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1
11月5日我在界湖小学东校区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张京菊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排列组合》,感触颇深。这节课中,张老师以小学生熟知的游戏乐园为题材,创设了买票、猜密码的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切合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整堂课张老师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课堂上张老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而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先让学生用小圆片代表三位同学摆一摆,感受摆的过程。再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汇报交流总结涂的方法,体会排列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然后学以致用利用规律重新涂色,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紧接着通过握手活动,感知组合,然后通过比较总结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这样使理性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背景密切相连,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因而问题的解决便具有了现实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作为发展性的教学,加强对操作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概括3个元素排列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化意识的培养。
我相信这节课对张老师的感触是最多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大家对张老师授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使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2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不但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表面上看教材对于这些知识的呈现似乎比较零乱,实质上数学广角犹如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并且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为此,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事件情境,通过智力考试猜老师的年龄,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后2位,智力过关握手庆贺,帮老师搭配衣服,排队留影,找回家路线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学习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
一堂课下来,虽然同伴们说我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流畅,似乎上得挺不错。而我自己心里却很明白,这堂课有许多地方是失败的。因为这一篇“散文”的“神”我开始没渗透好,后来没把握好,到最后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有效建模,所以本堂课如果我给自己打分,肯定不合格。细细反思如下: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生成的素材,大做文章。《数学广角》的内容本来就像万花筒,不需要额外找大量素材,否则只会让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如本堂课中,在让学生思考用1、8、3三张数字卡片能排列出几个两位数时,我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了同桌操作、验证,即一位学生摆数学卡片,一位学生做记录(用记号笔)。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有意搜集了3种不同方案,并给它们编上号:
① 13、18、31、38、81、83
② 13、31、38、83、18、81
③ 13、83、31、81、18、38
我让学生比较上面三种方法,说说你最欣赏哪种方法,让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在这里,当学生说出 “有顺序”三个字时,我没有细细品下去,而是用“是啊,这样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这么一句粗糙的话语把难点遮住,把亮点给错过了。假如当时,我继续追问:“哦,那你来说说,是怎样一种顺序呢?”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在学生的方法上做文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提炼出“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不同的顺序,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第二,要用心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在四人小组进行握手操作时,后面的很多孩子其实都没看清,就不可能数出来有几次。如果能让孩子们在握手时把手举高点,这样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时候就是如此,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关乎成败。
第三,要巧妙设计每一道练习。在本堂课最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一下子出现三个人的排列,对学生的挑战可能有些大,也可能是我前面的有序渗透地不好,学生半天都没拉扯清楚。打算做如下修改:把老师也加进去,每两人合影一次,共合影几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常常会有遗憾,所以需要我们不停地反思。相信每一次反思总会带来些许进步,些许收获!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3
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排列与组合》就是体现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很好例子。说实话,对怎么把握好“排列与组合”这个内容,课前我总是犹豫不决。《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因此我试图在本节课中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突出活动,让学生中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数学知识。
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排列与组合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
二、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体会哪种是最佳摆法。
三、将实践活动数学化。
比如握手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已掌握三个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那么如何内化为数学知识是一个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想“假如在考试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和你握手,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出用符号来表示,其实这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最后的路线问题,这是一道拔高题,学生明显感到了困难,这是备课中我没有预想到的,今后在“备学生”方面还要下功夫。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本课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 “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三、利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四、不足之处: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境,生活取材。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在尊重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创设了一个主题式的情境“喜洋洋参加体育运动”,来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6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学生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小红一天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上学(数字搭配)-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逐渐理解在搭配时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搭配。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留出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希望各位同仁解疑解惑。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7
课前,我一直在担心二年级的学生能否理解掌握《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这一课。今天上完这节课时,我是怀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走出教室。因为,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好,这些7岁的孩子不但能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而且能做到熟练的运用。
在教学例1时:
1、让学生拿出数字卡片1、2摆两位数,学生很快的摆出12、21。
2、让学生独立用卡片1、2、3摆两位数,一边摆一边把摆出的数记录在学习纸上。
3、小组交流讨论,谁方法最科学、不会漏掉。
4、让学生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人到前面展示,其中
2名同学的方法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2或3,组成的两位数是12,13;
十位上的数字是2,个位上的数字是1或3,组成的两位数是21,23;
十位上的数字是3,个位上的数字是1或2,组成的两位数是31,32;
一名同学的方法是:
用数字1、2来摆,可以摆出的`数是12、21;
用数字1、3来摆,可以摆出的数是13、31;
用数字2、3来摆,可以摆出的数是23、32。
同学们都很赞同这两种方法,于是我给这两种方法称为“2钟法”和“叶氏法”
当其他学生学习了这两种方法后,在练习中我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0、3、9”摆两位数。
我想,学生这时肯定遇到困难了,他们一定会为“03、09”是不是两位数展开争论。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一个是写6个两位数。用“2钟法”写出了4个数:30、39、90、93“叶氏法”写出03、30、09、90、39、93(学生是把039删去的)。就这样,这部分让我担心孩子们会学不懂的知识,在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顺利地学会并做到了熟练的运用,教学效果真的很好。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8
本节课体现了两个特色
1、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 “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课始,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
最后,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这节课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不够到位。还有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捕捉利用不够及时到位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还应多反思,多注意的。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06-26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6-12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3篇07-10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11-01
《简单的排列》教案12-15
简单的排列教案01-06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02-22
简单的周期教学反思11-26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06-12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4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