总15篇】07-07
《可能性》教学反思(优选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