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1 09:29: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华)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

  倍,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学学习了乘除法之后,学习这个概念。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上这课之前,我不敢怠慢,精心备课,参考比较权威的教师用书,书上对“倍”这单元的知识在这个阶段是这样要求的:在这里,倍不作为科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教科书中对倍没有给出概念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

  倍,对于学生来说看似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是果真如此吗?在此之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知识和方法与之相关或相近?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倍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倍的认识实际上是除法意义的拓展,就像“比多少”是减法意义的拓展一样。也就是说,在方法模型上,“倍”和“比多少”类似,表示的`都是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只不过比的结果一个是比率,一个是相差的具体量。在知识模型上,倍是除法意义的延伸,建立除法与倍的联系,使得除法不仅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这样,新学知识就有了原有的生长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了突出新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层次。

  第一节课,只认识倍,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这一个题型。起始课很重要,而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地发展。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识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认识“份”,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比如小鸡的只数是3只,小鸭的只数是6只,就是把小鸡的只数看作1份,小鸭的只数也每3只一圈,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2倍,即6是3的2倍。进而在大量的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中巩固这个概念。接着理解用除法表达这个倍数关系,求“6是3的2倍”,意思是求6里面有几个3,也就是把6每3个分一份,有这样的几分。最后在大量的对比练习中,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这个结论。

  第二节课,重点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同理,这节课也是基于画一画的基础上理解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将其和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例如求6的3倍是多少,其实质就是求3个6是多少,自然用乘法做。而求6是谁的3倍,意思是把“谁”看成一份,6相当于有这样的3份,那把6平均分成3份,“谁”就占了这样的一份,自然用除法做。

  第三节课,将倍的三种题型对比练习。在对比中找联系和区别,从而确定到底用哪一种方法解答实际问题。例如题组可以是“哥哥今年18岁,弟弟今年6岁,哥哥的岁数是弟弟的几倍?”,“弟弟今年6岁,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3倍,哥哥今年几岁?”,“哥哥今年18岁,是弟弟年龄的3倍,弟弟今年多少岁?”在对比训练中,学生体会到关于倍数问题,最关键的是找到一份数,即标准量是什么?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用正确的算式表达数量关系。

  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倍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依然有少数学生还是雾里云里,分不清到底用哪种方法解答。只有针对个别问题单独辅导,巩固练习,争取学懂。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2

  《倍的认识》是《7的乘法口诀》中第4课时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3、在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总结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这节课我通过“1头小象和2头大象”、“小兔子拔萝卜”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倍”的意义。这样,把枯燥死板的数学知识放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境中,避免了干干巴巴的讲述,然后,我又和同学们进行了击掌游戏,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加强理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摆花片的题目,通过他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倍”这个概念的理解。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3

  我的设计

  在教材解读那天,我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倍”的含义和学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利用例题情景图中的蓝花2朵,黄花6朵两个数量,然后进行创设“七仔送礼物”的情境,要求学生自己提问,即复习学会的“相差”问题、“总数”问题,也引出今天的知识“倍数”问题。即使学生提早说到了倍数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接着然让学生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蓝花朵数),教学“蓝花有2多,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采用多种形式的说一说这句话,从而建立“倍”的概念。再加入一些练习,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

  在学生摆小棒时,我做了一些变化,目的是要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因为第一环节圈了、摆了,所以学生就会联系除法的含义来思考,很容易就能想到用除法来计算,从而很顺利地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再加上一些练习巩固一下,我想应该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失误

  可是因为我的目标意识的不强烈和对学生的现实基础不够了解,考虑的也不够周到,导致这节课上得很失败。

  第一处:在告诉学生“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是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后,因为板书没有全部在内,所以导致学生在说含义时,经常说地不完整,多次纠正还是这样。所以我想写全板书的话,因为比较直观学生肯定能说得较好的。在练习时也是的,由于前面没有说好,交流时学生总也说不完整,再加上后来时间比较紧,许多时候都变成了我说了。哎!这也是由于平时上课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已经习惯讲话不完整了,以后要注意学生能说的,绝对要他们自己说出来。

  第二处:对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本来是想好应该要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但是因为时间的问题,也是因为之前就有学生用到了除法算式,所以根本没有探索,就已经同意除法是正确的,变成了我“灌输”给学生的。这就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理念相违背了,学生是被老师牵着走的。

  第三处:后面的练习,我设计得没有什么梯度性,都是看图说一说,都是从直观入手的,其实完全可以加入一些纯文字性的题目,提高一些难度。本来我在黑板上写了“1、2、3、4”是想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一些奖励的:比如遵守纪律、回答精彩、动作迅速……,但是看学生都听遵守纪律的,所以没有用,其实这个用了以后,在课的最后就能用今天的知识来说说各组的情况那样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些。所以上课前一定得方方面面都考虑仔细了。

  我的想法

  对 于吴晓亮老师的意见,我也挺赞同,但是因为平时课上这方面的训练较少,我没有经验,所以更怕在公开课上来用,到时如果控制不了那怎么办,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可怎么好,所以还是按照一般教学过程一步步来了。

  从这节课看来,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可以网上多听听别人的录像课,当然加强理论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每节课都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各种常规也要课课抓,那样就能减少在公开课上犯一些低级错误。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具体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会看图形表示几个几相加,了解除法表示的平均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倍”的概念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思考这节课有几个成功的地方:

  其一:能抓住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是填补师生间情感的空白,成为学习数学的积极因素。平时能在情感上与孩子们经常交流,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较喜欢的情绪,因此,适当的创设情境以后,学生就能较快的融入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也顺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是能在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前面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会说出“几个几”,充分让学生在感受——理解——实践的一系列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随着信息的交流,互相碰撞,让有着求异思维强烈的同学有了创新的知识基础和机会;再就是能在最喜欢获得老师表扬的适当时机给予鼓励,让成功者有喜悦的体验,让羡慕者得到效仿的榜样而激发自己。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小组竞赛获得星的情况,让学生说出各组之间得星数量的关系,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的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底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是“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本节课抓住“几个几可以用倍来表示,几倍也可以说成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让学生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1、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

  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草莓是1个2,苹果有3个2,所以苹果是草莓的3倍”,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再通过2个草莓和10个桔子比,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并抽象出10里面有5个2,10是2的5倍。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2、练习题设计层次性强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过关练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练习题设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体现出了练习的坡度。学生在过关练习中,兴趣高涨,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真的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在课前我对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成进行了预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以下几点完成得不好:

  1、没有备好学生

  我在课前没有做好学生的知识前测,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符,其实学生对“倍”的认识远没有我想得那么陌生,我还是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不能紧紧跟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依存着我的教学设计去生成。

  2、语言不够严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本节课中,个别环节我的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晰。

  经过这次的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备好课尤为重要,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揣摩,锻炼自己对课堂生成处理的能力。与此同时,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我的课堂会更有趣、更高效,以期达到“教而无痕,学而有得”的境界!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先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通过3个2根及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几个几”的基础上认识倍,再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

  在建立倍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应用倍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此在本节课中,特别突出了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而不同于传统的讲授灌输知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思考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学规律,主动参与学习,不是做学习的接受者,而是做学习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操作对象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为此,我在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文具盒、课桌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二、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学生把直尺量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测量的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时小组的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两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氛围,体验学习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老师只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充分交流的氛围,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搭建了一个乐于表现的舞台。在这堂课上,我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踊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着师生的真情对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8

  标准量变化,比较量不变,体会倍的变化。

  在上一类变化的基础上教学设计,让兔妈妈拿来1根胡萝卜,将标准量变为3,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现在红萝卜还是胡萝卜的3倍吗?同样是红萝卜和胡萝卜比,怎么一会是3倍,一会又是2倍呢?新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反思与对比中体会到比的标准很重要,当标准量变化,虽然比较量不变,但倍也随着发生变化。对比了标准量和比较量两种变化之后。我巧妙的在同一情境中继续深入的挖掘教学资源,提出当标准量3根胡萝卜,10根白萝卜还是它的'5倍吗?你能改变白萝卜的数量,让他们成为整倍数关系吗?这其实又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思维不断爬升,亲历了不断创造倍数关系的主动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关注到倍概念标准结构,而且提供辨识结构,让学生感悟到在不同数据背后,隐藏着相同点,即以一方为标准,另一方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在变中求不变。可见在创建倍的直观模型的学习活动中,从实物的比较,到数量之间的比较,从形到数,从感性到理性,从不懂到懂,从有点懂到完全懂,我帮助学生层层深入的理解了倍概念的内涵和本质,较好的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我的课堂洋溢着思考的味道,整节课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逐渐、领悟抽象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的抽象中把握了倍的概念。

  今天这节课,我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虽有些小小的遗憾,如果能再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组织教学时再紧凑些,那么效果就更好了,这就是以后我努力的方向。每一次这样的比赛都是难得的机会,从备课、磨课、到最后的上课,都是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而且在每次上课的过程中我都会有些新的感悟,这些对于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成长尤为重要。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影显示两组漂亮的星星和圆圈导入,先让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再让他们根据已有经验提出问题,适时帮他们分类整理,再从图上摘录信息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接受新知。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给予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操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让学生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去主动探索,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请学生在第一排摆4个圆片,第二排摆的个数是第一排的2倍,当学生汇报摆的结果时,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使学生对“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的几倍”有了深入的理解。紧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1只长颈鹿、6只小企鹅、2只小白兔、3只小鸭子、4只小熊猫和8只小鸟,让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然后问学生为什么,选择不同的`数据就有不同的答案,然后让学生比较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引起大家的思考。通过观察、比较,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比的标准不同——一份的数量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这样的练习,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理解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不仅学会概括表象,强化了“倍”的概念。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这节课里, 我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个数和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巩固练习题构成了本节课学生内化知识系统,在设计上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突出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实际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确定了以下几个待解决问题:哪个量是一份数?怎么确定的?如何确定另一个数是几份?有几个几份如何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怎么思考?

  1、确定重难点,巧设计易突破

  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比、画、说、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根据新知,学会怎样应用和解决

  倍的`认识充分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中建立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倍”。

  3、充实课堂,让学生收获满满

  实现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练习题的选择,怎样才可以让每一个环节更加的充实呢?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习题中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

  4、课后反思,体会缺失

  在课后习题中,反映出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太依赖画的环节,对倍的意识不强烈,需要进一步充实巩固。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理解问题进行了分割,分层教学。

  《倍的认识》这一课的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

  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如何看线段图,理解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明确问号在哪儿是求什么,就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正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抓住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判断、重组从学生涌现出来的.信息,教师要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归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实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当然这时需要教师灵活调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被灌输者,而教师是意义的建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指导者与评估者,多媒体技术作为实现建构主义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倍的教学中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缺少练习,并且课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前稍稍的进行少量的介绍与渗透。为自己节约时间,可以多加倍的练习。学生学习画线段图可以在练习课中进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必须是准确、恰当,过度要注意承上启下。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一共有三个例题,本次课我通过例1让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的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最后用十分钟的时间,通过例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学生能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种形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倍的认识”教学,由于倍的概念教抽象,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一、探索新知的内容太紧。这个单元有三个例题,看似相近的知识点其实有很大的理解范围,所以一节课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得到稳固的知识点,对后续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练习的`讲解严谨度不够。在讲解教材第53页的涂圆圈提问题环节,不应急于让学生发散思维,而是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严谨的控制在本题当中讲解,让学生理解“18是2的9倍,18是3的6倍”的倍数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数学语言的精炼度还需加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在本次教学中,不但要养成学生完成任务时自觉举手之外,还要减少繁琐的询问。还要将数学信息的语言表达完整准确,“2个为1份,这样的2个1份、2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等,要给学生明确的引导,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几个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接下的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是:

  一、教学应不拘泥于课本上的例题以及相关的教程PPT,可以从身边和生活入手,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对学生的奖励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注重方法渗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慎重处理课尾。课堂结束的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因此要在练习上下功夫,多采用互动的形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让学生掌握方法,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借助情境图中的萝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到水萝卜里有几个胡萝卜,白萝卜里有几个胡萝卜,让他们感受到“几个几”与“倍”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在自主、开放的活动中让生经历、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设计的数学练习题也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了自主探究、主动获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自已完成探究单,通过说一说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由小组讲解展示,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新知。

  3、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注重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像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识的拓展,改变比较量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

  4、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了1根胡萝卜,比较水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找到标准量,说出他们的倍数关系; 小兔又拔了3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水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找标准量,说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说出蓝色圆片的个数是黄色圆片的2倍,与之前的黄色圆片个数是绿色的2倍对比,都是2倍,为什么?明白标准量的重要,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针对低年段学生的个性,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中设计更多有激励性的合理客观的评价语,会使课堂更亲近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师生平等的圆桌会议。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述应该更加严谨、规范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正确的叙述中深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师讲的还是有点多,应该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完成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倍的认识》。课前我认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准备的可谓充分;上课过程中我以拍手游戏引入,以动画、图片为情景,让学生讨论展示,课堂气氛活跃,练习充分、形式多样。我自认为本节课效果良好。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众多老师对本节课的亮点都给予肯定,而吴凤琴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惭愧不已。吴老师指出:“你在讲白萝卜数量是红萝卜数量的几倍时,如果能利用班班通设备上画笔功能,用手圈一下,学生就能更清楚的理解两者的倍数关系,比你干讲学生光看要好的多。”我听后顿觉自己惭愧不已,亏我还自诩和谐小学教师中的“电脑高手”呢!我开始回想,课前试课件的时候,我制作的课件与班班通设备上的EN应用软件不兼容,不能用EN软件中的诸多功能,自然也不会用画笔功能去圈画重难点,只能用普通ppt模式放映。可我忘了在普通ppt模式下,也可以用“小精灵”中的画笔去圈画重难点呀!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实在该打。

  回想本节课的前前后后,整体效果不错,改掉了自己公开课拖堂及教师讲的太多的毛病。只是我这个“电脑应用高手”居然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看来,公开课之前请几位教师试听或讨论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闭门造车,难免遗漏很多本可以更精彩的内容,效果也不会很好。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从复习题开始通过看图说“几个几”,做游戏拍“几个几”为后面倍的概念的建立做了铺垫。也是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同桌议一议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倍的概念,降低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 “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前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针对本节课要做一个前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空洞的。

  二,缺乏教育机智,驾驭课堂的能力太差,不能及时的调控课堂,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不够。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意外”,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就会把这些动态生成的 “小意外”,变为教育契机,及时的调控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 而我却少的恰恰就是这些,比如,在主题图的出现时,由于电脑的原因图片不清晰,就应该打开书本观察书上的主题图,而不是浪费时间引导观察。

  三、语言不够简练,引导不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精炼、简洁,不能让学生长生歧义,而在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引导不到位,提的问题不是特别有效,导致做了许多的无用功,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而且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4-18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5-26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6-24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07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优)06-25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06-22

(优选)《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7-06

[荐]《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7-08

【优秀】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6-30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