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珍珠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珍珠鸟教学反思1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三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新课开始,我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我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总之,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工作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经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之后,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资料,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
珍珠鸟教学反思2
一、比一比,再组词。
拨()赖()贰()咂()
拔()懒()腻()砸()
二、在括号时填上合适的量词,不能重复。
两()珍珠鸟一()干草四()笼子
三()吊兰五()球儿一()呼唤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
忽然
竟然
居然
1、过不多久,()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2、这可爱的小家伙,()把我当成了它的朋友。
3、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落到我的`肩上。
起初
渐渐地
随后
4、()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就在屋里飞来飞去。(),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
四、课文填空。
1、它先是离我(),见我不去()它,便上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俯下头来(),再偏过脸()我的反应。
2、白天,它();傍晚,它就在()中,(),()滚圆的身子,()开那绿叶()进去。
3、看着这()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吗?
1)“不由自主”可以换成(),“我不由自主”是因为()。
2)、“美好的境界”是指:()。
3)、珍珠鸟逐步信赖“我”是因为()。
4)、短文中反问句的意思是()。
5)、想想,信赖还会是什么?试着写一句。
信赖,(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
信赖,(能创造奇迹。)……
五、填写有关“鸟”的成语
鸟()花()鸟()弓()鸟()换()()
附:(潘浴天骄提供)
信赖是一盏灯,一盏明亮的灯,
她使我们前进的道路更亮,更明;
信赖是一座桥,一座坚固的桥,
她使我们封闭的心灵相通,相融;
信赖是一首歌,一首动听的歌,
她让我们在飞扬的歌声中欢笑,愉悦;
信赖是一首诗,一首抒情的诗,
她让我们在诗意的生活中沉醉,向往。
珍珠鸟教学反思3
《珍珠鸟》是作家冯骥才的散文创作,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珍珠鸟由一开始对人的惧怕,然后一步步转变为和作者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发: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味那一种情谊,那一种境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一定的思考之后,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紧紧抓住小鸟在和我不同相处阶段的不同表现,以及我对小鸟细致、体贴的照顾这条脉络来研读文本,体会小鸟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它改变了自己的鸟性,而是由于信赖,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通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的学文情况。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各自读文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才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珍珠鸟教学反思4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完美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潜力,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人鸟之情",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于是我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透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的是信赖";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多么完美"。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完美的'境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能够说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透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透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述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透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潜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5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是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玩味鉴赏。由于小动物一向是孩子们喜爱的并愿意了解的,备课之初我就认为这一课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没想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不顺利,学生们没见过珍珠鸟,一点儿不感冒。说实话,那种小鸟我也没见过,只知道它长得很小,是否美丽可爱可真不知晓,而我的手边偏又没有有关的图片。
为难之际,同年级的郑老师推荐了一篇教案,看了很受启发。于是,第二课时上课时,我设计了几处口语训练。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珍珠鸟的外形,叙述清晰者奖励给小珍珠鸟起名的权利。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品读课文,以求能把小珍珠鸟的外形说清楚。最后,经过大家评议,给小珍珠鸟起名的光荣被班长获得,她亲切地称小珍珠鸟为“小珍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个由他们的伙伴起名的小鸟投入了更多地关注。在了解小珍珠和作者嬉戏的过程时,我趁机让他们揣摩小鸟的心理。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小珍珠”,把我当成作者,于是藏在文本描述后面的心语被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所揭露。就在这样贴近文本,品悟角色内心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和孩子们在想象的现场解读着作者的写作动机,感受着文本所营造的和谐。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朗读、理解都相当到位,他们对这一课的`学习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认为及时地调整教学,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设定的环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当学生对谈话的主题没有兴趣时,教师的教学就已丧失了意义。这时,如何抓住学生的目光就必须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了。有些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可能给学生陌生感,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体悟,去感受,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教学活动。就像我们可以忽略小珍珠鸟具体是什么样,有多大,但我们可以以一个童真的视角去体察鸟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这不真是文本所要显露的内涵吗?
珍珠鸟教学反思6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领悟课文主旨;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揣摩精彩语例;
3、学会有序合作,提升对话的广度和深度;
4、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动物、关爱生命。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翻开冯骥才的《珍珠鸟》,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人情美。作者以充满爱意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可爱的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其间,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整个过程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细腻、动情。不仅如此,作者更于此中开掘出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显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给读者以丰富的启迪,堪为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本文旨远而言近,文字浅近通俗却又生动形象,实在是语文学习的好例子。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语言美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朗读。设计中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品悟语言,尤其是扮演角色的朗读,能通过换位思考,边读边感悟人(或鸟)的内心世界,来淋漓尽致地展现文本中无限意蕴。这样做恰恰符合了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
要透彻领悟其中的哲理并不容易,美好的境界如何才能营造?信赖如何才能营建?我的设想是在读懂课文以后跳出课文,调动学生曾有过的和动物交往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比较自己(以至社会、人类)生活中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进而在多层次的对话中与文本碰撞、冲突或者达成一致,并透过例子学会阅读时思索和悟得。
学法分析
象这样语言优美、情感细腻的佳作受到学生欢迎是无疑的,但是处理起来却可能有失偏颇。学生往往是读几遍,粗知大意、略览文旨就过去了,对其中的精华不能深究或延伸。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朗读上下功夫。读有深浅之分,浅读不过读通、读懂而已;深读则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须在朗读指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沿着疏通、理解、赏析之路,不断提升朗读表现力,能够读出文章的精彩。
开放的新课程需要开放的课程资源,走大语文之路,从生活中撷取语文学习的素材加以利用,不仅教师要有意为之,而且要让学生形成习惯。关于动物的话题学生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或共鸣,或反思。然后拓展开去,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种种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并在人生观、自然观等人文素养方面受到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导语:许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梦想渴望飞翔,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化作小鸟飞进课堂,飞到珍珠鸟一起,去感悟作家冯骥才笔下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吧。
提示:这主要在于引起学生想象,为后面的情境体验和换位思考埋下伏笔,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显得自然、含蓄。
(二)感知、把握要点
流畅朗读,概括要点。
学生:在鸟儿婉转的鸣叫声和轻柔的音乐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叙述了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回答注意说具体。
教师:提醒朗读要正确、流利,培养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边听边圈点生字新词。
提示:重点字词如巢、瞅、雏、呷、细腻、垂蔓、眼睑、眸子、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等;朗读点评可从态度、技巧等方面入手,以激励为主。
(三)体验、领会主旨
选择角色,阐述理由。
演示扮演方案
A、男生扮演作者,女生扮演珍珠鸟;
B、男生扮演珍珠鸟,女生扮演作者;
C、一二大组扮演作者,三四大组扮演珍珠鸟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畅谈理由。
提示:其实选择哪一种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将自我、作者和珍珠鸟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观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角色的同时也是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感知文本的魅力。
初入情境,领会主旨。
提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
(四)赏析、发现精彩
示范学习:选择片段,深情试读。
学生自选优美片段试读,并质疑:请问小作者们,他读出了你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了吗?请问珍珠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吗?
提示:学然后知不足。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容易做到,但投入的感情是否与当时当地的情境吻合,该用什么方式去表现,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了。质疑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思考朗读中语速、重音、停顿的处理是否适当,进而通过不同处理方式的对比,招到最佳朗读表现形式。
合作学习:融入情境,读出精彩。
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以特定身份进入角色,分组练习,然后在班级交流。要求朗读者说明这样读的理由,特别注意让作者和小鸟的扮演者说明当时当地的心理活动。
提示: ① 小组合作勿流于形式,要加以引导,可作如下要求:(要求:人人参与,大胆发言。步骤:自选例子,分头准备;组长组织,轮流评赏;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② 不仅要比谁读得美,更要比谁的理由充足,通过让扮演者说明心理活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师生理解为什么在这里要这样读的原因,从而提高在语境中选择朗读方式,运用朗读技巧等综合性朗读能力。
(五)拓展、感悟生命
联系自我,思考我与动物的关系。
问题演示:联系你所扮演的角色,实事求是地谈谈你的想法:A、如果把这对珍珠鸟交给你来养,你会怎样对待它们?B、如果你是珍珠鸟,真的愿意做作者家中的那一只雏鸟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提示:两个话题都是开放的,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角色来阐述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例如问题B:说愿意,有道理,因为人鸟之间相互依存,共享温馨,能不羡慕吗?说不愿意,也有道理,真正属于鸟儿的自由在大自然中,囚笼中的信赖,是不平等的。要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并采取角色互换和相互对话等方式将讨论引向深入,用自己的体验丰富课文主旨的内涵。
放眼社会,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片演示:A、盗猎者疯狂捕杀藏羚羊,藏北高原上横尸遍野的景象。B、动物保护者为保护濒危物种,只身在非洲艰苦的环境中工作。
提示:把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相处的众生相摆出来,师生一起去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共处,甚至可以扩展到对生命的认识、对自由的理解等,从而在对话交流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总结
可以多方面进行。从内容方面总结,可以回顾文章的特色或主旨;从学法方面总结,可以强调以自己独立的眼光去解读文本,从中发现有价值的学习素材,甚至于挑战权威,寻瑕找疵;还可以从学习体验、感悟等方面入手。
四、教学活动片段(略)
五、教学设计反思
1、取舍之间。作为教师,能多层面去解读文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是件好事。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那么,对课文的处理究竟怎样做才算是恰当的呢?答案是明确的,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此来观照《珍珠鸟》,会发现文章描绘细腻,语言传情,结构精致,感悟深刻,无论形式或内容都可圈可点。倘若只抓住人对鸟的不平等,认为作者是在欣赏囚禁,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赖的等等,似乎就有点求全责备、吹毛求疵了。面对文本,首先是倾听,然后才有反思;首先是尊重,然后才是批驳。否则,一味地否定经典文章的价值,本身就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课在教学设计中,破与立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体验和对话。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和关系处理往往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为教的方式左右着学的方式。本设计中教师通过体验学习和对话教学,使学生尝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取得了成功。先说体验。类似于本文作者的经历学生们大多有过,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学生们对文字形成更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辅以角色扮演,实现融情于文,文我两忘,在这样的状态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是教师的要求而是学生自觉的选择了。再说对话。本课中的对话是网络式的。它一改单向交流的模式,实现了多层次、互动式交流。既有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养鸟人、珍珠鸟和读者间的对话。由于学生的多重角色,一会儿他可以读者身份去质疑作者,一会儿又可以小鸟的身份与养鸟人沟通,因而使对话层次丰富,角度摇弋。课堂也因此而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3、因为拓展而精彩。设计中的拓展极有层次,由作者的经历联系到自我的体验,进而引入对社会的思考。这里的每一步,不仅是范围在扩大,而且也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课堂教学因此显得更丰厚,有立体感。由于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社会万象,也使教学的人文关怀更为强烈。但是这种人文因素没有贴标签的感觉,是自然而然依附于言语教学本身。所以说,本设计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链接点。
珍珠鸟教学反思7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唤醒同学内心的爱,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我首先通过看图说话,让学生描述珍珠鸟的样子,初步体会“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并通过课文中作者的描绘,感受作者简洁质朴的语言,以及对珍珠鸟的喜爱。同时,我引导学生辨析“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与“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之间情感的细微变化。是同学们更明确了作者内心对珍珠鸟那种情不自禁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细心呵护。
通过初步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可是要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她怎么会轻易信赖人呢?仅仅体会到“喜欢”是不够的。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而且决不去窥探,鸟儿才安心地在里面生儿育女;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终于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三、创造性复述,感悟“信赖”创造出和谐生活的情景。
但要真正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只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亲切呵护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而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因此我引导学生复述这一动人的情景,并进一步走进珍珠鸟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在复述的基础上,再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与作者亲近。这就从作者和小鸟的视角,同时出发,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了相互的“信赖”才会产生美好的境界。学到这里,我自然引读下一段落——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种“美好的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因此,本文的学习,我侧重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鸟儿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表达,不仅感受着作者平实质朴的语言,也体会到他从笔尖流泻出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
珍珠鸟教学反思8
今天上完了《珍珠鸟》之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乐欣说:“我们要爱护小鸟。”
莹莹说:“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文杰说:“我们要和小动物和谐相处,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都非常好。我们要爱护鸟爱护小动物,要和它们和谐相处,创造美好境界,是这一篇课文要传达给我们的`主要思想主要观点。其实,我还想听一听不同的声音,没听到,也不遗憾,因为同学们已经动了脑筋,自己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三观很正,有啥不好呢?
反思: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应该趁热打铁,安排一个练笔的片段,可以让同学们写一写自己和小动物的经历,可能会唤起同学们的回忆,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我没有这么做,现在想来有点遗憾。我根据课后第四题,安排同学们说一说“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主要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写的内容。这一段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用了“起先……”“渐渐地……”“后来……”这些顺序词,告诉我们“信赖”是一个过程,且叙述的条理非常清楚,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珍珠鸟教学反思9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讲作家冯骥才与他养的珍珠鸟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尊重、喜爱,也展现了鸟对人的信赖,是一篇很有韵味,读来想象丰富,感觉异常完美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
讲授这篇文章我期望同学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我的课堂导入中的两个故事、词句品味中体会作者情感、课后的拓展延伸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学习这篇文章还想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所以教案的设计上也是比较侧重作者写作方法的理解和体会。比如课文中关于珍珠鸟外形的描述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让学生透过说明性描述和本文描述的比较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精到和匠心的独特。能够意识到文章的描述是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服务的,是能够充分展示作者内心世界的。最后是联系文章中出现的那些描述珍珠鸟的动作的词语(跳、蹦、偏等)让学生从自己的手上找动作并做出动作然后用一个字表示,此时同学们似乎有了热情,这个目的自然也是让同学们有准确运用动词的意识,认真观察生活的意识。
珍珠鸟教学反思10
今天我们学习了《珍珠鸟》一课,由于课前没有要求学生预习,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只有依靠“灵感”了。不知怎么了,今天上课没有一点感觉,自己都调动不起自己的热情来,后来才慢慢找回来。说来还是学生帮了我。
一上课,我就请学生听录音,自学课文。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他,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的我的手指。” 当学生听到这里时,都笑出声来,可见他们已经有体会了。从这里我想到,肢离破碎的课文讲解真是要不得,有时,不预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仿照孙建锋老师,我先后提出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我相信,同学们一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请自由的、大声的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也许,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想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请同学们汇报阅读中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默默地读读课文,来体会这只美丽聪明的小珍珠鸟可爱与淘气的地主。”
珍珠鸟教学反思11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讲作家冯骥才与他养的珍珠鸟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尊重、喜爱,也展现了鸟对人的信赖,是一篇很有韵味,读来想象丰富,感觉异常美好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我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放在了对珍珠鸟形象的认识上,我想抓住这一条线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生字,更学会怎样去阅读!
因为本课的生字比较简单,再加上最近也有对随文识字的研究,所以这节课我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在品味文本中推动生字的教学,在这一节课中我重点选择了三个生字卷、拨、赖进行教学,分别从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三个角度进行选词,重点指导!另外针对第六段让学生质疑字词,在学生的疑问中,由学生自主的去理解“伏案”“咂嘴”,有我的课堂预设,也有学生的思考提问!
而整节课的线索就是对珍珠鸟形象的分析,由题目中的珍珠让学生去感知这是一只漂亮的.鸟,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小巧,然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味珍珠鸟的小巧,再由身体的小到胆子的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它的变化如何慢慢变大!再结合每个特点分别送给珍珠鸟小巧玲珑,谨小慎微,神气十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形象!另外这节课我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读书的方法,预习的方法,积累成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喜欢的语文课更多的是方法指导!
可是这节课让我感觉到的很大的不足就是,我一直在赶着我的教学设计,缺少了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无法从珍珠鸟上感受到漂亮、美丽,可是学生也能感受到他的神气调皮,可是我也了我后来的教学硬是把学生拖到这个漂亮上来,耽误了太多时间,找了很多学生来提问,都没有我想到的答案,所以这时我就感觉急了,思路有点混乱,导致后面教学生字时,时间稍有不足,我想这可能和备课有关吧,备课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另外也没能机智的去处理,缺少了稍作修改教学设计打破之前计划的勇气,现在想想,还是可以将后面的珍珠鸟大小放在这儿做个补充介绍,这样学生自然会答出小巧,其实这也提醒了我,上课不是完全的预设,更多的是生成,如何巧妙的处理预设和生成,需要的是我们充分的备课!另外一些小的细节问题仍需注意,例如把十厘米比划成了一厘米,例如学生个别字音读错我忘记了纠正,例如积极发言的学生还是很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以后多加注意的,还是得好好琢磨怎样把语文教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在语文课上自由驰骋!
珍珠鸟教学反思12
《珍珠鸟》作家冯骥才的散文创作,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珍珠鸟由一开始对人的惧怕,然后一步步转变为和作者人鸟相依的完美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发:信赖往往创造完美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味那一种情谊,那一种境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必须的思考之后,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紧紧抓住小鸟在和我不一样相处阶段的不一样表现,以及我对小鸟细致、体贴的照顾这条脉络来研读文本,体会小鸟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它改变了自我的鸟性,而是由于信赖,信赖往往创造了完美的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经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的学文情景。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各自读文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终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之后,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才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终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本事,经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我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完美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珍珠鸟教学反思13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赞叹。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等和谐共处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题,以“读书,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去垂钓文本中的“鱼”。在教学中,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因此,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透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能够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最好的诠释。
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务必与最好的击石。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能够透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我还关注学生的朗读,适合地进行点拨与反馈,教师一句普通的言语往往击起情感的千层浪。当学生读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时,第一遍齐读学生声音较响,我只问“这样读,能够么”,立刻有学生有了反应。再齐读第二遍时,声音明显轻柔许多。我即刻问“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柔”,学生答“不忍心打扰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又是多么动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爱么?是对小珍珠鸟的热爱,是对和谐美的珍惜。我想这就足够了。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非洲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真实故事。设计时,只思考了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提升。“信赖”不仅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能够创造。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同样也能够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此外,对于拓展环节中,课件里的音乐出现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遗憾。原本,我的解说,配上蒂皮与野生动物的温情画面,和着动听的音乐,能够营造一个直入人心的完美境界。只可惜,课件出现了差错。与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远。但是,这也正好说明:适当的音乐辅助,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我想教学永是遗憾的艺术。而遗憾,却能够给我们更多的警醒。因此,这些遗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们日趋完美的垫脚石。踏其之上,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珍珠鸟教学反思14
今天,轮到我讲《珍珠鸟》,因为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所以还算是充分,然而,还是会有意外状况。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之前在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中出现也是以自读课文出现的,一直都是一个课时完成的。不同的是,这篇文章安排在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单元阅读策略是借景抒情,所以最终就得往这上面靠拢。
作者冯骥才,孩子们在四年级才学过他的文章《挑山工》,以此做为元认知导入“他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呢,今天,就跟着冯骥才走入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鼓励孩子们多回答,有了参与的意识,上课的兴趣才会更浓厚。
梳理文章内容一直是孩子们的弱项,概括一下文章内容,通常是胡说一通。所以,我参考魏智渊老师的课例,把问题设置成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形式,更加详细化:“珍珠鸟对于作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并给出了四个选项,让学生在答题卡上进行选择,这样是为了避免打字麻烦,回复更加容易。
在答案设置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设置的是害怕,喜欢,信赖,讨厌。结果在问题配置时,忘记点击多项选择了,孩子们只能单项选择。还有就是,喜选项太具有迷惑性,一部分同学选错了。以后再问题设置上,要再清晰一些,容易混淆的,不写,以免越说越不清楚。
以后围绕提示内容进行学习,为了更清楚,我把提示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次只出示第一个内容,“作者是怎样逐渐获得珍珠鸟信任的?”并让孩子们思考,逐渐能不能去掉?孩子们能发现,因为信赖的取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不能去掉。
那我都做了什么事情?珍珠鸟又有怎样的反应呢?本来是设计表格来进行,因为考虑到网课只有30分钟,需要填写的字比较多,所以让孩子们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我的表现的`句子,和珍珠鸟表现的句子。让孩子们找不到,还特意出示小锦囊,找“我”字开头的句子,在她旁边找珍珠鸟表现的句子。这里,我特意放慢了速度,给他们留出思考的时间,因为网络延迟,孩子们的发言我要等很久才能看到,等的都心急了,感觉不能在等了,于是开始进行下一项,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发言就滴滴答答的过来了,时间上总是不是很适合。
之后出示表格的内容,考虑到时间比较紧张,原本设计的音频内容没有播放,直接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考虑到这样说学生可能难以接受,所以我用更加接地气的语言来发问:“观察一下珍珠鸟的表现,你发现了什么?”“珍珠鸟越来越大胆,从开始的怕我,到后来敢在我肩上睡觉,这样的变化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吗?”
以后再次深入“作者冯骥才到底做了什么呢?”同时,我朗读作者做法的句子,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孩子们很容易听出来,这几年最多的是“不”字,是啊,明明这个也不做,那个也不做,怎么就赢得珍珠鸟信赖了呢?
一些聪明的学生马上想到,因为珍珠鸟怕人,什么都不做,才能让珍珠鸟有安全感。继而我说:“是的,所谓真正的尊重,就是现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真正给他想要的东西。”
之后引出第二个阅读提示,让作者冯骥才如此喜爱的珍珠鸟,究竟有多可爱呢?让我们来笑一笑珍珠鸟可爱的句子,尝试着在旁边做出批注吧!
因为说到这里,只剩下了7分钟,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了3分钟,以后出示小同学标准的音频。这里我着重从方法引导:“这位同学关注到了表示颜色的词语,从而感受到珍珠鸟外形的可爱,同时注意到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而很生动的感知珍珠鸟的可爱特点。”
之后的音频展示,有些仓促,有点满堂灌的感觉,优点就是,每个音频播放之后,我都有具体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是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后面,有一些反映快的孩子,就能很好的作用这些方法,自己进行批注了,但是大部分同学,还只是听了个热闹而已。
之后到学校,继续引导,反复练习,总能让他们在反复的赏析之中,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一切,自己觉得设计还很好。下午检查作业,孩子们书上,该做批注的部分,依然空空如也!就连画横线、曲线的部分,都只有个位数同学完成。之前觉得王老师每讲到一点开始提示:“在这里做笔记,写上xxx”,我还想,把方法教给孩子们就行了,有些批注,本来就很灵活,这样会不会限制孩子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可是,我没有呈现具体的批注,只让他们自己就来写,竟然,几乎全军覆没!
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啊!
总之,我很满意的部分是,自己有意识的把方法融入课堂,从多音字到找相关语句再到做批注,这是一个好的进步!之后,不断引导孩子们,作用谢谢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吧!
珍珠鸟教学反思15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珍珠鸟教学反思08-26
《珍珠鸟》教学反思07-19
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12-05
《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06-15
《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06-16
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06-21
珍珠鸟教学反思 15篇06-21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15篇12-04
《珍珠鸟》教学反思汇编15篇06-21
珍珠鸟教学反思(集合15篇)06-21