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荷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教学反思1
上课伊始,孩子跟着我一起走进了“荷花池”边。教学第二段,我让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很多孩子都找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句。我让他们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许多孩子都答道“荷叶的多”(从“挨挨挤挤”看出来的)。我很高兴,孩子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挨挨挤挤”。但是孩子们却忽略了“碧绿”这个词,一时心急,自己问了孩子们“那你从碧绿这个词看出什么呢?”其实,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找出这个词,可我怕会浪费了时间,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显得太过心急了。
荷花的三种姿态,孩子们通过朗读就能自己找出来,但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冒”字能否换成其他的字的这个教学点。课堂上我设计的环节是:这里的“冒”字可以换成“钻、长、探”等字。可是课后通过和师傅的交谈,我才发现,这里不可以把“冒”字换掉。“冒”字比其他的'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急切心情,想快一点看看这个世界的样子。我恍然大悟,由于经验不足,教给孩子们错误的知识,更多的还是因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上不准确。
教学第四自然段,是我最满意的地方。我先是跟着音乐进行朗读,让孩子们在我的朗读声中,置身于荷花池里,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感悟荷花的美。接着,再让他们想一想,除了蜻蜓、小鱼来到荷花的身边外,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被荷花的美所吸引过来。这一部分,算是一个小练习。但是,如果让孩子们去读,效果也许会更好。
从一节课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不过,有问题才会有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更大的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清新美丽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执教了此课,现反思如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收集集料
授课前,不仅充分研读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较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而且制作了课件,更重要的是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执教时,适时地展示资料,包括文字的和图片的。文字资料的.展示,不仅让学生对荷花有所了解,而且对其根茎(藕)、莲蓬、莲心等都有初步认知。实物图片的展示,主要展示了荷叶、各种姿态的荷花、莲藕、莲蓬、莲子、莲心等,让学生对其不仅有了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更好地朗读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如果在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略,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品读课文、升华情感。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为此,执教此文时,让学生在初读感知文章的情况下,理清文章脉络: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段(第2、3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而后,在“朗读感悟”环节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从而升华学生情感:爱美之情趣和热爱大自然之情感。
三、抓住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想象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优美语句,同时激活学生想象,领悟作者情感。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用得好在哪里?通过观赏图片、朗读感悟去感知、去感悟:“冒”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格外引人注目。再如,“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课真了不起”一句中的“一大幅活的画”,品读中,让学生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大自然”的杰作呀,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就这样,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总之,这堂课比较成功,我教中以情代情,学生学中入境入情,较好地达成了这一课例的学习目标。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课堂节奏控制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荷花》教学反思3
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它美在哪。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例如有一个孩子说,他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还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例如有个孩子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很好,随机我就问:如果把这个“冒”字换成其它的字,如“长、钻┄┄”行不行?联系前后文想一想,怎样长才叫冒出来呢?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使劲长叫“冒”出来,有的说快速地长叫做“冒”出来,还有的说高高兴兴地长叫做“冒”出来┄┄随后,我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白荷花从河里冒出来的动画,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冒”字的用法,还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丽。我觉得,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也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画荷花,在进行下一环节时,个别学生就有些收不回来了,这部分就显得有些偏离主题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觉得这个练习作为家庭作业会比较合适。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
《荷花》教学反思4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习,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又是母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有着深广的人文性特征。而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吧。这节课,我通过听读看想说做写等多种方法与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期待与快乐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一开始的音乐放飞想象,激发了学生探知的欲望,然后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产生独特的体验。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象,也可边听边做上动作,体会蜻蜓、小鱼的快乐,感受荷花池边如梦如仙的美。最后以给荷花姐姐和大自然写信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一不常见的学习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这一课体会最深的是学生把书读得很好,因为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地预习,也利用早读课指导过他们如何去读这篇课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上这一课,感觉特别好,少了课堂上烦琐的朗读指导,荷花似乎更美了。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多次强调指出: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我不知道我对此的理解是否确切,但我按我的理解去做了。我想,不管对与不对,只要学生高兴学、学得也高兴,那我这堂课就是有收获的。
《荷花》教学反思5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叶圣陶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审美的目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态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3.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解读不到位。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表演,这样做对文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读。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者,可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荷花》教学反思6
在平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潜质,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老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老师的单向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就就应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习的意识。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老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正因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己找背景品读、自己出题巩固学习呢?我认为是可行的。正因学生带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潜质和思辨潜质,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透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习小组间交流、探讨,并透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习重点——透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明白,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刻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荷花》教学反思7
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
一、 阅读教学要追求“个性”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热情,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借助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生成自主见解。
二、读书要学会“品”。
教学要少讲多读,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呼唤回归阅读权。
首先是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
《荷花》教学反思8
西周教指站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执教的是《荷花》一课。虽然也上过许多公开课,但这一次却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动式的对话研讨。这是一种答辩式评课方法,执教老师坐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台下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等进行讨论、协商、指正。这种短兵相接的评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者教,评者评的情况,使评课在答辩中更热烈,更有效。不过我想如果在开始前,让大家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整理出问题与思路的话,氛围应该会更好些。
感受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操作性。从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我很少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总觉得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教学目标不就是那么几句套话嘛!所以备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制作。而这一次在唐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台下我深深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导语,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笔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靶心,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经典的'束缚。“冒”是《荷花》一课重点感悟的词,在历来的教学中,已经被演绎成了经典。一般步骤如下:1、读句子,哪个词用得好?2、冒可以换成什么词?3、比较这些词,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课堂上,教学到这一环节,我却遭遇了失败:学生虽然绞尽脑汁换了许多词,但感觉越换越离谱,到比较词语时更是语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场,白荷花始终没能顺利地冒出来!
经典遭受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要检讨自己课堂调控能力不好,启发不到位等。但也留给我一个思考:选入课文的大多是经过专家推敲、考证的语句,用词准确生动,我们让学生比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学生毕竟不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很多时候他们知道文中用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这个“冒”字为什么好,我们许多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又何必为难学生呢?语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隽永的,学会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后,当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会自然想到这个“冒”字,我们的教学就留有痕迹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教研活动,留下这么多的遗憾与思索,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价值吧!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是第一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播放录音课文,让学生注意认真听里面的朗读语气及停顿。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模仿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荷花的美丽,重点指导能够紧抓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文学完后,我认真回顾了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有收获更有不足: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我深深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尤其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能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然后让学生陶醉在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想象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学文中的第四段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微风吹来,我和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的美丽的画面,我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仿佛看到了他们想象的优美画面。他们的脑海中也一定留下了一池荷花和我陶醉其中的美好画面。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懂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对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的不够好,没有拓展开学生的思路,这也是下一步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总感觉学生有拉长音的现象,但是通过多遍纠正,就是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我在今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的练习。最后,我总感觉上课的时间不够用,这就需要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争取通过课堂教学效率。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不但写出了荷花的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我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强烈读书的欲望。其次,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并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白荷花的句子,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或体会。我发现有部分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有的学生说:“我从碧绿的大圆盘中体会到荷叶之美。”有的说:“我从挨挨挤挤上体会到荷叶之多。”接着我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在学生交流不同姿态的白荷花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进行多元解读,通过把“冒”字换字,来体会白荷花的可爱之处。然后我又让学生用喜爱的方式读读,使学生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一幅美的`画面。
最后,采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有滋有味。遗憾的是学生读书的时间花费的稍长些,来不及让学生当堂背诵,只好把背诵课文的时间放在了下堂课上。
《荷花》教学反思11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荷花》教学反思12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问质发,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但在这节课中原本设想时间安排的很稳妥,但不料前面在学生汇报时叫地学生多了(5、6名),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影响到后面的进展,使得学生的朗读草草而过。再有,教师应该悉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许是由于紧张,但这一点必须改掉),对于课文的朗读应作为重点部分,但本节课的朗读我没有指导到位,是由于忙着去感悟课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不过,这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及时、恰当、准确的评价。讲课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过于稳,跟小学生上课,就应该活,充满激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荷花》教学反思13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14
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教一群不曾见过的学生,无论对这篇课文有多熟悉,上课之前心中总是忐忑不安。要消除这种忐忑,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地备课上课,修正教案,亲身去体验各种不同的课堂反应,以增强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应对能力。
上完之后,最想感谢的是不厌其烦帮我修改教案、一连听了我三堂《荷花淀》的林如元老师,感谢要求我一定要在自己学校上足四次课的樊春喜老师,感谢慷慨借班级给我上的童小雨老师,和听课后给我鼓励和支持的王中明、李新林老师。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每每在事情之后总要说一些感谢之云的套话,而我沿袭这种思维,表达的却是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学校上了几轮课下来,教案已烂熟于心,课堂情况也遭遇过热闹和沉默诸种,再上,即使面对不熟悉的学生,也有些许从容淡定了。所以,这一节课背后,其实是众人的合力。
在坪高的课堂上,学生出乎意料地思考活跃,发言积极,有不少同学举起手来或是想扮演角色、或是体会人物心理和性格。这并不是因为讲课的老师多么会调动学生,而是因为在这些学生的心中,“实验”这一名称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性:那是一所重点高中,那里有一批年龄我们们相仿的优秀学生,因此我们要在实验的'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但作为一个实验老师外出时,的确感受到了学校良好声誉带来的积极效应。
评课时,坪高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对如何教授课文、如何拟定学案进行了各种探讨。上海教研员孙宗良老师恰巧也来到坪高听课,发言中,谈到了讲课的几条原则,受益匪浅:1.五分钟之内入题。2.讲课要有主线。3.讲课步骤的推进要有逻辑层次。讲课如作文,眼中要有读者,心中要有丘壑。
讲好一堂课容易,讲好每一堂课不易。多阅读、多思考是上好课的重要途径。
《荷花》教学反思15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
【《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反思10-14
《荷花》教学反思09-25
荷花教学反思04-14
(精选)《荷花》教学反思07-11
《荷花》教学反思【必备】07-10
《荷花》教学反思(实用)07-10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8-24
《荷花》教学反思 15篇01-09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6-14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