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体裁的民歌。“花儿”是回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之一,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其特点是高亢、奔放。一听旋律,学生的兴趣就少了很多,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对这个体裁的歌曲不喜欢,其实这首歌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可以说是西北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在欣赏之前,我首先给他们介绍了这首歌曲,然后就让他们进行听赏,听完以后并能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这首歌曲的特点是什么,多说学生还是能体会到奔放这一点的`。有些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开朗,活动就来就相对积极一些,有一些同学性格比较内向,活动起来就比较被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想出一些办法来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能够达到最大化。在下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和我一起置身于音乐当中,这样课堂气氛肯定会更活跃。
在这堂课中演唱是个亮点,总体来说这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使的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花儿和山歌的民歌形式。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1.节奏训练是视唱练习的基础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点乐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练习,一拍时值放慢为二拍来练习,三连音可放慢为三拍来进行练习,待练得准确、稳定、巩固后,再恢复到原速进行练习。放慢速度练习,能降低难点,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逐渐掌握重点乐句。
2.音准是视唱练习的'核心
离开了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训练唱准音,始终是视唱教学的核心问题。不少刚进小学的新生,当我让他们区别老黄牛叫与小鸟鸣、大钟与碰铃的音高时往往分不清。他们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听准了才可能唱准。从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听辨大钟和小铃,火车汽笛鸣和汽车喇叭叫等声音的高低。也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进行对比,如“1”比“5”高还是低?“5”比“3”低还是高?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单音听辨练起,慢慢地发展到听简单的乐句。
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动物的叫声和平时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先分辨差别大的,再结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乐句。启发学生用心去听,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想象力、辨别力,从而唱准曲调。
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练习,这时应对音高、时值、速度力求准确。练习时可让学生借助手划拍、击拍,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会视唱曲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一、教学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二、作为案例,从正面进行撰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颇符国情的。但教育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一样,教育或教学进程
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区分、认定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学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撰写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可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发生、发展、深入的进程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所以在一定的范畴内,现存的教育或教
学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导所有的案例撰写。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践——理论——再实践”,采用反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学案例的时空表述能否以课堂教学进程的三步曲来加以划分
目前,对于撰写教学案例,从各地撰写的案例来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要求也大同小异。字数一般都要求至少20xx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都要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对于背景、主题、细节、评析(点评或反思),这些要素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可以单独进行表述,也可以寄寓于事件的叙述中;至于细节和结果(我理解为是对整个故事的描述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期间教师与学生是怎样是状况,及最后带来怎样的结局等)也是必须交待清楚的;评析是案例的画龙点睛的之处,不可忽视,更应精辟。然而,对于所谓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关于案例定作指导文章那样描述的撰写?如背景,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我认为,作为一个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哪一个时段——导入展开、总结中的某个时段发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详加介绍,如此不仅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也可以少费读者许多时间。<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
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在教授二年级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学生用优美、抒情而有连贯的声音歌唱。同学们在欣赏了歌曲后,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出草原上美丽的景色:蓝天、白云、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群……于是我请大家用模声词“呜”轻哼歌曲旋律,同学们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来,可突然几下又低、又重极不和谐但又十分熟悉的。“呜”声转入耳际,“一定是刘强!又是一阵低而重的“呜”声,还夹着几声偷笑,我心头顿时掠过一丝不快,这时又另有几名学生竟然也偷偷地跟着学,顿时,教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我真想把琴声停下,对他们批评一番,但转念一想,还是耐住性子,只是边弹琴边用目光搜索到那几个孩子,在目光的对视中,他们的.声音轻了下来。唱罢,我离开钢琴,默不作声地走到大家面前,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我认真地说道“草原上的天气真不错,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太阳公公笑眯眯——突然飘来了一朵乌云,又飘来了几朵乌云(边说边看这几名学生),遮住了太阳,遮住了白云,哎!我们玩不成了,游戏也做不了了,真扫兴!”同学听后也都满脸扫兴的样子,我接着问道:“你想对‘乌云’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乌云,你快走吧,把好天气还给我们5”“乌云你真讨厌!”同学们的话使“乌云”低下了头,我见教育的效果已经达到,便说,“让我们一起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轻轻地用‘呜’再来唱一遍,老师相信,乌云听见了我们美妙的歌声一定会变成白云的!”说完向“乌云们”投去相信的目光。音乐起,这回再也没有听到不和谐的声音,大家始终用优美动听纳粞崃苏馐赘枨竺娴谋硌莼方谝裁挥惺艿秸舛?“小插曲”的不良影响。
在这堂课所出现的情况中,我采用了“暗示效应”,而不是直接去批评这些同学,给他们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效应在音乐教学中的影响不可低估,心理效应是指由于某个人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其中暗示效应是教师在每堂课上都会用到的一种心理效应,它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暗示考不自觉地按照暗示的意愿行动。暗示效应在具体实施中主要表现为直接暗示、间接思想倾向、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应。
因此了解并掌握音乐教学心理效应的特性与规律,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与克服其消极作用,对教师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是十分有帮助的,对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大有益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很庆幸我和我们教研组的伙伴们都是把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使者,我们教研组成员分别是:焦翎老师、曹秀娟老师、巴艳荣老师,还有年轻的姜阳老师,我们的平均工作年龄已有十个年头。十年中我们与音乐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手中握满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的身后也印下了一点点喜人的业绩。
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走进我们的教研组,熟悉我们十几年来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共同称之为“艺海流香”。
多年来,我们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理论研讨,在“碰撞”中拓宽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研讨,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这样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广泛切磋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去年九月份我校举办了音乐校本教研观摩活动。整个活动分经验介绍,课堂观摩、节目欣赏和点评。焦翎老师介绍了我校音乐学科课堂评价过程中的经验及收获。两节观摩课分别是曹秀娟老师执教的《猜调》和姜阳老师执教的《北京喜讯到边塞》,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都参与了整个教研活动,活动后,大家交流、切磋、碰撞、反思、提升,音乐教研员王霞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认为本次活动展示了首山镇第二小学音乐组教师的团体协作精神和探索思考的能力,显示了评价的及时性,突出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一)、教研促进
①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们在一年级开设了彩色谱、彩条谱的课程实验,通过在同一年级五个班的实验,我们发现彩色谱效果要好于彩条谱。彩色谱是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
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
通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通过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训。
③小组合作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们就引导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二年级的唱游课:通过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同时,我们引导喾一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动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智力,并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中、高年级则通过节奏练习、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多数班级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课题推动
我们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音乐鉴赏能力》这一课题时发现,学生对高雅的音乐作品是乐于而且能够接受的。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是艺术精品,并且用恰当的艺术手段展示给学生,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首先应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钥匙,使学生能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休裁、风格、格调等方面分辨美与丑,这是审美判断的基础。学生开始只喜欢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这说明学生还刚在入门阶段,我就搞了一个连锁效应,把德沃夏克的《幽默曲》、鲁宾斯坦的《F大调旋律》、巴达捷鞭斯卡的《少女的祈祷》、舒曼的《梦幻曲》、门德乐松的《春之歌》、《乘着歌声的翅膀》、舒伯特的《小夜曲》等小型精品串在一起,滚动播出。学生喜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就把《共青团员之歌》、《海港这夜》、《喀秋莎》、《小船》、《遥远的地方》、《我亲爱的母亲》等经典俄罗斯名曲串在一起,并为学生义务录音。学生喜欢英语歌曲,我就趁热打铁的介绍了《BlueHawaii》、《Homeontherange》、《IJustCalledToSay》,尤其是那首盲人歌手温德尔的作品,学生唱了以后深切地感到:“命运注定他要在黑暗中度过一生,但是从他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到他的心中是一片光明。”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听一段音乐。(师在电子琴高音区演奏《两只老虎》)告诉老师,你听到过这首歌曲吗?
师:下面老师再弹一遍,听听这一遍音乐和老师刚才弹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你想知道是什么变化了吗?老师会在这节音乐课里告诉你为什么?(设计悬念,让学生有所求,有所思,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师生问好
起立,教师弹奏上行音阶,您好!您好!张老师您好!坐下,教师弹奏下行音阶
3、导入师:老师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才你听到这样的音乐你就起立了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
生:因为这段音乐是有变化的。
生:这些音乐好象越来越响了。
评析:在新课未开始前,学生对音的高低概念毫无,只是从表面的轻、响来给所听到的音乐下一个定义,这是第一个矛盾冲突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先不急着给它下定义。
新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段音乐,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老牛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小鸟的叫声很尖、很细的。
师:很尖、很细的声音就带给我们高音的感觉。
师:老牛的声音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老牛的声音很粗的。
师:这样的声音就带给我们低音的感觉。
评析:在聆听活动中给学生树立起音的高低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直接让学生听后说出音的高低,学生会把音的强弱和高低混淆起来。在新课的伊始,给学生下一个定义。)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几段有趣的音乐,告诉老师,哪一段音乐高,哪一段音乐低?(在学习以后,给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听两段音乐,找一找,高音在哪一首音乐里,低音又躲在哪里?(课件出示《百鸟朝凤》、《大象》)
师: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有高有低的,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有高有低的,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也是有高低的?
生:交流
师:我们听了那么多高高低低有趣的声音,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再来告诉老师,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声音也是有高高低低的?
生:拍手的声音和跺脚的声音是有高低的。
师:老师也找到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而且是一些高高低低变化有趣的声音,首先我们来听听大提琴演奏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大提琴、拉练等几种有变化的声音。)
二、自主探索
1、师:我们听了那么多高高低低的声音,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找一找?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里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出来,老师给你们时间,大家去找一找,一会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找出音的高低的?
2、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3、交流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盘子和碗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盘子发出的声音要低,碗发出的声音要高。
评析:学生经过自己尝试,动手实践,发现了问题,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实践,这个环节是关键。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层次,教师在这时,就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合作者,这样的分层教学,分层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差异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4、师:你能让这些物品发出好听的节奏吗?
评析:《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三、感悟音乐
1、师:小朋友发现了水杯里放的水数量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想不想听听老师用水杯演奏的曲子?(师范奏)好听吗?来给它取刚才是老师演奏的一段音乐,不完整,下面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演唱的这首完整的歌曲。
2、欣赏《哆来咪》
3、师:你听到了旋律的变化吗?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你能画出旋律线吗?
4、随音乐哼唱
5、随音乐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评析: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只有从教学的过程或状态中通过师生双方的状态及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得以了解和区分,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学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投入的过程,只有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震撼,都受到撞击,
我想音乐已经进入每个人的心灵。)
四、课堂延伸——小猴运桃
1、师: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今天老师还带来个你们的好朋友,(屏幕出示小猴)这可不是只普通的猴子,这是一只会唱歌的猴子,今天小猴要请小朋友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小猴请小朋友把它喜欢的桃子摘下来,这些神奇的桃子都有着不一样的音高,请小朋友仔细听,可千万别搞错了当你们每摘对一个,电子琴就会告诉你,你的回答是否正确?
2、学生作业。
(评析: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关系,课堂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处理好发展个体与面向全体的关系,音乐课鼓励个性发展,提倡因材施教,但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只不过发展的标准因人而异。)
课后反思与小结
本课旨在突破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程式为个性化,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构建一种“以人为本,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在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处理好课本与教材的关系,课本(原始剧本)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结构性的东西,是教学材料的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灵活重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音乐教学更为重要,可以说课本资源有限,但材料和教学空间是无限的,本课利用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进行扩充,进行内容重组,为学生在感知音的高低上拓宽了视野,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自学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教师则承担着“辅导者”的角色。学生有创造的想法或做法,教师给予肯定,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给予纠正,讲清错误的原因,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与技能。
问题讨论: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在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形式的良好促动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追求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让童心在音乐中飞翔,让音乐和每个孩子都靠得更近些,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3/8拍的教学,从复习3/4拍引出3/8拍,并明确3/8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做练习1学生很快就接受,再结合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3/8拍,进一步巩固。在教唱歌曲《小蛙你唱吧》中,首先指导学生懂得歌谱上各种音符在3/8中代表的拍数。我通过范唱、范奏等方法和借助课本上歌谱每行的首音 所标记的'唱名,让学生熟悉旋律,随琴跟唱。最后学唱歌词。歌曲处理时,要充分注意各段歌词的词意,对不同的情景和情绪采用音色、力度的对比来准确表达。比如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段是描绘小蛙怕受伤害而惊恐不安的情绪,力度要弱,音色要柔和,即使连续上行模进,旋律大幅度上升也要控制音量。第二、三段歌词表现了孩子对蛙的热情安慰、鼓励和赞扬,我分别用亲切、柔和或热情、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效果非常好,学生演唱时非常热情投入,而且大部分学生流露出非常自然、热情的表情。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前,我先让学生听《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铜管乐器部分让学生先了解圆号、大号、长号、小号等乐器的音色、演奏姿势和它们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小号有一定的了解,再来听《那不勒斯舞曲》,并且在听之前,让学生了解并唱一唱音乐主题旋律,之后再欣赏效果非常好。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我先表演了一段傣族舞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教学目标
1.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2.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课堂生成亮点:
1.观看傣族民俗文化风光视频,把学生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音乐与相关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2.这节课我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又因为少数民族的歌与舞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初听音乐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歌曲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抒情优美,又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与热爱傣族的热情。
3.课堂中人人参与编创傣族舞,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编创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去带动学生。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真正做到了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
课堂不足之处:
1.由于初次上本节课,个别学生积极兴没调动起来,使课堂少了一些生机。
2.自己普通话还有待与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在开展了近两个学期的合唱校本课之后,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特别是在有些原来音准条件没那么好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
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要有效开展二声部合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一些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
要唱好合唱,让学生把音唱准是基本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加强音准的训练,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从低年级段就开始帮助学生建立音准概念,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这种合作的学习,感受二声部单音的演唱效果,也可以在低年段就多多进行部分歌谱的演唱,为以后的歌谱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些歌唱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比较,自发地建立起较科学的歌唱状态,在肯定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歌唱习惯,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不大喊大叫,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
四、培养学生的听力
合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听教师范唱、听琴弹奏等等方法,在不断地聆听中培养学生的听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一、主题与背景
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一、主题与背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本质”。因此,该如何合理、适当地运用姊妹艺术等学科综合的内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在一节学唱歌曲《过新年》的公开课上,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并能歌表演。就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汇报表演”,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学生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活动。由于形式多样丰富,学生兴致勃勃、激情高涨。
忽然,我看到有一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皱着眉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是在上音乐课吗?”“是啊!”我好笑地看着他。“为什么音乐课会人那么多人画画、剪纸,还有做贺卡的,我觉得这像一节美术课呀!”我半蹲着的身子,因为他天真、朴实的话顿时僵在那里!
对啊!这是节“音乐课”,怎么让我上成美术课了。回过神来,我迅速走到讲台边,对已经准备了好一段时间的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完成了吗?如果没有完成的,请下课再去完成好吗?”“老师!还没画完呢!让我们再画一会儿吧!”“老师!等会,儿歌还没编完!”学生都坚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不忍打断他们,我就焦急地等了一会儿。
过了几分钟,他们总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个个满怀欣喜。在音乐声中,他们有的表演着,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着。“小朋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欣赏了你的优秀作品,现在请把你的作品等放进去。最后,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歌曲吧!”说着,我就弹起了钢琴,可很多学生还沉静在欣赏作品成功的喜悦中,难以回过神来。七零八落地开始表演唱以后,我发现学生装唱的时候,感情还不够到位,没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时候,很多人的动作不够协调,也不敢放开地大胆地跳起来。
三、问题讨论
以上综合汇报表演这一课堂环节,虽然教师运用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形式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多样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这样的综合教学,并没有完成本课“学会歌曲《新年好》并能歌表演”这一基本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师执教的有失偏颇。从本质上说,该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与音乐没有密切联系,脱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音乐”这一课堂的“主线”。
新课程提倡各类学科的综合以后,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中出现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各科综合的运用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是课改带来的新成果。《新课标》同时也指出“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若综合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引用过多的形式而脱离音乐主线,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偏离《新课标》,成为我们教学的败笔。因此在实施综合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各科运用的“时机”、“程度”和综合教学的“运用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音乐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服务”。加教师在具体安排以上歌曲的综合汇报课时,可以安排成舞蹈编排小组、乐器伴奏小组、合唱演绎小组等与音乐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另外再加入个别非艺术类的教学环节,没必要用则不用。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不管综合教学能引起多大的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时候才适时地用;与音乐联系不太紧密的环节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教学设计更应该围绕教学的目标、围绕音乐的目的进行展开,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光彩夺目而喧宾夺主。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小狗圆舞曲》教学反思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从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赏课《小狗圆舞曲》中,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哪两个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听时,分析比较两个主题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特点,联想这两个主题各描写了小狗怎样的形态,并随着音乐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态,动作;接着分小组讨论,可用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
3、于是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创编故事,有的创编小品,有的用绘画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现乐队员后出示一条旋律,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进行及变奏规律,进行创编乐曲。
4、然后分别视唱改编前后的乐曲,再次体验旋律,节奏等因索与乐曲情绪的关系。这样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
5、最后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好处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带给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务必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我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用心性。反之,以超多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潜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方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搞笑的故事情节,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构成,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如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构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表演形式体验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潜力和音乐表现潜力。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主角扮演??教师能够根据音乐欣赏的资料进行选取,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我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带给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用心的同学,平时用心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持续学生的用心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我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透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透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简单中得到艺术熏陶。
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先由学生聆听音乐,对作品较为熟悉后,能够由学生自由选取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三、游戏形式教学,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四、图谱结合教学,进行音乐的再创作。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了曲式结构就明白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图像能够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了曲式结构以后,再根据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就会容易多了。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能够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帮忙儿童理解音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潜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音乐需要的是聆听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了音乐美,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灵魂!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歌词很简单,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就显得更加的容易,为幼儿记忆歌词内容,我还准备了图谱,力求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理解音乐、乐意表现音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歌曲的乐句,学习用清楚、明亮的声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悦的情绪;按图谱的提示唱准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首先我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问来导入课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里都有些什么景色?”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展示出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后根据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教会幼儿记歌词,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难度,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歌曲的节奏型。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就像在“闯关”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最后结合《小朋友的书》上的相关图谱,小朋友们学起来很快。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还是最后的歌表演环节,因为表演的动作简单形象学起来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动作稍有不同,所以他们表演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在自由结伴表演环节一开始有点混乱,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伙伴,但在商量4个人中谁唱哪一句时,由于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还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队伍起了争执,最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游戏更有趣,开始学习自己分配,由组内成员轮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5
[精选]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8
【精】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6-14
【热】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推荐】06-13
【推荐】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精】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热】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