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0:49: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共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下面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能力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合适。

  (二)学生虽然看过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而老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老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该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进,将会使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而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做哪一个实验。他们甚至懒得问。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知道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

  在进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对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容易区分,对一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也容易区分;但是对一种描述到底是“变化”还是“性质”却不容易区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法。

  教师这样给学生举例讲解:同学们,现在飞机场上停着一架飞机,我说:“这架飞机能飞。”这是飞机的一种物理性质,指飞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但飞机实际并没有起飞;同学们,看天上一架飞机在飞,还有一架飞机飞走了,这就是一种物理变化,表示“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了”。

  然后教师给学生归结:“性质”指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发生但是未发生,常用“能、会、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变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一个过程,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经过这样讲解以后,学生比较容易区分“变化”和“性质”了,然后教师再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比如,教师可以出关于木炭的`习题训练学生: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被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掌握还是很不错的。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

  每一次考试都应该要学会反思自己考试的好与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基本功,再扎实些

  在此次期中考试中,化学老师发现了这样一些“可惜”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化学用语混淆不清,使用不当,如氮原子与氮分子、钠离子与显+1价钠元素……

  2.概念不清,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原子与元素……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用名称表示写成化学式,用化学式表示写成名称。

  4.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不注意细节,如条件漏写、错写、忘写,不配平,气体或沉淀箭号标注有误。

  5.化学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如量筒写成量桶、坩埚写成坩锅……

  ●审题,再到位些

  期中考试中,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到位、思维不够完善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若试卷语言描述拗口,多次出现“不正确、不属于、可能、错误”等词语,同学们七绕八绕就头昏,易犯低级错误;

  2.不定项选择题选项犹豫不决;

  3.忽略实验细节,如我校期中试卷中有一小题“若提供了铁架台、玻璃棒,过滤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绝大多数学生只填了漏斗,而忽略了烧杯的'选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4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由于教学任务重安排的内容较多,结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建议以后再讲本节时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只完成溶解度的定义,第二课时讲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本节课还有一个缺点:师生之间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事实而非。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5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一、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6

  回顾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结合这次的研讨课,获得不少心得体会。下面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前几年用的是老教材,近几年改用新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两个单元,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7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反思: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地酝酿、思考、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虽然新课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最负责的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8

  化学高考分数只有50分,因此一些学生对化学不太重视。他们认为这只是芝麻,与其他西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学生不应该学习,学习枯燥,要死记硬背,要动动脑筋,多累啊!但是,我们知道这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发挥乐观的精神。我们不能在最后一刻放弃一个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更高的优良率。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请指正:

  (1):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跟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当务之急。

  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并努力在教学中通过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现象。为了留出更多复习时间而在普通教学中努力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要掌握基本技能,就要掌握使用化学术语的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普通实验教学中,学生应真正了解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应该;注重结论,忽视过程,注重简单应用的机械实践,忽视问题情况和解决方案的分析。我们应该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年来,科学探究材料出现在化学试题中,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教科书知识为基本探究材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紧密联系现实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9

  初三化学教学马上就要进入化学用语部分,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是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一般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是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三是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典型对国家新课改的实行,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这些主要问题有: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试教育,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就面向全体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教学来说,一般四人一组,异质分组,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就这就难如上青天。什么难以管理了,什么影响优等生学习了等,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思想品德的重要价值,不是积极进取,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化教育转变学生,而是选择退却和放弃,无所作为,导致学困生依然继续被边缘化。

  二、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教好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责任心不强,课改成为花样,常规课偷工减料,例如该做能做的实验找种种借口不做。

  三、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定位不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教师是伴郎而非新郎,伴娘而非新娘。表现在独霸讲堂,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教会学生走路,要让位讲堂与学生,而非一味的教师在堂上表演走路。

  四、不能反思。

  教学效果不好,不自我反思,反而埋怨学生“没有配合好”,奇谈怪论!学生配合什么?难道课堂教学是演戏?如此本末倒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教师服务学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1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2

  九月月考是初中以来第一次全校范围的月考,初一、初二时一般都是各班老师自己出题自行检测。进入初三我们班各科老师都开始收网,班上的孩子们哀叹:“初中幸福生活从此与我们远离,在基础知识上的频频失分让语文老师出了在平时默写中丢分的同学罚抄的下策。”

  月考进步的是语文在作文得分36分的情况下,语文考了98分(第一次突破95分以前总是在90分左右晃荡)老师在抓基础上略施罚抄小计取得了效果。以前在默写和选择题目上总是爱丢分,反应了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的问题。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力争在作文上收获更多。

  月考考得的是英语与兴趣很大关系。英语老师初一时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下了很多功夫,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剧。一直清楚的记得孩子有一天兴冲冲地回来对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只要看了〈歌舞青春〉十遍你的英语会有很大提高。”孩子带着两种目的去看该剧,英语当时提高没我不知道,但从此孩子爱上了美剧。在九月考的前一天晚上没有作业丫一直看美剧看到十一点半,不是想到第二天的考试我要对她河东狮吼了。这一次的英语题出得比较灵活,一大批英语基础好的孩子失手落马,应证英语死整还是有偏差的,明白了老师当初没有象其它老师一样先进行大量训题的苦心。

  这一次数学考试孩子身处第一考场(初三按成绩分考场),看到旁边的孩子已经翻页做题时她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时间不够害怕别人比她做得更快更好。填答案时竟然把二题的答案填反了,慌忙之中又着急着拉线去改。四分依然被老师扣掉,她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明明她做对了老师还要扣她的分。我劝她:“这仅仅是一次月考,你以后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时间是固定的你不能因为别人快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要相信自己,放松心态。”还有一题负号没也没写清楚,被老师扣了一分。

  政史一直是孩子丢分的重点,在很多同学历史满分的状况下历史丢了6分。我让她问老师看到底哪方面出了原因,是没有答到要点还是其它原因。她自己说:选择题错了三个。看来她根本就是想当然答题没有对照标答,问题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

  九月月考是进入初三的一次小考,不同的孩子身上反应着不同的问题。我们要从不断的反思中获取经验让前进的道路更顺畅一些。

  初三化学考试教学反思3

  近日,各中学将会陆续进行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三生来说,第一次月考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初三第一个月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检测了同学们是否适应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更是为初三接下来的学习、复习明确方向。

  一、巩固基础知识

  第一次月考题目多为基础知识。所以,初三生要在学习初三新知识的同时,做到以下三件事:

  1、复习整理初一、初二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复习时应要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3、考前把最近校园发的综合卷子(一套就够)重新做一遍。主要目的是熟悉题型、找找考试的感觉。

  二、调整备考心态

  升上初三以后,部分学生会渐渐出现以下的心态问题:

  1、精神极度紧张,感觉压力很大几乎喘但是气。

  2、紧张不起来,求知_减弱,学习有所松懈。

  3、急于求成,焦虑急躁,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

  而第一次月考则会将同学们各自的缺点暴露无遗:

  1、精神紧张的同学考试状态不佳。

  2、学习松懈的同学感觉试卷难度大。

  3、急于求成的同学则会发现自己复习不牢固。

  但切记中考之前的所有考试不是用来区分成绩的,而是帮忙你检测知识掌握状况的。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你完全能够先把成绩放在一边,花主要的精力去研究你的知识盲点和弱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复习措施。

  三、弥补知识漏洞

  初三第一次月考很重要,但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并不重要,你就应庆贺你在中考前找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一道题做错了,就不要找“粗心”“审错题”之类的借口,其实就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没有搞清楚透彻。因此要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这其实是月考最重要的一个点,而往往被学生忽略。

  同时在初三整个阶段中,要想一向持续优秀,孩子们还需做到:

  1、学好化学——初三新增化学学科,不管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如何,对所有人来说,化学都站在了同一个起点,都是有可能学好的,并且新课程学好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一个用心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开始不着急、不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要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去补,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影响总体成绩。

  2、紧追不舍——初三年级,为了给中考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校园老师会赶进度,课程讲得比较快,稍有懈怠就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出现“旧账还没补上,又欠了新账”的状况,整体忙于应付,无法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到了下学期综合复习的时候,就会是一锅粥。所以,必须要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

  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

  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

  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3

  氧原子构成。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4

  常听有的老师说课上这些题都讲过,一考还是不会,真气人。有的知识虽然老师讲过了,但一些孩子只能掌握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于有些孩子一点也没掌握。针对以上情况我尝试了一些办法,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课堂导入

  教师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教学为例,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1)在电影、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景,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

  (2)进入久未开启的果窖、菜窖前,为什么先做灯火实验?

  (3)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等等。又如,“分子”一节开门见山地问1+1=?然后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1+1≠2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生纷纷猜测,他们对此困惑不解,希望知道其中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比较浓,注意力也很集中。在此我用的是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诱发认知探究,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而所谓学生参与,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重视锤炼教学语言

  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四.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试想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主动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

  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共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01-04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2-12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优秀)07-05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荐]07-05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热]07-05

(推荐)初三化学教学反思07-05

(优)初三化学教学反思07-05

(推荐)初三化学教学反思07-05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实用)07-06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必备]07-05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共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下面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能力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合适。

  (二)学生虽然看过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而老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老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该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进,将会使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而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做哪一个实验。他们甚至懒得问。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知道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

  在进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对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容易区分,对一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也容易区分;但是对一种描述到底是“变化”还是“性质”却不容易区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法。

  教师这样给学生举例讲解:同学们,现在飞机场上停着一架飞机,我说:“这架飞机能飞。”这是飞机的一种物理性质,指飞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但飞机实际并没有起飞;同学们,看天上一架飞机在飞,还有一架飞机飞走了,这就是一种物理变化,表示“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了”。

  然后教师给学生归结:“性质”指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发生但是未发生,常用“能、会、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变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一个过程,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经过这样讲解以后,学生比较容易区分“变化”和“性质”了,然后教师再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比如,教师可以出关于木炭的`习题训练学生: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被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掌握还是很不错的。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

  每一次考试都应该要学会反思自己考试的好与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基本功,再扎实些

  在此次期中考试中,化学老师发现了这样一些“可惜”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化学用语混淆不清,使用不当,如氮原子与氮分子、钠离子与显+1价钠元素……

  2.概念不清,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原子与元素……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用名称表示写成化学式,用化学式表示写成名称。

  4.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不注意细节,如条件漏写、错写、忘写,不配平,气体或沉淀箭号标注有误。

  5.化学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如量筒写成量桶、坩埚写成坩锅……

  ●审题,再到位些

  期中考试中,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到位、思维不够完善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若试卷语言描述拗口,多次出现“不正确、不属于、可能、错误”等词语,同学们七绕八绕就头昏,易犯低级错误;

  2.不定项选择题选项犹豫不决;

  3.忽略实验细节,如我校期中试卷中有一小题“若提供了铁架台、玻璃棒,过滤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绝大多数学生只填了漏斗,而忽略了烧杯的'选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4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由于教学任务重安排的内容较多,结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建议以后再讲本节时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只完成溶解度的定义,第二课时讲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本节课还有一个缺点:师生之间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事实而非。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5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一、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6

  回顾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结合这次的研讨课,获得不少心得体会。下面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前几年用的是老教材,近几年改用新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两个单元,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7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反思: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地酝酿、思考、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虽然新课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最负责的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8

  化学高考分数只有50分,因此一些学生对化学不太重视。他们认为这只是芝麻,与其他西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学生不应该学习,学习枯燥,要死记硬背,要动动脑筋,多累啊!但是,我们知道这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发挥乐观的精神。我们不能在最后一刻放弃一个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更高的优良率。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请指正:

  (1):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跟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当务之急。

  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并努力在教学中通过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现象。为了留出更多复习时间而在普通教学中努力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要掌握基本技能,就要掌握使用化学术语的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普通实验教学中,学生应真正了解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应该;注重结论,忽视过程,注重简单应用的机械实践,忽视问题情况和解决方案的分析。我们应该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年来,科学探究材料出现在化学试题中,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教科书知识为基本探究材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紧密联系现实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9

  初三化学教学马上就要进入化学用语部分,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是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一般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是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三是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典型对国家新课改的实行,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这些主要问题有: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试教育,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就面向全体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教学来说,一般四人一组,异质分组,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就这就难如上青天。什么难以管理了,什么影响优等生学习了等,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思想品德的重要价值,不是积极进取,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化教育转变学生,而是选择退却和放弃,无所作为,导致学困生依然继续被边缘化。

  二、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教好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责任心不强,课改成为花样,常规课偷工减料,例如该做能做的实验找种种借口不做。

  三、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定位不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教师是伴郎而非新郎,伴娘而非新娘。表现在独霸讲堂,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教会学生走路,要让位讲堂与学生,而非一味的教师在堂上表演走路。

  四、不能反思。

  教学效果不好,不自我反思,反而埋怨学生“没有配合好”,奇谈怪论!学生配合什么?难道课堂教学是演戏?如此本末倒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教师服务学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1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2

  九月月考是初中以来第一次全校范围的月考,初一、初二时一般都是各班老师自己出题自行检测。进入初三我们班各科老师都开始收网,班上的孩子们哀叹:“初中幸福生活从此与我们远离,在基础知识上的频频失分让语文老师出了在平时默写中丢分的同学罚抄的下策。”

  月考进步的是语文在作文得分36分的情况下,语文考了98分(第一次突破95分以前总是在90分左右晃荡)老师在抓基础上略施罚抄小计取得了效果。以前在默写和选择题目上总是爱丢分,反应了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的问题。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力争在作文上收获更多。

  月考考得的是英语与兴趣很大关系。英语老师初一时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下了很多功夫,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剧。一直清楚的记得孩子有一天兴冲冲地回来对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只要看了〈歌舞青春〉十遍你的英语会有很大提高。”孩子带着两种目的去看该剧,英语当时提高没我不知道,但从此孩子爱上了美剧。在九月考的前一天晚上没有作业丫一直看美剧看到十一点半,不是想到第二天的考试我要对她河东狮吼了。这一次的英语题出得比较灵活,一大批英语基础好的孩子失手落马,应证英语死整还是有偏差的,明白了老师当初没有象其它老师一样先进行大量训题的苦心。

  这一次数学考试孩子身处第一考场(初三按成绩分考场),看到旁边的孩子已经翻页做题时她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时间不够害怕别人比她做得更快更好。填答案时竟然把二题的答案填反了,慌忙之中又着急着拉线去改。四分依然被老师扣掉,她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明明她做对了老师还要扣她的分。我劝她:“这仅仅是一次月考,你以后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时间是固定的你不能因为别人快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要相信自己,放松心态。”还有一题负号没也没写清楚,被老师扣了一分。

  政史一直是孩子丢分的重点,在很多同学历史满分的状况下历史丢了6分。我让她问老师看到底哪方面出了原因,是没有答到要点还是其它原因。她自己说:选择题错了三个。看来她根本就是想当然答题没有对照标答,问题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

  九月月考是进入初三的一次小考,不同的孩子身上反应着不同的问题。我们要从不断的反思中获取经验让前进的道路更顺畅一些。

  初三化学考试教学反思3

  近日,各中学将会陆续进行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三生来说,第一次月考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初三第一个月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检测了同学们是否适应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更是为初三接下来的学习、复习明确方向。

  一、巩固基础知识

  第一次月考题目多为基础知识。所以,初三生要在学习初三新知识的同时,做到以下三件事:

  1、复习整理初一、初二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复习时应要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3、考前把最近校园发的综合卷子(一套就够)重新做一遍。主要目的是熟悉题型、找找考试的感觉。

  二、调整备考心态

  升上初三以后,部分学生会渐渐出现以下的心态问题:

  1、精神极度紧张,感觉压力很大几乎喘但是气。

  2、紧张不起来,求知_减弱,学习有所松懈。

  3、急于求成,焦虑急躁,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

  而第一次月考则会将同学们各自的缺点暴露无遗:

  1、精神紧张的同学考试状态不佳。

  2、学习松懈的同学感觉试卷难度大。

  3、急于求成的同学则会发现自己复习不牢固。

  但切记中考之前的所有考试不是用来区分成绩的,而是帮忙你检测知识掌握状况的。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你完全能够先把成绩放在一边,花主要的精力去研究你的知识盲点和弱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复习措施。

  三、弥补知识漏洞

  初三第一次月考很重要,但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并不重要,你就应庆贺你在中考前找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一道题做错了,就不要找“粗心”“审错题”之类的借口,其实就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没有搞清楚透彻。因此要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这其实是月考最重要的一个点,而往往被学生忽略。

  同时在初三整个阶段中,要想一向持续优秀,孩子们还需做到:

  1、学好化学——初三新增化学学科,不管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如何,对所有人来说,化学都站在了同一个起点,都是有可能学好的,并且新课程学好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一个用心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开始不着急、不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要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去补,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影响总体成绩。

  2、紧追不舍——初三年级,为了给中考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校园老师会赶进度,课程讲得比较快,稍有懈怠就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出现“旧账还没补上,又欠了新账”的状况,整体忙于应付,无法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到了下学期综合复习的时候,就会是一锅粥。所以,必须要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

  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

  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

  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3

  氧原子构成。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4

  常听有的老师说课上这些题都讲过,一考还是不会,真气人。有的知识虽然老师讲过了,但一些孩子只能掌握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于有些孩子一点也没掌握。针对以上情况我尝试了一些办法,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课堂导入

  教师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教学为例,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1)在电影、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景,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

  (2)进入久未开启的果窖、菜窖前,为什么先做灯火实验?

  (3)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等等。又如,“分子”一节开门见山地问1+1=?然后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1+1≠2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生纷纷猜测,他们对此困惑不解,希望知道其中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比较浓,注意力也很集中。在此我用的是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诱发认知探究,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而所谓学生参与,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重视锤炼教学语言

  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四.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试想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主动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

  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