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必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反思1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第三大组多人举手,我点了一人发言。)
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
(生有点不理解。师提示: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学生答,子贡。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请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我当孔子,你做学生,全班同学担任旁白,我们来进行问答对话。
(学生旁白:XXX问曰。)
生: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旁白:子曰。)
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师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则的问语添加,学生、师生之间采用古人问答时的语气语调进行问答训练。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对第一则,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即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方法中温习的快乐,“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会学友,后一句则讲人的修养问题。三句话三层意思,层层递进。)
四、教学反思
笔者曾多次执教《十则》,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悠”过去了。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可针对《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语文教学反思2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质疑问难的方法,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继续学习质疑问难的方法,在阅读课文中,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提出问题。无论针对课题、重点语句还是全文进行质疑问难,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教学《秘密》一文时,我就运用了质疑问难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文的最后一节写了作者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对莱伊恩的评价,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试图从学生的问题着手,从他们的内心需求出发,共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是“恪守”?“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原则?遇到什么阻力?为什么说他作为一个人无疑是最伟大的?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师问生答式面面俱到的分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更提高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语文教学反思3
一转眼,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近两月时间,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成功,也有不足;有收获,也有失落。现自我反思如下。
一、成功方面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很多同学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向导,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与 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4、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2、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3、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学习方法还比较死板。
4、学生的阅读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
5、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方面探究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
6、对学困生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
语文教学反思4
作文对于一个小学孩子,或者该这样说,作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每当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孩子们看过题目之后,第一个反应是些啥呀,没什么可写的。
难道我们的孩子的生活,经历真的匮乏到如此的地步了吗?真的没什么可写的吗?看了管建刚的书,我觉得真的不是如此。作为教师,到底该怎样教孩子写作文??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方向,答案。
我们习惯了先教后写,到了真正写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或者这个题目会写了,别的习作又不会写了。但我们没尝试过先写后教,让孩子写完后针对每一篇提出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再让孩子二次作文,最后在誊写在作文本上。老师再次修改。我想这样的效果应该比孩子在两节课内一次成文要好得多。
另外,让孩子们学会写作文我觉得应该从根本上进行训练。首先,要对孩子的“心灵力”进行训练。小学生作文大都写自己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即作文的中心。这就需要孩子们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具备一种捕捉内心情感变化的`能力,能够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的写出来。这是一种敏感力,是写作文的重要品质。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品质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训练机会至少一周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训练,孩子们的心灵敏感起来了,看到的景和物,会随心而起伏,而欣喜,而叹息而焦虑了,能捕捉自己内心里的感觉饿了,作文的天地就宽了、广了,文字也有生气了。孩子们也就再也不会觉得没米下锅了。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训练机会教师可以多想办法,比如办《班级周刊》,经常刊登孩子们的好的作品,甚至一句话的名言等等。其次,还应该对孩子们的思考力进行训练。其实,大作家,写的也是些生活小事、琐事。作家的本领在于,用小事、琐事,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意味。情感,来于内心的敏感;思想,源自内心的思辨。对于作文来讲,事情越曲折、越复杂,越好写,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能想得很复杂。而这种深思考,也要是经常性的,这样能改变大脑思考的“质”。
这是,我读管建刚的书的一点收获,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语文教学反思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样,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本事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资料,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仅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仅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本事。
三、以读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高年级较适合的`方法是“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读思结合。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师经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本事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本事薄弱有必须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资料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深入理解本事,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本事的培养。
语文教学反思6
《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是一大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课上我指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章当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考虑: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文章情境。“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我上课时正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大声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指导品读体会。在教学中耐心地指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理解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理解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
语文教学反思7
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学生们都非常熟悉,在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再在相关语句旁写上批注,感知武松是一位怎样的人,经过几分钟的默读,学生纷纷写下“勇敢、不听劝告、好面子、豪爽、爱喝酒”等词语,可见通过几遍朗读,武松的形象便能很快浮现出来,《景阳冈》教学反思。我让学生写好词语后告诉我相关语句,学生也能很迅速地找出来。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喝酒、上冈、下冈,这四个板块内容学生也能很容易地感知。我希望在本堂课上让学生自主感知武松的形象特点,通过探究武松的优点和缺点来丰满武松的形象。
我的教学设计:明确各自的学习方法。
(1)“优点”部分学法提示:①圈画动词:选择第9~11自然段中一个自然段,圈画出最能看出武松优点的动词。②朗读段落:朗读所选自然段至少一遍,注意读好圈出来的动词。③组内交流:说说这些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2)“缺点”部分学法提示:①分角色朗读找出武松与店家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从中体会武松的缺点。②自读自悟自己读读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从中体会武松的缺点。
打虎中的精彩动词是一大特色,既善于变化,又贴切自然。将武松的人物形象根植于动词中,是作者的精妙所在。文章的第 9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赋予英雄人物武松以任何英雄行为,却是这样写道:“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对于老虎的出场,作者极力渲染,不遗余力,先是环境描写“狂风大作”,再是“扑地一声响,跳出……”;而武松的反应则与常人无异,“叫声‘啊呀’!……”看似长了老虎的志气,灭了英雄的威风,实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先极言老虎之凶猛,后颂扬武松之气概。从“按、扑、蹿、搭、掀、剪”等动词,可知这只大虫动作多变敏捷,力大无穷,凶猛异常。特别是它那“一扑”、“一掀”、“一的状态。而武松此时唯一的对策就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这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为什么不用“躲”字呢?从表面看,“躲”和“闪”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只要我们细细品玩一下,就会发现“闪”和“躲”的内涵是不同的:一是“闪”字表现了动作的敏捷,武艺之高强,异乎常人之胆识。可见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有效手段;二是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闪”这个动作,具有针对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这“闪”字体现了武松有智谋地、主动地躲过。
学生们在寻找相关语句时找得很准确。特别是“闪”字,一些学生能说出“闪”写出了武松的灵敏,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甚明了。课文中,作者并没有描写武松毫不怕虎,作者具体描写了武松怕虎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武松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老虎毫不畏惧,而是和常人一样对虎充满着恐惧,课文多处进行了描写。特别是武松在庙前看见榜文时,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细想”和“一回”说明他方方面面想得很多,由于犹豫不决逗留时间也长。“看看”一词准确地反映出了武松当时惧怕老虎、信心不足又不愿意就此返回的矛盾心理。
再从武松在半路上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可以看出,他虽然醉意朦胧了,但心里最担心的还是那只大老虎。当老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武松吓得叫出声,酒瞬间都变成了冷汗,更可以看出他对虎的惧怕。课文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虽然疲惫不堪,却不敢在冈上多歇息,唯恐再有虎出来。这些描写,都真实地反映出了武松怕虎的心理。关于喝酒,我没有讲,此处也可体现武松的性格特点。故事以酒店招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五个大字开场,并由武松一句“主人家,快拿酒来吃”衍生出“连吃十八碗酒的豪饮”,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活动中,限于“‘三碗不过冈’的韵味”,“半醉半醒上冈的逸趣”,“醉态折棒的波折”……真是一句话生出多少文章,一碗酒引出多少曲折之情节,又陡增了些许韵味情趣。难怪金圣叹批道:“好酒是武二生平,只此开场第一句,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粗看,似乎文章“主次不分”,轻重倒置。然而这正是施耐庵高明之处,写酒就是写武松,,写吃酒就是写打虎。英雄赞好酒,好酒衬英雄,酒壮英雄胆,酒添英雄力。
如果删去吃酒的描写,武松打虎就要大为减色,甚至简直不可思议,人物形象也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血肉丰满、真实动人。由此可言,不管以何方式呈现《景阳冈》教学,还原“武松痛饮”的场景应是品味故事,感受人物,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充分感悟古典文学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乐趣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反思8
本节课,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反思9
断想之一:如何理解反思?
一个术语被频繁使用之后,人们往往容易忘却对这个术语原义的追问。“教学反思”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说话人往往赋予它个性化的理解。这就造成对“教学反思”这一词语理解的歧义。善意一点理解,也可称之为内涵的丰富。
在一般的印象中,“反思”似乎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大概就是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的“反思”精神的发端。
“反思”通过内心活动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在这儿合二为一了。换句话说,就是作为统一体的“我”,一方面在做事,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冷静地观察、分析、批判、总结。黑格尔认为,反思是统一体分裂为对立面的二重性活动。
教学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就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我”。在活动中,“我”把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事情,作为观照对象予以关注,时时感到“我”在从事教学工作,又时时感到“我”在看着“我”工作。
断想之二:反思要不要讲真实的故事?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会摆事实、讲道理,要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故事的真伪,与我们反思中要讲的道理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在一些研讨会上经常争论。我认为,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待:
其一,讲别人的故事。引用故事,转述故事,把这些故事当作教育寓言来看,其真实与否,就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仅仅是要借这个故事,引申或佐证我们的观点。而且,此类故事往往无法、也无须考证。试想,有谁会傻到去考证“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的真伪呢?
其二,讲自己的故事。寓言故事能提供的.,仅是概念化的启示。但我们自己的故事,却凝聚着我们自己内心真实而隐秘的想法、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乃至我们经历的生活场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等等。它所能给自己和他人的启发之丰富,远非寓言故事可比。而且,有时讲自己的故事,还不一定非得总结出一些道理,有句话叫做“摆事实,就是讲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故事的真实性就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应当坚守的道德底线。
虚假的、美化的、伪饰的故事,自己读了会脸红,别人读了会误解。当然,如果你就是想制造“雾里看花”和“水中望月”的朦胧境界,误以为这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是一种创作,像写教育小说,那就是另当别论的了。
我总觉得,为了预设的结论,虚构或者文饰自己的故事,有点像某些射箭高手。为了表示他的百发百中,射箭时不是瞄准靶心,而是胡乱放几箭,再围绕胡乱放出的箭,画出一些圈圈,以示都射中了……这其实就是掩耳盗铃而已。
断想之三:为什么抵触“反思”?
“你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反思”这个词的时候,我试着问自己。我想想,是啊?大家都在反思,我也应当反思。受“趋利避害”的从众心理所驱使,我开始反思了。
可是我反思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别的,而是“我究竟需要不需要反思?”想了几天几夜,又添了些白发,也没个答案。我终于明白了,没有答案实际上意味着,回答是否定的。
语文教学反思10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教学。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一些如何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如何乘公交车出行;“日积月累”展示给我们的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一、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对于“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我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古诗词时的一些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有:(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3)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总结之后,我出示了几首典型的诗句,让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去学习,效果很不错。
2、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先让同学们读例句,学习怎样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出示一个观点,让学生练习围绕着这个观点写一段话。对于中心句,三年级就开始涉及,所以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可是要真的自己动手用一段话来写一个观点,一部分同学还是比较欠缺。对于学做公交车,我出示公交车的乘车路线的图片,让学生们自己亲身体验,如何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同学们参与度很高。通过体验,我引导学生总结: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首班车是指最早的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是指最晚的一班车的发车时间。
3、对于“日积月累”的学习,我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引导他们猜测、解释并弄懂其意思,再比赛背诵,学生们学习得比较扎实。
二、成功之处
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各个板块衔接自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很高,整节课下来,虽然没有设计特别的'环节,但学生们学习得还是比较扎实的。基本实现了这节课的目标,并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不足之处
对于这一课的学习,我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对课堂时间的把握有很大的欠缺,因为前两板块的学习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后面的“日积月累”的解释比较仓促,感觉学生们对五音的理解还有所欠缺。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继续努力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合理地把握时间、把握重点,加长时间放到后面的“日积月累”上。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五行都有什么,展示稻子、麦子等图片,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理解五行、五谷等到底是什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趣。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从自己平常的学习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
“词句段运用”栏目有两项内容,一是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车路线。教学此栏目,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然后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反思11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他们在书的 海洋里畅想自己的未来,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梦想。
语文教学反思12
由于各种原因,我在这次重要的期中考试中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数。考试后我也想了很多以后要学的东西。我终于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一直很喜欢国语,但这次鬼鬼祟祟,国语也有很多不能错的地方。通过我细心的反思,我认为这与我不读标题有很大关系。这也延伸到数学和英语。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使我失去了很多分数。首先要改掉不好好读考试的坏习惯。有时我倾向于看标题前面,写后面的问题,但反而错了很多。这可能也与答题技巧有关。总之,经过以后的练习,我必须在考试过程中认真审查问题,阅读自学,正确地看问题,好好看看。时间允许的时候还要检查几次,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这种无用的错误。(约翰肯尼迪。其次,要加强语言、数学、英语三大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练习等。平日里大家都聚在一起做着同样的主题,感觉不到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一到考试,我就知道原来那么多考试题我从来没见过。(你先编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考试名言)怪自己只做了很少买的练习题。因为自我不能再允许这样继续下去,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中吸取教训,增加力量,准备下次考试,打好基础。考试技巧昂贵,正在练习。在生活中,我要多加强自我练习和复习。考试前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要学会积累,语文要积累好词,数学也要积累很多难的主题,英语是语法项目。做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没关系,这只是期中考试,还有期末考试。只要下次考试我不出错,我还是有机会的。我必须不让老师失望,让自己失望。
语文教学反思13
教过拼音的老师都知道拼音教学非常枯燥,脱离现实生活,学生不太感兴趣,但把它们放在情境中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我在教学声母gkh的读音时,指导学生联系口语的读音体会字母的发音方法。我让大家先观察表音表形图,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先通过看图说话发准“和平鸽”、“口渴”、“祝贺”等词语的音,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声母的发音要领,让他们相互间再来试试如何发好声母gkh的音。学生通过比较,缩短“鸽”后面的拖音,读得既轻又短,准确地发出了声母g的读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他们的成功体验而高涨起来。这个时候我抓住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尝试自己看表音表形图编儿歌进一步体验发音方法。当然,在学生看图编儿歌之前,教师先给他们做示范,讲清楚编儿歌的'要领,让学生接受新的挑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并努力为孩子们营设了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反思14
这段时间,发现学生的作业很多时候地一边做不对,而当改错时,则做得很快,只要有一个同学做的全对,很快全班就全都会了。而当考试考察同样的问题时,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数学老师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经过调查,很快发现,学生有照抄作业的毛病,有的时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问,很快雷同的作业就出现了。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有三: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copy”。
四,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会不会没有多大的`联系。写作也就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K
反思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K
反思三: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K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 “复制”作业了。
语文教学反思15
通过月考评卷,我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反思,能够使下一段工作更好地进行。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从做题情况看,学生出错最多的是在积累与运用上。如:字音字形题,有的学生对字音字形似是而非,造成失分较多;还有古诗的填空题,因为有的学生没背过,有的学生字不会写,所以造成失分较多。
阅读理解题,学生在一些开放性问题上出现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也有失分;语言表达不准确,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二、问题分析
主要是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当,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平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实实在在的从字词句篇开始,点点滴滴打下基础。
三、改进措施
月考结束了,也让我发现了工作中的很多不
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扎扎实实的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使自己能有较大的进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字词注音之类的基础知识,侧重检查学生会读会写。
二要严格课堂管理,使更多学生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三要突出重点,让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
【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0-15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04
语文教学反思05-21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06-24
语文草原教学反思03-30
语文颐和园教学反思08-05
语文《zcs》教学反思08-14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10-09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2-04
语文《松鼠》教学反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