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7 11:04: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轴对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轴对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1

  《轴对称图形》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有哪些入手,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敏锐,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三角板说是轴对称图形,这是我应该把这个三角板拿起来给全班同学看看,以免让学生误会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轴对称的。还有,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语言连贯性有待加强。

《轴对称》教学反思2

  本节课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及图片的观察、操作,来认识轴对称的。

  教学活动突出“感性认识→实践尝试→归纳概括”这样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对称的特征,在实践中探索性质,这样使学生对轴对称的特征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新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新教材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并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益。把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成激励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模式。学生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学生反复研究、探索、思考、概括、交流、练习,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发现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性和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练一练”等活动充分地进行实践与探索,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较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解决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使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轴对称》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对称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本节课通过剪一剪、辩一辩、折一折、连一连、猜一猜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导入新知时,直观、巧妙、激趣。在课的开始,我首先用故事引入,学生都被可爱的卡通图形和故事最后的设问吸引住了,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玩”的权利,“创”的使命,是课堂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在引入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概念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创作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快乐,也获得了知识。

  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反馈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交流师生的感情。例如,在巩固环节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解题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使问题清晰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后感悟:

  这是一节图形课,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所以在上本课之前,我一直担心孩子们是否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是否能够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停下手里的事情将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来,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用学生习惯的口号“一、二、三,坐端正”,而是让学生模仿我的动作,我往哪边拍三下手,他们也往哪边拍三下手,学生拍好手后,很自然的把手平放,这样既没有打断课堂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回到了我的身上来,效果还不错。

  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练习题的讲解中,有些地方讲得还不到位。学生现在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在找对称轴的时候应将图形放大,用准确的语言引导他们如何画出该图形的对称轴,如:五角星的对称轴是将两个角的顶点相连。这样在以后的运用中,学生才能够准确得将对称轴找出。

  2.适当得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当学生指出数字“1”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尝试去改一改,将“1”改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重点的理解。

《轴对称》教学反思4

  一、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文化

  《新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一局部。”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课本,“唯教材至上”,而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传达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在公开课教案中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轴对称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大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图形背后的魅力,将轴对称图形的神韵淋漓尽致的表示了出来。

  课堂上我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植物图片,调动了同学的已有的表象,丰富了同学的感知。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同学流露出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几分疑惑: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呢?当“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出现在同学的眼前时,同学们被这种文化氛围陶醉了,激发了同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剪纸游戏、展示同学的作品,然后让同学观察自身创作的作品,比较他们的不同。由于是同学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我发现他们形状不同。”“我发现他们大小不同。”“我发现它们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发现过程是真实的,也是一个逐渐发现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样同学们就能够较好的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放手让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最后让同学汇报、争论。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在实践中我发现尽管方法一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经常表示为优等生的游戏,绝大局部后进、中等的同学课后对这一环节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方式二,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方向性较强,又培养了同学层层深入研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争论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环节里,同学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师生的对话是那样的自然,平等。教师的欣赏犹如催化剂,使探究活动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时在课堂出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同学在新课程文化的轻拂下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这股清新之风吹走了数学的枯燥、苦涩,吹走了同学心灵中对数学的恐惧,让同学生长在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文化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溢着文化的气息。

《轴对称》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成功之处: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德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给他们分类,即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探索、发现出图形中的轴对称特征,然后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对能否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能否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都能给与恰当的评价。

  2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不足之处:

  1、练习的层次性。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在练习中体现层次性,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1、导入自然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平淡。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3、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不够,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本课的教学是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从整个过程来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合作探究、练习、小结和欣赏对称图形这五个部分。也许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地方了。

  在各位老师真诚的点评下,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了更好的认识:

  1、最大的缺点,重点不突出。整节课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快就过去了。

  2、剪对称图形环节,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再剪。

  3、练习讲解中,应先讲解简单的,再讲复杂的;另外,应重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4、最后的欣赏环节是不是可以改为让学生自由发挥,再一次剪对称图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多这样的点评,也能够在这样的点评中不断进步。

《轴对称》教学反思6

  本节课学生对垂径定理都很好的掌握,亮点在于练习设计有梯度,本节例题学生掌握很好。哲人说,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又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这样评价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数学就是数学,简洁、抽象、严密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也是她美之所在,这也是她能如此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学数学。本节课首先应留给学生的“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这一严谨的、合情合理的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很好地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奥妙,领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这次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一、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我们不仅要努力精心设计这样的好问题,同时还要以这种良好的数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发展问题意识;二、借助于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实验、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式,引领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思维等全方位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本质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轴对称》教学反思7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由直觉思维上升到理性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能否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和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游戏、欣赏图片出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亲身“做数学”的过程。

  学情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它可以很方便的让图形动起来。如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制作蝴蝶、树叶的动画,直观形象展现知识,化静为动,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图形的性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乐意于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显示习题,扩大容量,节省时间,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生动有趣、有效、自信和成功。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及对称点。

  3弄清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能力。

  三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动手剪纸,让学生在动画演示对折当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利用多媒体显示多种图片,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能力。)

  二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多媒体显示这两种图形的图片,直观进行比较,能较好的突破难点。)

《轴对称》教学反思9

  一、从课堂反思

  1、轴对称图形,其实学生在生活当中已有接触,本节课的内容是要提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这些知识将为接下来的画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等知识做铺垫。

  2、这节课我的设计遵循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实践性。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疑问,引起学生兴趣来探究。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天安门、飞机和奖杯的图片,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相同点,然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明确完全重合的意思,提出轴对称的概念。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搜索、竞猜、当设计师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整堂课中,我非常注意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本节课的亮点是猜一猜的游戏,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而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也让学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展示了一把。

  4、在上完课后,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学生欣赏轴对称图形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我的.语言再优美一些,我想轴对称图形的美肯定对学生的冲击肯定会更强烈!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反思、运用等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从学生情况反思

  这节课学生活跃、积极思考,课后作业及时完成,质量较好。但是学生在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表达的意思还不够清楚,有的学生需要老师提醒才能表达完整,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们采用的是利用《学习单》的先学后教模式上课,先将《学习单》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在学生比较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从预习情况来看优生基本可以完成简单的作图,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对称点在对称轴上的简单图形等。中等学生只能画出简单的一些图形,但是对称点在对称轴上的简单图形存在一定难度,中下学生只能做更简单的一些填空题。如果我们提前一天提示学生如何做一个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还有对称点在对称轴上怎么画等等。学生在预习中的效果会更好,上课的效也会更加好,特别是中下生更有预习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一方面充分展示它们的预习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发现总结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剪纸活动,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显神通,纷纷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很好的互动,教师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答案,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整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记忆。不足的是这节课的图片欣赏比较多,教师在这一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展示欣赏图片,以致后面操作的.时间比较紧,而且由于学生操作的环节比较多,所以纪律方面有点难控制。同时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对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之点理解不够。

  随笔:要多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表扬,正因为学生有这种成功的欲望,所以他们都想争取机会展现自己,如果能制造更多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会大大增加的。

《轴对称》教学反思11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进行撕纸,然后对所撕的图形进行分类,在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已经渗透了轴对称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再通过对先对折再撕的图形的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自然揭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找作品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只要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撕纸经验,让学生“撕一撕、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初步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扎实

  在讲授这课时,课本上的结尾有这样一节设计,让同学们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有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不等腰梯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在通过观察后,大多的图形全体同学们都非常容易的判断正确了。只是在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是与否两方的支持率大约各是50%左右。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提议同学们亲自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折一折,然后再做判断。学生马上表现出极高的探索热情,每一位同学都动手做了平行四边形。在通过一系列的画、剪、折以后,全班同时达成了共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当时,我暗暗的窃喜。

  对新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动手才能学会”又加深了一层理解。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走进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好办法。

《轴对称》教学反思12

  一、一段题外话

  4月4日清明,许多学校都组织了学生去春游。后来老同学讲了一个笑话。她说清明节那天她们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回来后让学生写作文。要求写出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行了。有一大半的学生写道:“清明节,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

  无语,不知道怎么说。

  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感觉不是太难。书本上的题目我事先做了一下,觉得学生应该也是能够做的。

  1、操作之后的语言

  今天一上课我就出示了各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很快地就把轴对称图形找出来了。我让学生拿了长方形到黑板前对折而后自己再画了对称轴,顺便规范了一下对称轴的画法。再让学生先想一下,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了一下什么叫对称轴,哎,我发现,经过操作学生就是能够说,而且说得是自己的理解,也还蛮到位。

  2、探究部分的难度。

  原题为:试一试找出正方形的对称轴。

  正方形图案简单,学生对正方形的'感知很多,找出正方形并画出对称轴并不是难事,可以说,没有探究的价值。

  所以,我把题目变了一下,改为让学生探究想想做做4.

  小组合作: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完成下表。

  正三角形

  正四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边数

  对称轴的条数。

  你们的发现。

  学生一填,马上找出了规律。那就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这一步,还是处理得很满意的。

  3、练习的问题。

  既然是新授的第一课时,练习中就肯定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在预设之中,有些在预设之外。

  譬如第2题。学生的对称轴找不全。

  譬如第5题,学生的图形设计流于简单,缺乏美感。

《轴对称》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习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二十的第6题中,主要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再教设计: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轴对称》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数学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一、 利用大自然中具有对称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利用美丽的图片,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传统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积累了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

  在欣赏了“天安门、黄鹤楼、陶瓷、中国结、剪纸、京剧脸谱……”之后,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激荡在心头,我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轴对称图形!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拎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称轴。力

  接下去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学过的平面图形,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形成感性的认识。最后利用flash动画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深化知识。

  三、 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分层次练习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我出示了几种常见的商标的一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随后猜出示一半的汉字、找对称的字母等活动。通过多种图片及最后的舞蹈展示,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多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同时还给师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反思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及利用千手观音影片,体验了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轴对称》教学反思15

  《生活中的轴对称》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本节课知识看似简单,却也是今后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地完成本节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猜字游戏”引入新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运用多媒体展现生活中轴对称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等腰三角形”、“不规则五边形”教具的演示以及“剪纸”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及表达个人感受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形成本节课的概念。并有效的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两个知识点进行区别于联系。教师仅作为知识的组织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及概括总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一试身手后对所学知识作出及时反馈,小节的设计由学生自由表达,不限制形势,并运用多媒体演示增大了课堂容量,可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同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而由于本节课的时间处理的不够妥当,学生部分练习环节的缺失是我最大的遗憾。

【《轴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轴对称》教学反思01-26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9-06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6-18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1-17

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08-09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5篇06-07

有趣的轴对称图形06-16

《轴对称图形》教案03-18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