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9 12:04: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南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1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名师在介绍自己成功经验时曾经说过,课堂上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都是自己在家里就训练过无数次的,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舞姿一样,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大相信,觉得太夸张了。以前同事也有说过自己上课的时候语言和姿态需要改进,自己却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两次课,仔细揣摩自己上课时的言语,才觉得说出的话与当时的表情是那么的不自然。有那么几句刚说完就觉得特别的别扭。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不知所措后自己敷衍而过。教学形态暂且不提,语言缺少美感、贫乏、生硬是我对自己言语的评价。这些表现跟当时紧张情绪有些关系,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还是反映了自己平时上课的一种状态。《忆江南》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大板块,分别是“赏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诗的美景,通过准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借助优美的形态语言把美展、舞江南。”这三个环节对教师的形态或言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把自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带进了一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江南。上完了同样内容的两节课,我突然之间相信了,相信一个满意的表情和手势是需要训练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看来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改进自己在言语与形态这些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我们的每一个不经意对学生来说都是经意的。灵性的顿悟,思维的流转……课堂上我们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时,每一次不足,并形成新的起点;每一次磨练,开启课堂成功之门。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锻炼、反思、总结,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江南教学反思2

  今天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衰败,表现诗人反对佛教,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杜牧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因为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古诗,所以对于这首古诗,学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用意,他们发言完毕,最后一句诗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强兵练武,这么的寺院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中呀?

  诗句意思出来了,可是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我又给学生介绍杜牧生活的朝代,当时正是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连年征战,宦官当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们听了很是愤慨,纷纷对当朝都的`做法表示谴责,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就是诗人的情感,共鸣的情感在课堂上涌动。

  春的景致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诗意和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读诵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诗人杜牧在《江南春》这首诗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秀丽春光,同时由烟雨迷蒙中的楼台佛寺联想起南朝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借古讽今,这是本首诗的难点。如何巧妙地处理呢?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二两句;然后抓住“南朝”和“多少”切入第三、四句,适时补充作者用意,启发学生理解“写今”与“吊古”的内在联系,从而收到获得审美体验与弄清寓意的双重效果。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教学反思3

  众所周知,《汉乐府》是专用来谱曲吟唱的,它们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易于流传的特点。而其中《江南》一首,则更是流传久远了。这首诗以采莲女采莲为基点,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美、活力美。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反复的品读上。具体来说,我觉得本课有如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一是以不同形式的.读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读来熟悉、理解、品味诗歌。由于这首诗浅显易懂,所以我没有在字词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只是在几个关键字方面教了一会儿,一起学了写法。在读的方面,我试着让他们通过个别读、对读、小组读等方式,反复读出诗歌原本的美感。

  二是充分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老师只是导演。学生回答、讨论、角色演读等等环节,占了整节课的三分之二多时间。比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有些学生在对诗歌有独到理解的同时,我给予了认可和引导。

  三是学生参与积极,参与程度很高。整节课学生的读、演、说、思都很主动,一些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是比较深刻的。基本达到了设定的目标。

  不足之处也明显,主要表现在对生命课堂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学生真正的参与不够好,一些活动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品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体现的不是很好,没有随着读的深入,加强对文本诗歌的理解。需要继续努力。

江南教学反思4

  教学本课,我根据《江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的特点。着重从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方面下手。先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直至熟读成诵。读完,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让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指导看图理解。先联系前两行诗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并把观察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最后,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江南教学反思5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江南教学反思6

  《忆江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学生们语文第一课正在学习本首词。学生对歌词背景已相当了解。教学中我从优美的画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为画面配乐,从而引出《忆江南》的歌曲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先让学生对江南有一个总体的感受,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一个情感铺垫。

  初听教师范唱,学生们找出歌曲表达江南美景的句子且印象最深的句子,从这一句开始学习歌曲,打破歌曲教学的常规,这样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学始终围绕一个字“美”。之后的歌曲教学通过教师唱谱 、学生接唱等方式让学生来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虽然不长,但是却有许多的一字多音,这是歌曲的难点。教唱时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时基本没有错误。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的设计有它的完整性。

  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过自己每天、每一节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江南教学反思7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师:干嘛不说江南“美”?

  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

  师:学学诗人,赞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

  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江南。再读《忆江南》

  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比较诗词不同

  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

江南教学反思8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 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 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作者笔 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 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 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 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 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 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如果能摒弃对物欲 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 ”了。苏轼的这一思想贯穿了他后来不幸的一生。

江南教学反思9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a、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江南》。

  b、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c、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江南的景色特点。

  d、能够通过欣赏音乐欣赏到江南的美。

  2、教学内容:

  a、课文《江南》。

  b、美景图片展示。

  c、欣赏经典音乐。

  3、教学过程:

  a、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一段江南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的美。

  b、学习课文(10分钟):教师先引导学生一起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句解读课文的意思,重点让学生记住关键词汇。

  c、学生朗读(15分钟):教师分组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并对他们的发音进行纠正。

  d、美景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江南的美景,让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片中的景色特点,并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e、欣赏音乐(15分钟):教师播放江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到江南的美,同时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f、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4、教学资源:

  a、江南美景视频。

  b、课文《江南》。

  c、江南美景图片。

  d、江南相关音乐。

  5、教学工具:

  a、电视或投影仪。

  b、讲解PPT。

  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资源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江南》这首课文。通过放映江南的美景视频,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江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分组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并纠正他们的发音,我帮助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流利地朗读课文。此外,通过展示江南的美景图片,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景色,以帮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江南的景色特点。最后,通过播放江南相关的音乐,我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到江南的美,同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然而,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课文解读环节,我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在学生的发音纠正环节,我应该采用个别纠正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正发音错误。最后,在美景展示环节,我应该设立更多的讨论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总结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同时,我也会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江南教学反思10

  《江南》这首诗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所以我没有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而是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江南》这首古诗刚开学不久孩子就已经背过了,在朗读方面并不存在问题,但是诗中的有些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例如“戏”、“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如何把握好学生理解的“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把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江南水乡莲花满池的美丽景色,体会到鱼儿在池塘中嬉戏的快乐。

  课前的导入部分我给学生播放了江南的美景,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让父母带他们去江南看看。这样的设计起到了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整个课堂都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读诗,然后给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画面,并且很贴切诗歌的内容。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写莲的诗篇:(唐)王昌龄《采莲曲》,同样配画配乐让学生欣赏。可能他们对具体词句的理解并不准确、深刻,可是从学生饶有兴味的诵读中,看得出江南、莲池、古诗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而且就在学习本课之后的周五放学路上,我带着学生坐班车路过一个高尔夫球场,当学生看见大门口立了一个刻有“江南”二字的石碑时,不由自主地背起了《江南》这首诗,当时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功。

  当然课堂中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我将本课的目标和重点定为诵读和理解古诗内容和情感,所以对识字的处理就比较简单,没有对生字做具体分析。如果将分析、识记生字和书写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课时进行,那么教学任务就比较紧,应在第一课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识记。

  二、本节课在诗句的理解上,我还是对学生有过多的引导,多多少少限制住了学生的思维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堂。

  三、在古诗方面的文学知识介绍上,我有所欠缺,应该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下,对学生理解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以后再上这种古诗课,我会吸取本课的经验,让课堂真正属于孩子们。

江南教学反思11

  一、注重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 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仍是教学重点,我尝试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儿歌识记、家族识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等多种方法,夯实了识字教学,特别是用词语造句,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江南教学反思12

  春天将至,在这时节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的古诗,很合时宜。诵读经典,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温馨备至。

  《江南春》是首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之一。杜牧擅写绝句,尤其擅于写景抒情的句子。《江南春》写今吊古,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由烟雨迷蒙的楼台佛寺联想南朝覆灭,借古讽今,诗情画意中寓含讽喻之情。江南水乡的秀美画卷:黄莺、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这些江南特有之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图画,意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杜牧诗歌明媚流畅,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诗教学,应从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是这样思考的:自主预习侧重了解作者生平和其他诗作,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课堂教学交流讨论为主。前两行诗的意思可以让学生看图自主理解,以学生的交流为主。难点在后两句,但经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对南朝和作者所处时期的了解,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应该不困难。这样,品读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江南教学反思13

  为了上好《江南》这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前前后后大改了三次,每一次改动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进步,下面我先就我三次改动来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及效果:

  第一次:我自认为这首诗语言比较简单,孩子们学起来应该是轻而易举,于是,为了拓展阅读面,提高识字量,我设计了单元整体识字课型,让孩子们读课外美文,选自《主题阅读》的《荷叶雨》,并且认识里面的生字,从认生字中还要发现押韵的`奥秘,当然拓展读还加入了师生对读的美读方式。想法是美好的,结果在我们学校一年级八班试上了下,时间远远不够,孩子们的识字量也远远没我想像的大,好吧,把以文带文《荷叶雨》简单化,师带生读吧,其他全部省略!

  第二次,导课稍微简单明了了,读文(范读、看图读、拍手唱着读、)识字、作诗,顺利上完了,可是大家听完以后,都一致认为好像少了什么,细细一想,对了,一节语文课主要有四方面的能力训练,那就是“听、说、读、写”,而我的课里就恰恰少了“写”这个环节的能力训练,好吧!我平时训练写字喜欢放在第二课时,光写字我就得花20多分钟,为了让这节课更加完美,我就加入写字环节吧,考虑到时间问题,我就加入一个字的写法训练。

  第三次:这次我把这节课带到外校去上了,或许是换了别班的学生,许多习惯不熟悉,时间又远远不够了,居然超出了十分钟,可能是我的环节过度语有点天马行空,不受约束了,又因为知道时间不够,朗读教学指导就不敢细究了,导至这节课还是不成功,于是,决定把开课活跃气氛的对对子环节省去了。

  上了这节课,我才发现课堂设计和我们的文章一样,不厌其改,虽然每次上课、改课,费时费力费神,但我却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每次的改动就是对我语文业务能力的一种提高,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对我指导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给孩子们呈现更精彩的课堂!

江南教学反思14

  《江南春》是小学一篇古诗,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江南的美景。《江南春》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古诗。文章里描写的景物清新优美;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又醇厚;行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整篇文章溢满了童心童趣。正如作者所说:“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走进山林,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把你带到如诗如画的世界中去。在这样世界里,我们能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这样充满童心童趣的古诗,小学生学习时有热情,积极性高,从他们自身角度而言:他们好想像,易模仿,能够勇于探索,积极思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感情的共鸣。但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他们单纯而又复杂,幼稚而又成熟,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在感性的世界里流连,走上理性的台阶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从接触古诗来讲,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学习里已经接触了一定量的古诗,因此学习这样体裁的文章并不陌生,他们可以简单的处理朗读,初步的感知古诗文内容,能够进行语言浅层次的品析。就文本而言,学生学习中在达到情感的共鸣上有一定障碍。

  基于以上对文情学情的分析,确立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真心感受,人于自然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引领学生朗读,体味文章真情美景;精心品析,探寻文章精妙笔法;用心描绘,揣摩运用积累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示范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运用积累,一步一步扎实有效开展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引领学生深入的感受课文,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在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朗读本色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回归本色的一条路径。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理念中把“美读吟诵”作为回归语文教育之本的重要手段。在本课的设计中充分强调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在“做朗诵家”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学习朗读;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在进入环节二精心品析的过程中,由男女生分别集体扮演朗诵家进行朗读;在结尾全体同学朗读最后一段,告别山里的众朋友。在朗读中力争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寻觅真情体验。朗读方式上也多种多样:有示范读,有个体读,有男生女生分读,有集体合读。朗读贯穿课堂,尽量在学生精彩的朗读中回归语文本色,激发学生自信。

  二、训练品析能力

  单元提示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在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江南春》一文诗文优美,许多美点都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精心品析,领略其中的妙趣,为学生走入文本,走入作者心灵构建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设

  计中分为两个步骤:共同赏美,自主寻美。共同赏美中与学生共同欣赏古坊、树林画面,进行方法示范,探究叙述人称的变化,丰富的想像。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寻美,发现文章其他精彩的地方,着重与语言与情感,简述理由。以此来探寻文章精妙的笔法。

  三、深化描绘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语文基础。”学习《江南春》这样优美的诗文,朗读品味是前提,积累学习才是根本,在设计中,尽量强化积累这一学生收益的根本,设计了用心描绘这一环节,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山水风光视频,然后让学生模仿或者自己创造用文字来展现片子里优美动人的风光。然后交流。在这种实践练习中增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课堂收获既有思想,又落实处。

  四、创设情境氛围

  《江南春》一文中,作者用动情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画面,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山中的朋友立体鲜活起来呢,多媒体成为本课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中我通过多媒体把朋友请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如临其境,朗读以图片作为背景,描绘时播放视频风光,再现美景,努力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诗意行文主线

  诗文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在《江南春》的童话的世界中,朋友与作者亲如一家,它的背后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中:我带领学生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课堂开始,我与学生画心引

  入,课中通过朗读品析描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引起共鸣走向心与心的融合,课的结尾课件模拟心心融合。最终让读者,诗人,大自然交融为一体,让课堂主线与散文的“形散神聚”交相辉映。

  走进《江南春》,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走进诗人的心,这是一曲自然的颂歌,这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这是一首和谐的乐章,我由衷的希望通过我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会真心爱护自然,我们的世界会更好!

江南教学反思15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可谓有景、有情、有韵。

  结合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段:

  首先,开始上课前我先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回答问题后,我开始讲解课文并声情并茂的大声读:“江南是个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鲜艳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露出翠绿的小莲蓬。微风吹过,荷花随风摆动,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古人把这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深情并茂的朗读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小孩子入迷了,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和我一样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中。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候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荷叶、荷花美不美,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通过这样教学训练,我和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让让体会出江南水乡的美,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

  最后,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还得通过细读课文诗词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来让学生理解莲叶茂盛鲜亮感觉,我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朗读。学生夸张的表情,闪亮的.眼神,各异的动作,带来班上同学的笑声,我想“何田田”一词深深的印进了同学们脑海中,这就是诗歌之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首先进行这样的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人们划着小船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我讲叙着鱼儿开心嬉戏的情景,学生也进入慢慢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鱼,在水中畅游,课堂气氛慢慢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当成小鱼。我相信这堂课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江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江南》教学反思07-10

《江南》教学反思06-11

《江南》的教学反思01-24

《江南》教学反思08-30

[精]《江南》教学反思07-10

江南春教学反思04-21

《江南》教学反思15篇06-23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05-15

《江南》教学设计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