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2 08:33: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1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民族”这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里比较淡薄: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民族风情不同。因此,在教学本文这前,我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图片等。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并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幸亏我班有一位京族的小朋友陆仁涛。为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我让陆仁涛简介了有关京族的风俗习惯。

  学习课文的过程,我让学生思考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小学的有哪些不同。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己所在的小学,而且讲的十分生动有趣。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特别引人注目。色彩艳丽的塑胶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可以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己的学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自己喜欢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使读写结合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2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优点之处:

  1、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2、自主识字,指导写字。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3、悟中朗读。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不足之处: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

  改进措施:

  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3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小学的学生上学路上及在校重活动、学习的情景;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通过讲述暑假的新鲜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

  “猜猜他是谁”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园地通过词句段的积累、古诗的背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篇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文章反映了孩子们率福的学习生活,体现r租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三年级是小学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学段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多种方法认记。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用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让我占书法课给他们上语文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4

  本课教材的变化:

  其一、课题有了变化,由原来的民族小学改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教材编写中国家意识的体现。因为,这所学校,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学校,不是哪个民族独立的学校。大青树,就是这所学校的地域特点——边疆特色。

  其二、文中的个别句子有所删减调整,更加符合新教材的团结。如课文第一段中“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一句删去了“语言不同”,成为“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小小一个细节的变化,是大方向指引的结果,正如我们的孩子们说的:“他们都在学校上学,肯定都说普通话,怎能语言不同呢?如果各自说自己的语言,怎么交流呢?”这不就是民族团结一心的象征吗?

  其三、课后题目,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

  1.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2.模仿说话: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选择一个场景说说。

  课文内容基本没有大的改变。在试教的过程中,通过课文内容的细节变化和课后习题的变化,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变化的意图,理解总结表达方法,学习运用。因为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引,学生在模仿例文介绍自己的学校时,有话可说,语言也生动有趣多了。选择的场景也很广: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教学楼前……

  教材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后资料袋中,阿昌族和所示图片不符。图片是纳西族,不是阿昌族。

  2.德昂族和图片相符度存疑,不明确。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5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

  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i,不要读成t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6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7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2

  本课教材的变化:

  其一、课题有了变化 ,由原来的民族小学改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教材编写中国家意识的体现。大青树,就是这所学校的地域特点---边疆特色。

  其二、文中的个别句子有所删减调整,更加符合新教材的团结。如课文第一段中“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一句删去了“语言不同”,成为“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小小一个细节的变化,是大方向指引的.结果,正如我们的孩子们说的:“他们都在学校上学,肯定都说普通话,怎能语言不同呢?如果各自说自己的语言,怎么交流呢?”这不就是民族团结一心的象征吗?

  其三、课后题目,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

  1、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2、模仿说话: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选择一个场景说说。

  课文内容基本没有大的改变。在试教的过程中,通过课文内容的细节变化和课后习题的变化,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变化的意图,理解总结表达方法,学习运用。因为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引,学生在模仿例文介绍自己的学校时,有话可说,语言也生动有趣多了。选择的场景也很广: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教学楼前……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8

  《大青树下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表达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我设《大青树下小学》了“民族风情展示会〞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我搜集了表达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到达保持学生注意力,以到达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朗读生情,提快乐趣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小学》的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课堂效果也到达了。

  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渡语言、鼓励语言、提问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精心设《大青树下小学》。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有所得!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9

  开学第一课,班里4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学生多种方式地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

  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

  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2

  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大青树下小学的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08-07

树下06-29

搬大青虫06-24

大青山06-29

小学教学反思10-14

小学教学反思05-16

树下的亲情06-28

树下的老人06-25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