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选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教学反思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2
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在此期间,我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回顾如下:
一、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的图片、文字、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将多传输渠道于一体。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最大值,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感官、生命存在的意义。这说明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三.课后及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四、适时布置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中,我不仅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发现我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所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总之,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3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4
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总结在填图训练中的`规律: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5
临近中考,很多同学思想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同学感觉自己已经胜券在握,放松了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影响了自己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相反有些同学感觉中考无望,已经有想放弃的意思,破罐破摔。这两种思想都会影响中考的正常发挥,所以在最后的几周时间里,要做好这些同学的.思想工作。
要给前一种同学泼点冷水,让他们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中考是证明他们自身价值的机会,只有扎扎实实地专注于复习,在最后的关头再努一把力,才能保证他们中考中将自身价值体现到最大。而后一种同学也要做思想工作,其实有些同学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很差,只是个别科目相对相差,甚至有些同学还有一两科优势科目,所以要以此为契机,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每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只要能够踏实复习,中考就不要计较什么结果。
在设计练习题上,不要漫无目的的做一些高难度练习,那样只会让更多的同学失去信心,得不偿失,而应该再次回顾三年来所学的基础知识,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多设计一些小活动,唤醒同学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6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要求教师讲生活化教学手段运用进去,合理的运用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将其和地理教学大纲结合在一起,转变教学观念,在做好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实用性
地理知识的内容比较丰富,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大气污染、天气预报、农业生产等[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问题和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和地理知识联系紧密。所以,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地理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若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并在生活和学习的时候,自觉的和周围事物联系,切实提高理论实际联系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做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必须创设生活化气息浓郁的情景。教师需要根据地理知识教学需要找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的提高,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新的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讲到天气的时候,若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背诵,那么会给学生的个人学习更好的进行造成影响,学生很容易遗忘知识[2]。若是教师创设生活化情景,比如在某个节气的时候,讲这节课,并分析所在地区的温度变化、天气以及风向,并将其中存在的关系解析给学生听,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和地理的关系,这对地理知识渗透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
初中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现象来进行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这便要求教师提高身边乡土资源挖掘的能力,给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研究兴趣,这样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会有明显的增强。比如在讲到水资源的时候,教师讲解的时候,不但需要将课本上的理论和数据运用起来,还应该根据课本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从现实出发,找到和课本契合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考察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储量、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等,将乡土资源展示给学生。学生若是能够参与到调查中去,会对这些数据的认识更加的明确,学生也会逐步的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并且还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此外,挖掘乡土资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的能力[3]。
(三)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一步的将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小故事,并安排学生记录分析相关的故事。
(四)重视多媒体等形式的运用
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等手段运用进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信息。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中存在的人文焦点,若是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
(五)地理教学必须给学生生活服务
进行地理教学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地理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4]。比如在讲到地球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的实际变化轨迹,并持续一周的时间,然后问学生每天时间相同的时候,太阳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太阳东升西落,太阳本身是在自转的。但是教师也需要及时的告诉学生,地球不但自转还围绕太阳公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围绕太阳不断转动的。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会更愿意进行探究。
结语: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生活化策略的运用,这样不但能够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还能够将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7
我从教已有十三年,我们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也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解。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总是会问老师,“背”什么?“记”什么?难道我们的地理就是靠背和记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看起来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挺好的,一到考试就成绩平平?
这么多年了,在自己的实践中,我也不断地在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两个字——能力。城市的小学还好些,师资力量比较好,确切的说是老师和学生们接触新东西的机会多,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在家会有很多动手或者实践的机会,有些学生还能随家长一同去郊游,一块去全国各地旅游甚至有的学生还出了国,这是多么好的学习的`机会啊,也可以给老师带回来很多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不仅仅是“背”“记”老师给的东西,会自己探索新东西。而农村的学校就会因为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新东西,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制约,在他们的经历中,小学时,老师就是让他们“背”和“记”,那么升入初中,还是在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老师教的、给的东西背得很熟,没说过的自己就不会分析和回答了。试想一下,我们的农村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学习上,比同龄的城市学生晚了2、3年的时间,初中老师才逐步的引导他们生成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表现在成绩上当然是平平。
我们不能苛求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一样,因为条件摆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我们的学生早日具备同龄人的能力而努力。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8
一、设计思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的最后一节,前面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个区域学习的基本方法。但是,《新疆》的自然、人文现象复杂多样,教学内容非常庞杂,如何用一条主线将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特色贯穿其中,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节内容的关键。旅游是现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同时与旅游活动相关联的事件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以旅游为主线进行新疆的教学是我的设计初衷。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学科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通过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旅行时间的选择、物品的准备、旅游点和线路等的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运用数据、资料、地图,分析得出某些地理事物特点及分布规律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通过一些数据、地图资料的展示,由学生从其中找出新疆气候、人口、城镇、交通的分布规律是这节课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通过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懂得珍爱自然、敬畏自然。
二、几点收获
1.选择一个合适的线索
本节课以旅游为线索由西安至乌鲁木齐的航空和列车时刻表入手,引出新疆的地理位置特征;进一步引导出新疆的旅游景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由美景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新疆地形的特点,从而引出新疆的气候;通过新疆降水量分布图和各月气温曲线图、西安与乌鲁木齐各月日照时数统计表对比、西安与吐鲁番日气温最高最低值的对比等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新疆的气候特点,进而分析气候对植被、河流、旅游活动的影响;通过旅行线路图的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新疆的人口、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从而引出新疆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最后归纳总结新疆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之间的关系。以旅游为线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特点等知识内容有机地串联,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的知识体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将地理知识贯穿其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线索要有代表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到的特点,这个特点不仅要突出,而且要能够与其它地理事物的联系要紧密,否则,就难以引出其它内容或者过于牵强。其次,设计问题要环环相扣,逻辑关系严密而且过渡自然。一个个紧密联系的问题或者活动使知识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2.设计一个需要解决的任务
本节课一上课首先提出了设计新疆旅游计划的任务,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兴奋、激动,从表情上都不一样了。在这个任务的带领下开始了后面的学习。
上课的一开始先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大”任务或者问题,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任务一定要新颖或者贴近学生的实际,最好是和学生平时的已有经验形成冲突,造成悬念。随后的一个个“小”问题或者“小”任务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具体内容的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和本节课的设计中,这个“任务”都不尽相同。《北京》一节是为什么西安以一票之差落选首都?《香港》一节是旅游购物买什么?《台湾》一节是为什么美国把台湾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的母舰?
3.数据分析和读图分析能力不能少
地理课程标准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定位于“根据资料得出地理事物的特点”、“读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因此,数据分析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西安与乌鲁木齐各月日照时数统计表对比、西安与吐鲁番日气温最高最低值的对比等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新疆的气候特点;由美景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新疆地形的特点;通过旅行线路图的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新疆的人口、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既关注实际应用又使得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
三、一点思考
课余时间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但是,以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不现实的。目前的情况是:如果有查资料的任务,要么是家长代劳,要么是学生在网上忙到深夜,要么是应付差事草草了事。作为教师,与其差资料的工作落不到实处,还不如代劳查好一些数据或者地图,由学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者规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9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中东》这一章节我利用两课时讲完。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做到“问我所思,说我所想”。通过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积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经验,加上中东地区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学生容易找到相关资料,依据资料自主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发生在中东大地的几次战争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由生活走向地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第二部分:由几次战争发起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的热点问题,深化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促使地理新知识点和能力的形成。
第三部分:多次创设情境,利用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处理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中我感到做得比较满意之处
1、基本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这节课我重视情境创设、角色互换、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例如:对中东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话;假如我是日本等国石油公司的老板;为中东未来经济献计献策等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挥,超出了我的预想,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积极自主学习。
2、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幅度减少了知识点机械记忆的数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本节课强调从生活走向科学,把知识引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学生多层次知识结构。如:利用所需知识为中东未来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建立了“四学”目标。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涉及了“学生想知道什么”,然后再探究。“四学”目标是:
能学:建立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想学:建立与学生具有自主信息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会学:建立在学生掌握另一端信息策略基础上的想学。
坚持学:建立在意识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4、能通过时事走入地理,采用看图片、播新闻的形式激起学生热爱和平、关注和平的价值取向。
5、了解中东的范围和两洋、三洲、五海、一湾、一运河、三海峡的地理位置以及中东石油资源时,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对问题认识逐步升级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6、课堂练习力求分层次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目。同时利用作业练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世界,参与时事政治,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如:给联合国秘书长或中东领导人写信等。
三、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设想
1、课堂讲述的语言不够精炼,专业术语不够规范。
2、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绘图基本技能不够落实。
四、今后教学中应注意: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专业术的训练。
2、应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注重学生认识图表、绘制图表能力的训练。
4、注重将热点新闻有机的结合在地理教学中。
五、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为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通过五个教学环节主线完成了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东学习主线,学生亲自通过图片、地图的动画效果,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定向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点评、自主学习方式轻松的掌握了中东的重难点内容,充分体验到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当然,也存在一些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培养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等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力求更好。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
俄罗斯这一课的重点在俄罗斯的位置、疆域、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俄罗斯气候和经济的地区差异。
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它的位置,讲起来显得很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我想到用俄罗斯的民俗来导入,于是我找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
一上课,我微笑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平常你家来了客人你用什么来迎接他们呀?有的学生说:”茶”,有的学生说:饮料,有的学生则说:”吃一餐呗”,你们知道俄罗斯人用什么迎接他们的'客人的?猜一猜。是酒,是茶,是———不对,是面包和盐,这时学生都兴致勃勃想知道更多。这时我就继续让猜俄罗事?打破杯、碟子呢?一连串的猜一猜让同学们一下子喜欢上了俄罗斯。
能吸引学生的导入是一节课好的开始。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1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反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四、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五、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六、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七、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2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
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
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
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他说: “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活动一」: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 ①出示地球仪:蓝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 学生总结: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板书)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
学家及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理解有关概念。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2.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各组代表提问本组成员进行抢答: (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
4.各组选一名代表,将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在组内进行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
设计意图:文字与图结合,分组抢答辨认。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做到生生互动。
「活动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
1.选五组代表,分别演示将课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
位置上。规定当某一组代表演示时,其他代表转身不看。看哪个组完成得
好。
(答对,你真棒5分。答错了,要认真啊)
2、拼图游戏:用大洲轮廓图各组进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评出最快的组奖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活动四」:以“分组讨论”形式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世界地形图,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2.分别说出亚欧、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后各组代表订正答案,并选出优秀小组)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②分别说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别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④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排列。
「活动五」:组织全体学生动手参与,用“简单几何图形”在一张白纸上进行“一笔画世界”的绘图比赛。(可选几幅画的较好的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教师巡视查阅后,并引导学生对照找出自己图中的问题进行校正。 『达标练习』:(练习题三)
『课堂小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板书提纲巩固)
『作业』:(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关概念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海洋、海、洋、海峡
2.主要洲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3.七大洲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七大洲与四大洋。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改进;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大洋和海峡。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线、轮廓图和分布特征、比较它们的大小深浅关系。
4、能够在空白地图上准确标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5、能准确掌握五条主要纬线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
七大洲的轮廓、位置、洲的分界线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轮廓图、世界地图投影图、东西半球投影图、各大洲分界线投影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样养育着我们,但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来构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进行课的内容部分:
一、概念内容
1、请大家看图(PPT托勒密在2世纪的地球地图)当时的人们受科学技术的制约,才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慢慢的人们认识到地球其实严格来说,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水球”。经过科学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附陆半球和水半球PPT图)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提问)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学生一起回答),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大陆:陆地面积较大的(比格陵兰岛大);半岛: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的附近岛屿合起来(全球分七个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体,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世界地图PPT展示)请学生找一找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
过渡 我们了解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⑴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图)读P8各大洲面积轮廓图,比较一下谁最大、谁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学生回答。找出它们面积次序规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呢?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大家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就近四位同学相互讨论并记忆)
(PPT分别展示各大洲轮廓图,要求学生按所给图形次序说出大洲名称)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同学回答。
既然我们回忆起了半球的分界线,那么我们刚才我认识的大洲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半球呢?
教师提问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亚洲、欧洲)(欧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极洲全部)
那么如图上我们所看到的,大洲与大洲之间是相连的还是不相连呢?它们以什么为界线分开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线(PPT展示,同学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穿过大洲的特殊纬线:
主要纬线穿过的大洲:
北回归线: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极圈: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南极洲
根据特殊纬线与各大洲的关系判断各大洲所处温度带
欧洲:北温带、北寒带
亚洲: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北美洲;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非洲:热带(大部分位于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南美洲:热带、南温带
大洋州:热带、南温带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寒带
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在地图上标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各大洲之间除
被它们的人为分界线分开之外,还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们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学习大洲一样,我们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称(学生回答分别有哪四个大洋)
教师引导 我们知道四大洋的名称后,我们还应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师追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直观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学生讨论回答)(相对位置)
教师讲解 我们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应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对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极地图)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⑴大洋的位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点评正误
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地中海东岸就是亚洲,地中海是属于大西洋的.海)网络争论部分,用海和洋的关系先给学生讲解} 印度洋: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冰洋:亚洲,北美洲,欧洲
教师启发 我们除了用相对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师启发 反之,我们也可以这样描述,如: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监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刚才我用的主要纬线所穿过的大洲轮廓图中标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称呢?
⑵大洋的面积、水深关系
2太平洋:18000万km 平均水深:超过4000米,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万km 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万km 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万km 平均水深:约1200米
⑶主要纬线穿过的大洋:(学生看图找出结果)
1、北极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描绘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简单的三角形)
四、教师小结本次课的内容:
A、世界地表海陆分布情况: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PPT图)学生看图读: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称、面积大小深浅次序。
C、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及其作用
E、[南北回归线、赤道]在世界轮廓地图中的位置。
我们习惯了传统世界地图,那么我们这幅地图的认识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记忆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对这幅图有所了解(附PPT)
五、巩固练习:
我们习惯了传统世界地图,那么我们这幅地图的认识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记忆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对这幅图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总结性讲解
教师启发 今天的我们一起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道了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等一些知识,希望他
们下来以后呢,要抽时间去复习一下,那第,今天我们所见的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呢?或者说它们的位置是不是永远都是这样的呢?请大家抽空预习后面一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知识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关键,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2.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3.存在的问题:知识量太多,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少,没考虑学法如许多问题应该有学生分组讨论,而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没进行分组讨论,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尝试更新学生的学法这方面的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世界的海陆分布》这一节时,我就深有体会。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尽管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概念如: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来就会存在困难。还有就是对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过读图精确地分析归纳。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懂并学好。
地图与地球仪终于学完了,本以为难点已过去,海陆分布应该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谁知让学生看地图,又没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围的五个大洲图
上找到,却没法理解大西洋的西侧是南北美洲,从地球仪到地图的转化——从球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化却也这么难,这是以前我没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识到我让学生以后不用拿带地球仪上课是错误的,我手中的地球仪他们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观的说出大西洋东临美洲,西临亚洲与大洋洲。再看地图就明白了。我给学生出的当堂测试中的题目;围绕南极洲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学生理解也费了个劲。不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
在备教材这一环节上,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欠考虑。虽然教材是经过科学合理地编排来确定内容的,可这种安排并不是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都适用。当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教材内容安排不同步时,就必须随时迎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适当地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无头绪,越学越糊涂。在这一节里,就可以将各洲分界线调整到前面讲,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学生就能明白、准确地判断和归纳了。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3
老师们,近几年我连续承担了初四毕业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经验谈不上,有一些做法和遗憾说出来供大家指正。
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教师也不例外。而且我的体会是教师的优缺点表现的比其它行业更加明显。有的老师讲课的优点是重难点把握的准,处理的好;有的老师复习思路清晰。我经常听老师拉的课,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基本上每周必听。其它老师也经常听我的课。除听课活动外,我们平时也经常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商讨授课计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解题思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增益己所不能。
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由于初四时间很紧,我没有占过一节自习课,也没有布置过过多的作业。我的想法是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效率。首轮复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整系统的讲解知识体系,这会占用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学生的唯一工作就是听讲。我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学案,上课时师生共同组建知识网络。采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把知识体系丰满。加强了随堂练习的份量,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全程参与。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比教师讲满整节课,学生被动接受要好。对于习题,我们总是精心选择,不让学生做无用功。因为我认为,题目永远没有做完的时候,做完了这一本还有另一本,更没有讲完的时候。关键是挑出来讲的题目有代表性,能带出重要的知识点,并且能对学生答题有指导性就可以了。所以在复习时,我并不面面俱到,精选例题,精讲多练。每节课讲完重点例题后一般都能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回味、提问和练习。
三、强化读图技能,形成空间概念
地图是初中地理的灵魂。地图训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能从地图上获取充分的信息;第二方面是学生应对一些重要区域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针对这两个方面,我将地图训练贯穿于整个初四教学的始终。在第一轮复习时,做到每节课都要有图,以板图为主。课堂上要求个别学生上讲台上来填注板图,全体学生在下面画出简图并填注。在复习世界地理时,我专门印制了一些空白地图,每复习完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将本课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并作为作业交上来,检查后改错。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4
经过一学期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工作从入门到现在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个系统和认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高效的教学方式转变,那么转变的根本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怎样才能让师生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地理新课改的根本前提。地理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并实施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甚至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
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要让“自主”变成了放任。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老师把一节课的问题引领呈现出来后,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组内、全班展示后,大多问题都可以学习明白,教师再重点进行点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了。于是课堂上教师变得谨小慎微,话语不多了。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听到的是“讨论讨论”“不要拘谨”“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一类鼓励的话语,却难得听到他们分析与讲解的声音。岂不知,这种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弱化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实际上,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引导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引导还是一种热情的激励。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关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与平衡点,做到“导”“放”有度。
2、不要让“合作”停留于形式。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
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深刻,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同时,各组的成员在组成上也差异过大,自然对各自承担的探究任务、合作目标在完成质量上有好有坏,影响集体对文本的整体学习效果。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学生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合作,这与让不会走路的孩子学跑步又有什么区别?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只关注合作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这里有两层意思,对七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主动学习意识,也为了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将来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主预习课文。但是通过地理课堂的预习,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效率并不高。虽然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中只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0%—80%的任务即可,但是还有很多同学预习时进度过慢,或是没有预习。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交流以及展示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
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等,但是现在有的学生预习流于形式,预习的效率非常低。所以在预习时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精心设计预习的引领问题。打无准备的仗必输,所以在备课时要把问题设置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而不是老师逼着学生学;根据课程的总体进度来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预习的时间可以自由调节,让那些学困生也能有信心来完成,让他们积极参与,而不是看客;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笼统,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就如校长说的,把问题分解开,设置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能找到答案,或是通过思考和交流能总结出答案,问题不要设置得过难,否则学困生就更没信心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培训。地理课堂中,发现很多同学在预习时只是填空,而不是像有的同学那样在书中圈点教材,或是在图中找答案,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良好预习习惯不是天生具备的,预习要持之以恒,逐步提高。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我们不光强调学生在知识上的帮扶,应该更重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帮扶。
四、教学中为什么要让学生来展示?
高效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主动性,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
让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看似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而且也讲得非常透,但是教学中的效率并不高,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告动接受,推动了学习
的乐趣。让学生展示,符合初中学生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主动学习意识,课堂学习效率就会高。
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由于我们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讲到,对于一些学生可以学明白的知识,教师没必要重复,通过展示,特别是学困生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知识没有学透,没有学透的知识再通过小组探究和老师的精讲来完成。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水资源作为“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受过节约水资源的教育,但是否已经内化为行为?根据日常我对学生的观察,发现还很不够,所以课堂中一定要从心灵打动学生,促使今后养成关心和爱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经过学生的`家乡山东济宁,多数学生都知道,能够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表现、求知欲强,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取成功的幸福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4-02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1-23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选】07-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07-06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7-06
(精)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7-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选)07-06
[推荐]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7-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精品)07-05
(优选)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