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直都喜欢诗歌,也一直都喜欢秋天。所以在今天《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中,我特意选了我所崇拜的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古诗。
在当今人们的眼里,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而古人写秋天素来有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凉之味儿,可是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赠刘景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作为二年级学生,我在教学中对此诗的背景不会做过多的介绍,带过而已。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去体味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的那种色彩明艳,富有深秋气息的好景致。
此诗开篇两句,概括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夏荷已经完全枯萎,秋菊也花凋叶败,只有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但在荷、菊凋落之后,橙、橘却果实累累,这是何等让人兴奋的景象啊。为此,此诗后两句诗人则充满喜悦地告诉友人“你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还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啊!”作者把人们眼中最为萧条的秋末写得如此有生机和诗韵,可以感悟到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赠刘景文》生字量大,为此,在教学前,我布置了课前作业给学生,让学生熟读古诗,并把生字找出来记住。
在解读课题时,“赠刘景文”四个字学生理解并不难,难点是学生能不能从课题中读出诗人对友人的那份情怀。于是,我引导学生,“赠”除了“送”的意思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别的意思?学生各抒已见,我便适时的简介诗人苏轼与刘景文的友谊,引导学生感知诗人对朋友的尊敬和鼓励。学生也因为深入理解了其中含义,学习兴趣大增。
在解读第一、二行诗时,学生不理解“擎雨盖”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呢?于是,我灵机一动,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株大大的高高挺立的荷叶,并引导学生回忆在一年级学习的《荷叶圆圆》一课。同学们赞叹:“好漂亮的荷叶!”我追问,这荷叶像什么?假想可以做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我用荷叶当作伞挡过太阳。”、“我用它挡过雨。”、“它是小鱼儿的伞。”……同时还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近期的荷叶的样子,于是,在这空当间,告诉学生“擎雨盖”就是指遮雨的荷叶。随后,我又画了几枝残败的荷叶,问学生这样的荷叶可以擎雨吗?学生摇摇头,我追问,那这句诗应当带着怎么的心情来读?接下来,学生最初毫无感情色彩的朗读,变得低沉而惆怅,似乎为残荷感到遗憾。而菊花,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熟悉的,只是在“傲霜枝”一处加以引导和讲解。
在第三、四行诗句的解读时,部分孩子对“橙黄橘绿”一词似乎不明白,不清楚哪是“橙”,哪是“橘”,我就分别在黑板上画了“橙”和“橘”,并告诉他们“橙”和“橘”各自的特点,我一说,于是有很多学生都说自己看见过这些,有个调皮的小男生还骄傲的说上星期天就回老家吃了的,这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所见理解,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而且,学生根据刚学过的前几篇写秋天的文章,更能够感受和体会秋天的丰收。
在整首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主动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虽然荷尽菊残,但是“橙黄橘绿”不是另外一派喜人的景象吗?让学生在体会读的意境中自己酝酿朗读时的情感和语气。当学生捧起书来读时,我很享受。他们丰富的朗读与诗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前后两句诗的深沉与喜悦的对比,让人从深秋凋零景象的惆怅中,很快地步入金秋果园的丰收喜悦中。此刻,学生则能够从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过渡到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激励之意。
总之,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诗时,学生发言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的互动的机会比较多,注重了让学习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讲解比较简洁,完整,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另外一番风味的诗韵。
但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此许的不足,如讲解中缺少了童趣的语言,课堂里增设点课堂内完成的作业或许效果更佳。
【二年级《赠刘景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教案04-01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07-29
赠刘景文教案01-23
《赠汪伦》教学反思06-22
《赠汪伦》教学反思08-19
[优选]《赠汪伦》教学反思07-05
《赠汪伦》教学反思15篇06-13
《赠汪伦》教学反思(15篇)06-13
《赠汪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