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历史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教学反思1
岁月如斯,时光流逝,一个学期又准备过去了。在第16周学校举行了第二次综合测试,现改卷、评卷工作已完成,学习成绩总的来说不够理想,为了在期考时能取得较好成绩,对前一学段的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
段考时我所教的八年级五个班差距不是很大,其中考得最好的A班和考得较差的D班差15个百分点。第二次综合测试时,我所教的班级人数为241人,总分为16756,平均分为69、53,极格人数为190人,及格率为78、84%,优秀人数为78,优秀率为32、27,三合率为180、74。五个班成绩参差不齐,成绩最好的班级和未位的班级差了35个百分点。B班得第一主要是不及格人数少,刚有6个不及格,加上班级人数最少;而D班是全年级尖子生最多的一个班,但尾巴特长,从我接手以来,任何一次考试都不及格的学生,固定有10个,严重影响他们班的整体排名。
二、得的方面
1、认真备课。虽然从教十几年了,仍觉得备课难度大,毕竟教材经常更换,学生也不一样,因此,在上每一节课前,我都能按照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能及时记下来,以累积经验。
2、能经常找学生谈心。在每次考试,测验及授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找学生谈心,无论是尖子生或学困生。如C班的陆大有同学,本学期以来,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又喜欢与邻桌的同学讲话,屡次被我点名。学习成绩除了历史每科考得均好,我意识到他可能对我有意见,找他谈过两次后,收敛了好多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A班的陆朝明同学,人很好动,爱搞小动作,上课不听,又说话,不做练习,学习成绩差,他妈妈天天来我们学校送牛奶,我用她妈妈例子教育他,他改了不少,收效较大。
3、尽量多用多媒体上课。历史述说的是过去的故事,与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理论性较强,在教室上和去多媒体教室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本学期上的第17课是文化课,课本蜻蜓点水,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播放了视频画面: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形状,神舟五、六、七号发射过程,阿波罗成功登月等,学生很感兴趣,又得以掌握课本内容。
4、能多听同组老师的.课。到目前为止,我听课节数为18节,其中有一大半是听历史课。新课、复习课都听,在听课过程中受益匪浅,如要注重学生的课堂笔记,生不做的要督促他们做;上课要有连贯性,整体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要多鼓励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等。
三、失的方面
1、对教材挖掘不深。备课时对每篇课文的三维理解浮于表面,上
时只是知识简单罗列,想讲深一些题目,学生又不喜欢。我也就不讲,事实上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学生以后会慢慢习惯。
2、对学生辅导工作不到位
(1)对尖子生
每个老师都喜欢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某班的某个尖子生成绩下降,没得及时找他们谈心,分析成绩降的原因,帮助其树立信心,没能找时间对他们做难题的解题思路指导。上课时有个别尖子生不听课也不提醒,任他们放任自流,导致成绩下降。对他们提的意见不能够充分采纳,以致他们个别对科任有看法。
(2)对学困生
每个班都有厌学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每个班都有七、八个,上课纹丝不动,每篇课文都是白白的。他们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对象。偶尔能鼓励他们,偶尔能找他们谈话,偶尔授课时能督促他们做课堂笔记,但多数时候是对他们忽略,有时心情不好还说了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使他们对历史更烦感。
3、教法呆板。95%的课是在教室上的,
很少用多媒体上。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上,效果多好,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视频、历史图片很感兴趣,但我在教室上,仅对课文作了一些补充,不能耗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导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难提高,考试时难题易丢分。
4、没能更多的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如莫老师上课时内容的过渡做得佷好,环环相扣,听她的课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覃老师授课时很仔细,把课文内容丰富了较多内涵,利于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提高;方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较到位。她们的课我听得较多,但总是不能够很好的内化。
5、布置的练习量少。每两周才改一次作业,不是每个单元都能测验,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作业都有不少学生不交作业,我也不理,让他们形成不交作业这个不良习惯,导致一些学生考试老是不及格。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注重重答题技巧的指导。
2、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差生的转化工作力度。
5、多用多媒体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教学反思2
在引领学生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专题时,我通过知识回顾,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进一步夯实基础。通过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认识到维护安定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通过复习“灿烂的宋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历史是具体的,是动态的;对历史的叙述也应该是具体而生动的。在讲授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历史人物的活动时,要讲得真实鲜活,不仅要线索清晰,层次完整,而且离不开细节的支撑。在历史讲述中史事的细节是很重要的,讲好细节,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细节要用得好,重要的是要用在关键之处。例如讲一个历史事件,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事件的高潮处或转折处,而不是事件的背景;讲一个历史人物,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他的重要事迹中,而不是他的籍贯、出身、学历等上面。
现在流行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质量”这样的话,有其深刻的道理。当然,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忽略细节还不至于造成教学的失败。然而,注重细节,肯定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成功,所以值得我们的教师加以关注。
历史教学反思3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5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在高二历史教学中,为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探索与思考的乐趣。力图发挥历史学科的启智与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以生动而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事迹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以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历史责任去感召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现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时也讲明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感到历史不是难记难背枯无味的东西,只要有严谨的乐于思考与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学好。上好第一节引导课,还能转变学生传统的,把历史课当作付科来应付的心理,以积极热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学习中,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良性循环。
其次,发挥各班科代表的作用,认真抓好课前预算习。
在学生预习这一环节上,耐心指导学生制作预习提纲,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半年来,我所任教的班中,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做到了这一点,每个班的课代表一直自觉地将每节课前学生预习时提出的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记录下来,要求老师参与讨论共同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学习精神,同时对我的教学也起到有力的推动。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学习内容,我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及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理念为准则。
对教材中一些陈旧的'甚至背离时代精的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向他们介绍一些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客观分析和认识历史,不要人云易云,如在学到xx斗争这年史实时,我要求学生认真翻阅有关历史史实,了解事件的真相,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冷静对待党在过去犯的一系列错误,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好各种矛盾。另外,课本中关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课,教材认为三大改造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而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国企改革使大批国有企业破产,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越来越困惑,我便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教材上的观点完全是按前苏联的思维方式作出的评价,而当时中国的决策者们正是受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影响所进行的违背中国国情的改革,这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之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后,转变观念而作出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邓小平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因此公有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搞清了过去始终困扰他们思想的历史困惑,从中也懂得学习的过程需要大胆质疑,开动脑筋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有所作为。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的同时,我也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上,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养成提出问题设置问题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根据教材的写作思路把握史实与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用书面的形式将历史知识结构整理出来,并将优秀习作在各班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历史教学反思4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话说明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这里要求做到:一是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型组织。建构学习型组织是落实主动学习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学习型组织不仅重视个人学习,还强调团体学习。对学校来说,开展团体学习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教师的劳动更多的时候是个体性劳动,这种个体性很容易导致教师游离于学校组织,造成教师互相之间专业封闭,教学保守。开展团队学习,有利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形成双赢的共同体,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要加强现有教研组的职能。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我们的.教研组,还是停留在按教研计划听几节课,完成教导处交给的任务的层面,存在着工作被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作用不大等问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来自于教师群体的自发研讨,因此,教研组的重要职责是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增加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在发挥传统教研活动优势的同时,改进传统教研组的局限性,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三是要开展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好集体备课,一是教师要认真地研讨教材与课标,带着问题和反思参加研讨;二是教师要备好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三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有效教学,每个教学环节应体现教学效果,做到“以学定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之间应加强互助合作,以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
历史教学反思5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历史教学反思6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历史教学反思7
20xx年11月19日——22日,我有幸到xx参加了xx省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对于这次外出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非常珍惜。接到通知,我就根据优质课的讲课内容,我自己把这些内容设计了一遍,看看自己与人家有多大差距,差距到底是什么,我们自身的“武功” 到了何种境地,做到心中有数,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用心去领略了全省各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许多教师的教学艺术风采,放眼观看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省级历史教学优质课。教师们以创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我们时常被他们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他们的课堂教学,启迪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我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一下:
先谈收获:
一、教学理念新
1.论从史来,历史味更浓。我们的历史课要上成历史,要有历史的特点。如,济南二中,董艺老师设计的《匈奴兴起与汉的合战》,汉初出示了一段材料,学生得出国力弱,被迫和亲,而汉武帝时又出示一段材料,得出结论国力强盛,具备武力解决匈奴关系的资本。这样例子很多,真是口说无凭,有史为证。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多鼓励,又恰到好处,学生受鼓励,其他学生受激发。鼓励学生的方式也多样。有的老师真的情不自禁给学生鼓掌。
3.挖掘历史故事,凸显历史课堂的故事性、趣味性。
二、教学模式值得学习
整堂课用板块结构,设计合理、科学。例如莱州西城中学吴丽红老师,《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四个板块,第一漫漫丝绸路。第二铮铮英雄行。第三悠悠驼铃声。第四绵绵古道情。聊城莘县一中张玉莹老师的《血肉筑长城》第一民族怒吼,第二东方欲晓,第三凯旋之歌,第四以史为鉴。
三、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注重实效。
教法的好与差我认为是不是能更好的指导学法,我们的教法最后都要落脚在学生学法上,很多老师都多次利用标注、表格、色彩对比、古诗引进,用实物让学生感受历史,例如枣庄十五中张行雷老师《昌盛的秦汉文化》,抱着一捆竹简,说明纸的发明优越性。
四、课件制作实效、科学。
利用课件就是课堂重要的辅助手段,背景用与历史有关的图案。很多老师都能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不仅仅局限图片,还有影视资料,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习课件的制作水平,与时俱进。不能光下网站上面的。
五、地方史能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贴近生活,亲切自然。
枣庄祈雷老师讲《血肉筑长城》,说到自己的故乡发生铁道游击队,烟台是地雷战的故乡,很多能与当地历史结合。
六、最后总结,知识框架科学、准确、凸显课堂知识。
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各个知识之间关系交代很好,不单纯是知识的罗列。
七、注重过渡语的设计。
整节课挥然一体,知识丝丝相扣,听起来就是享受,这就是人家过渡语设计科学,整节课自然和谐、水到渠成。
八、对知识延伸很到位,能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聊城莘县一中张玉莹老师的《血肉筑长城》,最后,航空母舰,亮剑东海的其他新式武器,歌唱《国歌》表明我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有阐述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九、注重历史人物的分析。
图文话人物,人物赞美之歌,我心目中的人物,注意挖掘历史的内涵。
十、老师的基本功值得学习。
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理论水平高。在每节优质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授课教师的高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和设计的周密细致。就拿“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来说吧,例如莱州西城中学吴丽红老师,播放《昭君出塞》的片首曲导入《匈奴兴起与汉的合战》一课,让我们走进昭君,走进汉朝和匈奴。这样的导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顺理成章。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再谈建议
一、问题的设计层次不明。
有的老师什么问题都讨论,不分层次,应该两个人讨论的别小组都讨论,看问题的设计。
二、课堂评价缺乏适度性和多样性。
有的学生回答对了,拔高太大,说错了,一棍子打死。
三、还出现知识性错误。
有的老师把“鸣镝”写出“鸣笛”,地动仪是地震发生后预测地震发生方向的,以便能及时救援,不是预测地震发生的,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
四、还有低效课堂。
《昌盛的秦汉文化》中,讲完后,我看了一个学生的笔记,张衡、华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麻沸散、五禽戏、蔡侯纸,竟然写错了六个字。
参加本次省优质课观摩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最后感谢领导给的这次机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尺刀”我们提升自己,需借助外力,更要在于自己。
历史教学反思8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以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正值期末之际,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年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一学年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历史教学反思9
真没想到,这节课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收获。自生命化课堂教学实施以来,一直困惑我的就是:生命化课堂到底是什么?这次在准备生命化课堂课题验收时,我真正从这次活动中领悟到生命化课堂的真谛。
一、教学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一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真有点力不从心。因为我在深入挖掘教材、用心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中,我极度地郁闷和苦恼。由于自己思路狭窄、观念陈旧,我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总感觉没有新意。后来是教研中心于忠利老师的金点子为我打开了思路,给了我动力,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予我很大的鼓励。
从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到现在,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帮助我,鼓励我。不管自己的工作有多忙、多累,她都有求必应。而且是毫无保留地无私奉献。她就是文登营中学的教导副主任邢云贵老师。
她一向很有思路,思想认识比较深刻,总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整节课从课件的制作、授课思路的设计,以及导学案的编写,无不渗透着邢主任的智慧和才气。我们在共同研讨课件的.制作、备教学案、备导学案的过程中,她的冥思苦想、豁然开朗,有了灵感那一刹那间的兴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我美好的回忆。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那一刻,自己的生命仿佛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们就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合作。
这个准备的过程虽然极其艰辛,劳神又费心,但其中的滋味都是甜甜的,值得回味。其结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生命化课堂教学验收时,我发挥了自身全部的能量,把生命化课堂的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二、课堂上学生绽放生命之花。
本节课讲的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应该说主要讲了几个重要的发明成就,知识是枯燥无味的,但我利用了世博会的大量图片,以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有关视频,还有大量的资料,将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很有趣味性,很有生动性,并且很有深度。教材经过这样处理后,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爱好。所以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尤其是导学案的运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组长充分带领本组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在检查讨论结果时,很多学生代表小组踊跃发言,尤其是徐海林,
历史教学反思10
9月18日,我在七年级九班上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动荡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化,涌现了许许多多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和名著,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空前繁荣时期。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尤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主张和原则,直到今天对我们仍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准确、详细地了解孔子,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思想家老子和百家争鸣是本课的难点。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学生自学时间充分,但有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
小组讨论时,组长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对每一种思想的创始人、主要思想等做详细的讲解与总结。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讲解孔子思想以及教育成就时,应该多举例说明。
后面的其他思想成就给学生列出表格,让学生比较认识。
历史教学反思11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在处理教材上,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通过对“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马上收回香港澳门”、“用什么方式收回港澳”、“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港澳回归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一国两制”的意义调整到最后处理,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能够自然理解。
在制造历史情境方面,我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七子之歌》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上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体会国家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使用视频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后,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创新能力不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反思12
本周三县教研室的各位领导来校听课,并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交流让自己受到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对课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悟读。到底要打造怎样的课堂?能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绪飞扬,课堂就是要进行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高尚的人的教育。我们的课堂从以下些许方面更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1、面向全体。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是谈教育成功与否的前提。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我们的视野?我们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少数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探究环境中,不能达成目标,让面向全体的课堂教育多少有点尴尬。
2、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
3、全面发展。不要将课堂教育简单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以知识目标为载体呈现、落实。不要将课堂蜕变成智育课堂。
4、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5、学案是教师的第二课程。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炼、再整合、再升华,是教师自己的教材,这个教材才是最适合教师本人的,也应该最适合所教的学生的。精当设计,不降低难度。注重创设、营造解题的情景和状态。要问题的答案,更要解题的过程、更要思维的过程。
6、小组“真合作”。小组学习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探索小组评价的科学策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有足迹,清晰可见。
7、历史思维课堂。历史课堂同样需要思维。切记问题讨论不要过于简单,直来直去,讨论了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网络资源。
8、增强驾驭课堂的态势,教师的气场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要hold住。.
反思我们的课改,不要返回到抓分数上来。成绩重要,成长更重要。
历史教学反思13
《明朝的统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经济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以下的可取之处:
1、本课能紧紧围绕明朝强化皇权这一主题,通过设计主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理清本课的线索,落实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本课内容重新整合,通过设计①明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②朱元璋怎样强化皇权?③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变化?④明朝经济的发展?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将全课知识串起来,这当中既有基础性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明确答案,又有需要合作探究来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是有梯度、有层次的。
2、充分利用了历史课程的特点,在板书设计上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明朝强化皇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直观的展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系统地认识历史事件。
3、为了说明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我引用了大量的课外材料。我们知道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只靠教材教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注重开发课外历史课程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本节课中,我选用的教学资源有人物图片、文物图片、文史资料等。比如在讲到科举制度的变化是:我用皇榜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帮助张生解决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了隋唐朝到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发挥了多种历史课程资源的优势,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4、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把课堂上话语权交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学语言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做到精、准、趣,避免口头禅,让学生能够真正被语言所打动。在学习延伸这一环节上,采用了小组PK对抗的形式,这更能调动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当然,本课在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尚有欠缺。例如,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就没有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历史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将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思考,这也是我以后教学需要加强的方面。
历史教学反思14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五年来,我也或多或少的开展了几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我操作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教材选定自己的课题,
(3)汇总学生的课题,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
(4)把选定的课题在全班公示,让学生重新选择,
(5)学生选择后,对学生分组适当调整,确定课题研究小组,并进行分工,
(6)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协调进度,指导方法,形成阶段性成果,最后结题,
(7)研究性学习反馈与讲评。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操作的,虽然学生的兴趣很高,但是实话实说,我觉得效果一般。为什么老师和学生费了这么大的劲,效果却不如人意呢?我认为存在的只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高考这个“无形而万能”的指挥棒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目前高考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考察很少,出于考试时间、命题技术等方面的考虑,高考对学生的研究性考察一般局限于三个方面:
(1)出个题目,
(2)说出搜集材料的集中方法,
(3)说出选题的依据。这几个考察方向不用实际准备,因为没有太大的经验的东西,答案也是很容易作出来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课题进行中有的学生积极性就降低了,尤其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他们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最后很多的课题有始无终。
2、老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历史课在高中课时少,老师教的班多,以济南七中为例,高三阶段每个老师教3个班,要面对150多个学生,高一高二每个老师多达5-7个班,要面对更多的学生,如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的话,以十个人为一个课题组,老师要指导15-20个课题组,加上老师本来就有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要想高质量的指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3、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有能力的积极性不高,积极性高的能力有不行,有的学生压根就不参与,强拉进去,对付全员参与。
4、可供实际操作的课题太少。课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但是我们面临不可操作的难题。没有经费,就连复印的`钱也没有,学生要是外出考察面临更多的困难,首先需要钱,其次要注意安全,还要和各方面打招呼,争取他们的支持。本人想开展一个课题“济南市古建筑的现状与开发保护”,后来一想,干脆放弃了。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太少了。
以上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但是我们又不能停止,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更好的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研究性学习。首先,学生不能同一时间全员参与,可以规定学生在一年内必须参与一次,适当分流学生,其次,课题的难度要有梯度和广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课题可供选择。
2、把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工作纳入老师的基本工作量,减少老师的教学工作量,为指导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保证。目前老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考察,教学安排上也没有单独的课时安排,应当把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纳入课时,安排单独的研究性课时。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争取社会、社区等各方面的支持。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最好是走出去,这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单纯依靠老师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共同期待,研究性学习的明天会更好!!
历史教学反思15
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则影响该国国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则影响国民和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正确决策,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和个人事业的成败。
历史教学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提高人民素质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恰恰是背道而驰的。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修养,是通过不断的薰陶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历史是这种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这种学科特征,产生了许多误解,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重视,甚至轻视历史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历史学作为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是一种长期的、含蓄的、意识导向型的学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们思想境界和认识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决策。但是这种道德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不象数理化等工具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因为这些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计算问题;简单的机械使用与维修等,容易让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就是人们重理轻文思想的折射。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选拔,招工和招公务员的考试中,绝大多数不考查被选拔者的历史知识水平。这在客观上强化了“读史无用论”。在这种情况下,终日为升学而苦读的学生当然不会为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科目而花费太多的时间;社会上的人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这种不能创造现实的利润和价值的知识。因此,历史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其次,是历史教学本身的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导向、史学工作者、教材编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等诸多方面。就史学研究和史学工作者来看,许多史学研究“太细”,远离国计民生;不少史学文章和专著文句深奥难懂,只能在圈内流传,圈外无人理会,形同废纸。就教材的编写来说,当今中学历史教材比以前几版是图文并茂了,但是围绕历史教育功能选材以及中小学各级教材层次区分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如选材狭窄、人物叙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等等。
自会考制度实行以来,历史教材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详细资料。而考试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试想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历史资料,怎能去分析历史问题,又怎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呢?这种南辕北辙的教学与考试模式怎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发奋进取的求知意识呢?
最后,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衡,造成历史学习的困难。会考制度实行后初中就不再学习地理,学生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历史本就抽象,再失去了这个人物、事件赖以存在的舞台,那么学历史就好比是下盲棋,没有几个人能搞得明白。如今学生中听不懂国际新闻,读不懂世界文学名著的大有人在。
因为他们对世界的地名、人名识记不准,混淆不清,甚而不辨国别,不分时代,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科学而便捷的工具,不死记硬背难道还有别的好方法吗?如在一次考试中,问“《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学生有选苏州的,也有选杭州的,也有选沙市的`,很明显他们是仅仅依靠记忆来做题的,书上写的是重庆,记住了就能选对,记不住就选错了。因为没有地理坐标,也就没有思维的余地,只好凭记忆来做了。本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精减了科目,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健全的知识结构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要改变历史教学的困难处境,还需要优化学科体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我想,历史的教育作用要得到真正的发挥,首要的是在宏观的教育决策上要重视历史。假若在高考中取消历史考试,历史将更为人们所轻视。至于那种取消中学历史教学的论调,更是危险的。现在学生中不学历史的风气极盛,不懂得中国历史也不觉得耻辱,历史课上常出一些荒谬的笑话;在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历史盲的活剧。
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国必先去其史。”日本侵华时,在沦陷区曾不准中国人民学习历史,以期奴化中国人民.现在如果我们自弃国史,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因此,教育部门在发挥历史作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经济上支持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在政府公务员考试中,增试有关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历史教育功能的社会宣传等等。这样,就能有力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增强人们学习历史的意识。
另外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还有赖于史学研究工作者的自身努力。这里,一是要求我们自身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在自身得以充分展现,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显示历史的魅力,激发人们学习历史,并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求我们在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和历史信息利用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研究方面,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国计民生方面,主动研究与现实社会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主动为政府、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服务,使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深刻感受和认识到历史的现实意义。在历史著述方面,我们要力诫文字深奥难懂,力求通俗易懂和富有文采,以生动形象的论述向人们展示历史上的善恶美丑、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人们喜欢读历史著述,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教育。对于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要力求做到内容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强化教育功能等等。还有在历史考试中应增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不要对那些纯粹的死知识追的太深太细。读史使人明智,通达事理,同时还能提高理论修养,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单纯考察知识,就会陷入学究式的误区,自然是越学越枯燥,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5-15
历史教学反思03-08
历史教学反思(推荐)07-06
历史教学反思(精华)07-05
(推荐)历史教学反思07-08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04-29
历史教学反思13篇06-14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06-12
历史教学反思14篇06-14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