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7 08:41: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爆竹声声》一课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爆竹声声”是说爆竹的声音一声连一声,连续不断.它告诉人们:中国的爆竹之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延续到现在,还将永远地一声声地延续下去.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之处

  1、这节中年级的课我留给了学生5分钟的识字时间,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识字任务,而且在教学中我以鼓励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并对好的方法予以表扬,提高了识字的速度。

  2、本节课的重点是复述关于燃放爆竹习俗由来的传说,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的提出要求让学生复述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且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因此在本部分我做了重点的考虑,用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提练出复述提纲,变难为易,再适当地运用了学生的自主评价,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本节课的次重点是了解爆竹名字的由来,在这里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在小组学习前,我简单的点拨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也为以后的独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整节课的教学开始于爆竹声中,结束于礼花声中,四十分钟的教学让学生一直沉浸在愉悦、轻松、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之中。

  5、这节课我留了10分钟的学生练写时间,而且在教学中我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以红色圆圈为鼓励。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设计了小组竞赛的环节。所以学生写的比较认真。

  二、不足之处

  1、这节课我的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很强,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

  2、教学环节连接不够紧凑。

  3、有个别学生没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课程标准规定3-4年级的学生写字水平要达到正确书写汉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节课我省去给汉字分结构的时间,引导学生多观察生字。讨论交流。但是这节课学生的发言并不积极。

  5、本节课的内容安排的较多,使写字指导不够充分。

  三、如何改进

  1、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课堂语言的练习。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并撰写详细的教案。

  2、在复述课文时还应该再让两个学生充分的练说,以提高其复述课文与表达能力。

  3、一定要加强教师范写。教师范写的重点字,一定要对重点字的重点原因加以详细的指导说明。学生书写的时间一定要给足,不可走过场。在这期间,教师要巡视指导,除了表扬外,对出现的错误要给以纠正,典型失误和优秀字迹做到心中有数,

  4、虽然我们要建立高效课堂,但课堂的容量不要太大,容易囫囵吞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牛顿从因做风车不会讲道理而受到同学嘲笑中受到教育,发奋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故事.

  课文先讲了牛顿小时候爱做手工,对这一点,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及词语。如:“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在讲到这一点时,出示小黑板:

  他停下来看。

  他停下来仔细看。

  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

  这样看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其中的不同,且“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学生也很快知道了“几乎忘了回家”,以此看出牛顿那种入迷的程度。

  而在讲述这一课时,我主要是以牛顿思想的变化,在课文中主要是牛顿几次心情变化为主线讲起的',让学生去体会牛顿的心情。在这里,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参与其中,抓住“满脸通红”、“难受极了”、“没有流一滴泪”来说: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泪?他此时会想些什么呢?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从天上掉了下来。这篇课文语言大多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指导好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并进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本文的情感目标。要重指导学生读好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学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态的几个关键词,体会人物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惊”的情绪变化,而更羸的语气多为镇定、胸有成竹。让学生练习带着语气自读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弄清了事情的经过,还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一、以词为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品词。

  1、以词为线。本课的学习主要以魏王神态语气的变化(疑惑——大吃一惊——奇怪)这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找到这三个词,依次提出这三个词,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理解魏王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从而让整个教学有条清晰的线索。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采用多种形式品词。“惊弓之鸟”一词分为本义和喻义在文中一前一后理解,在整体感知时,学生说到本文主要讲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师顺势说明这只听到弦响就吓得掉下来了鸟,就叫“惊弓之鸟”了解了词语字面意思,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分析这只鸟为什么听到弦响就会掉下的原因, “能手”之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大吃一惊”一词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惊讶作比较,体会这个词语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悲惨”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敢相信”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词语的理解中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有效地指导了朗读。

  句段训练结合,体现训练的层次性。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这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句段的训练点。怎样让句段的训练层次清晰呢?我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读本段话,标出本段有几句话,对这几句话有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还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懂每句话,最后把这四句话的意思串起来概况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训练结合起来。

  二、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关系。

  (2)了解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

  (3)知道更羸为什么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

  (4)知道更羸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事的原因。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同时注意了学生朗读指导。我想如果每篇课文教师都能找到一两个恰当的训练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进行词句段的品读,学生一定能有所获。

  三、自身不足

  (1)情景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发言学生白面不宽。

  (2)读的还不够落实。很多地方只是让学生个别读、齐读了一下,有些语语气没有读出来,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引导。教学中,我们没有真正落实课堂民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享受主动思考、自由倾听、相互评价的权利。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课堂所采用。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不断比较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变化,以增强学习信心。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实而活。对于学生读书的指导还要多下些功夫,特别是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一、准确、具体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之魂。

  在教学中设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需要清晰定位、细化目标,以利于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课堂上,尽可能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本,读写并举。

  这一节课,我采用“朗读比较,读写并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有集体读、自由读、男女生分组读、两人小组对话读、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展开想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切实体会凤凰的亲切耐心、猫头鹰的骄傲、老鹰与乌鸦的不耐烦,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写并举”首先是创造朗读条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让学生去写,此时才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表达技能的具体反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语言能力上的提高。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流利、有感情。达到要求,朗读者自然会觉得朗读不再是任务,而是美的享受。对于听障生来说,手语是朗读时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轻重、缓急、流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情”的表达和获得。教师往后应加强手语朗读的训练。每一次情境创设,都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落实与文本的结合,并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体现了听障生“依文学语”的特殊性。每一次的朗读,都是有目的.的读,都能落实一个知识点,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情境创设,读写并举”的功能,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本文中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首先我根据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结构大体相同,教学时采用先扶再放的方式,通过问题导读,圈画对话,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后填写表格,通过表格,让学生清楚了解猫头鹰的学习态度。接着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阅读过程,通过填写表格,清楚地了解到老鹰、乌鸦的学习态度,并从比较中掌握重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扶到放,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体现了听障生“依文学语”的特殊性。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保证了每个聋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进行了概括与提炼能力的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飞来峰》原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层。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飞来峰》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竞赛抢答活动

  抢答题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

  ④只缘身在层()(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小学三年级语文《登飞来峰》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准备了课件。把古诗及重点字词的注释写在了上面。一开始上课,我就把重点出示,提出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一古诗意义的要求。学生们听了我的要求都在愣神。接着,我对其进行了研究方法的指导:把注释中关键词的意思带入古诗,然后读一读。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出未加注释字的意思,如果是在理解不了,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解决。开始,我让学生试着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小组成员,经过小组成员的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了探究过程。对于那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在巡回指导时,引导其解决,及时纠正他们在探究时所出现的偏差。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有小组写出了古诗的正确意思。

  为课文配图,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把“太阳”、“人”、“飞来峰”的位置摆放在一张图片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利于对文章哲理的理解。

  成果汇报后,根据小组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排出了名次。作为奖励,第一名的小组获得了把自己的配的插图扩大并填色的奖励。

  在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后,我开始让学生背了背古诗。由于对古诗的意思理解的透。不少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可以背下来,但是并不熟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三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事物的理解。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恰逢学校欢庆六一的事,校园面貌有了大改观,组织学生管理会自主管理,学校组织书画大赛,为教学楼外部增光添彩。学生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三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学校组织的经典诗歌朗诵比赛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课本中他们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乐游原》

  古诗本身的特点就是诗情画意,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在诗境中分享美,理解美,进而能欣赏美,感悟美。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学“夕阳无限好”时,我抓住“无限”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同诗人一起尽情领略古原日落的优美景致。通过读、听、品,让学生用自己的纵情想象去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

  2、激发情感。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和活力。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参与诗歌的学习,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乐读古诗、善读古诗、美读古诗。在诗中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感悟情感,表达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担心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及多次的角色转化,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2、赏析教学法:即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我主要是通过对文中的句、段进行品析,采用了以读代讲 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0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我还在朗读中让学生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四、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在学习生字环节和学习“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时,用上了这两个学习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教学中既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受课文,又在学生认真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互相倾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辛勤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唤起情感,激趣导入

  首先让同学说说自己在童年最快乐的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贴近生活、情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课文的学习开设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在朗读中检查学生生字读音,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才有想读课文的欲 望,为课文的学习进行铺垫。

  3、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感悟做风筝的乐趣。让学生找出描写做风筝时表现心情的句子,并通过想和同桌交流风筝什么都不像,却还把它叫做“幸福鸟”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做风筝的快乐,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互相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的融入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度到对情感的体验。

  (2)感悟放风筝的快乐。通过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描写风筝飞起来的词语,从内容上感受放风筝的心情,再联系生活想象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自己在放飞风筝时的动作、语言、心情等。让生活在课堂中回放,并观看放风筝时图片,让放风筝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这样的设计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如同身临其境,多次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体会做风筝、放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实现情感的转移。

  (3)体验找风筝的心情。教师配悲伤音乐范读风筝飞走时的心情,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并通过找描写心情难过的词语,进一步理解此时的心情,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理解两个关键词“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来深入体会由快乐到难过的心情变化,朗读的指导也就水到渠成,并通过寻找风筝来找回那份快乐,此时进一步拓展,请学生想象找到风筝和没找到风筝的心情变化。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像,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通过有感情的读,绘声绘色的讲、设身处地的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的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的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带胶卷)而感到惋惜。

  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那么他还会回来吗?在这里我根据课后练习小练笔要求续写故事的要求,安排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因为我班写作基础不是很好,很多人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也没寄太多希望。

  写好了,让学生站起来读。有的.说他会回来的,因为他代表的是全体少先队员,当他回到班里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时就下定决心明天再去,第二天他照样采用了扔纸团的方法;还有的说他不会回来了,因为小男孩觉得自己浪费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心里很内疚,回家后妈妈也告诉他下次不能这么粗心了,要改正粗心的毛病。

  这些都是从小男孩的角度来说的,还有不少学生站在了高尔基的角度,说高尔基一直在等小男孩,不停的看窗外他有没有出现,最后放心不下派人去找,终于找到了小男孩。

  学生的描述让我感到欣慰,这节课我们一起读懂了小男孩和高尔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思读中绘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声飞扬激情引领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新课)

  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美丽的大草原是牧羊姑娘的家。一首由蒙古歌手德德玛首唱,并在近三十年岁月中久久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动人旋律,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直让人们对内蒙古有着无限的遐想与神往。

  现在,让我们也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人们想到什么呢?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或是想到诗歌《敕勒川》)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切草原、品味草原(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二、配乐读文,再现草原

  1、师配乐读文。提问: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儿?

  (相机板书:景色美生活美)

  2、草原的景色美,生活也美,相信同学们读得会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并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可以说子的结构,组词,换偏旁等方法识记字形)

  4、汇报检查

  (1)大屏幕出现生字,生读,并说说记忆方法。

  (2)多音字“撒”(可以请学生回忆前面那篇课文曾出现过?《父亲的菜园》中读成sā撒尿,本课读sǎ)

  (3)读一读本科的生字

  5、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可是你能读一读么?(找生读课文)

  三、图文并茂,置身草原。

  1、师:草原景色美,生活美,作者又是抓住了哪些词语来展现草原美的呢?找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从这首诗中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草原遍地都是绿色;鲜花盛开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还有各种小鸟在歌唱;轻轻的溪水缓缓流淌;牛羊骏马就像天上的云朵和璀璨的珍珠;比喻句:毡包好似白莲花)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绿草彩蝶碧水骏马牛羊毡包

  2、过渡:这些优美的词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大屏幕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谈谈这些词语是你想到什么?

  (学生:想到了大草原上风儿把绿草吹动,好像一层层麦浪,蝴蝶展翅飞舞,彩云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聆听鸟儿的叫声,好像置身于仙境。)

  你能把头脑中的画面画一画么?(组内共同完成)

  3、展示作品,请生介绍自己的画。

  4、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看来,你们也非常的喜欢,是呀,置身于这美丽的仙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它是那么的坦荡、辽阔,大地万物都包容于此。老师突然有想喊想唱的冲动,你们想么?就让我们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心中的烦恼统统抛掉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就是草原的人,草原就是我们的家。

  5、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心中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并且老师把它们绘制成一幅幅画面,你们想看么?(点击词语展示美景边介绍)

  (师:风吹绿草好似麦浪,彩蝶纷飞花争艳,一湾碧水映斜阳,水清草美育牛羊,绿色的海洋泛波浪,春光万里美如画,遍地花朵迎朝阳,百鸟齐唱草原美,彩云朵朵染碧天)

  多美呀!1975年作者火华来到锡林郭勒草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草原,一下车,就被眼前景色惊呆了,蓝天白云下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夕阳西下,一顶顶蒙古包上空炊烟袅袅,火炉上奶香阵阵,草地上歌声嘹亮,怎能不让作者浮想联翩呢!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动心情么?你能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么?

  (生:老师读了课文,我有个问题不明白,“牧民描绘幸福景”描绘的是什么?)

  四、突破难点,畅游草原

  1、师:“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美丽的家谁不爱,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更爱自己的家,他们自己当了作了主,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使家乡更加多彩。想当年是凄苦的马头琴声伴随他们四处漂泊,地主、王爷逼死他们的亲人,夺去他们的牛羊,苦难和泪水让他们流浪,鲜血染红了绿草地。复仇的决心令他们催动骏马奔向红旗飘扬的地方,是毛主席,我们的党给了他们雄鹰的翅膀,让他们拔起刀枪消灭恶狼,让草原再现蓝天绿草,牧民们看是幸福的明天,他们要让苦难的草原变成欢笑的海洋。所以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美景。

  (出示现在的草原的风光和现代化的设施)

  2、师:仔细看,这就是你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草原张开了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在座的老师们也想去游览观光,想请你们这些草原的小主人做导游,你能介绍自己的家乡么?(给5分钟做准备)

  3、请出勇敢而又热情的小导游,带我们共同畅游美丽的草原

  五、热爱家乡,不忘草原

  这一趟草原之旅,老师不仅欣赏到了草原的风光美,还看到了草原的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冬不拉轻快的弦音奏出了你们的友好与热情,香甜的酥油茶令我们久久难以万忘怀。美丽的草原我还要再来,你们欢迎么?

  那就让我们和草原轻轻说声再见,美丽的草原,我们会记住你,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到来。大家一起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课文好么?

  师:草原儿女爱自己的家,我们也爱自己的家,老师要请你们写一写,(大屏幕出示,请生读)相信我们的家乡九台,也会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看看那位小诗人能把我们的家乡描绘的最美,最让人留恋。

  教学反思: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运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抓朗读走进文本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创编歌词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用细腻的手法,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写杨梅果的形、色、味,处处可见描写细致的语句。比如:杨梅果上小刺的特点和变化,颜色的几次变化,成熟过程中酸甜味道的细微变化,以及作者那种细致入微的感受等,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体会课文字里行间透出的。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杨梅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我做了以下尝试:

  1、词句品读

  本文词句优美,描写细腻而生动,很能让人产生喜爱之情。“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细腻而生动,让你喜欢,让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充分地自读,自画,自品。在此基础上,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学生一起欣赏重点词句,交流感受。既可采用删词、换词、品词的方式体会句子的优美,也可用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这样表达的好处,如:“杨梅树不是人,怎么会贪婪地吮吸甘露?叶子怎么会欢笑?”

  2、情景展示

  杨梅树抓住春天的时机,贪婪地吸收,健壮地生长,在雨雾中欢笑着。要想让此情此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成画面,可以播放一段“一片杨梅树在春天的细雨里长势旺盛”的录像,借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帮助他们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3、实物品尝

  新课程倡 导语文课堂是体验的课堂,只有亲身的体验,才有切实的感受。文中的这些语句:“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沾满了鲜红的'汁水”;“杨梅又酸又甜,叫人越吃越爱吃”。杨梅刺的平滑,果肉的新鲜红嫩,味道的酸甜可口,如果让学生亲口品尝,那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许比文字带来的更丰富。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亲口品尝一下杨梅的滋味。

  4、联系生活

  语文课堂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丰富学生的感受。“杨梅吃得太多,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作者对杨梅的爱怎么让学生体会?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还有更有趣的事吗?吃过菠萝、葡萄、杏子等水果的孩子肯定有过牙齿被酸麻的体验,也许有过更有趣的故事。如:有的孩子西红柿吃得太多,撑得弯不下腰,连鞋子也穿不上了;有的孩子吃桃子时没洗干净,弄得身上、脸上奇痒;有的孩子吃西瓜时,把西瓜一劈两半,用勺子挖着吃,吃完后用西瓜皮当凉帽……相似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文字中的情趣。

  5、朗诵体味

  这样优美的文字,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教学时宜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词句的优美与喜爱的情感。运用什么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呢?读杨梅树,要引导学生读出杨梅树的生机勃勃;读杨梅果,不仅要读出杨梅果的可爱和作者的细致感受,还要读得嘴里仿佛有了杨梅果的味道,仿佛嘴唇上舌尖上沾满了汁水;读趣事,要读出一个“趣”的味道来。这样的读有滋有味,形式活泼,学生会越读越爱读,越读体味也越深。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 学习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2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8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6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06-13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06-13

(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