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5 12:31: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围绕教学重点,我这样展开教学:

  在识记生字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鸟窝、孤单、邻居、招呼。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再作总结:结合图片识记“窝”,认识子字旁、倒八。接着指导写“招呼”: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口字旁写得小而靠上。

  在精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1.指名分段读课文,填空:树和喜鹊一开始______,后来_______.

  2.树和喜鹊一开始为什么孤单?

  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三个“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直喜鹊”,体会“孤单”的意思,明确联系上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

  读第3、4、5、6自然段,体会小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会做什么?小树小树,当你长出第一片叶子的时候,你想对邻居说什么?喜鹊喜鹊,你有了那么多邻居,可以和邻居一起干什么?

  师总结:有伙伴才快乐!

  我的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学生课文读得不够充分。对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体的方式指导学生读课文。以后在这方面我会多思考、多努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2

  《画家乡》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学习欲望的课文,浩瀚的大海,美丽的山里,宽广的平原,辽阔的草原,繁华的城市,这一处处风景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画家乡”是本课的课题,虽然课题比较简单明了,但存在着一个难点:什么叫做“家乡”?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模糊,一年级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安排了一个对话:什么是家乡?从而让学生明白,“家乡”就是这个概念,并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儿,有些什么东西,为第2课时的拓展学习做一个铺垫。

  作为第一课时,字词句教学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后,反复多次的读生字、读词语。由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长句子,我把这些难读的句子出示,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来读句子,希望为后面的课文教学做一个铺垫。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文,所以在学习时,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但是遗憾的事,由于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那么……那么……”的句式训练和生字巩固认读环节未能完成。另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没有课件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等这些生动的画面。如果有这些画面,学生一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在课堂进行到快要结束时,有些学生开始注意力分散,学习状态不佳。为了抓紧时间,我没有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后我一定注意这一点,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我觉得游戏教学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越有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3

  没有真正了解学生,课堂主体与教学内容相违背。我所执教选的教学内容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主体是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学生,我安排的课题却是学完拼音后的一节课——《小鱼的梦》,这节课有15个字需要学生去认识,对小学生来说,识字量有点大,一是拼音没有学完,学生学的不够好。二是识字方法还没渗透。三是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课文的学习。我却是按着高年级的教学程序来设计的。

  因此,教学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在这一点上,给我的启示是: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得年龄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没有规范好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我的问题还没问完,有的学生已随口说出,有的还没听见;有的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没发言的学生还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全然不在乎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在发字卡时,有的哭,有的喊……。之所以会出现乱糟糟的.现象,是因为我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没有做好。新课程倡导的张扬学生的个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包括这个“坐”)……。不能歪曲了这种“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课堂中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着,才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课堂现象。要想让课堂出现“活而不乱”,就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习惯。如:学会如何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认真读书、会学习习惯;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公共秩序的习惯……学生具备了这些好“习惯”,课堂才会轻松快乐的,师生才会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自己琢磨了不少,也虚心的向同事请教过。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 课后,教研室的老师们坐下来认真地分析了这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讨论了每个环节的处理方法。通过共同交流、探讨我受到了启发得到了帮助。

  总之,经历这堂课后,知道了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了,如何用新理念新思想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学会“勤”与“学”。 勤于学习,勤于动笔,勤于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学会“练”与“创”。 要从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中去琢磨、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的东西,勇于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实际的最佳方法。 只要做一个恳思考、恳研究的人,我想在教学中办法总比问题多。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4

  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呢?

  一、 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上面片断一的教学就是创设了“大森林游戏”的情境,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二、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我会认”,“比比写写”,“读读说说”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断二“比比写写”的教学“快点动脑想一想,还有没有这样的字兄弟?”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归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5

  1、识字教学四步走。

  改变单纯识字的教学,而是循序渐进,将学生识字学习分四步。让孩子借助拼音读文,在文中圈画出本文生字,这一步能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读带生字的句子,这一步能简单理解字意;从句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这一步让学生对词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最后从词中识字,主要是加深对字形的记忆。这样处理生字,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另外,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开火车、摘果宝宝等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效果良好。

  2、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索,领悟文本。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引发学生的思索,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荷叶姐姐像一把伞。” 、有的说“我知道荷叶姐姐很高兴。”、还有的说“我知道荷叶姐姐因为帮了别人才高兴。”教师顺势引导,“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指导学生从字、词、句中去理解,理解后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去品悟,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在学生感悟到“小动物们因为得到荷叶姐姐的帮助而快乐,而荷叶姐姐因为帮助了小动物们而高兴”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你是不是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帮助过别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点,是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关爱,并鼓励学生像荷叶姐姐一样帮助别人,因为被人需要着是最大的幸福。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6

  《尾巴的功能》是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我把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学生随文识字,认识“甩”等9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引导读书;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纵观整节课,我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目标。现将本堂课的表现做以反思。

  一、识字教学重情趣。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趣味教学法,把游戏引入课堂,比如“送字宝宝回家”;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例如以介绍四种动物尾巴功能的图画刺激学生视觉,以动手操作——找朋友、揭字卡作用于学生触觉;以互读表演读反复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以屏幕飞入的词语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自由交流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这样,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主动、生动地完成了识字任务。

  例外,不仅注重将生字放到生活环境中去识记,同时重视在文字本身上下功夫,把生字放在陌生的语段中去夯实字音,以及及时引入象形文字,介绍我国古老文字的渊源,都是一些大胆的尝试,力求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新鲜的感觉和美好的向往。

  二、朗读指导重感悟。

  学生借助拼音,凭借跃跃欲试的心理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自读互读中很快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然而,学生是否能感受动物尾巴的功能这种情趣,又如何把自己的悟出来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却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没有做朗读技术上的指手画脚,而是抓点带面,在教学非洲鳄尾巴的功能时,“我的尾巴是武器,挥舞起来力无穷……”先让学生读,读后谈谈自己朗读的原因,很多孩子很有表现力,未经老师的知道就把“无穷”重读了出来,为什么要重读“无穷”?让孩子自己说说原因,由学生自主体会“无穷”的含义,畅所欲言,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点拨的作用,在学生畅谈后再出示“无穷”在词典中的解释。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甚至是尝试了指导者的身份。

  三、开展教学重实效。

  虽然是一节公开课,但既然是上课,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学生,都要让他们有所得,教师上课的目的始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这一点是我所坚信而且一直遵循的。当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波折时不能急匆匆地进行教学环节,而是力求让他弄懂、学会,坚持学有所得。

  这是一篇蕴含丰富科普知识的`小文章,介绍了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但自然界是博大的,动物的范畴更是宽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拓展,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引导读书。

  本节课也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对朗读的指导方法多样很重要,形式活泼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也很重要,但应坚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指导学生尽量去体会语言的魅力,嚼出文字的滋味。我们要建立这种真正的语文情境,把学生柔和地自然地包裹住,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只要有文字,就要尽力保护这种感觉不被破坏,读文、晓意、懂理。在文字上下功夫还是我应该继续探究和思考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7

  《识字1》是一篇向小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词串。全文字数不多,仅4行12个词语,24个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读后觉得了解颇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学习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学中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孩子们争相发言: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儿童节、妇女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此外再也无人回答。看着他们安静的小脸,我知道孩子们再也不知道其他的节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们回答出来的节日名称,就觉得心有点隐隐作痛。

  当我在学习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又问了他们,这四个节日分别是哪一天?仅有个别孩子知道中秋节是8月15日,大多数的孩子竟然是一脸的茫然。

  我知道这怪不得孩子,因为我们国家只是最近几年才把那些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们才有时间带着孩子及全家去庆祝、去欢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们是幸运的,今后他们一定会在度过这一个个传统节日之后熟悉并牢记这些节日的。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还隐约感觉到家庭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家庭,有几位家长不知道这些节日的?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应该就是家长只顾带着孩子庆贺,满足孩子的愿望,却不知道在庆祝的那一天告诉孩子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试想,如果每一年的传统佳节都能够告诉孩子一遍,孩子现在大多8岁,也应该在这些年中耳熟能详了吧!今天回答不出这些节日的时间的尴尬应该不会出现。

  这种现象还透露出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媒体,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的,为什么他们只留心于这些庆祝活动,而不去关注活动是庆祝什么的?

  看来,教学并不是全部,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8

  《小池塘》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和《春笋》《雨点》《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是一组描写春天而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描绘美好的祖国春光,主要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整篇课文一共8句话,有6句是比喻句,因为有了比喻的成分,所以显得很美。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都是比喻句。分别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比作了白鹅、鲜红的气球、弯弯的小船、闪亮的珍珠。孩子们已经从上个学期就接触过比喻句了,但是还不会自己设计。我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板贴和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来理解这四句话,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看图赏读,巩固理解。孩子们很兴奋,因为这四句比喻句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他们更加自信起来。

  在本课中,我尽量将我的评价性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的年龄,因为只有亲切、真挚的语言才会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我好像看到了一只小白鹅摇摇摆摆的游过来了”、“嘿,小白鹅多起来了!还能让这群白鹅再多些吗?”……这些亲切的话语给孩子们设定了一个朗读的“场”,在这个“场”中,孩子们能自由的体会语言的魅力,并发挥想象更好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是说不要对字词的理解,相反,这种理解还相当重要,但是,从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说,孩子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字词的意思,所以,孩子们就更需要用朗读来外化自己的理解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实现,也才能体验到语言文章了包含的情感。“鲜红”一词的理解,完全没有孩子们的解释,而是通过不同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朗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亮点”作为“切入口”:“你为什么这么读‘鲜红’呢?”接着又用有效地评价、点拨“嗯,有一点点红了!”“真的是很红的气球呀!”“这个气球不仅红,而且红的发亮!”使学生在对话中不露痕迹地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声情并茂。

  另外,在赏读理解了这四句比喻句的基础上,我还创设情境,引领孩子进行比喻句的迁移仿写,如:“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倒映在池塘里,像......”。我问孩子们:瞧,在小池塘边,你还看到了什么?它们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什么呢?经过想象与思考,孩子们给出了这样的句子:

  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长长的辫子;飞过的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飞机(一把把剪刀)。

  最后有位小朋友竟然俏皮地歪着脑袋盯着我来了句:邱老师的辫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根马尾巴!顿时引起一阵哄笑。也许这堂课中,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比喻句的妙,但是孩子们已经初步明白了比喻句的成分,是一个让人欣喜的进步。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也遇见了一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有了更多关于教学和课堂的思考。

  首先,课堂的开放有,但是问题难度过高。也是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上还不够深入,比如说“一闪一闪”,我让学生体悟“感受到了什么?”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会“一闪一闪”?是因为阳光的照射和春风轻轻地吹拂,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幅这样的画面,在引导学生找小池塘和大眼睛之间的.相似处,而不是简单的将水波的一闪一闪与眼睛的眨等同起来去感受。

  其次,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第一个目标“通过想象感受描写景物带来的美感、趣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孩子们基本上是能达到流利的朗读,但是在指导孩子读出美感和趣感的时候,追问有点不合时宜。追问是有必要的,追问的目的是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提取和再加工,然而我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因为我可能想让孩子找出相似之处,禁锢了孩子的活跃思维,从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对阅读的美感体验。如“孩子说自己喜欢划小船,所以喜欢月牙这一句”,这时候我就应该顺势引导,让他把自己喜欢在天空、在水中划小船愉快的感受读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去找小船、月牙间的相似之处。

  最后,品读课文的层次不够清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其中有理解知识点、情感培养等多方面的渗透。要上好第二课时,教师就必须紧紧扣住“读”,以读促读、读中见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当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导学生看画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教材的语言美。月牙弯弯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闪亮,所以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其中的确有值得体味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去声情并茂地读,相信一定能读出孩子自己的心声。

  新基础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语文教学育人价值观的具体综合,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和转化“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开放和开放后的资源生成与过程生成中,“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与生成永远无法统一,教学中还有许多未尽之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使我们的教育水平日趋完美。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9

  《顽皮的阳光》是一年级下期的一篇课文,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眼中的阳光,再认写本课生字,训练孩子们朗读,最后指导孩子们书写较难的两个字“跳”、“进”。从整体上看,孩子们基本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在训练孩子们朗读时,我进行重点突破,着重训练了孩子读长句的能力。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特别注意教育的循序性,一点一滴,从易到难进行语文教学。例如,我把本学期所学的偏旁都总结出来,引导孩子们把偏旁分类,锻炼学生学生们的分类能力。 虽然学生基本达到了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并没有从有趣的课文中发现快乐,所以本节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思考。

  1、本节课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比如:让孩子们认识生字的时候,只使用了“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这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而没有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其实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做出一些适当的改进。例如,开火车时学生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方式,可以双人开火车,还可以让火车提速等增强学习中的趣味性;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字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脸”这个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脸,观察观察同桌的脸,进而还可以从观察中分析“脸”的字形,这样就可以把“脸”的音、形、义相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脸”字的印象。在教授“阳”时,认字的时候结合书写,这样音与结构的结合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教学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以游戏、活动、竞赛为主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好表现,喜欢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群体特点来展开。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中来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所以,在教学生朗读《顽皮的阳光》时,就可以以“小小朗诵比赛”的活动来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很好的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疲惫感。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由于年龄上的特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写写字,调节一下课堂节奏,然后再回归课文的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性语言及奖励性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保课堂保持一种活跃的氛围。

  4、我还应该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训练。本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化贫乏;肢体语言不够丰富,未能根据课堂实际而表现出相应的表情及动作。整个课堂的亲和力、感染力不够,语文课的语文味也未能体现出来。这节课中,我对于孩子们的评价“棒”与“好”等类的词用得过多,未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而相应地做出改变。就如有个学生说她眼中的阳光是圆圆的,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拨:你真是一个会想象的孩子,老师喜欢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样评价的效果显然要比直接夸她棒要好。还有,整个课堂教师的音调过于平抑,起伏不够。其实这从本质上讲是我在课堂上还没有学会与学生沟通。自己只想着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接受,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课堂本身就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一个过程。假如教师大包大揽,利用声调的提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这样,教师嗓子不但受不了,学生也容易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最后就是我的粉笔字还需要加大力度练习。

  总之,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会学、乐学。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0

  今天中心校来我校进行工作检查,听了我一节语文课——《美的回答》。

  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前四句写的是我们为大自然做的事情,后六句写的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回答,让学生懂得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原本想把课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读课文,一部分为生字的认读。安排好所有的环节后有了担忧,怕内容过多导致讲读的不到位认读的也不细致,使整个课堂过于粗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只进行讲读课文这部分,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与说上。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用“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周围大自然的景色?”这一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给予了很好的回应,回答的相当不错,特别是郭欣蕊同学从四季不同的景色进行描述,让我很惊喜。引出课题后,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读上,通过自己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训练。随后教师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讲解,因为篇幅较短,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一段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描述进行了过渡,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虽然学生读的有些生硬,但可以看到他们的用心。接着,以“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指名回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环节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表现的也很棒。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按指定的格式写在小本本上,并配上图画,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

  回顾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读与说,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环节比较紧凑,安排的'合理,这也验证了我在讲课内容的选择上是正确的。与学生的配合也不错,但感觉在讲课文的时候,学生的热情不是很高,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对于课堂的细节注重还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不够细致,以后的讲课中这方面还要加强。在这节课中还感觉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性,既要让学生思维开阔,又要让他们跟着自己设计的环节走,而且是自然而然的、积极主动的跟着走,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努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每一次上课教给学生的同时我们自己收获到的往往更多,在这节课中,我受益颇多。

  一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基础

  《我爱门前的小池塘》是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清新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厚的情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清清亮亮、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小池塘。文章分为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通过植物、动物、青山白云对小池塘的喜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全文以“爱”贯穿始终,作者将自己的对小池塘的喜爱体现在小池塘周围的景物上,让人读起来觉得欢喜,传递给读者一种快乐的情绪。最初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只是很肤浅的认为课文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小池塘的美丽,而忽略了关键字“爱”,一篇没有感情的文章如何能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呢?而且作者巧妙地运用池塘周围的景物将文章写得妙趣横生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想必作者作此文中心中定是充满了满满的欢喜,最终一字一句的将心中充盈的欢喜写下来。想来在拿到教材的时候我往往最先做的不是把教材反复的研读而是急着去翻教参看看该注意什么?该怎么设计更好?而这些教参上的东西有多少是我自己的呢?这样的“拿来主义”没有透彻的理解怎么能走进作者的心,体会到文中的情呢?

  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

  文章的情感、教师的解读、学生的学习过程都需要一个自然的教授过程,于是教学设计成为了一节课的关键,《我爱门前的小池塘》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注重了“情”“趣”二字。以“情”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过渡语和总结时时刻刻向学生传递着作者对小池塘的爱,使每个自然段的分段教学浑然一体而又层层深入。每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着学生的兴趣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低年段的教学特点,如第二自然段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就是小池塘周围的花草树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兴致高昂,激发了儿童独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抓住“情”“趣”实施的教学行为充分展现了我校实效课堂的魅力,每一个字词的练习巩固,每一个语言训练点都落到了实处,字、词、句、背诵、语言训练、想象训练、写字训练一个都没有少。

  三用心关注学生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老师必须时时关注学生,因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全在乎于学生的反应。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趣的话题、及时的鼓励、交错进行的学习方法都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好方法。关注学生不仅仅只能停留在注意力上,如何让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会说到会说这都需要老师关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求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像个朋友一样在他不会读的时候指导一下,在他不会说的时候启发他一下,走进孩子的心里,做一个良师也做一个益友。

  这节课已经上完了,回想一下我学到的又岂止是教学技术更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王校长手把手的教我、梁校长的指点迷津、罗主任一点一滴的叮嘱、望望的舍命相陪等等我都深感于心。一节课凝聚的是一群人的智慧,一个人的背后有那么多双手的支持,这节课真是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2

  今天上的是《画家乡》的第一课时,记得一年前我也上过这课,当时的情景依然清晰地在我的眼前闪现,虽然当时上得并不理想,但是一拿到这篇课文就感觉特别亲切,我想这样的亲切感给了勇气和力量再次尝试。经过反反复复地研读课文,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我才动手重新备课,在我备课的时候我发现以前一些想不通的问题现在一下子就想通了,也能找到应对的策略,总得来说,当时觉得自己备得还是比较合理的。经过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有一些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发扬个性

  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孩子个性放在第一位。在识字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自由读,小老师带读词语过后就发挥自己的识字本领,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大声地说出来,孩子们做得很棒,有好多孩子都能发挥平时的水平,说得像模像样,如讲到了“市”是翘舌音,还说到了“宽”“奔”是前鼻音,说到了“密”与“蜜”要区分开来,“匹”和“四”、“楼”和“数”长得差不多,“捡”要用手来捡,所以是提手旁,而“脸”是身体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在几处语言训练中,孩子能积极动脑,说出自己的风格,说得与其它人不一样,这一点值得表扬。在用“那么……那么……”说话时,孩子们就说到“山那么远,那么高。”“花那么美,那么香。”“小草那么绿,那么密。”“学校那么大,那么漂亮。”等好句子。

  二、精心设计,促进表达

  近期我们一直都努力地在把作业揉进课堂,这篇课文作业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业,最多的就是说话训练,所以我结合课文后面的“读读说说”设计了多处语言训练点。第一自然段有用“爱……也爱……”来说,第二自然段有用“那么……那么……”来说,最后还有一个仿照课文来说的练习“我的家乡在……。这里的…那么……那么……”。孩子们说下来以后,我思考着,其实我有时确实小看他们了,原本以为他们说不出第三个练习,还准备了许多照片想给他们提示,但其实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把提示给他们看了,他们也许倒说不出来,因为我给的是一些有名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陌生。而他们说的都是身边的`事物,如“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的学校那么大,那么漂亮。”“我的家乡在海盐。这里的楼房那么多,那么新。”“我的家乡在平原。这里的花那么香,那么美。”从这里我深深地懂得了语文是生活的提炼,生活是语文的外延,只有引导孩子们认真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才能促进他们说出生动活泼的句子。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低年级孩子重朗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能读出不同的韵味来。在这一点上,我也努力着使孩子们能更自然地更轻松地培养语感。

  这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孩子读懂读好涛涛家乡的这一段。经过自由读,孩子们能够知道涛涛家乡的海很蓝很宽,再让孩子读出很蓝很宽的感觉,他们就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当然必要的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表现的欲望。我在评价时用到了“我的眼前好象就有这么一个很蓝很宽的大海。”“你读得更蓝更宽了。”“你的大海真美呀!”等。

  在感受鱼虾和船多时他们都能找到关键词,特别是一个男孩能说出“一艘艘”和“一艘”的区别,“一艘艘有两个艘,表示船很多,而一艘只表示一只船”经过引导,孩子们也能说较多这样的词,如“一片片落叶”“一朵朵花儿”“一棵棵大树”等。孩子们理解了课文,读起来自然就更有感觉了。

  四、细数不足,努力完善

  一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细细琢磨,努力完善。在朗读感悟时,我发现孩子们个别读时大部分能有一定的感情和个性,而齐读时效果就没那么好,显然班中一些孩子的语感还需要好好培养。在体会鱼虾多的时候,一个孩子能找到装满,但是当我想让孩子们说说满到什么程度时,一些孩子就想偏了,说船上装了许多贝壳,装了许多海鲜,这主要还是引导时的语言准确度不够。在孩子说到一艘艘表示船多后,我马上再请其它小朋友来说一个表示数量多的词,站起来的孩子没说对,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我应该让刚才理解这个词的孩子先说一个,再请其它小朋友去说。遇到一些需要我思考一下再给出评价的回答时,我缺少了明确的反馈,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会给孩子造成困惑,而我的迟疑也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掉。我觉得各个环节之间连接得比较紧凑,但在某些环节中,我的节奏稍微慢了点,所以缩短了孩子们写字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写字的时间太短,这是需要改进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3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十四单元第2篇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只乌龟想飞上天,得到了小鸟的帮助梦想成真,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壳上摔出了好多裂纹。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并配有五幅彩图,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发挥想象能力。而且一些句式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语言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我紧紧围绕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加强引导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猜谜语式的导入,学生的热情、积极性在一瞬间被调动了。

  这也为我后面课堂的热烈气氛及顺利开展作下了铺垫。

  二、我创设生活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伤心”、“开心”的情感,不仅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解答后的问题,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再次将学生引进乌龟的内心世界,跟乌龟一起伤心、开心。

  三、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合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在组织学生讨论“乌龟为什么想飞?”这一问题时,突然有一个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同学站起来说:因为乌龟和小鸟是好朋友,他不愿意和小鸟分开,如果他飞起来就可以和小鸟永远在一起了。多么精彩的回答呀,当时的我被孩子那独特的心理体验所感动,于是,我抓住时机,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他: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老师佩服你。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特别积极,想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答案:

  四、教师要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敢说、会说。

  乌龟从天上掉下来,背上摔出了好多裂缝,那么乌龟会想什么呢?学生们纷纷说:“下次我飞上天以后,再也不说话了。”“哎,我真倒霉呀!”“下次,我想飞上天,一定要先想个好点的办法啦。”借此机会,我启发学生思考,“乌龟还想飞,你还能想出什么其它好办法帮它飞?”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办法个个新颖独特,无不展现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是我们成年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如:请孙悟空帮忙,帮小乌龟装上翅膀,让它自由飞翔。找白云妹妹帮忙,带上乌龟,飞上天空。利用弹簧把乌龟弹上天。

  热汽球下面挂个篮子,让乌龟坐在篮子里,飞上天空。请彩虹阿姨帮忙,让乌龟爬上天空。让乌龟坐在老鹰的背上,飞上天空。让乌龟坐着宇宙飞船去遨游太空。 “装个机器,用遥控器控制”、“把乌龟放在透明塑料袋里,再把塑料袋绑在氢气球”、“在小鸟叼着的树枝上,挂个袋子”、“用荡秋千的办法荡上天”等,孩子们的想象多么精彩、美妙啊!对待这些,我都让学生畅所欲言,此时我所看重的`应该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最自由的发散,对所有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赞扬。教师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充分尊重,能促使他们展开热情奔放、毫无拘束、无限快乐的想象,从而使他们活跃了想象思维,拓展了想象空间,同时又在自由想象中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愉悦。

  当然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一被调动起来,都争着要发言,不能很好地听别人讲话;课堂活跃的同时,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往往顺着一个同学的发言来说,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合作、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4

  经过几次试教之后,在自己班级上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课后各老师们都帮我提了很多建议,回顾整个上课的过程,这其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感触。

  总结这堂课,课文是篇悬念迭出的小故事。课文思路清晰。在第一课时,我的设计是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国王是怎么样选择继承人的。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体会“诚实”。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来领略主人公的内心的矛盾斗争。朗读、粗读、边感悟边读,有感情地读,读读背背等不同形式中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且练习上下文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整堂课上下来,思路还算清晰,重难点突出,但是总体感觉朗读环节中,学生还没有被引进情境中来,因此,反思我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并且,以后在教学上,要不断反思。

  主要的问题:

  1、教学环节中的反应不够灵活,教学是需要机智的,特别是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教我以后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言。学生的朗读不是很理想时,要留给他时间再次读读。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要照顾到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多点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有些学生能够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有些问题,不要太心急着把答案告诉他们,这样就很有可能变成灌输式教学了。回答问题之前让学生用笔圈圈画画,这样也可以给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

  4、本课读的效果没有体现,所以我以后要善于煽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边感悟边朗读。

  5、有些提示语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因此,平时的教学用语要规范。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学会把一些预设的情况考虑尽量周全些,这样能够让自己面对课堂上生成性知识点的时候,心里有准备,然后不断训练自己。

  最后,我想自己平时还要多学习优秀老师的课堂,在家常课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扎扎实实学习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课堂的质量。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在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无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备课亦是如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文本如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迪》(《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的简称)课,当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讲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应该再完美和改进一些,就是应该再“洗一洗”课。

  一、再洗一洗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再洗一洗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再洗一洗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 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 “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洗一洗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五、再洗一洗写字环节。

  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范写。但学生观察字的时间比较短,给学生讲评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再整合一下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静地[写字,写字的时间至少保证在十分钟,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贯彻。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迪》课的“洗课”,通过自我“洗课”洗净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富有内涵,且充满张力。立足于新课程,适应差异性,让潜意识的“师生互动”剥笋似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之召唤,敞开心扉言说,质疑问难生成。此外,在反思聚集“洗”出的文本重点,审视教学中的困惑,在质疑与反诘中不断地建构,不断地完善,使教学流程设计得更简约、更智慧些,努力使语文课堂创生得更本位、更真实些,使学生能力的习得更高效、更快捷些。我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个性和智慧。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5-25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反思02-02

一年级下册语文《称象》教学反思07-06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09-2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4-20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4-12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04-12

【优】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7-07

一年级语文下册《四个太阳》教学反思12-22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6-09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围绕教学重点,我这样展开教学:

  在识记生字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鸟窝、孤单、邻居、招呼。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再作总结:结合图片识记“窝”,认识子字旁、倒八。接着指导写“招呼”: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口字旁写得小而靠上。

  在精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1.指名分段读课文,填空:树和喜鹊一开始______,后来_______.

  2.树和喜鹊一开始为什么孤单?

  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三个“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直喜鹊”,体会“孤单”的意思,明确联系上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

  读第3、4、5、6自然段,体会小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会做什么?小树小树,当你长出第一片叶子的时候,你想对邻居说什么?喜鹊喜鹊,你有了那么多邻居,可以和邻居一起干什么?

  师总结:有伙伴才快乐!

  我的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学生课文读得不够充分。对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体的方式指导学生读课文。以后在这方面我会多思考、多努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2

  《画家乡》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学习欲望的课文,浩瀚的大海,美丽的山里,宽广的平原,辽阔的草原,繁华的城市,这一处处风景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画家乡”是本课的课题,虽然课题比较简单明了,但存在着一个难点:什么叫做“家乡”?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模糊,一年级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安排了一个对话:什么是家乡?从而让学生明白,“家乡”就是这个概念,并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儿,有些什么东西,为第2课时的拓展学习做一个铺垫。

  作为第一课时,字词句教学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后,反复多次的读生字、读词语。由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长句子,我把这些难读的句子出示,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来读句子,希望为后面的课文教学做一个铺垫。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文,所以在学习时,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但是遗憾的事,由于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那么……那么……”的句式训练和生字巩固认读环节未能完成。另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没有课件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等这些生动的画面。如果有这些画面,学生一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在课堂进行到快要结束时,有些学生开始注意力分散,学习状态不佳。为了抓紧时间,我没有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后我一定注意这一点,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我觉得游戏教学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越有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3

  没有真正了解学生,课堂主体与教学内容相违背。我所执教选的教学内容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主体是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学生,我安排的课题却是学完拼音后的一节课——《小鱼的梦》,这节课有15个字需要学生去认识,对小学生来说,识字量有点大,一是拼音没有学完,学生学的不够好。二是识字方法还没渗透。三是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课文的学习。我却是按着高年级的教学程序来设计的。

  因此,教学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在这一点上,给我的启示是: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得年龄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没有规范好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我的问题还没问完,有的学生已随口说出,有的还没听见;有的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没发言的学生还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全然不在乎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在发字卡时,有的哭,有的喊……。之所以会出现乱糟糟的.现象,是因为我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没有做好。新课程倡导的张扬学生的个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包括这个“坐”)……。不能歪曲了这种“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课堂中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着,才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课堂现象。要想让课堂出现“活而不乱”,就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习惯。如:学会如何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认真读书、会学习习惯;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公共秩序的习惯……学生具备了这些好“习惯”,课堂才会轻松快乐的,师生才会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自己琢磨了不少,也虚心的向同事请教过。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 课后,教研室的老师们坐下来认真地分析了这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讨论了每个环节的处理方法。通过共同交流、探讨我受到了启发得到了帮助。

  总之,经历这堂课后,知道了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了,如何用新理念新思想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学会“勤”与“学”。 勤于学习,勤于动笔,勤于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学会“练”与“创”。 要从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中去琢磨、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的东西,勇于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实际的最佳方法。 只要做一个恳思考、恳研究的人,我想在教学中办法总比问题多。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4

  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呢?

  一、 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上面片断一的教学就是创设了“大森林游戏”的情境,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二、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我会认”,“比比写写”,“读读说说”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断二“比比写写”的教学“快点动脑想一想,还有没有这样的字兄弟?”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归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5

  1、识字教学四步走。

  改变单纯识字的教学,而是循序渐进,将学生识字学习分四步。让孩子借助拼音读文,在文中圈画出本文生字,这一步能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读带生字的句子,这一步能简单理解字意;从句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这一步让学生对词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最后从词中识字,主要是加深对字形的记忆。这样处理生字,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另外,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开火车、摘果宝宝等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效果良好。

  2、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索,领悟文本。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引发学生的思索,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荷叶姐姐像一把伞。” 、有的说“我知道荷叶姐姐很高兴。”、还有的说“我知道荷叶姐姐因为帮了别人才高兴。”教师顺势引导,“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指导学生从字、词、句中去理解,理解后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去品悟,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在学生感悟到“小动物们因为得到荷叶姐姐的帮助而快乐,而荷叶姐姐因为帮助了小动物们而高兴”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你是不是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帮助过别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点,是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关爱,并鼓励学生像荷叶姐姐一样帮助别人,因为被人需要着是最大的幸福。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6

  《尾巴的功能》是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我把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学生随文识字,认识“甩”等9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引导读书;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纵观整节课,我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目标。现将本堂课的表现做以反思。

  一、识字教学重情趣。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趣味教学法,把游戏引入课堂,比如“送字宝宝回家”;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例如以介绍四种动物尾巴功能的图画刺激学生视觉,以动手操作——找朋友、揭字卡作用于学生触觉;以互读表演读反复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以屏幕飞入的词语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自由交流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这样,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主动、生动地完成了识字任务。

  例外,不仅注重将生字放到生活环境中去识记,同时重视在文字本身上下功夫,把生字放在陌生的语段中去夯实字音,以及及时引入象形文字,介绍我国古老文字的渊源,都是一些大胆的尝试,力求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新鲜的感觉和美好的向往。

  二、朗读指导重感悟。

  学生借助拼音,凭借跃跃欲试的心理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自读互读中很快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然而,学生是否能感受动物尾巴的功能这种情趣,又如何把自己的悟出来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却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没有做朗读技术上的指手画脚,而是抓点带面,在教学非洲鳄尾巴的功能时,“我的尾巴是武器,挥舞起来力无穷……”先让学生读,读后谈谈自己朗读的原因,很多孩子很有表现力,未经老师的知道就把“无穷”重读了出来,为什么要重读“无穷”?让孩子自己说说原因,由学生自主体会“无穷”的含义,畅所欲言,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点拨的作用,在学生畅谈后再出示“无穷”在词典中的解释。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甚至是尝试了指导者的身份。

  三、开展教学重实效。

  虽然是一节公开课,但既然是上课,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学生,都要让他们有所得,教师上课的目的始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这一点是我所坚信而且一直遵循的。当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波折时不能急匆匆地进行教学环节,而是力求让他弄懂、学会,坚持学有所得。

  这是一篇蕴含丰富科普知识的`小文章,介绍了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但自然界是博大的,动物的范畴更是宽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拓展,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引导读书。

  本节课也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对朗读的指导方法多样很重要,形式活泼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也很重要,但应坚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指导学生尽量去体会语言的魅力,嚼出文字的滋味。我们要建立这种真正的语文情境,把学生柔和地自然地包裹住,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只要有文字,就要尽力保护这种感觉不被破坏,读文、晓意、懂理。在文字上下功夫还是我应该继续探究和思考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7

  《识字1》是一篇向小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词串。全文字数不多,仅4行12个词语,24个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读后觉得了解颇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学习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学中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孩子们争相发言: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儿童节、妇女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此外再也无人回答。看着他们安静的小脸,我知道孩子们再也不知道其他的节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们回答出来的节日名称,就觉得心有点隐隐作痛。

  当我在学习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又问了他们,这四个节日分别是哪一天?仅有个别孩子知道中秋节是8月15日,大多数的孩子竟然是一脸的茫然。

  我知道这怪不得孩子,因为我们国家只是最近几年才把那些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们才有时间带着孩子及全家去庆祝、去欢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们是幸运的,今后他们一定会在度过这一个个传统节日之后熟悉并牢记这些节日的。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还隐约感觉到家庭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家庭,有几位家长不知道这些节日的?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应该就是家长只顾带着孩子庆贺,满足孩子的愿望,却不知道在庆祝的那一天告诉孩子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试想,如果每一年的传统佳节都能够告诉孩子一遍,孩子现在大多8岁,也应该在这些年中耳熟能详了吧!今天回答不出这些节日的时间的尴尬应该不会出现。

  这种现象还透露出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媒体,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的,为什么他们只留心于这些庆祝活动,而不去关注活动是庆祝什么的?

  看来,教学并不是全部,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8

  《小池塘》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和《春笋》《雨点》《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是一组描写春天而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描绘美好的祖国春光,主要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整篇课文一共8句话,有6句是比喻句,因为有了比喻的成分,所以显得很美。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都是比喻句。分别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比作了白鹅、鲜红的气球、弯弯的小船、闪亮的珍珠。孩子们已经从上个学期就接触过比喻句了,但是还不会自己设计。我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板贴和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来理解这四句话,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看图赏读,巩固理解。孩子们很兴奋,因为这四句比喻句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他们更加自信起来。

  在本课中,我尽量将我的评价性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的年龄,因为只有亲切、真挚的语言才会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我好像看到了一只小白鹅摇摇摆摆的游过来了”、“嘿,小白鹅多起来了!还能让这群白鹅再多些吗?”……这些亲切的话语给孩子们设定了一个朗读的“场”,在这个“场”中,孩子们能自由的体会语言的魅力,并发挥想象更好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是说不要对字词的理解,相反,这种理解还相当重要,但是,从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说,孩子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字词的意思,所以,孩子们就更需要用朗读来外化自己的理解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实现,也才能体验到语言文章了包含的情感。“鲜红”一词的理解,完全没有孩子们的解释,而是通过不同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朗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亮点”作为“切入口”:“你为什么这么读‘鲜红’呢?”接着又用有效地评价、点拨“嗯,有一点点红了!”“真的是很红的气球呀!”“这个气球不仅红,而且红的发亮!”使学生在对话中不露痕迹地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声情并茂。

  另外,在赏读理解了这四句比喻句的基础上,我还创设情境,引领孩子进行比喻句的迁移仿写,如:“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倒映在池塘里,像......”。我问孩子们:瞧,在小池塘边,你还看到了什么?它们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什么呢?经过想象与思考,孩子们给出了这样的句子:

  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长长的辫子;飞过的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飞机(一把把剪刀)。

  最后有位小朋友竟然俏皮地歪着脑袋盯着我来了句:邱老师的辫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根马尾巴!顿时引起一阵哄笑。也许这堂课中,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比喻句的妙,但是孩子们已经初步明白了比喻句的成分,是一个让人欣喜的进步。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也遇见了一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有了更多关于教学和课堂的思考。

  首先,课堂的开放有,但是问题难度过高。也是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上还不够深入,比如说“一闪一闪”,我让学生体悟“感受到了什么?”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会“一闪一闪”?是因为阳光的照射和春风轻轻地吹拂,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幅这样的画面,在引导学生找小池塘和大眼睛之间的.相似处,而不是简单的将水波的一闪一闪与眼睛的眨等同起来去感受。

  其次,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第一个目标“通过想象感受描写景物带来的美感、趣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孩子们基本上是能达到流利的朗读,但是在指导孩子读出美感和趣感的时候,追问有点不合时宜。追问是有必要的,追问的目的是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提取和再加工,然而我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因为我可能想让孩子找出相似之处,禁锢了孩子的活跃思维,从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对阅读的美感体验。如“孩子说自己喜欢划小船,所以喜欢月牙这一句”,这时候我就应该顺势引导,让他把自己喜欢在天空、在水中划小船愉快的感受读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去找小船、月牙间的相似之处。

  最后,品读课文的层次不够清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其中有理解知识点、情感培养等多方面的渗透。要上好第二课时,教师就必须紧紧扣住“读”,以读促读、读中见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当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导学生看画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教材的语言美。月牙弯弯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闪亮,所以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其中的确有值得体味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去声情并茂地读,相信一定能读出孩子自己的心声。

  新基础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语文教学育人价值观的具体综合,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和转化“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开放和开放后的资源生成与过程生成中,“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与生成永远无法统一,教学中还有许多未尽之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使我们的教育水平日趋完美。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9

  《顽皮的阳光》是一年级下期的一篇课文,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眼中的阳光,再认写本课生字,训练孩子们朗读,最后指导孩子们书写较难的两个字“跳”、“进”。从整体上看,孩子们基本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在训练孩子们朗读时,我进行重点突破,着重训练了孩子读长句的能力。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特别注意教育的循序性,一点一滴,从易到难进行语文教学。例如,我把本学期所学的偏旁都总结出来,引导孩子们把偏旁分类,锻炼学生学生们的分类能力。 虽然学生基本达到了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并没有从有趣的课文中发现快乐,所以本节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思考。

  1、本节课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比如:让孩子们认识生字的时候,只使用了“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这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而没有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其实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做出一些适当的改进。例如,开火车时学生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方式,可以双人开火车,还可以让火车提速等增强学习中的趣味性;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字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脸”这个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脸,观察观察同桌的脸,进而还可以从观察中分析“脸”的字形,这样就可以把“脸”的音、形、义相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脸”字的印象。在教授“阳”时,认字的时候结合书写,这样音与结构的结合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教学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以游戏、活动、竞赛为主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好表现,喜欢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群体特点来展开。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中来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所以,在教学生朗读《顽皮的阳光》时,就可以以“小小朗诵比赛”的活动来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很好的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疲惫感。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由于年龄上的特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写写字,调节一下课堂节奏,然后再回归课文的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性语言及奖励性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保课堂保持一种活跃的氛围。

  4、我还应该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训练。本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化贫乏;肢体语言不够丰富,未能根据课堂实际而表现出相应的表情及动作。整个课堂的亲和力、感染力不够,语文课的语文味也未能体现出来。这节课中,我对于孩子们的评价“棒”与“好”等类的词用得过多,未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而相应地做出改变。就如有个学生说她眼中的阳光是圆圆的,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拨:你真是一个会想象的孩子,老师喜欢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样评价的效果显然要比直接夸她棒要好。还有,整个课堂教师的音调过于平抑,起伏不够。其实这从本质上讲是我在课堂上还没有学会与学生沟通。自己只想着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接受,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课堂本身就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一个过程。假如教师大包大揽,利用声调的提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这样,教师嗓子不但受不了,学生也容易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最后就是我的粉笔字还需要加大力度练习。

  总之,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会学、乐学。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0

  今天中心校来我校进行工作检查,听了我一节语文课——《美的回答》。

  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前四句写的是我们为大自然做的事情,后六句写的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回答,让学生懂得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原本想把课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读课文,一部分为生字的认读。安排好所有的环节后有了担忧,怕内容过多导致讲读的不到位认读的也不细致,使整个课堂过于粗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只进行讲读课文这部分,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与说上。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用“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周围大自然的景色?”这一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给予了很好的回应,回答的相当不错,特别是郭欣蕊同学从四季不同的景色进行描述,让我很惊喜。引出课题后,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读上,通过自己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训练。随后教师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讲解,因为篇幅较短,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一段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描述进行了过渡,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虽然学生读的有些生硬,但可以看到他们的用心。接着,以“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指名回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环节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表现的也很棒。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按指定的格式写在小本本上,并配上图画,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

  回顾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读与说,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环节比较紧凑,安排的'合理,这也验证了我在讲课内容的选择上是正确的。与学生的配合也不错,但感觉在讲课文的时候,学生的热情不是很高,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对于课堂的细节注重还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不够细致,以后的讲课中这方面还要加强。在这节课中还感觉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性,既要让学生思维开阔,又要让他们跟着自己设计的环节走,而且是自然而然的、积极主动的跟着走,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努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每一次上课教给学生的同时我们自己收获到的往往更多,在这节课中,我受益颇多。

  一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基础

  《我爱门前的小池塘》是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清新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厚的情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清清亮亮、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小池塘。文章分为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通过植物、动物、青山白云对小池塘的喜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全文以“爱”贯穿始终,作者将自己的对小池塘的喜爱体现在小池塘周围的景物上,让人读起来觉得欢喜,传递给读者一种快乐的情绪。最初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只是很肤浅的认为课文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小池塘的美丽,而忽略了关键字“爱”,一篇没有感情的文章如何能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呢?而且作者巧妙地运用池塘周围的景物将文章写得妙趣横生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想必作者作此文中心中定是充满了满满的欢喜,最终一字一句的将心中充盈的欢喜写下来。想来在拿到教材的时候我往往最先做的不是把教材反复的研读而是急着去翻教参看看该注意什么?该怎么设计更好?而这些教参上的东西有多少是我自己的呢?这样的“拿来主义”没有透彻的理解怎么能走进作者的心,体会到文中的情呢?

  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

  文章的情感、教师的解读、学生的学习过程都需要一个自然的教授过程,于是教学设计成为了一节课的关键,《我爱门前的小池塘》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注重了“情”“趣”二字。以“情”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过渡语和总结时时刻刻向学生传递着作者对小池塘的爱,使每个自然段的分段教学浑然一体而又层层深入。每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着学生的兴趣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低年段的教学特点,如第二自然段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就是小池塘周围的花草树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兴致高昂,激发了儿童独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抓住“情”“趣”实施的教学行为充分展现了我校实效课堂的魅力,每一个字词的练习巩固,每一个语言训练点都落到了实处,字、词、句、背诵、语言训练、想象训练、写字训练一个都没有少。

  三用心关注学生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老师必须时时关注学生,因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全在乎于学生的反应。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趣的话题、及时的鼓励、交错进行的学习方法都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好方法。关注学生不仅仅只能停留在注意力上,如何让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会说到会说这都需要老师关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求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像个朋友一样在他不会读的时候指导一下,在他不会说的时候启发他一下,走进孩子的心里,做一个良师也做一个益友。

  这节课已经上完了,回想一下我学到的又岂止是教学技术更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王校长手把手的教我、梁校长的指点迷津、罗主任一点一滴的叮嘱、望望的舍命相陪等等我都深感于心。一节课凝聚的是一群人的智慧,一个人的背后有那么多双手的支持,这节课真是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2

  今天上的是《画家乡》的第一课时,记得一年前我也上过这课,当时的情景依然清晰地在我的眼前闪现,虽然当时上得并不理想,但是一拿到这篇课文就感觉特别亲切,我想这样的亲切感给了勇气和力量再次尝试。经过反反复复地研读课文,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我才动手重新备课,在我备课的时候我发现以前一些想不通的问题现在一下子就想通了,也能找到应对的策略,总得来说,当时觉得自己备得还是比较合理的。经过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有一些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发扬个性

  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孩子个性放在第一位。在识字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自由读,小老师带读词语过后就发挥自己的识字本领,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大声地说出来,孩子们做得很棒,有好多孩子都能发挥平时的水平,说得像模像样,如讲到了“市”是翘舌音,还说到了“宽”“奔”是前鼻音,说到了“密”与“蜜”要区分开来,“匹”和“四”、“楼”和“数”长得差不多,“捡”要用手来捡,所以是提手旁,而“脸”是身体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在几处语言训练中,孩子能积极动脑,说出自己的风格,说得与其它人不一样,这一点值得表扬。在用“那么……那么……”说话时,孩子们就说到“山那么远,那么高。”“花那么美,那么香。”“小草那么绿,那么密。”“学校那么大,那么漂亮。”等好句子。

  二、精心设计,促进表达

  近期我们一直都努力地在把作业揉进课堂,这篇课文作业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业,最多的就是说话训练,所以我结合课文后面的“读读说说”设计了多处语言训练点。第一自然段有用“爱……也爱……”来说,第二自然段有用“那么……那么……”来说,最后还有一个仿照课文来说的练习“我的家乡在……。这里的…那么……那么……”。孩子们说下来以后,我思考着,其实我有时确实小看他们了,原本以为他们说不出第三个练习,还准备了许多照片想给他们提示,但其实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把提示给他们看了,他们也许倒说不出来,因为我给的是一些有名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陌生。而他们说的都是身边的`事物,如“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的学校那么大,那么漂亮。”“我的家乡在海盐。这里的楼房那么多,那么新。”“我的家乡在平原。这里的花那么香,那么美。”从这里我深深地懂得了语文是生活的提炼,生活是语文的外延,只有引导孩子们认真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才能促进他们说出生动活泼的句子。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低年级孩子重朗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能读出不同的韵味来。在这一点上,我也努力着使孩子们能更自然地更轻松地培养语感。

  这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孩子读懂读好涛涛家乡的这一段。经过自由读,孩子们能够知道涛涛家乡的海很蓝很宽,再让孩子读出很蓝很宽的感觉,他们就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当然必要的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表现的欲望。我在评价时用到了“我的眼前好象就有这么一个很蓝很宽的大海。”“你读得更蓝更宽了。”“你的大海真美呀!”等。

  在感受鱼虾和船多时他们都能找到关键词,特别是一个男孩能说出“一艘艘”和“一艘”的区别,“一艘艘有两个艘,表示船很多,而一艘只表示一只船”经过引导,孩子们也能说较多这样的词,如“一片片落叶”“一朵朵花儿”“一棵棵大树”等。孩子们理解了课文,读起来自然就更有感觉了。

  四、细数不足,努力完善

  一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细细琢磨,努力完善。在朗读感悟时,我发现孩子们个别读时大部分能有一定的感情和个性,而齐读时效果就没那么好,显然班中一些孩子的语感还需要好好培养。在体会鱼虾多的时候,一个孩子能找到装满,但是当我想让孩子们说说满到什么程度时,一些孩子就想偏了,说船上装了许多贝壳,装了许多海鲜,这主要还是引导时的语言准确度不够。在孩子说到一艘艘表示船多后,我马上再请其它小朋友来说一个表示数量多的词,站起来的孩子没说对,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我应该让刚才理解这个词的孩子先说一个,再请其它小朋友去说。遇到一些需要我思考一下再给出评价的回答时,我缺少了明确的反馈,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会给孩子造成困惑,而我的迟疑也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掉。我觉得各个环节之间连接得比较紧凑,但在某些环节中,我的节奏稍微慢了点,所以缩短了孩子们写字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写字的时间太短,这是需要改进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3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十四单元第2篇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只乌龟想飞上天,得到了小鸟的帮助梦想成真,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壳上摔出了好多裂纹。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并配有五幅彩图,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发挥想象能力。而且一些句式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语言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我紧紧围绕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加强引导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猜谜语式的导入,学生的热情、积极性在一瞬间被调动了。

  这也为我后面课堂的热烈气氛及顺利开展作下了铺垫。

  二、我创设生活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伤心”、“开心”的情感,不仅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解答后的问题,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再次将学生引进乌龟的内心世界,跟乌龟一起伤心、开心。

  三、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合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在组织学生讨论“乌龟为什么想飞?”这一问题时,突然有一个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同学站起来说:因为乌龟和小鸟是好朋友,他不愿意和小鸟分开,如果他飞起来就可以和小鸟永远在一起了。多么精彩的回答呀,当时的我被孩子那独特的心理体验所感动,于是,我抓住时机,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他: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老师佩服你。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特别积极,想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答案:

  四、教师要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敢说、会说。

  乌龟从天上掉下来,背上摔出了好多裂缝,那么乌龟会想什么呢?学生们纷纷说:“下次我飞上天以后,再也不说话了。”“哎,我真倒霉呀!”“下次,我想飞上天,一定要先想个好点的办法啦。”借此机会,我启发学生思考,“乌龟还想飞,你还能想出什么其它好办法帮它飞?”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办法个个新颖独特,无不展现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是我们成年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如:请孙悟空帮忙,帮小乌龟装上翅膀,让它自由飞翔。找白云妹妹帮忙,带上乌龟,飞上天空。利用弹簧把乌龟弹上天。

  热汽球下面挂个篮子,让乌龟坐在篮子里,飞上天空。请彩虹阿姨帮忙,让乌龟爬上天空。让乌龟坐在老鹰的背上,飞上天空。让乌龟坐着宇宙飞船去遨游太空。 “装个机器,用遥控器控制”、“把乌龟放在透明塑料袋里,再把塑料袋绑在氢气球”、“在小鸟叼着的树枝上,挂个袋子”、“用荡秋千的办法荡上天”等,孩子们的想象多么精彩、美妙啊!对待这些,我都让学生畅所欲言,此时我所看重的`应该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最自由的发散,对所有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赞扬。教师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充分尊重,能促使他们展开热情奔放、毫无拘束、无限快乐的想象,从而使他们活跃了想象思维,拓展了想象空间,同时又在自由想象中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愉悦。

  当然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一被调动起来,都争着要发言,不能很好地听别人讲话;课堂活跃的同时,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往往顺着一个同学的发言来说,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合作、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4

  经过几次试教之后,在自己班级上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课后各老师们都帮我提了很多建议,回顾整个上课的过程,这其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感触。

  总结这堂课,课文是篇悬念迭出的小故事。课文思路清晰。在第一课时,我的设计是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国王是怎么样选择继承人的。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体会“诚实”。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来领略主人公的内心的矛盾斗争。朗读、粗读、边感悟边读,有感情地读,读读背背等不同形式中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且练习上下文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整堂课上下来,思路还算清晰,重难点突出,但是总体感觉朗读环节中,学生还没有被引进情境中来,因此,反思我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并且,以后在教学上,要不断反思。

  主要的问题:

  1、教学环节中的反应不够灵活,教学是需要机智的,特别是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教我以后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言。学生的朗读不是很理想时,要留给他时间再次读读。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要照顾到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多点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有些学生能够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有些问题,不要太心急着把答案告诉他们,这样就很有可能变成灌输式教学了。回答问题之前让学生用笔圈圈画画,这样也可以给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

  4、本课读的效果没有体现,所以我以后要善于煽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边感悟边朗读。

  5、有些提示语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因此,平时的教学用语要规范。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学会把一些预设的情况考虑尽量周全些,这样能够让自己面对课堂上生成性知识点的时候,心里有准备,然后不断训练自己。

  最后,我想自己平时还要多学习优秀老师的课堂,在家常课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扎扎实实学习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课堂的质量。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在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无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备课亦是如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文本如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迪》(《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的简称)课,当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讲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应该再完美和改进一些,就是应该再“洗一洗”课。

  一、再洗一洗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再洗一洗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再洗一洗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 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 “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洗一洗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五、再洗一洗写字环节。

  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范写。但学生观察字的时间比较短,给学生讲评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再整合一下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静地[写字,写字的时间至少保证在十分钟,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贯彻。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迪》课的“洗课”,通过自我“洗课”洗净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富有内涵,且充满张力。立足于新课程,适应差异性,让潜意识的“师生互动”剥笋似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之召唤,敞开心扉言说,质疑问难生成。此外,在反思聚集“洗”出的文本重点,审视教学中的困惑,在质疑与反诘中不断地建构,不断地完善,使教学流程设计得更简约、更智慧些,努力使语文课堂创生得更本位、更真实些,使学生能力的习得更高效、更快捷些。我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个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